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死了光緒帝?都說是慈禧,其實,這背後隱藏了一個巨大陰謀

2020-12-11 指點江山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被囚禁於瀛臺的光緒皇帝和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在二十個小時內相繼死亡。對於兩人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相繼死亡,當時的人們就有猜測:光緒是死於謀殺,慈禧是死於油盡燈滅。

那麼,世人為什麼會有如此猜測呢?

話說,光緒皇帝在中毒當晚,向內務府發出了兩道緊急召醫的手諭,但是,內務府帶來的醫生,當晚被阻攔在中南海宮門外,未能進入瀛臺為光緒帝診治。次日早晨,西醫屈桂庭進入瀛臺,發現光緒帝腹痛難忍在床上打滾,且「面黑,舌黃黑」,並且,斷言:此症狀「與前病絕少關係」。

並且,2008年的時候,在現代醫學對光緒、隆裕皇后進行的屍檢報告中,光緒的頭髮裡含有大量的砷,超過正常人頭髮含砷量二百多倍。除此之外,光緒的骸骨、隨葬的衣物上均提取出大量砷化合物,且非慢性形成。這其中的砷化合物是什麼?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砒霜。

那麼,這說明了什麼呢?

光緒生前攝入的砷總量已經超過了致死量,所以,他極有可能是被人害死的。 末代太監孫耀庭稱,當時的北京城,大體流傳著三種關於光緒被害死的說法:一是慈禧謀殺了光緒;二是李蓮英謀殺了光緒;三是袁世凱謀殺了光緒。

那麼,這三種說法,哪一種才是真的呢?

首先,來看第一種說法,也就是慈禧謀殺光緒說。慈禧與光緒之間的關係可謂到了水深火熱的地步,兩人在多年時間裡處處唱反調,仇恨相當深。況且,慈禧在宮中權勢滔天,有「主場作案」的優勢。不過,如果她想要除掉光緒帝,早就先下手為強了,何必要一直等下去呢?

有人說,因為慈禧意識到自己命不久矣,所以,才想拉皇帝當墊背。顯然,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在慈禧的最後時刻,這個老太婆仍琢磨著如何架空新皇帝溥儀,繼續作威作福。由此可見,當時的慈禧,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命不久矣,所以,她沒必要除掉光緒。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第二種說法,即李蓮英謀殺光緒說。按照大眾的理解,李蓮英與慈禧穿一條褲子,靠著狐假虎威欺負了光緒很多年。不過,在老太監信修明所留下的日記中,我們卻看到這對主僕關係很融洽。在西狩的過程中,李蓮英見皇帝身上穿得比較單薄,便脫下自己的褂子遞給光緒。

光緒十分感動,說道:「你把衣服給了我,自己不會冷嗎?」李蓮英回答道:「就算奴才死一萬次又能怎樣呢?只要萬歲能暖和就夠了。」這件事讓光緒銘記於心。相傳,在光緒臥病在床命不久矣時,還特地給隆裕留下一道遺旨,遺旨總共有兩部分內容:一是除掉袁世凱,二是厚待李蓮英。

最後,再來聊聊第三種說法,袁世凱謀殺光緒說。不論是醇親王府,還是溥儀本人,都覺得袁世凱才是幕後黑手。因為,袁世凱在光緒臨終前,送去了一些藥品,光緒在服用了這些藥物後一命嗚呼。不過,宮廷有這樣的規矩,誰獻的藥,誰必須親自嘗。這叫什麼呢,「豬替羊死」。

雖說,晚清時期不少規矩都被廢止了,但是,這道流程是免不掉的。所以說,袁世凱想要毒殺皇帝,自己得先吃下毒藥,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那麼,在不到二十小時的時間裡,光緒和慈禧先後離開人世,他們的死是不是同一個人所為呢?如果真的存在一個兇手,那麼,當時他一定滿足四個作案的條件:

首先,兇手必須能自由出入宮禁,符合這個條件的人有不少,所有宮人都有這樣的條件;

其次,兇手能夠自由出入老佛爺的寢宮,且深得慈禧的信任,滿足這一條件的人選就不多了,只有幾個太監宮女而已;

