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2020-08-28 鉛筆老爸

作者:鉛筆爸爸

對待孩子,打不對,罵不對,講道理也不對?這不是要瘋了嗎?熊孩子還怎麼帶?

鉛筆爸爸今天繼續和大夥聊帶娃,陪著6歲閨女成長,這個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會有一些思考,記錄下來和大夥分享。

閨女上了一年級,自主意識越來越強,自己的「小算盤」打得越來越精。

最近一和她講道理,她總要頂嘴說半天,說得比他媽還溜,聽起來還蠻有道理,有時候還要想一想才能駁倒她,感覺我們道理說得越多,孩子反而越不聽話。

為什麼,道理說得越多,越不頂用呢?

是孩子不聽話,還是我們太固執?

閨女睡覺很晚,6歲的娃,每晚基本上睡覺都在10點半以後,早上不到7點又要起床。

我們一遍又一遍和她說,要早睡,早睡才能長得高、長得快,早睡上學聽課才有效率;睡得晚,早上起不來,睡得晚,上課沒精神……

閨女還在抱怨,還沒到10點就睡覺。我沒理她,滅了燈,關上房門,走出房間。不到5分鐘,房間燈又亮了。

我推開房門,發現小傢伙抱著毛絨玩具玩。我又說了一通道理,然後奪走玩具,熄燈關門。

可是,不到20分鐘,小傢伙從房間跑出來。

——爸爸,我睡不著。

——都10點多了,還不睡!

——睡不著怎麼辦?

——眼睛閉上,一會就睡著了。

「走走走,快!」我強行把娃送回了房間……

開學到現在,經常碰到這種情況,道理巴拉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沒用。

問題出在哪裡呢?

究竟是孩子不聽話,還是我們自己太固執?

家庭關係,最重要的是愛而不是道理

冷靜下來,想想講道理這件事,先思考一下家庭關係。

沒結婚的時候,就聽一個哥麼說過一句話——家庭裡面,沒有道理可講。當時哥麼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我還是光棍一根,這句話怎麼也聽不明白。

這些年,孩子大了,和老婆也是老夫老妻了,對這句話體會越來越深。

夫妻之間沒有道理可講,因為道理說得越多,關係越是疏遠。

手頭緊,互相要理解;有錢了,彼此要信任。

遇到問題,需要傾聽對方真實想法,同時坦誠說出自己想法,然後在兩者之間找一個平衡點。

強調自己的立場,指出對方錯誤,對方自然會找一切理由為自己辯護。後面呢,就是彼此在自己的立場上據理力爭——你你你,啥啥啥。結果呢,贏了道理,傷了感情。

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是愛,而不是道理。

愛是什麼?愛是理解,愛是接納。理解人性,接納人性;理解自己,理解對方;接納自己,接納對方。

對愛人如此,對孩子也是這樣。出現問題,首先要思考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對方。

當孩子小的時候,獨立意識不強,個性還不突出,但上了小學,自己的小心思越來越多,總是要盡一切可能達到自己的願望。其實,無外乎多玩一會、多吃一點、多要點禮物之類。

有時候,孩子一些想法的確讓人無法忍受,但是還是要冷靜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感覺一下他的想法和願望。

我們要學習的是,如何能站在孩子角度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從自己出發,一張口「我都是為了你好」。

不停講道理,換誰都很難聽進去

想想看,我們和孩子說的那些道理,老師其實都說過。

我和孩子說的早睡的好處、晚睡的壞處,孩子聽不進去,為什麼?孩子沒有那麼理性。

現代心理學研究已經證實:從講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間的距離可能很遠。一個人能否接納別人的觀點,首先取決於情緒,其次取決於對方的行為,最後才是對方的語言。成年人如此,孩子更是這樣。

其實平常溝通,不管是領導、下屬,是親戚、朋友,擺事實講道理,都要看對象,看時機,看場合,而不停地講道理,不管是誰,都很難聽進去。但是我們一旦面對孩子的時候,似乎就忘了這點。

