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慈禧貼身宮女回憶起珍妃被殺細節,珍妃死前說了這三句話,字字...

2020-12-22 青簡拂塵

描述晚清的文章和作品多的數不勝數,可是真假難辨,其中往往夾雜著民間傳說。有的即便屬實,傳來傳去也變了味道。但是在歷史領域,有幾個來源,其真實性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一是正史記載,它多由專家反覆檢閱,考證,考古得來,和當時的事情不會有太大的出入。第二個則是由當事人敘述,由於晚清距離現代還不是很久遠,直到建國還能夠找到慈禧身邊的人,同時當時的科學技術已經允許報紙,照相機這樣的工具記錄瞬間,所以這種方法給我們留下的記載距離真相就進了一步。比如,溥儀創作《我的前半生》,德齡創作的回憶錄,還有由故宮博物院出版社出版的《宮女談往錄》都是很權威的作品。下面我將光緒年間慈禧的貼身宮女」榮兒「於晚年對這本書的作者談及的回憶整理出來,涉及到珍妃去世的細節部分如下:(圖片中左側珍,右側瑾妃)

光緒二十六年,農曆七月二十一日,也即公元1900年八月十五日。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慈禧太后,隆裕皇后,光緒帝以及重要的人物向西逃走直達西安。在這前一天,便是珍妃的被害身亡的日子。農曆七月二十日,慈禧還安穩的在自己宮中休息,仿佛轉一天並不需要需要遠行。按照習慣,太后每日午睡之後都要吸一陣子鼻炎,吃些消暑的水果,(吃貨的小編特意記下了書裡寫的是冰鎮菠蘿,而且是"一杯」,不知道和現在沙冰是否相似)。可是那一天,慈禧並沒有做這些事情,而是安靜的一路往宮北走,直到頤和軒,叫了太監傳來珍妃候駕。

那個時候的珍妃已經住在冷宮三年了。光緒並非慈禧親生,而是她的侄子,母子本就沒有很深的情分,加上權力矛盾,使得這對名義上的母子相互仇視。那個時候的皇后是慈禧的侄女,處處以自己的出身和背後的家庭壓制著皇帝,逐漸夫妻二人也相互記恨。這個時候,後宮三個妃子中(皇后,珍妃,瑾妃)只有珍妃一人得到皇帝的寵愛,於是皇后和慈禧便把恨意也轉移到了珍妃身上因此二十二的時候,珍妃就被弄進了冷宮。(圖片中為慈禧,右側是隆裕皇后)

這個所謂的冷宮其實環境並不很差,它坐落在景祺閣北邊一個小小的院子中,明朝的時候奶母老了便被安置在這裡,也算是皇家給這些老人的厚待了。但是雖然環境不差,可是珍妃的處境卻是很糟糕。皇后不讓下人和珍妃有一丁點的交流,因此便把門窗用釘子釘上,只留下一扇。珍妃的每日吃食都是通過窗戶由宮女傳遞。除此之外,她的服飾派頭也大大不如做妃子的時候講究,滿清貴族女子穿的花盆底鞋子,只能換成平底布鞋,衣服沒有花色。就是在這種狀態下,每年節日,太后壽辰,珍妃都會被傳到太后和皇后面前接受訓斥,細數往日過錯。這一天,傳旨的太監把珍妃領到慈禧身邊,等候最終的死亡。

長久積怨的冤家見面時,並不是歇斯底裡,而是平靜而又默然的。慈禧並沒有說什麼廢話,上來便講道:

「洋人要打進來了,你留在宮中,如果受辱,會給祖宗丟了顏面」

珍妃對道:」我明白,不曾給祖宗丟人「

慈禧又說:」你年紀輕輕恐怕惹是非,我們要避難,帶著你不方便"

珍妃回答:「可以讓皇上坐鎮京師,主持大局」(備註,慈禧最不接受的就是皇帝主持大局,也不願意皇帝一人留下來威脅到她的統治)

慈禧很生氣,憤怒道:「你死到臨頭,還在胡說」

珍妃也是怒目而視:「我罪不至死,要見皇上,皇上沒有讓我死」

之後慈禧便讓人把珍妃拖走扔到了後院的井中,珍妃死前一直說要見皇上。以上就是老宮女所描述,通過珍妃死前的三句話,我們可以看出,縱使嬌慣不懂事的小姐,也被冷宮三年磨練的不簡單。說不曾給祖宗丟人,是說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問心無愧。讓皇帝坐鎮京師,是表達皇帝應該為一國之主。自己罪不致死,皇帝沒有讓自己死,是不承認慈禧的執法權力。字字誅心,慈禧哪裡會不生氣呢。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珍妃還是香消玉殞。

