慈禧是清朝有史以來權勢最大的太后,能做到這一點,除了她自己有本事外,肯定還需要許多人的幫助。在這些過程中,甚至有些人還救了慈禧的性命,說一句有恩於慈禧也不為過。按理說對於有恩之人都會有所回報,但是榮祿與趙舒翹這兩個慈禧的恩人,卻是有著不一樣的結局。
首先說榮祿,榮祿是滿洲正白旗人,出身軍官世家,可謂身份高貴。因此在晚清的重臣中,他是有著一席之地。不過一開始他的權勢並不大,還在熬資歷的階段。直到戊戌政變一事後,他才真正走入了清廷的中樞。
而且他也正是在這次戊戌變法中幫到了慈禧,當時帝黨之人都在謀劃著政變,希望能一舉消除後黨的勢力。榮祿就是後黨的人,雖然當時他還沒真正得到慈禧的認可,但是影響力還是不小的。
為此要想政變成功,就要解決榮祿的問題。於是維新派的代表人物譚嗣同便拉攏了榮祿的下屬袁世凱,希望他能幫助帝黨之人一舉成事。當時袁世凱答應的很好,還說要親手殺榮祿。但是一轉身他就將此事向榮祿告發。
榮祿知道此事後大驚,趕緊搭上火車去北京面見慈禧。慈禧得知後大怒,瞬間就制住了光緒帝,將其軟禁,並且還將那些準備政變的人物抓了起來,這場政變還沒有開始就已經失敗。牽連之下,更是讓維新變法破滅,只維持了短短的百日時間。
慈禧事後也是後怕不已,當時她戒備不嚴,一旦突然發生了政變,十有八九她就要栽了。一旦她倒臺,那下場肯定好不到哪裡去,搞不好還會來一個被暴斃。好在有榮祿告發了此事,在亂黨之前解決了問題。至此榮祿成為了慈禧的心腹人物,一直到死都享有榮華富貴,手握大權。
榮祿有了好結局,趙舒翹就沒有了好結局。趙舒翹也是一位名臣,並且為官清廉,一直在官場上有著好名聲。並且他主張招安義和團,為國出力。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正是在他的掩護下,慈禧以及光緒才能安全逃到西安,可以說他對帝、後都有救命之恩。
但是最後他卻被慈禧推出來平息八國聯軍的怒火,定他義和團背後指使人的罪名,本來還想直接斬殺趙舒翹。不過西安官紳和百姓為好官趙舒翹求情,在此壓力下慈禧才沒有直接下殺手,但是最後還是讓趙舒翹自盡,悽慘而死。
從中可以看出,對於慈禧這樣的統治者,真正一心為國不一定能討好。像榮祿那樣的人就明白想要好下場,是要向慈禧效忠,而不是向國家效忠。趙舒翹便是沒有看透這一點,明明有恩卻還是沒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