知名教育專家尹建莉認為,如果家長一味講道理,還有可能造成三個後果:

只講道理的後果:

1.喪失傾聽的樂趣

2.思維流於膚淺和平庸

3.興趣只在於自己的觀點能否徵服對方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和說道理相比,家長怎麼做更重要,也更有效。這一點,已經成為共識。

影響孩子成長的外部環境,最重要的還是家庭與學校。而家庭教育和環境薰陶對孩子的成長更重要。

窮養富養,不如家長的修養;寬教嚴教,不如父母的身教。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希望孩子愛上閱讀,自己一有空閒卻只想打打遊戲、刷刷抖音;希望孩子開朗樂觀,自己卻一天到晚唉聲嘆氣、怨天尤人;希望孩子注意公德,自己卻習慣亂扔垃圾、隨地吐痰……這樣下去,父母的願望只能落空。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總編輯、知名國內教育專家盧勤,在《成長不容易》一書中指出:

中國的父母總是把孩子當成一張白紙,所以必須要「教導」。從吃飯、穿衣,到講話、禮儀甚至為人處事,全由爸爸媽媽不斷「言傳」來完成「教導」任務。

實際上,孩子們都是看著父母的脊背長大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整的個人,他們會在尊重中自然去觀察、去模仿、去學習父母。

知名教育專家尹建莉同樣認為:

天下沒有不懂事的孩子。想讓孩子懂道理,家長就要口頭少講道理,行為符合道理,這樣孩子才能明白道理。

閨女睡覺很晚,說了很多遍,效果一直不好,現在想想問題還是出在我們做父母的身上。

我和孩她媽都習慣了晚睡,晚上10點半以後,沒有人幹擾,看點資料、寫點東西,比較自在。但是這會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印象,現在晚上如果要處理點自己的事情,就必須果斷把「陣地」從客廳轉移到書房。

如果要想改變孩子,還是要從改變我們自身開始。

參考資料:

