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故宮寧壽宮北端的貞順門內有一口普通的水井,卻因為歷史上有一位妃子溺死在井中而聞名,並且以妃子的妃號命名被叫做「珍妃井」。
1
珍妃出生於1876年2月27日,也就是光緒二年的農曆二月初二,父親是原任戶部右侍郎長敘,她從小就跟隨伯父在廣州長大。廣州作為當時最主要的通商口岸,與西方對接密切,珍妃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接觸到了很多開放和先進的思想,行事作風也漸漸受到了影響。
1889年(光緒十五年),18歲的光緒到了成親的年紀,慈禧太后挑選了自己的侄女葉赫那拉氏(隆裕皇后)做正宮娘娘,而長敘的四女兒和五女兒分別被冊封為「瑾嬪」和「珍嬪」。
珍妃長得明媚豔麗,是一後二妃中相貌最出眾的,可有些資料卻顯示,光緒最先看上的卻是更為豐腴的瑾妃,只是瑾妃沒有好好把握住才失了寵。
先甭管資料說的是真是假,也甭管珍妃的外表是不是長在光緒的審美上,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珍妃的內裡是最討光緒喜歡。珍妃不但擅長書畫、下棋,還能寫得一手漂亮的梅花篆字,而性格與沉靜的瑾妃、愛端著的隆裕皇后一比,更是顯得天真活潑,就像載著滾滾日光的嬌花一樣,讓人心靈一閃。
這樣的珍妃初初入宮時,別說光緒寵愛她,就連後來視她為眼中釘的「婆婆」慈禧也是挺喜歡她的。因為隆裕皇后老是掌握不好參加宮中大典的禮儀,慈禧還點頭允許了聰明伶俐的珍妃去代替皇后參加各類大典,對她的賞識可見一斑。
有光緒的寵愛和慈禧的善待,珍妃和姐姐很快就由「嬪」晉升為妃了,在深宮大院裡可以說是順風順水。
2
生活不可能永遠直線發展,波折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
我們看電視劇的都知道:為了秩序,皇上對無論對皇后還是妃嬪是得雨露均沾的。
在勾心鬥角的後宮,獨寵必定會招來禍事。見著珍妃受寵,被冷落的隆裕皇后受不了了,千方百計找珍妃麻煩。
據珍妃的侄女在《我的兩位姑母——珍妃、瑾妃》的回憶錄中記載,隆裕皇后為了陷害珍妃,曾聯合太監李蓮英把一隻男人的靴子放到珍妃的宮中,以此污衊她和其他男子猥狎,為了這件事,珍妃的貼身宮女還受過拷問。
這樣的事不止一件,後來珍妃又因為有一件衣服的料子和經常進宮演戲的戲子的衣料一樣(據說戲子的衣服是光緒送的),被隆裕皇后當成把柄大作文章,那次珍妃被扒開衣服受了杖責。
除了時不時搞些小動作,隆裕皇后還仗著和慈禧有親動不動就到她跟前告狀。慈禧雖然喜歡珍妃吧,可這親疏遠近就擺在眼前,當然還是更偏向自家的侄女了,加上有時候珍妃也實在是有些「不知輕重」了。
當時正值西洋照相技術傳入中國,新潮的珍妃很喜歡拍照,尤其喜歡穿男裝拍照,甚至會無法無天穿上光緒的衣服拍照。慈禧一向最講究皇室權威了,皇袍哪能讓人隨便穿?於是派人到珍妃宮中搜出了她穿皇袍的照片,以此治罪掌了她的嘴。
可是,珍妃天生就倔強,受了罰非但沒有學乖,還敢偷偷地指使一位姓戴的太監在東華門外開設了照相館。這不是擺明了和慈禧對著幹嗎?慈禧聽說後大發雷霆,關閉了照相館,並且以「殺雞儆猴」的方式把姓戴的太監打死了。
一邊是慈禧不斷打壓珍妃,一邊是光緒無法無天地寵愛珍妃,儘管光緒不是慈禧親生的,但也喊著慈禧娘啊。這世界上最難搞的關係,婆媳關係絕對排得到前列,兒子娶了兒媳忘了娘,娘不拿兒媳出氣,找誰出氣?
