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科書上記載的4件史事,經考證純屬胡編,為何民眾仍深信?

2020-12-14 一個人的家常事啊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是公正的,它記錄過去發生的一切,重現過去的生活。儘管有時有時也會被遮蔽,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以及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成熟,它的真實一面肯定會像火焰一樣,摧毀脆弱如薄薄的紙片,然後以全新的面貌掙脫出來。

這無疑是發生在教科書上的,如題目所述。毫無疑問,把違反史實或在歷史上模稜兩可的事情寫進教科書,甚至改變事實,都是錯誤的。它不尊重歷史,不對人民負責,對人民的影響無法估計。

也許有些人會說,這是前人的過失,與我何幹?但是,我要說,歷史的責任在於每一代人。既然我們有能力,就必須毫不懷疑地不辱使命地糾正它。下一篇作者將帶大家重溫課本,重新認識這些包裹著的火焰。

高中課本《阿房宮賦》中有項羽燒毀了阿房宮的一段描寫:「戍卒呼,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的焦土!」杜牧的《阿房宮賦》寫得很好,好到哪裡去?剛出生,便令士林驚嘆,爭相抄寫。即使是《四庫全書總目》也評價它為「縱橫奧衍,多切經事」。

那這篇千年好文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我想說的是,偉大到傳頌千年,即使是現在我們還在學習它的內容,其影響可見一斑。但影響很大,破壞力也很大。

許多人誤以為項羽將阿房宮燒毀,嘆為觀止,將這千古罵名死死扣在他頭上。

真相究竟是什麼?很奇怪,阿房宮竟然不存在。被稱為「覆壓三百裡,隔離天日」的阿房宮只是一個宏大的計劃,基本上沒有修建,甚至沒有封頂。

但《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確實燒毀宮殿,還燒毀三個月。就把孤獨燒了?

《秦始皇本紀》記載「遂屠鹹陽,燒其宮室」項羽燒的是鹹陽宮,燒得精光。關於杜牧為什麼杜撰這個虛幻的阿房宮,請感興趣的讀者結合自己的時代背景來理解一下。

「狼來了」那個中國版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樣再熟悉不過了。老實說,那時學到這裡的時候,我甚至還羨慕周幽王和褒姒之間那種天地間只有你我超脫,矢志不渝的愛情。

你們想想,我不管別人怎麼想,不管我的國家是否滅亡,我只要你們開開心心的笑,好好陪我,這難道不浪漫嗎?大概也只有像周幽王這樣不起眼的帝王才能做出這樣的「大」事吧。但這似乎又是一次烏龍事件……

這是從戰國簡牘開始的。在2012年初,清華大學整理獲贈的戰國簡牘時,發現其記述與《烽火戲諸侯》相左。簡牘記載,周幽王主動進攻申國,怎料申侯早有準備,與犬戎並肩而戰,周王直接戰死,西周從此走上歷史舞臺。

這「烽火戲諸侯」有沒有記載?不是的就是忘了記錄?我覺得不太可能。您想,一件如此令人唏噓,反映周幽王昏庸的事,怎能不記載?依我看,壓根就沒發生過

清華教授劉國忠也表示,「史學界可以從這一點上斷定烽火戲諸侯非西周滅亡的原因,甚至可以斷定這個故事根本是虛構出來的。」秦帝國的焚書坑儒歷來備受爭議,他既有豐功偉績,又有「滔天罪行」。實際上,秦始皇的確下令「焚書坑儒」,但其事件的真實情況並不像教科書中描述的那樣粗魯粗暴,甚至是故意殘害秦始皇。

先要明白,「燒殺搶掠」和「坑儒」是兩碼事,一前一後,背景各不相同,性質不同。《火葬》未焚盡天下書,《坑儒》坑儒也不全是儒士。《焚書坑儒》是李斯所寫,《坑儒》是方士所寫。

把這兩個字拼湊在一起,想要塑造一個殘酷的秦始皇形象,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今天的許多電視劇都把秦始皇塑造成了這樣,比如《神話》。書籍誇大了事實,你不能說它是錯誤的,這是個人歷史觀點造成的。

史觀何在?總之,就是從一個角度來看歷史。有個問題,是把歷史事實擺出來,讓我們自己判斷,自己創造自己的史觀,還是強加給自己灌輸史觀,不顧一切地誇大事實?