[1]《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作家出版社,尹建莉著

[2]《長大不容易》,譯林出版社,盧勤著

[3]《正面管教》,北京聯合出版社,簡·尼爾森著,玉冰譯

相關焦點

  • 喊破嗓子說教,不如父母自己做出樣子
    然而,過度說教,喊破嗓子,也不如父母自己做出樣子。01不切實際的過度說教造成親子隔閡25歲的甜心桃覺得現在還不能嫁人。她剛剛從一份朝九晚九的工作中掙脫出來,準備在新的行業裡大幹一番。04對孩子喊破嗓子,不如家長做出樣子一位崇拜聖雄甘地的孩子非常愛吃糖,他媽媽喊破了嗓子進行說教,仍然沒有效果。為了讓孩子戒掉糖,媽媽千裡迢迢找到甘地,希望甘地能勸說自己的孩子。
  • 陳佳: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一旦聽說別的班組發現了俄方的故障車,就趕緊詢問故障情況,原因,不處理會引起怎樣的後果以及怎麼處理等,琢磨發現故障的技巧。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不僅考取了工人技師,也練就了一雙 「火眼金睛」,眼神一到,問題車就無處逃遁。
  •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全國勞動模範鍾世秀與哪嘎村的...
    可惜手頭錢不多,肚皮老是吃不飽。」老百姓的一首順口溜,道出了百花湖鎮哪嘎村曾經的貧窮落後。受表彰回到貴陽的鐘世秀1975年,17歲的鐘世秀初中畢業後,回到老家哪嘎村鑽研醫學和從事農業生產,通過積極參加村裡的建設且表現出色,很快得到了群眾認可。
  • 對待孩子,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對於已婚有孩子的父母都會想到的問題。我相信有很多父母都會考慮這個問題,有人會說把最好的給他《她》,給他需要的,給他想要的,那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呢?他們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父母對孩子的肯定和認可。其實孩子成長的教育最需要父母的鼓勵,天下所有人都瞧不起你,但是你爸你媽認為你行,你內心裡就有底氣,如果從小家裡人就瞧不起你
  • 環湖醫院神經內科A4病區主任張佩蘭: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樣子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這是張佩蘭常掛在口頭的話,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她以身作則,帶領著溶栓團隊爭分奪秒救治患者,自己常年堅持每天早上班、晚下班,經常是14個小時以上的超負荷工作,不管是周末還是節假日,經常能在科裡看到她的身影。為搶救患者,她參與每一例患者的溶栓前評估工作和溶栓後治療方案,廢寢忘食守護在患者床前,親自監測血壓,觀察生命體徵,甚至尾骨摔傷依然堅持工作。
  • 孩子越管越「叛逆」,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喊破嗓子有用!
    這也只是相對安靜,因為他們此時不是那麼的叛逆和不聽話。可能一天中大多數時間都在睡覺,所以我們覺得其實寶寶還是挺好養。但一到四五個月寶寶會爬或者是開始坐著的時候,此時他們每天的睡覺時間短了,更多的時間就用來"折騰"我們了。但此時寶寶也還是比較安靜的,因為他們並不叛逆。
  • 「喊破嗓子,不如幹出樣子!」 26年,全國勞模李永山這樣說也這樣做
    抱著不服輸的拼勁,李永山再次回到學校裡,於2012年順利完成了重慶大學建築工程專科和西南交通大學的土木工程本科學業。專業知識有了提升,李永山還積極創新運作模式,緊緊圍繞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創新和攻關。在桃花村項目的「李永山勞模創新工作室」中,李永山與成員分享個人解決問題的經驗,引導成員自主分析問題、提出方案。
  • 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記福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三明市第十二中學校長葉臻
    他認為,教師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做」得好,「說」才有分量;「行」得正,「言」才有感召力。時光流轉,葉臻始終站在教育這塊高地上,見證著十二中的成長,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 王寶山:這幾天嗓子都喊破了,吳龑做出了多次關鍵撲救
    賽後,建業新帥王寶山出席新聞發布會時表示,這兩天訓練課比較多,嗓子都喊破了,今天面對強大的華夏幸福,通過有效的反擊取得了勝利,同時門將吳龑也做出了多次關鍵的撲救。對於今天的比賽,王寶山點評道:「這兩天訓練比較多,嗓子都喊破了。這是一場艱苦的比賽,我們面對實力強大的華夏幸福,對方實力可以說遠遠高於我們。賽前通過數據分析,我們制定了防守反擊的戰術,應該說今天在反擊上打出了效果。
  • 父母須知: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一臺人生記錄器
    再說了,哪個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超越自己。但問題的關鍵就是,有些父母,一邊在抱怨生活的苦,一邊在看著電視,刷著手機,然後,嘴裡還催促著孩子好好學習,千萬別像自己。孩子會聽嗎?孩子會好好學習嗎?孩子看父母刷著手機,生活過得不也挺清閒的麼,為何要好好學習?
