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後的學生社交性焦慮障礙

2020-08-26 教育善行者

一、疫情期後的學生社交性障礙

疫情期後接到眾多諮詢集中在10-15歲學生的社交性焦慮障礙上,學生的表現是不上學,不出戶, 不交流,不交往。另外加上父母的指責與不理解導致了例如:厭學、逃學、網癮、對抗等情緒與行為、學習障礙的出現。

社效性障礙如何在不同階段表現的呢?

焦慮的的孩子

二、不同階段的社交障礙的表現

一、案例實例

1、成人逃避社交行為

一位公司白領,平時工作勤奮認真的,業績不錯,但只要參加公司的年會和聚會活動總要找千般理由推辭,同事們認為這人不願與人交往,很奇怪;他本人自己也總覺得別人看不起他;

2、中學生的社交煩惱

14歲女孩小梅,除了學校教室、家中臥室之外,基本不參與任何活動,包括學校體育活動。甚至也不與父母多交流,讓父母很是擔心的;

3、小心的人際交往逃避行為

10歲的小米,在學校不與同學交往,在小區也默默無聞,內心很想有好朋友,但也怕他人拒絕,總是旁觀他人的活動與玩耍,不參與。

焦慮的成人

三、學生社交性焦慮障礙起因

其實以上案例都與兒童時期的社交性焦慮障礙有關,而兒童社交性焦慮障礙指兒童面對性環境或陌生人產生恐懼、焦慮和迴避的行為。對陌生人的警惕在半歲到一歲時是正常現象。在童年早期當兒童遇到新的、陌生的或具有社會威脅的情景時出現一定程度的擔心或焦慮也是正常的。患此障礙的兒童表現出對陌生人的持久或反覆的害怕和(或)迴避,這種害怕可主要針對成人或同伴,或兩者兼有,並伴正常的選擇性依戀父母或其他熟知者。

1.遺傳因素

  許多研究發現情緒障礙有家族聚集性,對不熟悉刺激產生過度抑制性行為的「壓抑型」氣質的嬰兒,成年後易產生社交性焦慮障礙。

2.環境因素  

家庭環境、家庭功能、父母的養育方式、依戀類型對兒童情緒障礙的發生有影響。父母對兒童的過度保護和控制、家庭不良的溝通方式等等。

焦慮的中學生

四、主要的表徵

主要表現出對陌生人的持久或反覆的害怕和迴避,主要害怕對象是針對成人或其他同伴,並伴對父母或其他主要養育者的依戀,處於所害怕的社交場合,可能表現為哭鬧、發脾氣、緊張或退縮等,而且患兒一般都設法避免這種場合,否則便以極度的焦慮或痛苦忍耐著。同時這種害怕和迴避已引起養育者的關注和擔心,影響了患兒的日常生活,或患兒本人對具有這種恐懼感到痛苦和煩惱。還可伴發多種軀體症狀,如臉紅、口乾、心慌、出汗、胃部不適等。患兒與家人或熟悉者在一起時社交關係良好。

1.兒童在面對陌生人,包括同齡人的社交場合存在持久的焦慮,表現出社交迴避行為。

2.與陌生人交往時,兒童對其行為是否恰當有自我意識,表現出尷尬或過分關注。

3.顯著影響社交關係,導致交往受限;在進入新的社交環境或被人強拉到某種社交場合時,明顯的痛苦和不適,表現出哭喊、自發言語或緘默。

4.患兒與熟悉的人存在滿意的社交關係。

5.障礙的發生同步於特定的發育期,在此發育階段這類焦慮反應被認為是恰如其分的。程度的異常、時間的延續及其伴發的損害必須表現於6歲以前。

 6.不符合兒童廣泛焦慮障礙的診斷。

五、療愈方法

本病的治療應採用綜合治療的方式,以心理治療為主,必要時採取相應的抗焦慮藥物治療。

  1.藥物治療;

需經專業醫生進行診斷出處方。

2、心理治療;