再次,兇手能夠自由出入光緒被軟禁的地方,且與光緒比較熟悉,似乎滿足前三個條件的人選僅有一個,答案呼之欲出。

最後,兇手能夠操縱宮人。

說到此處,李蓮英成了頭號嫌疑人。

光緒被軟禁的時候,他是唯一能往返於慈禧與光緒之間的「傳話筒」,只有他具備同時謀殺光緒與慈禧的條件。然而,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慈禧殯天后沒多久,李蓮英就一命嗚呼了,給後人留下了難解的謎團。「文革」期間,李蓮英的墳被挖開。挖墳的人只在李蓮英墓中發現了一顆人頭,並沒有屍身。

顯然,李蓮英絕非正常死亡。

那麼,殺掉李蓮英的人又是誰呢?李蓮英之死,又與慈禧、光緒之死有怎樣的關係呢?

筆者個人認為:這可能是一樁連環殺人案,真正的幕後黑手,就是在這起事件中得益最多的人。若非如此,兇手根本沒必要冒著生命危險,策劃這一樁謀殺案。

那麼,他是誰呢?袁世凱!

進一步推測,有可能袁世凱與李蓮英達成某種共識,李蓮英先是殺掉了光緒,然後,再除掉老佛爺。在解決掉二人後,袁世凱翻臉不認人,除掉了最後一名知情人,也就是李蓮英本人。

當然,這只是筆者的個人推測而已,也沒有確鑿的證據。

參考資料:

【《清光緒帝死因鑑證》、《「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於2008年公布的一份採用現代刑偵和高科技手段檢測的1萬字報告》】

