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光緒的一生摯愛,卻被逼投井而亡

2020-12-22 周衝的影像聲色

19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歷兩次鴉片戰爭的洗禮,沿海與沿江數十個城市被迫開放,新勢力,新思想開始湧進內陸。而廣州城吸納與傳播的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也就更多了。

這裡的治學氣氛,是當時中國最鮮活的、嶄新的事物。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輕鬆、自由、言語間總說著一些最令人驚奇的東西。

小時候的珍妃並沒與父母住在一起,而是住在伯父長善家。

伯父長善雖是滿族,卻一點沒有滿族那種迂腐不化的思想,自信而開明。

在寬敞優雅的將軍府中,珍妃是花園裡四處亂飛的蝴蝶,這邊看看,那邊瞧瞧。姐姐則躲在閨房裡一門不出二門不邁。

其實,珍妃喜歡呆在院子裡也是有原因的。

她的哥哥志銳與志鈞經常與一些廣州當地的青年才俊唱詩論文,非常激烈地爭辯國家大事。

她不能全聽懂,可至少能記他們說的話,憧憬他們爭論中洋溢出來的報國理想。

她希望一輩子生活在廣州。可光緒十年,伯父長善的卸任結束了,她與姐姐又被送回到北京父母的家中。

過去她曾與父親一起旅行,去過很多地方,見了很多稀奇古怪之人,回京之後,教育卻趨於嚴肅,乏味。

小姑娘學的技藝,吟詩、作文、博通古文史掌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種事,她打心眼裡不喜歡。他們太舊了,一點新意思都沒有。

她喜歡新事物,接觸它們,學習它們,好讓自己從裡到外仿佛煥然一新。

她比姐姐長得漂亮,而且是漂亮得多,再加上活潑熱情,喜好聽人們談論國家大事,她自命不凡。

在家裡,姐姐才是那個古怪的木頭人,總是悶悶不樂,總是躲在閨房裡,仿佛祈求別人趕緊忘掉她。

而彼時,光緒皇帝的成長卻要拘束得多。他叫慈禧親爸爸。爸爸象徵著慈禧九五之尊的高位,親則是光緒對她的愛稱。

因為從小在慈禧的控制下長大,他的個頭比同齡人要矮一截,體弱多病,每每一聽到慈禧的名字,就嚇得瑟瑟發抖。

打雷下雨時,他需要兩個太監站在跟前陪著,自己卻左躲右躲想找個溫柔鄉鑽進去。他臉上總是愁雲慘澹,唯有那雙悲戚又充滿渴望的大眼睛令人印象深刻。

據說慈禧與光緒一同吃飯,每到此時慈禧總是讓光緒跪在飯桌旁,賜給他什麼,他吃什麼。他心裡惱恨這份「殊榮」,卻始終不敢反抗。

紫禁城裡是皇宮,皇宮裡有是高牆內院,光緒就像一隻插翅難飛的鳥,渴望自由卻屈服於現實。

他當然也反抗過,手法溫柔,幾乎撩動不起漣漪。

那年,珍妃與姐姐一起回京,原來廣州長善將軍府中的常客文廷式也到北京了。

他一肚子才學,想在人才濟濟的北京混出個名堂來。連著好幾次求職碰壁後,只好做了珍妃的家庭教師。

文廷式很痛苦,珍妃卻很高興。她在廣州時就與他熟識,曾親呢地稱他為「三哥哥」,如今在北京又遇到他,兩人還從朋友成為了師徒,她別提有多高興了。

像在廣州一樣,她熱衷於各種國家大事的八卦和閒聊。

(光緒帝)

光緒十三年冬,宮廷裡宣布要為光緒選皇后之時,她正在文廷式孜孜不倦的教導下,飛快地充實著自己的頭腦。

皇帝在慈禧的掌控中,當然是選慈禧最喜歡的人了。

當時一排進入殿選的女子站在皇帝與皇太后的面前。皇帝看來看去,終於在一名子女面前停下,他轉身從太監那裡拿來了如意。

正準備交在某個女孩手裡時,只聽慈禧在後面哼了一聲。

他回頭看。用深邃而膽怯的目光,直視著慈禧的臉。

慈禧整天都坐龍椅上,一動不動,再加上衣服的褶皺繁多,簡直像只大章魚。

看來他是要把如意交給那個女孩了。所有人都發現,這女子長得真是不好看。

她面容和善,卻總是一副很悲傷的樣子。她稍微有些駝背,瘦骨嶙峋。她臉很長,臉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