  針對患者的不同個性特徵,選用適合患兒的治療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家庭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包括」滿灌「」脫敏「」暗示「」情緒管理「認知調整「」元認知潛意識幹預「等,但在治療時與患者建立起信任的關係尤為重要,對患兒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引導患兒去適應環境,增強克服情緒障礙的信心。

3、環境層面;

應儘量消除環境中的不良因素,避免太多家庭和學校環境變遷等大的社會環境變化。

六、家庭預防

1、建立良好的家庭成員關係,溫馨的信任家庭環境;

2、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機制,勿對孩子太多的指責。尤其是中學生,如果過多的指責和不信任只會讓孩子病症表現更嚴重。

3、家校共育體系中,是相互合作的關係,不是只找孩子的問題點,這樣易讓孩子處於低自尊狀態,脫離學校的家庭的情況會更嚴重。

幸福的家庭關係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別人面前不說話,可能是焦慮障礙
    而焦慮障礙是以不安和恐懼為主的情緒障礙。這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在,情緒和注意力上。同樣的情況下,有焦慮障礙的孩子情緒會很大,感到害怕不安。如果家長不理解,硬要孩子問好,他會哭鬧甚至產生更多不良情緒。焦慮障礙的孩子因為焦慮情緒太強烈而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他會又蹦又跳、哭鬧著找家長,試圖通過這些行為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
  • 走近焦慮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和驚恐障礙
    在中國,焦慮障礙的終身患病率高達7.57%,是各類精神障礙中最高的。但現實中焦慮障礙的識別率和治療率並不理想,很多患者飽受數年痛苦後才走進精神科診室。因此我們有必要提高對焦慮障礙的認識。如果您看過本公眾號題為 「焦慮障礙,你需要知道的6件事「(用連結的形式)的科普文章,那您已對焦慮障礙有了初步認識。今天,我們再來詳細介紹一下焦慮障礙中兩個代表性的疾病:廣泛性焦慮障礙和驚恐障礙。
  • 焦慮障礙是精神疾病
    文/羊城晚報記者 餘燕紅近年來,從政府官員、企業員工到學生,因焦慮抑鬱自殺輕生的個案頻發,各類因精神疾病而放棄生命的新聞不絕於耳。「適度焦慮是生活中的一個正常部分。」廣東省神經心理學組組長、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腦系科主任潘小平教授指出,「當焦慮嚴重幹擾每天的生活,持續存在、不合理且無法抵抗,影響個體的生活、工作甚至社交時,便有可能是焦慮障礙,需要引起重視。」
  • 專家漫話——焦慮障礙
    「焦慮」一詞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明天期末考,我焦慮的一晚上沒睡好!」「要見未來的嶽父嶽母,我好焦慮呀!」「今天領導又加了任務,我太焦慮了!」那到底什麼是焦慮呢?在遇到壓力、困難、挑戰、危險時,我們會出現擔心、緊張、不安、煩躁、恐懼等情緒,這就是「焦慮」,是人類最普遍的情緒之一。
  • 【DSM-5】廣泛性焦慮障礙
    例如,像驚恐障礙中的焦慮或擔心發生驚恐發作,像社交焦慮障礙(社交恐懼症)中的負性評價,像強迫症中的被汙染或其他強迫思維,像分離焦慮障礙中的與依戀對象的離別,像創傷後應激障礙中的創傷性事件的提示物,像神經性厭食中的體重增加,像軀體症狀障礙中的軀體不適,像軀體變形障礙中的感到外貌存在瑕疵,像疾病焦慮障礙中的感到有嚴重的疾病,或像精神分裂症或妄想障礙中的妄想信念的內容。
  • 上海開大為後疫情期上海成人在線學習者畫像
    報告顯示,後疫情期上海成人在線學習者的學習需求及其意願穩定,關注較長期計劃的個人價值提升。後疫情期上海成人在線學習者更加關注學習資源(課件)質量、學習方式的靈活性、學習平臺的功能友好性;在學習方式傾向上,選擇在線課程與線下課堂相結合學習方式的佔比達到近55%。
  • 換環境後抑鬱、焦慮、惆悵?可能是適應障礙在作怪
    換環境後抑鬱、焦慮、惆悵?可能是適應障礙在作怪   一位37歲的已婚男性Z,在國內知名公司任職,有一6歲的兒子。 3個月前,因業務發展需要Z被派往該公司的外地分公司任職,同時升任業務副總經理,妻子則帶孩子在原居住地上學。