相關焦點

  • 慈禧控制下長大的光緒帝註定是一個悲劇
    慈禧讓翁同龢繼續教光緒帝讀書,她還特別交代翁同龢要好好教光緒帝孝道,「二十四孝」,《孝經》要反覆的講解,要讓光緒永遠只認她為母親,一定沒有其她母親。在宮廷毫無親情可言的地方,載湉幼小的身體和稚嫩的心靈被慈禧任意的塑造著,如同慈禧自己在用泥捏一個自己滿意的小皇帝一樣,至於皇帝怎麼想,皇帝喜不喜歡,慈禧是不會有絲毫考慮的。孩子讀書很勤奮,學習很好。
  • 光緒帝與慈禧是什麼關係?他們倆關係如何
    光緒皇帝被接進宮時年僅4歲,開始由慈禧撫養,故可以說是慈禧一手把光緒養大。從這層關係上說,光緒是慈禧的養子。 在血緣關係上,光緒帝與慈禧也是非常近的。在父系和母系上都是最近的關係。
  • 光緒帝和珍妃的生死戀,連慈禧的太監都被感動了,出來作證
    由於這層關係,慈禧太后的親兒子同治帝死後,慈禧便把這個姨侄兒立為皇帝,這也鑄就了光緒帝悲情的一生。慈禧是歷史上有名的女強人,他立光緒帝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好垂簾聽政,所以光緒帝在她面前只不過是一個玩物,隨便呼來喝去,連慈禧手下的小太監都不把光緒帝放在眼裡。
  • 暮白首:是阿嶽殺死容靖灃?其實另有其人,背後藏有大陰謀
    導語:《暮白首》是阿嶽殺死容靖灃?其實另有其人,背後藏有大陰謀由任嘉倫、張慧雯等主演的《暮白首》正在熱播中,今晚那嵐嶽就要手刃仇人容靖灃了,可是令人不解的是那嵐嶽要當著容嫿的面殺他父親容靖灃,這不像我們認識的那嵐嶽,雖然容嫿父親是那嵐嶽的仇人,但多少總會顧及容嫿的感受,也不會當著容嫿的面殺死她的親爹啊。
  • 她深受光緒帝寵愛,送她一件旗袍,卻被慈禧杖責三十棍!
    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三歲的他他拉氏和姐姐同時選入宮中,被慈禧看中,封她為珍嬪。皇宮對於珍妃來說,是感到既陌生又新奇的地方,在後來她聽說光緒帝在選妃的時候看中的是江西巡撫德馨的二女兒,但是因為慈禧想掌握大權,怕她將來和皇后爭寵,便把德馨家的二個女兒都打發回家。
  • 慈禧太后痛恨光緒帝,卻最終沒廢掉他,原因絕非列強反對那麼簡單
    要說他沒有這方面的考慮,那真就把光緒帝看低了,這些年來,光緒帝做任何事情,都會顧忌到慈禧太后的看法,必然也會考慮最好的結果和最壞的結果。其實維新變法最關鍵的一步是整頓官制,類似於精簡機構,撤除或合併一些部門和機構,提高各部門辦事效率。
  • 在西逃的路上,有人問光緒帝:慈禧對你好嗎?他苦笑著拿出個盒子
    說道光緒帝,想必大家或多或少對他有些同情,他該算是清朝最憋屈的皇帝,同治帝去世後,慈禧和慈安扶持載湉為帝,即光緒帝皇帝,當時他才4歲,後來慈安去世,慈禧獨自把持朝政,直到1889年光緒帝18歲,慈禧才讓他親政。
  • 慈禧為何要處死珍妃?光緒帝寵愛是一方面,她自己也犯了個大錯
    1875年同治皇帝病逝,為了繼續實現自己的垂簾聽政,慈禧太后選擇擁立同治皇帝年僅4歲的侄子載湉為傀儡皇帝,史稱光緒帝。光緒帝長大之後,慈禧仍在訓政,還安排了自己的侄女,光緒帝的表姐成了光緒帝的隆裕皇后。
  • 慈禧家族上色老照片:圖4是光緒帝的親生母親,圖9的妹妹長相靚麗
    有人將慈禧比作呂后、武則天,不過呂后和武則天都是在一個朝代前期掌握大權,所以不需要對朝代衰亡負什麼責任,但慈禧不同,她是晚清的掌權者,彼時清朝落後,且朝中大臣頑固守舊不願變通,掌權者又絕不會讓自己的權力被撼動,從而留下了一頁頁恥辱的篇章,慈禧不可能沒有責任。
  • 清末最牛的中國人,洋人恨之入骨,慈禧竟要討好他!
    不要說百姓了,就是當官的見到洋人,腿都軟了。(2)慈禧,這個女人曾說過一句話,意思是:誰讓我一時不舒服,我就讓誰一輩子不舒服。然而,有一個中國人卻讓這兩種人都害怕,洋人恨之入骨,慈禧竟還要討好他。因此,此人也被稱為清末最牛的中國人,比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還硬氣。此人就是甘軍董福祥。閒話一句,曾國藩和李鴻章這對師徒,對洋人都很害怕,對皇權都很腿軟。
  • OKEx合約交易異常進行數據回滾 其背後或隱藏巨大陰謀
    其實,在這則公告的背後暗流洶湧,似乎還隱藏著一場巨大的陰謀。據網上一些個人帳號刊文表示,早在半個月之前,就有OKEx合約用戶開始到OKCoin的北京辦公地點上門維權,稱在OKEx進行合約交易,多次爆倉,並且設置的爆倉提醒沒有發生作用,導致合約用戶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失,據稱有人損失金額達到上千萬元。
  • 光緒帝這一生的悲哀之處,莫過於這3點,連心愛的女子也護不住