慈禧也開始處處針對珍妃,在德齡公主(曾當過慈禧的女侍)寫的的《瀛臺泣血記》和太監小德張過繼孫子寫的回憶錄《我的祖父小德張》裡都有提及,光緒曾經用庫存的珍珠和翡翠串制了旗袍賜給珍妃,珍妃穿著旗袍正和光緒玩鬧呢,誰知慈禧突然出現了,當即命人把旗袍扒下來,並打了珍妃30板子。
所以,如何形容這個階段珍妃的宮廷生活呢,大概是「欲受其冠必受其累」,皇帝的寵妃可不好當。
3
如果珍妃只是恃寵而驕,可能只是受受皮肉之苦罷了,可她做了兩件「大逆不道」的事導致了自己紅顏薄命的結局,這兩件事觸犯了「後宮不能干政」的律法,讓慈禧再也不能容她了。
1、賣官鬻爵
珍妃喜歡西洋玩意又對手下的人極其大方,妃子的俸祿常常入不敷支,於是她就動起了歪門邪念。
珍妃作為光緒最受寵的妃子,能吹「枕邊風」,經常鼓動光緒給人封官,以此收取賄賂,有一次更是收了4萬兩白銀,《國聞備乘》裡就有一段記錄:
魯伯陽進四萬金於珍妃,珍妃言於德宗,遂簡放上海道。江督劉坤一知其事,伯陽蒞任不一月,即劾罷之。
有人會質疑《國聞備乘》是野史,可記錄珍妃收錄這件事的不止國聞備乘,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記載,所以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紙是包不住火的,況且慈禧是只老狐狸,珍妃受賄的事到底還是敗露了。
1894年,瑾妃因被珍妃牽連也受到了「褫衣廷杖」的刑罰,並且被一同降為貴人,比剛進宮時的嬪位還低了一級。
2、鼓勵光緒推翻慈禧
一山不能容二虎,隆裕皇后不是珍妃的對手,珍妃最想扳倒的自然是慈禧了。
1898年,光緒在康有為等人的支持下推行了「戊戌變法」,目的是為了把國家大權從慈禧手上奪過來,珍妃在這場變法中沒少出謀劃策、還幫著光緒和大臣們傳遞消息,這一記「功勞」被慈禧深深刻在心裡了。
養了那麼多年的兒子竟要推翻自己,這個時候的慈禧對光緒不再抱任何的希望,母子倆撕破臉淪為仇敵。期間,慈禧甚至思考過廢帝。
當媽的,兒子都不要了,兒媳在她眼裡算個什麼東西?
慈禧在囚禁了光緒以後,對著珍妃一頓杖刑,接著就把她打入了鍾粹宮後的北三所,北三所位於紫禁城的最北端,環境很差,每天吃的都是冷菜冷飯。每到逢年過節,慈禧還會派一名太監對珍妃進行訓斥,太監就代表慈禧,珍妃聽訓時必須跪著,結束了還必須叩頭謝恩。
4
在冷宮的日子,珍妃生不如死,可她又對光緒抱著希望,希望著光緒能夠重整朝綱把她救出去,她苦等了兩年,等來的卻是八國聯軍攻打進京。
關於珍妃的死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
八國聯軍兵臨城下,慈禧本來要帶著珍妃逃跑出宮,可珍妃不願意還和慈禧發生了爭吵,慈禧一個沒留神,就看著珍妃跳井了。
這個說法是慈禧親口敘述的,有沒有包庇自己很難說,畢竟以她和珍妃的關係,怎麼會想帶著珍妃一起逃呢?
第二種
這個版本來自於慈禧的貼身使女榮宮女,被收錄在《崔玉貴談珍妃之死》一文中,是目前最多人相信的版本。
據說,珍妃「投井」那天,榮宮女剛好在慈禧身邊當差,所有的經過都看得一清二楚,她的描述如下:
慈禧命人喊來了珍妃,珍妃跪在地上低頭聽訓。慈禧:「洋人打進城裡來了,外頭亂糟糟,誰也保不定怎麼樣,萬一受到侮辱,那就丟盡了皇家的臉,也對不起列祖列宗,你應當明白!」珍妃:「我明白,不曾給祖宗丟人。」慈禧:「你年輕,容易惹事!我們要避一避,帶你走不方便。」珍妃:「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主持大局。」慈禧:「你死到臨頭,還敢胡說。」珍妃:「我沒有應死的罪!」慈禧:「不管你有罪沒罪,也得死!」珍妃:「我要見皇上一面。皇上沒讓我死!」太后:「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裡頭去,來人哪!」就這樣,珍妃被拖著推進了貞順門內的井裡,慈禧還特別吩咐丟下兩塊大石頭。
通過慈禧和珍妃的對話,可以看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珍妃的「倔」已經到了一定的程度,那樣的時刻和場合她對慈禧說的話還是字字誅心,一點避諱忍讓都沒有,不懂曲線求生;第二方面,珍妃對光緒抱有太大的希望,她的野心沒有滅。
尤其那一句「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主持大局。」,讓珍妃不得不死。
5
1901年,珍妃記著念著的光緒終於回宮了,只是珍妃自己卻是一具面目浮腫、難以辨認的屍體。
她死的那年,不過24歲。
對這個花一般的女子該感嘆些什麼呢?大概只有:莫再生在帝王家,做個尋常女子。
註:圖片源於網絡
參考文獻:《我的兩位姑母——珍妃、瑾妃》、《我的祖父小德張》、《國聞備乘》、《崔玉貴談珍妃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