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758,閱讀約2分鐘
真公主,滿洲人,掛著紅旗,是光緒帝的寵妃。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月,慈禧太后欽點弟弟副都統桂香之女葉赫那拉為光緒帝皇后。同時,她宣布禮部侍郎左旭的兩個女兒是金和貞。光緒二十年,貞妃和晉妃同時被冊封為妃子。
看過珍妃照片的讀者都認為,珍妃是清代所有貴妃照片中最美的。同時,珍妃的樂觀開放,不願被傳統束縛,也讓光緒帝對她寵愛有加。
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失敗。珍妃因擁護維新,得罪慈禧太后,當即下獄。光緒帝雖然渴望珍妃在身邊,但慈禧太后卻將兩人分別囚禁,讓光緒束手無策。
1900年八月十五日凌晨,隨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帝等一批大臣倉皇出逃。慈禧臨行前,命太監崔玉貴將囚禁在景奇閣北小院的甄妃淹死在鎮順門內的一口井裡。她年僅25歲,後來稱這口井為「振飛井」。
清廷與列強籤訂《辛丑條約》後,兩宮歸京。慈禧太后下令從井中打撈出珍妃的遺體,並封珍妃為寶妃。不僅如此,光緒帝還命人在甄妃溺水井北面的小房間裡,設了一個小靈堂,裡面供奉著甄妃的遺像,並立了一塊牌位。
珍妃死後,慈禧在令珍妃為寶妃的詔書中寫道:「去年都城之變急,珍妃隨扈不及,即死於宮中,可嘉之書,追贈貴妃封號。」
如今,到北京故宮參觀的遊客,看到真公主的井,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進口這麼少,太監崔玉貴是怎麼把珍妃放進井裡的?
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因為今天振飛井的井口上有井口石,兩邊都開了小孔,穿進鐵棍鎖住。別說一個大人在這樣的井口,兩個,一個孩子連掉進去都不行。
其實道理很簡單。這口井已經不是淹死珍妃的那口井了。珍妃遺體打撈上來後,因光緒皇帝崇陵未成,暫時葬於北京西直門外恩濟村宮女陵園。1915年,珍妃重葬於崇陵。
參考資料:《宮女談錄》《瀛臺泣血》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