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處在被網絡包圍的世界裡,德系媽媽教你怎麼做

2020-08-29 綠水濤濤

2020對每個人都是特殊的一年,國內的孩子們剛剛經歷了一個超長的寒假,而如今在德國的我們還處在漫長的停課狀態。在病毒的催促下,我們孩子的世界幾乎被網絡包圍了,網課,遊戲,社交等等不得不把我們的孩子提前帶進了這本來屬於大人的世界。

說實話,這一屆的媽媽真心不好當,隊伍真心不好帶!我們小時候最多在家偷看下電視,而這一屆孩子禁了電視,有電腦,禁了電腦還有手機,禁了手機還有遊戲機......且疫情宅家人家也有足夠的理由和時間用各種電子產品,要上課啊,要寫作業啊,要查資料啊,要跟同學交流啊......想禁也禁不了。眼看疫情已趨於平穩,開學的號角已經吹響,可孩子們還是沉浸在網絡的世界裡,而網癮兒童,網癮少年開始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眼裡,這一屆的神獸們真是太難帶了!

很多媽媽們開始談網色變,既擔心視力又操心學習還要擔心心理成長,既想全面封鎖網絡又想讓孩子接觸新鮮事物,最重要的是這屆孩子也沒那麼聽話,網絡的誘惑又那麼大,那麼老母親們該如何操作呢?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德國很多學校從幼兒園開始直到中學每年都會舉辦關於孩子使用網絡的座談會,會上會邀請專家來講解如今兒童青少年網絡的問題,同時還介紹流行的APP,遊戲和解答家長的疑問,還可以為家裡有網癮兒童的家長孩子提供心理輔導。這座談會就是知己知彼的過程。是的,當我們想解決青少年兒童的網絡問題時,我們需要先走進他們的世界,先了解他們,再想辦法帶領他們走進這個網絡世界。

網絡是人類發展的重要產物,給我們人類帶來了數不勝數的好處,成年人幾乎離不開網絡,讓孩子接觸網絡,認識網絡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何教會孩子合理利用網絡,控制網絡,駕馭網絡就是咱們當家長要操心的事了。

  1. 儘可能晚的接觸電子產品

說到電子產品,很多家長主要擔心的是視力問題。錯!其實最重要的是影響智力,愛看電視的孩子通常沒有愛看書的孩子愛動腦,愛玩手機遊戲的孩子通常沒有愛玩拼圖的孩子專注力好!

德國一項研究發現,由兒童時代開始經常看電視,不但妨礙智力發展,味覺及嗅覺也受到影響,成長後更會因缺少運動及經常吃大量零食,而引發高血壓、高膽固醇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研究人員分析了1.5萬名西方兒童的生活習慣,發現每日長時間看電視的兒童,視野會比較狹窄,創造力也低。由於感覺神經發育遲緩,這類兒童的味覺及嗅覺會不敏感,故長大後會嗜吃味道很濃的零食,加上長時間坐著看電視不運動,容易患肥胖及相關疾病而影響健康。

老母親們千萬要幫孩子抵住電子產品的誘惑,儘量拖延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通常德國專家都不太建議給三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和玩任何電子產品。我認識很多德國高知有孩子家庭,他們的家裡尤其是客廳基本是沒有電視的!一個德國鄰居跟我說,要想孩子不看電視,就把電視挪到他看不到的地方,她家電視是放在三樓閣樓裡的,一周只對孩子開放一次,而客廳隨處可見的是書籍。

很多父母會抱怨孩子喜歡看電視玩手機,但其實都是父母的偷懶把孩子推向了電子產品!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接觸大自然,看書,玩桌遊,做手工,畫畫......這才是最美的童年!

孩子最美的童年應該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在大自然中感受一年四季


孩子已經愛上電子產品怎麼辦?

