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北碚區市民施女士打電話反映,自己的孩子前天被一截磨牙棒給噎住了,當即面色青紫昏厥過去。
在北碚區第九人民醫院一門診住院部呼吸科病房,施女士剛抱著小女兒作完CT檢查。她說,女兒韻稀七個月大,乳牙快要萌出,老是喜歡吃手,施女士就在商場買了盒磨牙棒給她啃。
她說自己42歲才生了這個孩子,因此對於玩具、食品的安全性都特別注意。磨牙棒產品介紹說六個月以上就可以食用,而且說很不容易斷,口水含了表面融化一點。她想著很安全,就買了一盒。
前天晚上七點過,第一根磨牙棒遞到小韻稀手裡,小嬰兒啃了一會兒,施女士就發現孩子不對勁兒,說明書上說「硬度適中,不易折斷」的磨牙棒斷了一截,那斷掉的一小截,卡住了孩子的咽喉。
一會兒孩子就不能動了,而且嘴角流血,面部青紫。
施女士的丈夫艾先生看到孩子噎得閉了氣,嚇得腳都軟了。慌亂之中,他們將孩子面部向下俯抱著,使勁拍打後背,想把斷掉的那截磨牙棒拍出來,結果失敗了。
艾先生只穿了內褲就抱著孩子往旁邊的城南中醫院跑。結果醫生護士全都出來了,大家將孩子拍了好久才把磨牙棒拍出來,孩子當時也沒有動,又吸了一會兒氧氣才哭出聲音來。施女士很後怕,當時要是再晚幾分鐘孩子就沒有了。
因為擔心這十餘分鐘窒息對嬰兒有影響,醫生建議他們當晚緊急轉院到北碚區第九人民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因為孩子哭鬧,孩子的腦電圖、心電圖等還沒有做,結果還不清楚。
事後施女士查詢了相關資料,發現磨牙棒折斷噎住嬰兒的案例不少,她覺得萬幸的是自己當天發現得早,不然後果不堪設想。這種磨牙棒既然是給嬰兒吃的,更要提高產品設計上的安全性。
該品牌磨牙棒生產廠家一位姓毛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此事他們公司已經安排人員前來協調和處理。
今天中午,施女士帶著購物憑證和磨牙棒來到北碚區市場監管局,希望管理部門就此提高嬰幼兒食品的安全性和準入門檻。北碚區市場監管局已按程序受理此事。
話說回來,小女嬰被卡住,家長也有責任,開始吃輔食的孩子,家長要承擔好監護責任,時刻鬆懈不得。
其實對七八個月的小嬰兒,不僅僅是磨牙棒,嬰幼兒吃固體食物,比如葡萄,櫻桃、過年過節時親朋好友強塞的花生瓜子板慄,發生呼吸道異物梗塞,醫生無力回天的新聞比比皆是,其中,對嬰幼兒特別危險的食物是果凍,所以,最好不要給三歲以下的孩子餵食這些可能發生危險的食物。
嬰幼兒氣管一旦被卡住,往往只有幾分鐘的救援時間,科學的方法是監護人及時自救,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有條件的可緊急送到醫院請專業人員救治。
海姆立克急救法對於能夠站立的青少年、成年人和不能站立的嬰幼兒是有所區別的。前者一般是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後,雙臂環抱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握拳的拇指抵住患者腹部,另一隻手快速向上向內按壓,反覆衝擊,利用患者腹內壓力將咽喉部的異物排出。
不過,幾個月大小的嬰兒不能自主站立,而且臟器較弱,適合另一種手法施救。操作時要用一隻手虎口處託住寶寶的下頜部,起到一個保護作用。將寶寶靠在大人手上,然後趴在大人腿上,頭肩軀幹呈一個直線。
大人右手在寶寶兩個肩胛中間處,然後用掌根用力向下向內叩擊五次。
五次為一個循環,在這期間注意觀察異物有沒有排出,如果沒有排出可以再重複幾次。
當然,即使急救法起了作用,異物被排出,窒息的嬰幼兒恢復了自主呼吸,監護人仍要及時送孩子到醫院檢查治療。
因為在處置過程中孩子的咽喉部可能會被劃傷出血,需要處理。另外,食道和呼吸道是相連的,擠壓時可能會有部分食物進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或者吸入性肺炎。這些都需要在醫生的介入下進行相應治療,讓孩子儘早恢復健康。
第1眼-重慶廣電記者王焱宇 王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