    很多人都說,古代的帝王實在是令人羨慕,權勢滔天,掌管著天下生殺大權,再加上任何男子想必都難以擺脫美色的誘惑,而皇帝呢,他能夠擁有天下任何一個女子,只要他想,基本上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兒。但是,光緒這個皇帝實在是有點兒慘,總結他的這一生,可以說這三點應該是他一生的悲哀之處。
  • 光緒帝搞戊戌變法,慈禧為什麼不認同,卻自己搞新政?
    這期間光緒帝先後發布上百道變法詔令,只不過大部分都沒有施行。 但眼看光緒越來越深入,慈禧肯定不可能坐以待斃,乾淨利落的終結了戊戌變法,還將光緒軟禁了。 光緒搞戊戌變法,這是對大清百害而無一利的事,為什麼慈禧不認同?既然慈禧不樂見變法,為什麼之後又搞預備立憲呢?
  • 她是中法混血美女,擔任慈禧翻譯官,與光緒帝有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略戰爭,慈禧與光緒逃到西安,1902年由西安返回北京,回到了告別一年多的北京城,辛丑條約籤訂後,大清國已然成為了一個任人擺布的木偶。這艘破破爛爛的大船掌控者——慈禧太后,再也不能久居深宮,她必須要時不時的要與來華的使節夫人們相碰面,但是清廷後宮除皇帝外不允許其他男人進入,而慈禧太后身邊沒有隨身翻譯,一方面導致每次與那些公使夫人交涉有些困難,另一方面公使館的夫人有隨身翻譯而慈禧卻沒,這不僅尷尬,還讓慈禧覺得丟了顏面。
  • 光緒帝毫無存在感的一生,為何身為皇帝,卻沒留下一張正面照片?
    其中站在馬屁股那裡持馬鞭的,配圖說是李鴻章(Li Hung Chang),騎在馬背上的小孩說是光緒帝(Kwang-Su)。後來查實,這張照片其實也是假的,是英國來大清的工程師查爾德在1880年左右拍的,但拍的小孩子並不是光緒帝,旁邊站著的更不是李鴻章。
  • 慈禧當初為何選擇向洋人開戰?而不是剿滅義和團,全因一封外交信
    洋人不斷向清朝政府施壓,要求鎮壓義和團,甚至還給慈禧太后送來一封照會,把慈禧太后氣的半死,只敢向外宣讀其中3條。 就在第二次會議上,慈禧太后拿著洋人送過來的照會,在太和殿上生氣說到,我手上拿到各國公使遞交來的照會,說到,第一,會指定一個地點,讓我們皇帝居住;第二,由皇帝負責替在華的各國收各省稅賦;第三,由皇帝代替各國掌握兵隊。現在洋人都欺負到我們頭上,即將亡國。如果將大清的江山讓給洋人,那叫我如何去見大清的祖宗。反正是亡國,何不跟洋人大戰一場。
  • 光緒帝被囚禁期間,一直在學習西方文化,試圖拯救大清
    尤其讓我們感慨的是光緒是以失敗者的身份完成這個偉業」 光緒帝,即是清德宗——愛新覺羅 載湉,既是清王朝倒數第二位的皇帝,亦是最悲劇的一位皇帝。光緒自四歲起被抱進宮中,從此困與宮廷大院之中,自幼在慈禧太后的掌控長大,飲食起居皆無一絲自由,一個真正的傀儡皇帝。
  • 清朝的3位鐵帽子王,被賜自盡,都和慈禧有關係?
    在清朝為了表彰族裡皇子或者親族的榮耀,所以有設立的鐵帽子王的稱號,這個鐵帽子王是可以世襲繼承的,而且不論是從待遇上和其他的一些方面,這都是很富貴的象徵。大清朝一共封了12個鐵帽子王,其中有一個很火的,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雍正的十三弟胤祥,在皇帝登位後,為了表彰他的忠義,被封為鐵帽子王。另外還有前幾個那都是靠著軍功掙下來的,可到了清晚期這三位就不太一樣了,他們不僅下場很悲慘,被賜死,名聲也不是很好,三個都和慈禧有關係。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吧!
  • 珍妃井這麼小,慈禧是如何將珍妃淹死的,其實很簡單
    ——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758,閱讀約2分鐘真公主,滿洲人,掛著紅旗,是光緒帝的寵妃。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月,慈禧太后欽點弟弟副都統桂香之女葉赫那拉為光緒帝皇后。看過珍妃照片的讀者都認為,珍妃是清代所有貴妃照片中最美的。同時,珍妃的樂觀開放,不願被傳統束縛,也讓光緒帝對她寵愛有加。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失敗。珍妃因擁護維新,得罪慈禧太后,當即下獄。光緒帝雖然渴望珍妃在身邊,但慈禧太后卻將兩人分別囚禁,讓光緒束手無策。
  • 當可憐的孩子遇上慈祥恩師翁同龢,他真正給了光緒帝皇帝父愛
    慈禧還不讓光緒叫自己母后,而是稱呼自己為「親爸爸」。為什麼要叫「親爸爸」呢?這跟慈禧身上的權欲和男性氣質是分不開的,作為一個女人,她很希望像男人一樣君臨天下。太后這個身份總讓她覺得有所缺憾,光緒雖然是過繼來的,但她很希望這孩子把自己當成是父皇,而不是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