皇帝剛把如意交出去,慈禧開口了。「在那些門第相當的人家的許多姑娘中,據我們探聽的結論,長得漂亮的也有,讀書讀得聰明的也有,可是最合咱們心意,而且最配做皇后的,卻只有一個——靜芬。」

那位滿口蛀牙的女子,成為了尊貴的隆裕皇后。她是慈禧的侄女,比光緒大三歲的表姐。

結婚也換來了一點好處,慈禧宣布要退居頤和園,頤養天年去了。光緒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幾天,消息確鑿後,他才忐忑地開始在大臣的奏章裡加入自己的批改意見。

此時的他,沿用的依舊是慈禧的管理辦法,刻意模仿著太后的舊規。

他想創新,想改良,可是放眼整個紫禁城,到處都是慈禧的眼線、太監,他想要的那個人還沒有出現。

大婚以來,光緒幾乎沒有和隆裕皇后同房,他多數時候是去老師翁同龢那裡。翁同龢為了避嫌,減少與光緒來往,就調了其他的職務。

然而,距離反倒促進了兩人的友誼。他太關心他的學生光緒了,同情他,可憐他,總是覺得還要再為他做點什麼。

眼見著皇帝娶了不中意的媳婦,整天悶悶不樂,翁同龢便想著要給他添幾個妃子。

一天,原任廣州將軍滿洲親貴長敘前來拜訪,閒聊中,翁同龢突然發現,面前坐的這位哥們有兩個女兒,大的十五歲,小的十三歲。因為是初次回京,還沒未與任何一家定有婚約。他喜出望外,沒想到得來全不費功夫。

他找機會向慈禧推薦了將軍家兩個女兒,或許是因為急於求子,或許是因為隆裕總是愁眉苦臉,看多了慈禧自己也想換換口味。她同意讓兩個女兒進宮來看看。

人到了之後,慈禧坐在可移動的龍椅上觀察她們,妹妹伶俐,姐姐卻有點木訥。她還挺喜歡這兩個來自鑲紅旗的女子。經慈禧欽點之後,姐妹兩贈了香囊,賜號,珍嬪與瑾嬪。

一開始,光緒並未注意到珍嬪,他正為著不能插手國家大事而苦惱。

有一天,大膽活潑的珍嬪去向慈禧太后問安時,一個守門太監攔住她,向她要小錢。她平常也用錢來籠絡人心,可這次她不想再受勒索,扔下一句「今兒珍主沒錢」,便跨進宮中。她走進慈禧宮中還覺得不解氣,便噼裡啪啦地把太監行小賄的事情說給慈禧聽。

光緒聽說了這件事後,心中漣漪四起,珍嬪如今做的事不就是當年自己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如今宮中還有誰敢如此與太后說話?

他欣喜若狂,當天就找了珍嬪侍寢。

慈禧也很高興,畢竟她終於看到皇帝肯於別人同床共枕了。然而,驚喜之外,她還發現第二天清晨,珍嬪並沒有出宮。按照祖制,妃子侍寢後必須在第二天天明以前回去。珍嬪這邊只是解釋說,「我原本想走的,可是皇帝不讓我回去。」

(光緒帝與珍妃)

她或許沒想到,她與皇帝從此成了宮中最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

宮女榮兒回憶說,當時在他們太監宮女的眼中皇帝是最痴心的。「他的事比起唐明皇楊貴妃來,比起梁山伯祝英臺來,不知要纏綿多少倍。」他文弱卻有理想,珍妃有政治頭腦,看得遠,假以時日,定權傾後宮。