  • 孩子不聽話父母能打他一頓,父母要是「不聽話」孩子該怎麼辦?
    我進兒子房間的時候,他坐在凳子上生氣,我上前去抱著他,兒子的眼淚一下就忍不住了,抽泣的說:「為什么爸爸就可以看電視,我就不可以呢,爸爸說我不聽話還打了我,那爸爸不聽話怎辦呢?」簡單的安撫了一下他,我就離開了。坦白來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爸媽還能揍一頓制服他,但是如果我們為人父母做的不合格該怎麼辦。
  • 2020 工傷預防記者團進企業(6)|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中車...
    「我們一直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基本方針,無論是安全培訓還是生產,我們力求做到最完善,保證職工安全的前提下,確保生產不耽誤。」中車山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知猛告訴記者。在安全宣傳培訓方面,公司充分結合生產實際,組織開展各類安全宣傳培訓活動。
  •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家長不要扯嗓子硬喊了,來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扯破嗓子硬喊沒用看著眼前的這個,把自己氣到心臟難受的6歲小男孩,小冰心裡非常的難過,她也不清楚自己的難過是哪裡來的。其實這個時候,家長如果是和孩子扯著嗓子喊是沒有用過的,很多時候他們都是聽不進去的,可能家長的大嗓門會嚇到孩子,甚至是嚇哭孩子。但是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孩子不知道你為什麼生氣,也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有什麼不妥,更不知道你對他吼叫,是什麼原因,想讓他怎麼改正。
  • 孩子越管越"叛逆",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比你喊破嗓子有用
    這也只是相對安靜,因為他們此時不是那麼地叛逆和不聽話。可能一天中大多數時間都在睡覺,所以我們覺得其實寶寶還是挺好養。但等到寶寶兩歲的時候,這就不一樣了,我們的世界或許就從此&34;,因為寶寶徹底開始自己的第一個叛逆期了。每天他們掛在嘴上的兩個字就是&34;。真的很難,孩子叛逆,我們越管越嚴。這可咋辦?
  •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而有的政府官員習慣「拍腦門」辦事,不依法行政,這就引出了徵地拆遷糾紛,處理不好,就形成了村民告政府的群體性事件,影響了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  怎麼規範政府依法行政,成了區司法局大有作為的機會。此後,區政府沒有遇到過一起由於文件不合法、不合規引起的行政訴訟。區司法局副局長、法律顧問團秘書長邢春華給記者講了一件顧問團幫政府解決糾紛的事情:  今年1月瓊頭海域整治時,由於村民不清楚補償的法規和政策,認為政府對上岸漁民的補償太少。矛盾越演越烈,駐瓊頭整治的區領導要邢春華來瓊頭,一方面接受領導對適用法律的諮詢,一方面做群眾宣傳的工作。邢春華對村民們說,為什麼灘涂大、補償少?
  • 小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我家的孩子很不聽話,說什麼也不聽,怎麼說也不聽,請問該怎麼辦?答:孩子不聽話的可能性有多種;首先,不要以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束縛孩子調皮純真的天性;如果是一般的不愛學習不聽話,一般可以念心經求菩薩保佑他開智慧;如果孩子和父母或者其他家人對著幹,可能是前世的怨結,或者來討債的,還需要《解結咒》;另外有種可能就是孩子身上有冤親債主(譬如父母有沒有打胎流產的孩子
  • 聽話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了不起的父母,勝在這一點上
    前段時間和朋友約在一起遛娃,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大家都在互捧對方的寶寶聽話,說到自己的孩子卻抱怨頗多。倒也不全然是客氣話,因為每次社交看到的都是別人家孩子好的一面。很難不產生"別人家的孩子都聽話"的錯覺。可自己家的孩子,確實360度無死角地面對自己,那搗蛋、調皮、不聽話的一面,我們再熟悉不過了。
  • 警察故事|林晞:「喊破嗓子不如幹出樣子!」他為民撐起平安傘
    然而偵查初期,一些受害群眾擔心遭到報復,不敢說出實情,給取證工作造成一定阻礙。林晞叮囑辦案民警一定要設身處地,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憂,用恰當的方式開展好調查取證工作。「最多的一次,林大(指林晞,下同)帶著我們一天往受害人家裡跑了11趟,說明利害關係,不斷表明破案和保護當事人決心態度,才終於打動受害人,配合我們調查,同時也收穫了大量有價值的案件證據。」1號專案組民警小張說。
  • 德國媽媽怎樣教出自律好孩子!
    對德國媽媽來說: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下面我們來看看德國媽媽怎樣教出自律好孩子! 你最頭大的教養問題,德國媽媽這樣 孩子丟三落四,怎麼辦?→德國媽媽三「不」曲:不提醒、不幫忙、不管他!孩子花錢如流水,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