在我孩子才一兩歲的時候,我曾帶著兩個孩子在國內父母家生活一陣子,父母家客廳有一臺大電視,家裡人多,好像除了睡覺時間,電視一整天是開著的,那時老大兩歲多,老二剛剛出生,我大多數時間都在照顧老二,而老大那一段時間也愛上了看電視,在家的時間幾乎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看電視。幾個月後我們回德國,我把我們客廳的電視移到了很不起眼的一個角落裡(不要把電子產品放在觸手可及的位置),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裡,我陪她們一起走向戶外,也陪她們一起玩拼圖,讀繪本,玩玩具,聽音樂,聽故事CD......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孩子也忘了電視的存在,直到現在我的大女兒十二歲了,我家開電視的頻率基本也就一周一兩次,她們看看新聞或偶爾看個喜歡的電影。

除了網絡世界,我們更應該讓孩子多接觸真實的世界,六歲前的孩子真的都很好管理,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也渴望父母的陪伴,趁這個時候帶他們多看看世界,多參加各種有意思的活動,記住,電子產品不是你的帶娃神器,不要把孩子推向電子產品!

2.儘可能多的安排孩子課外活動

我有一個非常厲害的閨蜜,是德國的一名化學博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記得幾年前的一天,我看了她給她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的課外興趣班時間表,放學後的時間基本都排滿,我說,這樣孩子不累嗎?她神秘一笑說,知道嗎,這些孩子只有把他們的時間安排滿了,才不會搞事情!哈哈,這點育兒經我至今都牢牢的記在心裡。

如今我的兩個孩子也是中學生了,每天除了學習,她們跳芭蕾,彈鋼琴,畫畫,看書......假期跟我滿世界旅行,冬天雪山滑雪,夏天海邊遊泳......時間填的滿噹噹,每天過的充實又開心,看電視玩遊戲,對不起,她們沒時間,也基本想不起來。家裡的任天堂SWITCH也只是周末拿來跳舞健身用。

當然課外活動是要以孩子的興趣為前提,豐富孩子的生活和人生。家長只能是引路人,而家長的興趣,家長的虛榮心請不要強加於孩子身上,會適得其反。

興趣班是以孩子的興趣為前提,而不是家長的興趣


3.制定規則,教會孩子安全使用網絡

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可以沒有手機沒有電腦,但長大後這些東西成了學習必備品了,擋都擋不住!德國小學是四年,基本上在小學四年級下半年開始,孩子們會陸續擁有手機,因為大家要分開了,所以這個時候有了班級WhatsApp聊天群以及自己的一些閨蜜群,基友群,聊天群一建立,一個沒有手機的孩子就顯得不合群了。再接下來上中學,不僅要用手機,很多作業也需要用電腦完成了,所以一般五年級的孩子會開始擁有一臺屬於自己的電腦。

這個時候,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制定規則和教會孩子如何安全使用網絡。而這個規則建議在孩子得到手機電腦之前就制定好,雙方達成共識才能擁有,不要等發現不對勁了再來制定。相信我,這一屆的孩子沒那麼好搞定,這個問題上德國很多家庭都是跟孩子白紙黑字籤合約的。

  • 使用時間

不管是看電視還是玩手機電腦,在娛樂的前提下,每個家長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規定孩子的使用時間。比如我家,我要求孩子回家後立馬拿出手機交給我(她們上學帶手機是因為她們需要自己坐校車,有時校車會晚點等意外情況可以方便聯絡),通常情況可以在晚飯後有二十分鐘查看信息和朋友聊天的看手機時間,當然有特殊情況時間也可以相對延長,沒那麼死板,最重要的是她們自己要有個約束自己的時間概念。之後就把手機交給我,第二天上學前再拿走。她們如果需要用電腦手機查找資料等學習有關的事,需提前報備,說好大致需要的時間。目前為止都還做得很好,雙方都還滿意!

有些德國家長是設定網絡開放時間,一到時間就沒網絡等。父母可以根據自己孩子年齡來制定時間規則,跟孩子溝通好,達成雙方都滿意的一個規定時間,畢竟孩子有時不會很好的把握時間,那麼如果超時了,就扣除第二天的手機時間等,父母孩子都要說到做到。小一些的孩子還不認識鐘錶的非常推薦家長準備一個計時沙漏,這樣孩子自己心裡有個時間概念,知道什麼時候時間快到了。


  • 讓網絡成為學習的工具

孩子還小的時候,一般會用電子產品看片或玩遊戲,純屬娛樂。但與其讓孩子認為電子產品只是娛樂工具,不如教會他們合理使用,成為自己的學習工具,如果孩子對玩遊戲感興趣可以讓孩子學編程,自己設計遊戲,通常明白遊戲是怎麼一回事了後,對玩遊戲就不再那麼感興趣了。德國很多學校都有編程興趣班,每年也都會舉辦編程機器人大賽。