此時珍妃正值豆蔻年華,年少天真,活潑婉約,哪管什麼權傾後宮。光緒總讓她跟在身邊,同桌共食,同床共寢。

他辦公時,她就陪在身邊,還扮作了公子哥的模樣,長袍馬褂一應俱全,與他說笑,談詩論詞,下棋研墨,羨煞旁人。

對光緒來說,珍妃代表著一個真實而嫵媚的大千世界,在那裡他可以自由自在的翱翔。他從未出過紫禁城,可她從小卻跟著父親一個四處旅行,見多識廣。

她喜歡打扮,吸收新事物的速度飛快。很快她就發現皇帝並非她想像中那樣自由,他雖有抱負卻不能施展,一生都受制於人。她很同情他,更希望能幫到他。

甲午戰爭爆發,光緒與慈禧立場不同,分歧嚴重,朝中形成主戰的弟黨與主和的後黨兩派。而珍妃的胞兄志銳和老師文廷式也捲入了這場政治鬥爭。他們都站在了光緒這邊。慈禧當然非常惱火。她立即將珍瑾二人降到了貴人,還頒了兩塊禁牌,要求她們謹言慎行,穿著樸素,遠離新巧奇極的事物,另一塊是給隆裕皇后的,是讓她嚴格看管珍、瑾。

剛升為妃子沒多久又降下來了,命運完全受控於他人。

不僅如此,珍妃還受到了「褫衣廷杖」,就是扒去衣服打。幾棍子下去,皮開肉綻。她的身邊人也被杖斃、充軍,莫名失蹤。

珍妃沒在意這些。她愛上了照相,拉著太監照,拉著皇帝照。有時乾脆互換衣服照相。她的苦頭剛吃完,便牽著皇帝的手四處溜達,滿宮苑裡照相。仿佛在那深宮內苑裡,她也能自由地活著。光緒也輕易不肯離開她,於是珍妃就像遷居似長期留在光緒宮中了。

慈禧不讓她照相,她就偷偷地照,還在宮外辦了個照相館。

再後來,光緒推行變法維新,珍妃堅定地站在了光緒這邊。幫他出謀劃策,還利用自己的貼身太監幫皇帝與外頭的變法人士傳信。

然而,戊戌變法只經歷短短103天就失敗了。光緒被囚禁在了中南海裡的瀛臺,珍妃被囚禁在紫禁城裡的北三所。北三所是宮裡奶媽養老的地方,與冷宮別無二致。

她不得出來,屋門有鎖從外面倒鎖著,只有一扇窗戶是活的。每天的飯食從窗戶裡遞進去。輪流兩個老太監看守著。

到了初一十五、忌日節日,老太監就代表慈禧責罵珍妃。這叫奉旨申斥。每頓飯之前,珍妃都要跪著聽完申斥,讓別人指著鼻子把自己罵一頓,然後磕頭謝恩,說罵得好。而罪行之一,就是她思想太開放,前衛,居然不顧皇家廉恥在外辦照相館。

皇宮裡,隨意殺人是一種充滿激情的遊戲。下令者與執行者就會陷入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癲狂之中,血光並非災禍,而是他們取樂或撒氣的手段。

珍妃從未想過大禍會落在自己身上,她只是覺得她要幫助皇帝。不管是幫他拉攏帝派勢力,還是打壓後派勢力,她都甘之若飴。

她當然有自己的小心思,那就是有一天光緒能擺脫慈禧的控制,真正的君臨天下,到時候她能一同榮登高位,保自己一生平安,還國家一夕安泰。

可她沒想到,戊戌變法後他成了瀛臺囚徒,她自己也被關了起來,天天被洗腦。飯不好吃,她忍了。被人指著鼻子罵,她也忍了。唯一無法忍受的就是與皇帝的生離死別。

雖然不知道這次是否會是永別,但她覺得或許自己再也沒機會見到皇帝了。

外頭,六君子被殺,朝廷正在追捕文廷式。被株連之人數以百計。

她在等,等出獄的一天。

然而,除了維新派人士的屠殺,還有嬪妃們的爭風吃醋。

珍妃萬萬沒有想到,就在自己最危難時,隆裕皇后依然在慈禧身邊煽風點火。珍妃受寵,必然導致他人受冷落。隆裕皇后天天獨守空房,時間一久,就認定所有罪責都該珍妃一個人擔。若不是她,皇帝的心怎會被一人獨佔?