滿清西逃之後,又同時派人和八國聯軍求和,最終以巨大的代價換來了苟延殘喘,一年後和談成功,慈禧光緒等人回到了久違的紫禁城。慈禧讓珍妃的娘家來人打撈井中的屍體,屍體已經面目全非,裹著珍妃一起扔下去的蓆子卻還大致沒有變樣。打撈當天,光緒皇帝一直沒有露面,自從珍妃死後,他再也沒有寵幸過其他的女人。(還有一種說法,出自德齡筆記,光緒將對珍妃的思念轉嫁到了她的姐姐瑾妃身上,對瑾妃增加了恩寵。可是這個說法被老公女否認了,因為皇帝認為珍妃的死,瑾妃也給了推力,因為女人的嫉妒,瑾妃也做過去太后面前告狀的事情。)誠在政治上我們會埋冤光緒軟弱無能,可是在生活中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丈夫。

相關焦點

  • 慈禧有沒有殺珍妃?慈禧貼身宮女回憶珍妃去世全過程
    1992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為《宮女談往錄》的採訪書籍,內容以一問一答形式將作者與慈禧晚年貼身宮女之間的對話記錄了下來。八國聯軍侵華,皇帝帶著家眷向西邊逃去,慈禧不知道這一去再回來是什麼時候,於是想著,走之前把敵人殺乾淨吧。此時此刻,她的敵人就只有珍妃了。宮女榮這樣回憶:他們把珍妃從冷宮拖來,珍妃已經失去了昔日做皇妃的光彩,只穿了一件淡青色的旗袍。
  • 慈禧太后是怎麼害死珍妃的?一位老宮女記錄了真相!
    我們說他是個痴心的皇帝。如今宮廷劇不少,可惜沒有一出寫光緒的愛情戲。他的事比起唐明皇楊貴妃來,比起梁山伯祝英臺來,不知要纏綿多少倍。珍妃的一生只有短暫的25年,她被光緒帝寵愛,她被慈禧太后下令投井。愛情、政治、宮鬥、謀殺……諸多戲劇性的強烈衝突交織在這個女人身上。
  • 清宮老宮女回憶光緒寵愛珍妃,疏遠隆裕的真實原因,與慈禧無關
    作為晚清沒有實權的傀儡皇帝,光緒這輩子女人並不多,僅一後二妃,分別是皇后隆裕,和珍妃、瑾妃姐妹,這樣的後宮規模,在大清,乃至我國歷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
  • 珍妃到底做了什麼,讓慈禧動了殺機?
    見著珍妃受寵,被冷落的隆裕皇后受不了了,千方百計找珍妃麻煩。據珍妃的侄女在《我的兩位姑母——珍妃、瑾妃》的回憶錄中記載,隆裕皇后為了陷害珍妃,曾聯合太監李蓮英把一隻男人的靴子放到珍妃的宮中,以此污衊她和其他男子猥狎,為了這件事,珍妃的貼身宮女還受過拷問。
  • 珍妃是如何被慈禧太后害死的?清滅後,一老宮女道出了當時的真相
    可是沒辦法,珍妃膽子大得很,她對新潮思想接受的很快,在皇宮內珍妃穿洋裝,男裝,甚至自己拿相機拍照,還違背規定公然在宮裡坐起了八抬大轎。這還不算,珍妃仗著光緒的寵愛,因為缺錢去賣官,事情被發現之後,還拒不認錯,連累了瑾妃陪著珍妃一起挨了扒衣庭仗,被降為了貴人,哥哥被判去流放。幹預朝政,這已經犯了慈禧的大忌諱。
  • 珍妃井口直徑不到33釐米,慈禧是如何將珍妃扔進去的?方法太狠了!
    在施工之初,故宮修建了70多口消防井,但寧壽宮北面的鎮順門一口看似普通的井,只有不到10英寸的洞,被三道柵欄保護著。為什麼這口井如此特別?經過一些修整和遮蓋,原來這是珍妃井。現在,當我們參觀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一口用鐵棒鎖緊的珍妃井上的井石。據說這是為了抑制珍妃的鬼魂爬出來。
  • 真實的歷史記載珍妃之死情節,慈禧太后與珍妃後人描述是不一樣的
