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十五年(1889年)十月初五,對於清朝戶部侍郎長敘而言,是他畢生難忘的一天。他的兩個女兒,在這一天走入紫禁城,並且同時被選中成為光緒皇帝的妃嬪,姐姐被冊封為瑾妃,妹妹被冊封為珍妃。
這一天對光緒皇帝而言,也是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日子。他平生最心愛的女人,也在這一天來到他身邊。這個女子就是珍妃。珍妃自幼成長在官宦之家,家境優越,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長大之後,出落得清秀妍麗,且知書達理,確實是光緒帝的佳偶。
珍妃自幼深得父母寵溺,養成了膽大潑辣的性格,好說好動,為人行事不拘一格,與當時的那些深為傳統禮教所束縛的女子有天壤之別。其他女子見了光緒,除了磕頭行禮,無不緊張不已,只會唯唯諾諾,讓光緒感到了無意趣,索然無味。
但珍妃則不然,她熱情主動,活潑開朗,嬉笑怒罵毫不拘束,像一縷清澈透明的陽光射進光緒沉悶孤寂的內心。光緒別看貴為一國皇帝,但頭上卻壓著一座大山一樣的慈禧太后、慈禧強勢驕橫,對皇權有著極強的佔有欲,幾乎不容光緒染指。
光緒空有皇帝之名,實則已經淪為徒有虛名的傀儡,內心苦悶不已。而他身邊的人,又幾乎都是慈禧的心腹眼線,連他的皇后隆裕也是慈禧親弟弟的女兒,光緒無時無刻不感到孤立寂寞。
而珍妃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她不僅與光緒情投意合,堪稱他的開心果,而且是光緒僅有的一個貼心知己。光緒心中無法對他人明言的心事,盡可對珍妃敞開心扉傾訴無餘。
眼看光緒與珍妃如膠似漆,慈禧心中恨得咬牙切齒。一是因為她一手安排的侄女隆裕皇后,卻遭到光緒無限冷落,簡直是不給她面子。二是珍妃倚靠光緒撐腰,對慈禧也是禮貌地敷衍,並不肯像其他女眷一樣傾心巴結老佛爺。第三點則是她意識到珍妃聰慧過人,有她相助,只怕光緒會越來越不老實,再不肯乖乖聽憑擺布。
慈禧下定決心除掉珍妃這個眼中釘,於是先是找理由責打珍妃,後又把她關入冷宮。1900年庚子之變中,外國侵略軍悍然攻入京師,慈禧和光緒被迫倉皇出逃。在出逃之前,慈禧借著這個由頭想除掉珍妃,一了百了。
清宮老宦官王祥,親眼目睹了珍妃的最後時刻。庚子年七月二十,珍妃被從冷宮押到慈禧面前,面對慈禧的厲聲呵斥,她依舊不屈不撓,亢聲爭辯,她口齒伶俐,甚至一度頂得慈禧啞口無言。慈禧惱羞成怒,下令宦官崔玉貴把珍妃扔到了井裡,珍妃就此結束年輕一生。
王祥回憶,珍妃死前,嘴裡一直在高喊三個字:「李安達!」這三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原來,「李安達」是指內廷總管大宦官李蓮英。「安達」又稱「諳達」,在滿語中有「師父、夥伴、朋友」等親近之意,光緒和妃嬪們常以此尊稱李蓮英。
李蓮英雖是盡人皆知的慈禧心腹,但他為人極度圓滑,以八面玲瓏著稱。一方面他把慈禧服侍得稱心如意,慈禧視之為心腹手足。另一方面他又處處留後路,與光緒、醇親王、恭親王等各方勢力都盡力周旋,從不得罪任何一方。眼看光緒在宮中處處受制,李蓮英還經常私下偷偷幫他一把,於是出現一個奇觀:光緒和慈禧對立雙方,都對李蓮英非常信任與親近。
珍妃精明過人,深知此時光緒也救不了自己,唯有寄希望於李蓮英,只有他能在慈禧面前說得上話。她哪裡知道,老奸巨猾的李蓮英,一看這種場合早就遠遠躲到一邊去,豈肯趟這個渾水。珍妃的最後一絲希望就此泯滅。了解更多清朝歷史秘聞,在《清朝其實很有趣兒》中有更多披露。
參考資料:《宮廷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