疫情在家上網課,孩子們也充分認識了電子產品的功效。德國雖然大多數學校沒有開設網課,但孩子的學習也基本離不開電腦,老師基本每天會發過來當天的學習內容。老大七年級,她的德語老師布置的作業我覺得挺有意思。首先在老師的要求下讀幾本小說(有自選的,也有老師指定的),用網絡查詢相關資料,然後做PPT,寫讀後感演講稿,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


  • 未成年使用網絡規則

當孩子初涉網絡,我們有責任陪伴他們走入一個安全的網絡世界。既要讓孩子知道網絡好的一面,也要讓孩子知道網絡上陰暗的一面,比如網絡詐騙,釣魚網站,個人隱私不能洩露等。

未成年的孩子必須在父母的監控下使用網絡,比如電腦手機密碼必須讓父母知道,安裝任何APP,遊戲都要經過父母的同意等。

我會告訴孩子現在她們還未成年,我有義務和責任監控她們使用網絡情況,我也會看她們的手機電腦,包括和朋友的聊天內容。她們的任何帳戶都用我的郵箱登記,我隨時可以查閱,也會不定時的看她們手機電腦,儘量是當著她們的面查看。現在她們還經常會主動跟我分享她們和同學之間的聊天內容。

德國的家庭網絡還可以設定一些安全網絡,以免孩子進入一些不適合他們年齡的網站。


4.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父母自己都天天刷手機看電視玩遊戲,憑什麼能約束住孩子?

想要讓孩子服你尊重你,你先得做好你自己,你就得做好孩子的榜樣!

在我家有關於手機的家庭規則(平時回家後和隊友刷手機比較多),我們規定飯桌上不能看手機,陪孩子學習時不能看手機,全家聊天玩桌遊等遊戲時不能看手機,全家出遊時不能看手機......總之在孩子面前儘量放下手機,父母孩子都要說到做到!

陪伴孩子的時候就請放下手機,儘量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我的孩子從小在大自然,書籍,音樂的陪伴下長大,現在已經是德國的中學生了,生活中也離不開手機電腦,但課餘時間,她們最愛的還是看書,聽音樂,旅行等。我曾為了旅行的方便給孩子買了電子書,可是我女兒說她還是更喜歡書本那一股紙墨的清香。

為了防止孩子掉進網絡的陷阱,家長們必須先下手為強,在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前多讓他們看看世界的美好,讓孩子有廣泛的興趣愛好,也多多與孩子溝通。在網絡包圍的世界裡,孩子也必然會走進這個世界,我們要做就是正確引導孩子走進網絡,教會孩子如何控制和駕馭網絡,而不是被網絡羈絆一生。