選擇前者當然可以,而後者我願意稱之為思想暴力。你可以用另一種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但也不能讓自己變成一個被灌輸的人。

從大澤鄉起家的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發生的大澤鄉農民起義。至於陳勝、吳廣起義的直接原因,《史記》有記載:「天降大旱,道不通,度日如年。不期而遇,都要斬首.」在徵程中,陳勝吳廣和數百名民夫遭遇連日大雨,延誤了到達日期。

根據秦律,陳勝吳廣等人都將被處死,因此陳勝吳廣便義憤填膺起來。後來勢如破竹,一路勝利,陳勝最後還是享受了皇帝的待遇,不過這是後話。但1975年,睡虎地秦簡在秦墓中出土。沒錯,簡書。那麼這個簡牘所記錄的內容是什麼呢?本套秦簡記載了秦朝的一些法律條文,其中記載了對誤役的懲罰,而非死刑。

並記載,若因雨使工程無法進行,則免賦此役。記錄了秦朝那個時期?還是那個時代的人。那引起了混亂。關於這一問題的真相究竟如何,還需要考古學家和史學家作進一步的研究。

講到這裡,相信讀者也已經明白,文章開頭所說的教科書,不僅僅指歷史書,還有語文書。當然,兩者的觀點也必須有所區別。象《阿房宮賦》這樣的文學作品,我們當然不能要求它與史實完全一致,我們真正學到的是表現美、欣賞美。