隆裕說珍妃是維新變法真正幕後主使。還把珍妃當年靠捐官來積累個人錢財的事捅了出來。雖然這件事早已盡人皆知,可隆裕說的卻是珍妃得了錢就拿去賄賂袁世凱,教唆皇帝讓袁世凱上頤和園來暗殺慈禧。

這還了得。

慈禧向來自私,為過一個六十大壽,就算外頭甲午戰爭戰火喧天,全軍覆沒,她也照樣鶯歌燕舞。

此種瘋狂,不過是因為她40歲大壽時,丈夫鹹豐去世,沒辦成。50歲時遇上了中法戰爭,也沒辦成。60歲,她無論如何也要享受一次。

然而縱情娛樂之時,八國聯軍攻破了北京城。

慈禧主張逃跑,而光緒主張留在北京,願意留下與各國舉行和平談判。

讓光緒留下,還讓他與洋人談判?這不等於讓光緒有機會接觸到外界,脫離自己的控制。珍妃與他從來就喜歡擺弄洋玩意,洋人要是支持皇帝建立新政權,自己不就慘了?

慈禧的權力之路上,向來都有病弱體虛的皇帝墊背。一開始是自己的丈夫,後來是親兒子,再後來就是光緒了。這次出逃,她肯定要拉上皇帝一起走,那珍妃是否也要一起走?

不,慈祥想讓她留下。

不,她不止要留下,還得死。

洋人要是攻佔了紫禁城,發現珍妃美貌如花,玷汙了她,豈不丟了皇家顏面?

理由很荒謬,但也能自圓其說。

1900年8月14日,看守珍妃的老太監說老佛爺想見見她。珍妃出門前總要梳洗打扮一番,他們就在北三條院子裡等她。珍妃打扮完畢,深吸一口氣,站起來第一次推開了冷宮房門。

她從北三條一直走到了頤和軒西角門。

一路上她發現太監居然配槍了。

見到慈禧時,珍妃很奇怪,為什麼只有慈禧一人,李蓮英也不在旁伺候。

慈禧說:「洋人打進來了,保不定會怎樣,你萬一受侮辱對不起列祖列宗,你應當明白。」

珍妃一愣:「我明白,我不曾給祖宗丟人。」

太后說:「我們要避一避,帶你走不方便。」

或許是太思念光緒了,珍妃直接了當的接了一句: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

一句話捅了慈禧的心窩子。她立馬翻了臉,命人將珍妃投進了井裡。

死之前,珍妃還大喊著:我要見皇上一面,皇上沒讓我死。

往後,宮女容兒回憶起此事,她不覺暗自佩服珍妃。一個在冷宮裡待了三年,足不出戶的囚徒,臨死前說出來的話比刀子還鋒利。

她說:我最不該死!皇帝沒讓我死。你們愛逃不逃,但皇帝不應該跑。

一句句噎得老慈禧一句話都答不上來。

珍妃死後,皇帝雖思念卻一句話不敢多說。他讓人找來珍妃宮裡掛過的一幅畫,整日駐足觀看,像是痴了一樣。

至死,他再沒寵幸過別的妃子。

作者:香蕉魚(周衝工作室撰稿作者)