    慈禧太后盛怒之下下旨應戰。史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現在的影視劇基本上都以上述歷史為背景來設計珍妃之死的情節。《西太后與珍妃》描述義和團作乩,引發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倉皇逃難,出走前逼珍妃投井。《珍妃淚》描述珍妃大義凜然痛斥慈禧太后賣國,然後投井自殺。這種說法幾乎佔了主流。真實的歷史記載也是雜然紛呈,到底珍妃是投井自盡,還是被太監扔進井中呢?
  • 珍妃總是身穿男裝,宮女卻說並非珍妃喜歡穿,而是另有隱情!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而清朝是離現代最近的一個封建朝代,研究清朝末年的歷史,有兩個重要資料,一個是流傳下來的清朝文獻,一個是當時清宮裡一些宮女太監的回憶。據說在光緒帝時期,後宮珍妃尤其喜歡穿著男裝在皇宮裡面四處亂跑,兒女據宮女回憶,說珍妃之所以穿男裝,其實並非她的本意。
  • 珍妃井的井口僅十寸,慈禧是如何把珍妃弄下去的?原因讓人很可惜
    說起清朝光緒皇帝和珍妃的愛情故事,那可謂是晚清時期紫禁城的傳奇故事,特別是故宮至今還保留著珍妃的「遺址」珍妃井,這個井口僅有差不多十寸的大小,當年慈禧是如何把珍妃弄下去的呢?早些時候,儘管慈禧將自己的侄女隆裕欽定給了光緒,但她還是更喜歡珍妃(那時候還是嬪),因為珍妃聰明伶俐,又有政治之才,對於當時的慈禧來說,這是惺惺相惜,因為自己也是這類人,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慈禧越發反感珍妃了,原因有四點,第一點皇后隆裕看到光緒和珍妃倆人玩的不亦樂乎,於是非常的嫉妒,就去慈禧那裡挑撥離間;第二點是珍妃竟然支持維新變法,所謂政見之仇不共戴天,雖然有光緒罩著珍妃
  • 慈禧命人將光緒寵愛的珍妃投入井中, 解析慈禧與珍妃的恩怨糾葛
    養心殿旁的燕禧堂西耳房,事實上就變成了珍妃的第二個寢宮。光緒和珍妃之間的愛,使得本就不受光緒寵愛的隆裕皇后,受盡了冷落。慈禧本想藉助隆裕控制光緒皇帝的目的,也徹底落空了,慈禧開始對珍妃不滿。就在此時,又一件事情發生了,1894年初,熱衷於新鮮事物的珍妃,迷上一個洋玩意照相機。珍妃從宮外購買了全套的照相器材帶入宮中,珍妃沒有想到,她的這一舉動,讓她成為了第一個把照相機帶到宮裡的人。
  • 珍妃井這麼小,慈禧是如何將珍妃淹死的,其實很簡單
    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月,慈禧太后欽點弟弟副都統桂香之女葉赫那拉為光緒帝皇后。同時,她宣布禮部侍郎左旭的兩個女兒是金和貞。光緒二十年,貞妃和晉妃同時被冊封為妃子。看過珍妃照片的讀者都認為,珍妃是清代所有貴妃照片中最美的。同時,珍妃的樂觀開放,不願被傳統束縛,也讓光緒帝對她寵愛有加。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失敗。
  • 珍妃被投井一年後才被打撈出,面容盡毀,死的很不甘心!
    看過光緒皇后的照片,我們一定會為這個男人而感到悲傷,明明是帝王之身,本可想後宮之福,那是自己的皇后,不但是駝背,而且是齙牙,這場表姐弟之間的婚姻註定是失敗的。那我們再看一看瑾妃,瑾妃就真的是一個少言寡語的小胖子,這讓光緒也十分無奈。
  • 光緒帝和珍妃的生死戀,連慈禧的太監都被感動了,出來作證
    由於這層關係,慈禧太后的親兒子同治帝死後,慈禧便把這個姨侄兒立為皇帝,這也鑄就了光緒帝悲情的一生。慈禧是歷史上有名的女強人,他立光緒帝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好垂簾聽政,所以光緒帝在她面前只不過是一個玩物,隨便呼來喝去,連慈禧手下的小太監都不把光緒帝放在眼裡。