以此方式指責教科書,不僅是無知,無能,而且是無趣的。那麼如何看待這本歷史書的內容呢?無可否認,我們的人類史教科書所有內容都基本符合史實,對比日韓教科書你更能感覺到這一點。這些基本沒有什麼問題,除了一些由於現在的發掘而引起爭議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教科書中有3件事純屬胡編,為何大家仍深信不疑?專家:書讀少了
    「文史不分家」是我們經常聽說的一句話,因為歷史都是人用文字寫的,其中難免就會有個人感情的渲染在裡面,歷史有了文學的參入就像給工筆畫上了一層顏色,更加的令人賞心悅目。但他們在融合的同時,本質上卻應該是分開的,因為文學終究是創造性的,而歷史卻是求實性的。
  • 歷史教科書「4件史事」,經專家考證都是騙局,至今有人深信不疑
    毫無疑問地,如標題所述,這種情況發生在了教科書中。不可否認,將違背史實或在歷史上含糊不清的事件寫入教科書,甚至將事實改變,是錯誤的。這是不尊重歷史,對人民不負責,對民眾的影響不可估量。或許有人會說,這是過去人的錯誤與過失,與我何幹?但我要說,歷史的責任是由每一代人共同承擔的。
  • 歷史教科書「4件史事」,經專家考證都是騙局,為何民眾仍相信?
    現代尚且如此,我們如今熟知的那些歷史故事,其實也是經過了漫長歲月的口耳相傳,也就是說其中不少也可能已經偏離了真實的歷史,比較有名的就是華盛頓砍櫻花樹的故事,其實後人考證,華盛頓故居當年就從來沒有種過櫻花樹。那麼,如果現在告訴你,教科書上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其實也是後人杜撰的,不知道你是否還會大吃一驚呢?
  • 我國歷史上三大騙局,全部都是假的,為何始終有人深信不疑?
    我國歷史上三大騙局,全部都是假的,為何始終有人深信不疑? 其實歷史書上很多內容都是後人編撰,裡面難免會有不少水分,尤其是一些統治者為了美化和穩固自己的統治,自然會抹黑前朝,再加上有許多典故本就是以訛傳訛,所以很多事情已經完全本末倒置黑白顛倒,比如我國歷史上有名的三大騙局,其實全部都是假的,但是千百年來無數人深信不疑,這也再次印證,歷史確實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這座博物館藏有《碁經》,專家經三點考證,確定它是圍棋經的鼻祖
    文物專家通過三點考證,竟證明它是《圍棋經》的鼻祖,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大英博物館又被稱為不列顛博物館,它成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五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中收藏來自各地的珍貴文物,大約有800多萬件藏品。
  • 中國歷史上的「3大騙局」,至今都有人深信不疑,你信了幾個?
    比如中國古代歷史上三個有名的歷史騙局,至今都有人深信不疑,你信了幾個?第一件: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始於康熙二十年,終於嘉慶元年,持續時間長達115年。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可是隨著人們對清朝史料了解的日益深入,「康乾盛世」的真實情況也逐漸浮現在人們面前。
  • 經專家驗證,這三件教科書中的歷史事件或許真是勝利者編造的
    例如,在世人的認知裡,李建成是一個庸庸碌碌、無所作為且嗜酒嗜肉的好色之徒,其實,這些關於李建成的記載多出自新、舊唐書。而唐書中的資料又來自唐朝的國史,可唐朝的國史曾被房玄齡等人修改過。 凡是說唐太宗不好的言論,通通都被刪除,至於說其他人壞話的言論大都被保留,尤其是李建成,恐怕在說他壞話的基礎上,還多了幾分潤色。
  • 新家譜應記載的內容
    續修家譜是我國家譜發展的一個歷史傳統,新家譜要貫通古今,古代、近代和現代都要記載,但重點要記載社會主義、民主革命時期的內容,使家譜形成一個資料翔實、全面、準確的「金字塔」。新家譜應如實記載如下內容:1.姓氏源流姓氏是一個家族的標誌和名稱。考證姓氏源流,就是考證始祖是誰,家族的根在哪裡,說明家族的得姓緣由和姓義。
  • 施健雄 惠夢琪 | 李燾北宋史事考證及其方法——以《續資治通鑑長編》為中心
    李燾北宋史事考證及其方法——以《續資治通鑑長編》為中心作者:施建雄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導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原文刊於《東方論壇》2019年第4期摘要    南宋史家李燾在其編纂的《續資治通鑑長編》中通過考異自注的形式對宋代政治
  • 民進黨力推的「臺獨」教科書,教育出了臺灣新一代「天然獨」
    如果你翻開「臺獨」教科書,會發現在臺灣歷史書中,有關臺灣的各種記載常常模糊不清、自相矛盾。什麼很多歷史事件僅僅用了短短幾個字一帶而過,有些事情或問題實在沒辦法「一筆帶過」的,通常會出現「待定」兩個字,意思很簡單,就是有爭議、不確定。
  • 被推上神壇的地動儀究竟是真是假?為何將它從歷史課本裡面刪除?
    被推上神壇的地動儀究竟是真是假?為何將它從歷史課本裡面刪除?記得小編小時候在學歷史的時候,課本上記載有一種神器,那就是地動儀。課文上在介紹這件神器的時候,說它能感知千裡之外的地殼活動,如果哪裡發生地震的話,利用這個神器,就可以提前預知。
  • 我國推背圖的一則記載,為何日本看後很緊張呢?
    尤其是古代的很多奇書,到現在其準確的預言都讓世界感嘆,最典型我國的推背圖,就是如此。而我國推背圖中的一則記載,為何日本看後至今都很緊張害怕呢?其實原因很簡單。推背圖是我國古代封建時期的奇書,據說是唐朝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和預言家,道士李淳風和袁天罡撰寫。據說是李世民為了預測唐朝國運而作。這本書出來後,其裡面反應的卦象,基本上驚人的都得到了驗證。
  • 追本溯源:3個驚人的考證表明,《舊約聖經》的記載真實而可怕
    《舊約》包含了世界的創造過程,人類的起源等各種最古老的記載。但卻被大多史學家、考古學家歸類於神學範疇,正統科學向來不以這些記載為考證依據。然而,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對地球以及自身發源的不斷探索中遇到的各種謎團,卻往往無意間會在這部書中找到奇幻卻又令人無法辯駁的答案。
  • 史語所學人考證學新境界與中國氣派
    因此,在學術的實踐中,舊史家的研究側重「抄綴輯錄」「勘對字句」「考訂比例」;而新史家則傾向於對歷史問題的闡發,「論證確實,獨有創見」[4]。他的觀察,實際上反映了史語所學人不同於乾嘉考證學者的治史旨趣。
  • 「中國」不再是「我國」,認清臺灣最「獨」教科書的真面目
    臺灣教科書變「獨」,始作俑者是李登輝。1994年3月,李登輝與日本極右作家司馬遼太郎的對話發表。當局歷史教科書課綱委員會和審定委員會聞風而動,歷史教科書率先「中毒(獨)」變質。自1997年9月新學期開始,凡臺灣初一學生都要加學《認識臺灣》。由此開始,臺灣初中歷史教科書的中國史和臺灣史分開。
  • 人民日報:僅4%臺灣民眾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圖)
    郝柏村近日投書臺灣媒體,呼籲「正視中學史地課本」,引發臺灣各界不吐不快臺灣師範大學教授潘朝陽說,臺灣歷史課綱上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並列,這樣的基本架構已經形成「臺灣人不是中國人」的概念。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說,地理教科書上「中國第一大島是海南島」、「我國最高的山是玉山」,諸如此類都是在貫徹「一邊一國」,似乎「中國不包括臺灣,『我國』不包括大陸。」
  • 教科書上的嶽飛消失了,其「民族英雄」稱號也被取消,背後啥邏輯
    世界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需要英雄,他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徵,也是後世學習的表率,正是因為這些英雄的存在,才讓民族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為國家的興盛而不斷努力。《忠愍諡議》中記載:「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這是史書上對南宋名將嶽飛的評價,他的一首《滿江紅》更是書盡了其一生榮辱抱負,令人熱血沸騰。
  • 中草藥「杜仲」本草考證
    關鍵詞:杜仲;本草考證;別名;產地;炮製;功效;性味歸經中圖分類號:R2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 - 2197 (2020 ) 04 - 0070 - 04DOI :10.11954 / ytctyy.202004023▲摘自《亞太傳統醫藥 》2020 年 4 月第 16 卷
  • 美國古代斷崖處,發現90個神秘圖案,經考證,確定是中國甲骨文
    1993年,美國各大報紙均刊登這樣一則消息:1990年至1993年8月期間,多位美國、英國考古學家,於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等多個斷崖峭壁上,發現不少特殊圖案。經詳細研究,這些特殊的圖案,居然是中國商朝時期的甲骨文。可是商朝甲骨文,怎麼會出現在美國境內的崖壁上?
  • 教科書上的魯班事跡,都是後人杜撰的 | 短史記
    大多數中國人都曾在語文或歷史教科書上,了解過一些魯班的事跡。教科書中的魯班舊的人教版語文教科書上,長期收有出自《墨子》的《公輸》一文,其在注釋中對主人公「公輸盤」的介紹是:「魯國人,公輸是姓,盤是名,也寫做『公輸班』或『公輸般』,能造奇巧的器械,民間稱他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