相關焦點

  • 光緒對珍妃的愛到底有多深?珍妃離世後,30歲的光緒八年不近女色
    說起光緒帝的一生,不免讓人唏噓。為帝一生,萬人之上卻從未真正掌權,始終受到慈禧太后的控制。1874年,同治帝去世,正值關乎清朝國運的大會在養心殿西暖閣召開,國不可一日無君,朝廷中人人時刻關注著誰將是下一代君王國主。
  • 光緒皇帝與珍妃的感情到底有多深?
    光緒皇帝一開始是想把如意放到江西巡撫德馨的一個女兒手裡的(選為皇后),但是被慈禧及時制止了,光緒迫於壓力只能選了慈禧的侄女靜芬為皇后,慈禧怕德馨的女兒日後爭寵,所以指定了戶部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為妃,也就是珍妃與瑾妃,而德馨的兩個女兒就此落選了,也算得上因禍得福了吧。也由此其實可以看出,光緒一開始並沒有中意珍妃。
  • 光緒皇帝沒有子嗣,即使有了珍妃也不行,慈禧竟是罪魁禍首
    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慈禧太后一人垂簾。一提起光緒皇帝,就少不了被人想到他這一輩子擁有的一後兩妃,一個皇帝就三個女人,一個胖的不行,一個瘦到醜爆,另一個雖然夠美夠喜歡,卻也就歡樂了那麼幾年,便被慈禧害死了。一生都沒有留下子嗣,而這一切都和慈禧有著莫大的干係。
  • 慈禧命人將光緒寵愛的珍妃投入井中, 解析慈禧與珍妃的恩怨糾葛
    養心殿旁的燕禧堂西耳房,事實上就變成了珍妃的第二個寢宮。光緒和珍妃之間的愛,使得本就不受光緒寵愛的隆裕皇后,受盡了冷落。慈禧本想藉助隆裕控制光緒皇帝的目的,也徹底落空了,慈禧開始對珍妃不滿。就在此時,又一件事情發生了,1894年初,熱衷於新鮮事物的珍妃,迷上一個洋玩意照相機。珍妃從宮外購買了全套的照相器材帶入宮中,珍妃沒有想到,她的這一舉動,讓她成為了第一個把照相機帶到宮裡的人。
  • 光緒皇帝寵愛的珍妃到底有多漂亮?看完這組照片你就會明白
    1889年,珍妃兩姊妹被入選宮中,13歲的她被封為珍嬪,15歲的姐姐封為瑾嬪,嬪為九等宮女序列中的第六等,直至光緒二十年甲午春(1894年),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嬪為妃,前面還有皇后、皇貴妃、貴妃三個等級。
  • 光緒皇帝罕見老照片,三個妃子顛覆你的視覺,圖七珍妃驚豔世人
    光緒帝這一生一共有三個女人,這三個女人分別是,隆裕皇后、瑾妃和珍妃。三位后妃之中,隆裕皇后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國舅爺桂祥的女兒。珍妃和瑾妃是一個家庭出來的親姐妹,瑾妃是姐姐,珍妃是妹妹。隆裕皇后出身高貴,是光緒的表姐。光緒十四年(1888年),二十歲的靜芬被姑姑慈禧太后欽點為十七歲的光緒皇帝的皇后。她嫁給光緒皇帝載湉後,終生不得寵幸,實為有名無實的掛名夫妻。
  • 珍妃開始很得光緒與慈禧的喜愛,為何最終慘死?其實並非因新政
    珍妃是清末歷史上除慈禧外最具傳奇色彩的後宮女人,在世人心中,她是一個深明大義的正面形象,因幫助光緒變法維新而遭慈禧嫉恨以致最終慘死。然而真相卻並非如此簡單。 1889年,光緒大婚,慈禧太后為光緒選了一後兩嬪。
  • 慈禧究竟是怎樣將珍妃扔進井裡去的呢?光緒知道後十分難過
    珍妃是太后慈禧在答應讓光緒執政後給光緒挑選的三個妃子之一,而因為慈禧對於權力的執著,對於赫連母家的私心,便將皇后之位指給了自己的侄女,並讓皇后監視光緒,以方便自己對光緒的控制,而皇后因為倚仗慈禧,十分的聽從慈禧的安排,是以,光緒非常不喜歡皇后,不願意去皇后的寢宮,而與皇后的待遇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珍妃。
  • 光緒帝最寵愛的珍妃有多美?珍妃真實照片甭提有多漂亮!
    光緒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挾制,慈禧將光緒帝囚於瀛臺使其未曾掌握實權。光緒帝不僅在朝堂上受到限制,後宮也被慈禧攪得一塌糊塗,連皇帝寵愛的妃子都殘害,現在小編帶你看看光緒帝最寵愛的珍妃有多美,珍妃真實照片曝光。珍妃,他他拉氏,滿洲鑲紅旗人,是光緒皇帝一生寵愛的嬪妃。
  • 為什麼說光緒是清朝最苦逼的一位皇帝
    清朝共歷經十一任皇帝(不包括努爾哈赤),但在這十一人中,最苦逼的一位,絕對要屬第十任皇帝愛新覺羅·載湉,也就是我們經常聽說過的光緒皇帝。很多人覺得皇帝權傾天下,威震八方,怎麼可能跟苦逼聯繫到一塊兒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光緒皇帝這一生到底有多慘,才能擔當的起苦逼這兩字。
  • 光緒喜歡珍妃的原因,她有「特殊癖好」,宮女回憶這並非她的本意