  • 宮女真實回憶,慈禧騙來珍妃,讓人將其投入井中,淹死後撈起厚葬
    慈禧在朝堂上垂簾聽政,掌握生殺大權,在後宮更是隻手遮天、唯我獨尊。由於自己就是從後宮走到朝前的,所以她對後宮的女人們盯的尤其緊。就像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一樣,她也害怕重蹈覆轍,有女人出來幹政,影響她的地位。所以只要她發現哪個女人不老實,不能為她所用。有一點點苗頭就立馬找茬,進行打壓。
  • 她才是晚清第一美人,慈禧最愛帶她照相,珍妃和婉容都不及她分毫
    她才是晚清第一美人,慈禧最愛帶她照相,珍妃和婉容都不及她分毫文|碩碩鹹豐皇帝駕崩之後,皇宮內沒了主心骨,皇子年幼,親王下馬,慈禧太后在內憂外患中逐漸站穩了腳跟。當然這裡的美女不包括年過六十的慈禧,宮女口耳相傳的第一美人是慈禧身邊的一個女眷。她才是晚清第一美人,慈禧最愛帶她照相,就連珍妃和婉容都不及她分毫。那時的女子能當上妃子,首先是有一定的身世背景,其次是性格,再其次是相貌。所以就算是皇帝後宮的所有女子,用現代的眼光來看,也挑不出幾個長相中上的。
  • 珍妃墜井2年後,娘家為打撈遺體燒香叩頭,崔玉貴直呼慈禧虧心
    珍妃生前所住冷宮據當年曾貼身服侍過珍妃的宮女所言,被打入冷宮後的珍妃,境況極其悽涼。珍妃卻沒直面這個問題,反而去戳慈禧的心窩子:「你避一避可以,但皇上得坐鎮京師,維持大局。」這句話說得義正辭約,噎得慈禧無言以對,只能耍蠻,馬上命令崔玉貴將珍妃扔進井裡去。
  • 光緒喜歡珍妃的原因,她有「特殊癖好」,宮女回憶這並非她的本意
    宮女和太監回憶說,光緒皇帝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一個人呆著,尤其是在雷雨天氣裡,他非常的害怕打雷。但是如果在下雨的天氣,外面沒有雷聲的話,光緒皇帝又會跑出去看雨。伺候光緒皇帝也像伺候老佛爺一樣,讓宮女和太監們時常是心驚膽戰。因為光緒皇帝的情緒很沒有規律,一個伺候不周到,光緒皇帝就會罵人。
  • 珍妃:光緒的一生摯愛,卻被逼投井而亡
    宮女榮兒回憶說,當時在他們太監宮女的眼中皇帝是最痴心的。「他的事比起唐明皇楊貴妃來,比起梁山伯祝英臺來,不知要纏綿多少倍。」他文弱卻有理想,珍妃有政治頭腦,看得遠,假以時日,定權傾後宮。到了初一十五、忌日節日,老太監就代表慈禧責罵珍妃。這叫奉旨申斥。每頓飯之前,珍妃都要跪著聽完申斥,讓別人指著鼻子把自己罵一頓,然後磕頭謝恩,說罵得好。而罪行之一,就是她思想太開放,前衛,居然不顧皇家廉恥在外辦照相館。
  • 被誤解的歷史真相,其實珍妃並非那麼好,慈禧並非那麼惡
    撇開大的是非,慈禧不失兩大特色:一是才情,詩書畫皆能,書畫有一定的功力,耳熟能詳的「可憐天下父母心」,即出自慈禧為其母的祝壽詩;二是歹毒,對政敵自不必說,即便對侄子光緒帝的嬪妃也痛下殺手。
  • 為什麼慈禧每天晚上睡覺都必須握著這根棒子?原因令人唏噓
    我們都知道,慈禧從一個普通妃子到被尊為聖母皇太后,中間架空同治皇帝,欺壓光緒皇帝,統治中國達半個多世紀,違背了女子不得幹政的祖訓,她心中一直惴惴不安。而且慈禧老太太這一輩子作孽太多,殺人只看心情,禍害了很多無辜的人。自從殺了戊戌六君子之後,慈禧常常心神不寧,晚上胡思亂想無法入睡,總覺得自己殺過的人會在夢中向自己索命。在佛教中,降魔杵是一件非常厲害的法器,可斷除煩惱,降服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