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大學生,甚至是職場人士對於面試始終是犯嘀咕的,既不知道面試的問題,也不了解面試問題的深層次是在問什麼,即使是過了面試也是懵懵懂懂,不明白剛剛的問題重點在什麼。
為了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我從網上找了些面試常見的問題問我一個在G城做招聘的朋友,他聽說我要寫這篇文章,和我侃了一個多小時,最後他說一定要讓更多人學習到,我問他為什麼?
他無奈地語氣從電話裡傳過來「你永遠不知道那些來應聘的大學生的回答有多奇葩,有時候直接想說滾蛋,但是顧忌公司形象,要保持微笑。」
他列舉了一些面試官很多時候也是個苦差事:
招不到人是你的責任;招到的人崗位能力不達標是你的責任;招到人留不住人是你的責任;對於招到的人的培訓不到位也是你的責任......
傾聽
面試成功的第一步不是想好如何說,而是做到仔細聽!
伏爾泰說過,傾聽是通往心靈的路。面試官問問題時常有面試者因為緊張把問題想當然,按照自己的邏輯和提前的準備來回答,最後結果是答非所問,這種面試者一般直接被刷下,因為他缺少最低的抗壓能力,缺少基礎溝通能力。
有人會說有這樣的人嗎?答案是這樣的現象非常普遍!
面試官的問題一般有三個點要注意:
1,關鍵詞,問題中出現的人物,角色,範疇
如,父母、領導、大學時期, 畢業後等。
2,問題的導向性
如,行業的分析、對於將來規劃、自己夢想等。
3,態度誘導
如,怎樣的情況下你會跳槽、怎樣的情況下你會加班。
例子1:你的老師和同學通常是如何評價你的?
關鍵詞:老師、同學、評價
導向:老師代表權威,隱含上級的意味;同學代表合作,隱含同事的意味
態度導向:你自己,老師和同學的觀察對象是你
把問題拆解後,我們做一下分析。
聽的能力(對象是老師和同學,行為是評價)對象思維(你有沒有從別人的眼中看待自己)客體豐富性和社會適應性(生活中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的能力)遇見這種問題如何回答?
像這種評價問題, 重點在平時收集的客觀評價+對於確定崗位所需的適當美化。
平時收集的評價就不用多說,就是別人的看法,但是這樣不行,需要一部分補充,就是他們對於你的評價中某一點對你應聘崗位有用。比如,說你活潑善於交際,有利於應聘銷售,說你耐心脾氣好,有利於你應聘運營等。
價值
公司要招聘你,一定是你的屬性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在招聘中要體現的除學歷外的價值,通常會問這個問題:
例子2:課餘時間(閒暇)時間通常用來做什麼?
分析:
了解你的時間觀念(平時怎麼打發你的時間)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除了工作外,生活中有哪些關注點,隱含格局)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回答如下:
首先要明確你對這個專業,這個行業的關注(體現你的核心屬性滿足);
其次說自己會有一到兩個愛好,以此提升生活品質(有一個解壓途徑,多才多藝);
第三要說自己對這個行業,這個公司的額外的了解,具體做了什麼(放在第三位置更真實,對於自己專注的補充)
只要工作,就幾乎逃不了一個話題——加班。一個員工正確的加工態度不得不說是面試的重中之重,上班是在為公司生產價值,加班對於老闆來說當然願意,但是加班費如何,態度如何,則需要慎重思考,真實回答。
例子3:你對加班的看法?
1,階段性加班是正常的事(圈定範圍條件階段性)
2,表明樂意加班,但是要有效益(圈定條件有效益,不是盲目加班)
對於這個的回答應該要說明加班是正常的(態度),自己願意加班,確實要在工作之外把工作效益提上去,有一個更多的學習與進步。(條件)
回答這個問題切忌兩點,第一是說絕不能加班,第二是說無條件加班;前者公司不要,後者公司不相信,結果都是一樣被否。
情商
商場如戰場,職場亦是如此。情商是一個人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的表現,也是一個人宜人性,可交流性的根本。
這裡說一個故事大家就明白情商的重要性:
哲學家和數學家面臨一個難題,如何用一根繩子圈住更多的地?
數學家通過計算算出圓的面積最大,於是就用繩子畫了一個圓,傲氣十足地看著哲學家,哲學家笑了笑,隨便把繩子打了個結丟在地上,說我圈好了。
數學家說他輸了, 圓的面積更大。哲學家自信一笑,說:我和你不一樣,繩圈以外的地才是我圈的。
情商有時候也意味著一種思維,跳出局限的思維,下面就是一個關於情商的問題。
例子4: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你最(不)喜歡的老師(上級)
1,考察學生對權威的認識和對自己的意義(在命令和自己出現矛盾時如何處理)
2,能力更重要還是權力更重要(對權威的傾向,體現能力和感情的態度)
3,人際交際能力(看出你喜歡的人是哪種樣子)
問題的實質是你和老闆發生矛盾,是因為什麼,如果是因為辦事能力,就是偏向於能力,如果是因為他對你的態度,那就偏向於感情;同時也會在這個回答中看出你人際交往的傾向,看出的是外向還是內向,和不同的人相處的能力等。
在這個問題上的回答上需要兼顧情感和工作(行中庸之道),從工作的角度主要在即使我不喜歡領導的方式,但是我也會根據領導的安排去幹嘛幹嘛;從感情角度主要在於人與人之間有觀點不一是肯定的,要有包容之心,相互改變以磨合適應。
回答這個問題要注意,不要說你們關係很和睦,不會鬧架,也不要說自己不會生氣等,不要迴避問題的尖銳性,不要打太極,這會讓面試官感覺你是個老油條,印象分會很低很低。
創新
每個公司都在說創新,那到底創新是創新在何處?