    宮女和太監回憶說,光緒皇帝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一個人呆著,尤其是在雷雨天氣裡,他非常的害怕打雷。但是如果在下雨的天氣,外面沒有雷聲的話,光緒皇帝又會跑出去看雨。伺候光緒皇帝也像伺候老佛爺一樣,讓宮女和太監們時常是心驚膽戰。因為光緒皇帝的情緒很沒有規律,一個伺候不周到,光緒皇帝就會罵人。
  • 清宮老宮女回憶光緒寵愛珍妃,疏遠隆裕的真實原因,與慈禧無關
    作為晚清沒有實權的傀儡皇帝,光緒這輩子女人並不多,僅一後二妃,分別是皇后隆裕,和珍妃、瑾妃姐妹,這樣的後宮規模,在大清,乃至我國歷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
  • 珍妃究竟有多美?能讓慈禧嫉妒光緒寵愛,一張照片告訴你真相
    所以清朝妃子的照片看得最多的就是慈禧,珍妃,婉容等人。慈禧的丈夫鹹豐去世後,兒子同治繼位,結果沒當幾年皇帝就去世了,還沒有留下繼承人。最後清政府沒辦法,就讓鹹豐兄弟的兒子光緒繼位。說來說去皇權都掌握在自家人手裡,但古人不這麼想啊,光緒不是慈禧親生的,就牢牢將權力握在自己手裡,可憐光緒18歲才開始選妃,這在早婚早育的古代,是很晚的年齡了。
  • 珍妃冤死以後,光緒為何不敢安葬?而是13年後瑾妃將其安葬
    在回北京之前,慈禧就讓自己最信得過的太監,把珍妃的屍體從井裡面打撈出來,又讓太監重新安葬珍妃。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珍妃的遺體,被放到了恩濟莊。很多人不了解恩濟莊是什麼地方?恩濟莊就是安葬太監和宮女的地方,很多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珍妃是光緒皇帝的妃子。
  • 光緒珍妃相擁「西皮圓舞曲」,小劇場京劇《鑑證》有新意
    作為中國首部以國粹京劇呈現史學前沿課題的作品,京劇《鑑證》引入了「懸疑片」的敘事風格,從「清光緒帝死於砒霜中毒」這一重大史學研究成果說起,講述光緒帝在死前十天裡,與歷史傳聞中有投毒嫌疑的慈禧太后、隆裕皇后、袁世凱、李蓮英的最後接觸,以及同珍妃超越生死的真摯愛情。
  • 慈禧非常聽這個女人的話,光緒和珍妃都受她的保護
    眾所周知,光緒和慈禧的關係並不融洽,珍妃也是一樣,和慈禧甚至有點水火不容。於是,榮壽公主便成了幾個人的調和劑。據說,當時變法剛失敗的時候,慈禧本來是打算殺了光緒的,但榮壽公主得知後連夜跑去求情,這才救了光緒一命。榮壽公主對珍妃也是極好的,當時因為珍妃和慈禧關係不好,所以宮裡沒有幾個人敢對珍妃好,但榮壽公主就對珍妃很好。
  • 她是清朝另一位珍妃,二十一歲嫁給道光,下場比光緒的珍妃還慘
    導讀:我們每每說起清朝的珍妃,肯定很多小夥伴都條件反射般想起光緒帝的珍妃,連同慈禧殺害珍妃、珍妃井等等事故。但「珍妃」封號在整個清朝裡面不是獨一無二的,清朝的道光帝也曾有一位珍妃,只是歷史對她的記載少得可憐,最後下場更是比光緒帝的珍妃還慘。
  • 慈禧有沒有殺珍妃?慈禧貼身宮女回憶珍妃去世全過程
    在慈禧一生之中,有許許多多值得考察的地方。其中,她有沒有殺死珍妃,是因為什麼,如何殺死的,則是眾多話題裡熱度最高的。巧合的是,殺死珍妃這一天,宮女榮就在旁邊。這一切,都要從頭說起。珍妃是光緒皇帝最愛的妃子,沒有之一,慈禧則是光緒的養母。
  • 晚清老照片,光緒寵愛的珍妃真實樣貌,李鴻章在籤訂《辛丑條約》
    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戶部右侍郎長敘之女,滿洲鑲紅旗人,光緒帝妃,光緒后妃之中最受寵愛。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月,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強詞藉口帶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輕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顏面,將其投井殺害,年僅二十四歲。
  • 慈禧太后是怎麼害死珍妃的?一位老宮女記錄了真相!
    慈禧太后是怎麼害死珍妃的?一位老宮女記錄了真相!提起珍妃來,她並不是塊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她也弄過權,賣過爵,只是在老太后的嚴威下哪能容她放肆。倒是光緒非常值得同情的。這裡不談他的政績,只談他的生活,尤其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