我是綠水濤濤,留學紐西蘭,養娃在德國,一邊養娃一邊看世界,十多年來,帶娃一起走過幾十個國家,在這裡與你們分享我的育兒觀,分享世界觀,喜歡我你就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孩子老是「叫不動」?德培DAP: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很多父母會吐槽,自己家的孩子經常「叫不動」。你在這邊急得直跺腳,孩子還「靜如山」,一動不動的玩著手裡的玩具。嚴厲批評,靜心溝通,好像效果都不是特別好。教養沒有對錯,但若用錯方法,不但無效,還會讓孩子「叫不動」的個性更深刻。究竟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更樂意遵從父母的意見呢?
  • 三流媽媽省錢,二流媽媽拼命賺錢,一流的媽媽有原則地教育孩子
    打之前要把道理講清楚,怎麼做是對,怎麼做是錯,怎麼錯就怎麼打。其實教孩子什麼方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接受好的規矩,形成好的習慣,樹立好的目標,這是根本。打是打不出來這些的,但必須通過打。打和講道理一樣重要。」時間會證明,這種教練式的教育方式,雖然讓孩子看起來比同齡人獲得了更多的技能,進入了更好的大學。
  • 《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告訴孩子網絡世界裡可以做的和不能做的
    出個門,你會看到很多小孩子也成了低頭族。現在的孩子們頂著「網絡原住民」的頭銜,上網的年齡越來越偏小似乎已經成了毫不意外的事。只是,我們在享受網際網路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特別是針對孩子的網絡騙局層出不窮。而從小接觸網絡,但又涉世未深的孩子很容易陷入網絡陷阱。
  • 當著你面訓孩子,遇到這情況你會怎麼做?這位媽媽給對方上了一課
    當時也沒跑遠,就在小區樓下的花園裡。一開始本來還玩的好好的,幾個小朋友你射我一下,我射你一下,這種情況還沒持續多久,結果不知道怎麼回事,其中兩個孩子居然互相打起來了?身為家長的我也本能反應第一時間過去看了看。
  • 孩子怎麼做,媽媽才開心?
    今天我帶著孩子去街裡玩,我們一起玩的小姐妹兒也帶著孩子在那玩,孩子蹲在地上玩小汽車,我家孩子看到她,說了句(小姨好,我來跟妹妹玩來了)她家孩子沒叫人,她好像感覺有點不舒服。她跟我家孩子說,大寶真乖,你看你妹妹,跟個小傻子似的。
  • 「媽媽,我輸了」——孩子處在敏感期,聰明的父母對事不對人
    但想起我們的老師之前講過,孩子都有「敏感期」,所以來問問到底是什麼原因。今天我們給同樣遇到這個問題的父母,分享一下當孩子處在「完美敏感期」,父母應該怎麼辦。當孩子說:媽媽,菜裡有蔥,我不要吃這個菜;媽媽,我寫的不好看,我真的想寫好看一點;媽媽,我不想輸,好生氣!
  • 爸爸「兇」孩子時,媽媽應該怎麼做?
    有一次爸爸把孩子的生字本摔到地上,衝孩子吼:「你看看你寫成什麼字,歪歪扭扭不像話,爸爸不要求你寫的多好看,認真一點,橫平豎直就行了,你怎麼就做不到呢?」孩子嚇得哇哇大哭。小薇說她知道爸爸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好,但是自己一幹涉,爸爸會更生氣,倆人當著孩子的面就吵起來,整個家裡一團糟。
  • 如何避免孩子對電子產品上癮?《媽媽知道怎麼做》教你這三招
    如今,電子產品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樣工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電子產品,有些甚至會迷戀成癮。作為父母,最擔心的就是電子產品對眼睛的傷害,那麼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是不是單純的避免孩子接觸就可以呢?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
  • 為什麼「佛系」的媽媽教育出來的孩子越牛呢?虎媽要知道
    每個孩子都要求媽媽給予無條件的愛與支持,在犯錯誤的時候孩子是特別無助的,這個時候媽媽可以給予孩子擁抱,認為孩子犯錯誤是允許的,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也要給予幫助,前提就是要由孩子自己來決定孩子內心戰勝了一切,才能夠有勇氣面對困難,向你提出幫助,你要盡全力的去幫助他複習一點,才能夠託起孩子,每個孩子都渴望被信任,被愛包圍,相信孩子的路沒有白走,每一步都算數。
  • 《我的世界》mc抽獎機製作方法介紹 手把手教你抽獎機怎麼做
    《我的世界》mc抽獎機製作方法介紹 手把手教你抽獎機怎麼做時間:2020-03-21 15:27   來源:求知軟體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的世界》mc抽獎機製作方法介紹 手把手教你抽獎機怎麼做 我的世界抽獎機怎麼做?
  • 我的世界福袋圖文教程 手把手教你福袋怎麼做