創新不在於口號在於思維,什麼思維?疑問!
古人說得好,學貴質疑,小疑小進,大疑則大進。
那質疑又是如何體現?
小學生能看十萬個為什麼取得長足進步,是因為他們好奇,好奇就去發問,發問就去尋找,通過閱讀的行動後,才能把自己的疑惑解開。
所以面試官常常會突然問一個問題。
例子5:你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們嗎?
1,準備意識(看你對公司情況的了解,對自己未來的規劃)
2,創新意識(看你能否通過深刻的問題反映出自己對工作的新的深刻認識)
這裡千萬不要說自己沒有疑問,這會顯得你只是機械式應對,不會變通,反應能力差。這時候我們要有問題,並且這個問題暫時不要和工資五險一金等掛鈎,而是要和你個人的成長相關。
比如你可以說,像我這樣的應屆生缺乏經驗和職場技能,我能夠得到哪些資源/培訓,幫助我學習和成長,以提高工作能力等,當然如果前面已經把學習和成長等說得很清楚,這時候你可以就應聘崗位的看法反問面試官,你需要做到什麼才符合要求,這是一個不錯的問題哦。
長久
前面已經提到,如果HR把你招進公司,你培訓好,學得技能後瀟灑離去,那對於他就是業績嚴重不合格,所以有一個問題幾乎是面試官一定會問的。
例子6:你為什麼要來我們單位?
1,動機——穩定性(來這裡的原因如何,為什麼喜歡這個崗位,行業,工作)
2,現實問題(工資,適合發展,你家在哪,女朋友在這個城市)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體現出穩定和獨特選擇,所以回答可以這樣說,首先表明你來這裡的現實性,比如說工資,你的專業對口,你有經驗,你對這個公司了解,穩定性則是你的女朋友就在這個城市,你想留在這裡發展,你喜歡這邊的生活方式等。
讓HR知道你留在這裡的原因,選擇他們源自他們公司自身的獨特性,源自你的需求掛鈎,簡而言之,要給他們一種你恰巧合適的感覺。
有規劃
HR在招聘的時候除了穩定性,也會看你的未來發展。比起招募一個一輩子在一個崗位勤勤懇懇坐死板凳的,他們更願意招募一個有幹勁,對未來有規劃,積極向上的員工。
所以他們會這麼問。
例子7: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1,規劃意識(你對自己的未來有規劃,表現出你的未來成長就在這個領域)
2,深刻打造自己(你對這個崗位有認知,有準備,公司是你美好未來的重要一環)
這個問題主要是表現你應聘這家公司並不僅僅是目前的選擇,而是一生的選擇,因為無論你以後是否會跳槽,當你把這家公司放置在你人生規劃之中的時候,就意味著你只要在崗位一天就會敬業地完成任務,不斷進步。
所以這個問題的回答應該要點明目前這份工作對你人生規劃的重要性,你獲得工作以後要具體幹什麼,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收穫,如果能夠升職或者學習什麼,你會怎麼選擇,儘可能地把職業規劃短期具體化,長期的職業規劃有合理性一點。
如何增強回答表現力
如何增強回答表現力?
答案是多層次Keyword陳述。「多層」代表多個層次,「Keyword」代表關鍵詞。
針對一個問題,不單一地去看待,而是要多個角度的思考展現。
第一步是聽清楚問題的全部(先聽後說);
第二步是提取出關鍵詞,並且圍繞關鍵詞回答(把握核心);
第三步是圍繞關鍵詞做多層次的補充和說明。(體現全面性)
舉個例子,問題是你工作後要怎麼開展業務?
聽完問題後,直接提取關鍵詞,工作後,開展業務;
首先說你現在能力對於工作可能具有一定缺乏,你會用到公司對你培訓的知識去做;其次從你自有的專業知識補充;然後從同事和歷屆做法中尋找敲門;最後你還可以想辦法做一些新的改變,有新的開展業務方式。
最後重申一下面試中要注意的點:
先聽後說,傾聽更重要回答要有條理,慢慢打好腹稿再說,質量更重要回答要真實可信,只有自己信,面試官才信,拒絕假大空的口號今天針對面試中會遇到的七個例問做了一個具體的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讀者,祝各位馬到成功,面試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