    我的世界福袋圖文教程 手把手教你福袋怎麼做時間:2019-12-30 15:40   來源:小皮手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的世界福袋圖文教程 手把手教你福袋怎麼做 相信新年大家都搶過福袋吧,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節,明瑟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在我的世界中製作一個福袋吧。
  • 給孩子的「網絡防身術」!隱私洩露、沉迷網絡……統統抵擋
    別問為什麼他們不懂躲開危險,要問問,有誰教過他們網際網路是個雖美麗但也危險的世界嗎?教過他們「網絡防身術」嗎?最近我們發現一套《給孩子的網絡生存手冊》,想推薦給所有身處網絡時代的家庭。孩子進入網絡世界就像冒險,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那名小小試讀員一樣,冒險前已經備好鎧甲。
  • 孩子犯錯家長怎麼做?鍾南山的父親每次只說一句話,難怪孩子優秀
    有一位老人說起自己年幼時故事,小時候的他不愛學習並且十分調皮,有那麼幾次他將媽媽給他去學校食堂吃飯的錢,拿去偷偷買了零食。後來被爸爸發現了,他害怕極了,以為要被爸爸打一頓,可是他爸爸的做法讓他萬萬沒想到。爸爸把他叫到身邊來,溫溫柔柔的問他:「你好好想一想,你這麼做到底對不對?」,聽完父親的話,他更是羞紅了臉,對自己的錯誤感到羞愧。
  • 一個清華媽媽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處在3~15歲
    孩子以後的生活層次高低,辦事能力如何,或多或少都與習慣有關。如果你的孩子正處在3-15歲這個年齡段,蛋蛋媽建議您花5分鐘看看,因為我們只要稍加引導,孩子將會終身受益,父母千萬不要錯過了這個習慣養成的絕佳時期。
  • 被「軟色情」包圍的未成年人
    鈦媒體 TMTPost.com|科技引領新經濟|處在毫無界限和門檻的信息中,你能想像三四歲的孩子會看到什麼東西嗎?這股洪流會把孩子衝向哪裡?豆芽說,在女兒的班上,有不少留守兒童,每個孩子都帶著智慧型手機,接觸網絡輕而易舉,「現在網絡上色情信息鋪天蓋地,他們的安全誰來負責?」 女兒一歲時,豆芽和丈夫離婚,之後便獨自帶著患病的女兒生活。她說自己每天面對的都是一個「新孩子」,在教女兒繫鞋帶這件小事上,她教了整整5年。
  • 武志紅:家是網絡與現實的過渡世界,在家能做自己,孩子難有網癮
    嘮叨,其實是一種侵入性的語言溝通帶給孩子的感受。孩子不想聽,內心產生牴觸,父母卻覺得自己是為了孩子好,一再反覆地講,以逼迫孩子接受並按此執行,這就是嘮叨。父母在嘮叨時的潛臺詞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我比你更知道你要怎麼做」,所以「你要聽我的,按我的話去做,否則我就會一直堅持說下去」。
  • 只會啞巴英語的「普通媽媽」,怎麼教孩子英語?收好這份自救指南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媽媽。送蛋姐去上英語課也有一陣子了,向來以佛系老母親自居的我,終於也沒辦法靜待花開了估計這種啪啪打臉的轉變,絕大部分寶媽都經歷過吧~記得以前看過一個段子,是兩個家長的對話:「5歲擁有1500的英語詞彙量夠嗎?」
  • 當外人批評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孩子: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
    為人父母最希望聽到的就是其他人對自己孩子的誇讚,甚至比誇自己還要讓母親覺得高興,這也應該是所有父母的「通病」。不過,當自己家的還準備被人誇讚時,父母都是怎麼做的呢?很多父母下意識反應就是否定,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那麼優秀,別人家的孩子才更好。
  • 當外人批評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孩子:媽媽,謝謝你給我面子
    不過,當自己家的還準備被人誇讚時,父母都是怎麼做的呢?很多父母下意識反應就是否定,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那麼優秀,別人家的孩子才更好。小孩子打打鬧鬧是很正常的情況,小區裡的活動場所裡,軒軒和另外一個小朋友因為爭搶玩具吵了起來,而軒軒的媽媽也問了其他小朋友這是什麼情況
  • 《你會怎麼做》 年輕媽媽當眾哺乳遭指責:不知羞恥
    3月10日晚21:10,廣東衛視《你會怎麼做》將關注「公共場合哺乳」這個頗有爭議的話題。當一位媽媽在公眾場合給嬰兒哺乳,卻遭遇有傷風化的批評時,目睹這一切的人們會怎麼做呢?   母親當眾哺乳遭指責:不知羞恥   去年,某網友批評一位在北京地鐵車廂裡給孩子哺乳的母親「不文明」,甚至拍視頻發布到網絡上,該事件立即引起了廣泛關注,關於公共場合哺乳的話題也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