  • 個體化的治療失眠和焦慮障礙
    當天,廣東首個「失眠與焦慮障礙診療中心」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揭牌成立。該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和學科帶頭人範長河教授指出,此次「失眠與焦慮障礙診療中心」的成立,將為失眠、焦慮障礙患者提供系統綜合診療服務,幫助恢復正常生活。其實,大部分人群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亞健康和輕性心理障礙,應當關注輕症、防微杜漸,才能真正預防和減少嚴重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
  • 筆記|《變態》C6 焦慮障礙(中)
    (2)患者設法避免這種情景,或者帶著痛苦忍受著,或者帶著焦慮心情擔心驚恐發作的發生,或者就此提出要有人陪伴。(3)排除社交恐怖症、特殊恐怖症、PTSD或離別性焦慮障礙等精神障礙引起的各種焦慮或恐怖性迴避。
  • 2020後疫情期基礎教育智慧教學研討會召開
    來源:中國網9月10日,不平凡的開學季迎來了第36個教師節,由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基礎教育部指導下的「2020後疫情期基礎教育智慧教學研討會」在線上召開。作為對教師節的獻禮,專注於K12智慧教育的慕華成志,同期發布了賦能教師的新智能教學平臺——學堂教師寶。
  • 廣泛性焦慮障礙與新訂逍遙散
    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廣泛和持續性焦慮或反覆發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特徵的情緒障礙,常伴有植物神經系統症狀和運動不安等行為特徵。臨床上可分為廣泛性焦慮障礙(慢性焦慮障礙)和驚恐障礙(急性焦慮障礙)兩種表現形式。
  • 你可能焦慮障礙了
    在醫院通過檢查後,排除了傳染病,精神活性藥物攝入以及心臟、甲狀腺和腦部器質性病變之後,考慮診斷為焦慮障礙。首先,焦慮障礙通常焦慮情緒持續時間更長,並且所擔心、焦慮的程度與其遭遇的現實情況並不相符,甚至當誘發焦慮情緒的事件和環境已經結束,焦慮情緒仍然存在;其次,焦慮障礙除了情緒焦慮外,還伴有軀體焦慮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並且,焦慮障礙影響社會功能,患者通常感覺痛苦和煎熬,常伴有易怒、易激惹,入睡困難、不思飲食等,對生活、學習、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 自閉症的症狀之一,社會交往障礙
    一般來說,兒童自閉症通常在3歲以前起病,社會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刻板行為也是自閉症的3個主要症狀。發病年齡一般在1歲半左右,家長會逐漸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兒童存在不同。社會交往障礙社會交往障礙是自閉症兒童的核心症狀。
  • 焦慮障礙軀體症狀 廣州治療焦慮症的醫院
    核心提示:經常多次重複某事,發微博、朋友圈後沒人評論就特鬧心,每次發語音都忍不住重聽一次,考試前壓力大得皮膚出現問題……你可能得了焦慮症!焦慮症,常見又不容易被發現的心理疾病。焦慮本身不是病,而是一種情緒,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常見的一種,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和急性焦慮發作(驚恐障礙)兩種形式。
  • 報告顯示:後疫情期上海成人每周在線學習時間大為延長
    12月4日,《後疫情期上海在線學習者畫像調查報告(2020)》發布。上海開放大學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4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開放大學上海開放遠程教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上海市人工智慧學會等4日在滬共同發布《後疫情期上海在線學習者畫像調查報告(2020)》。報告顯示,上海成人每周在線學習時間大為延長,在線學習者佔比提高了26個百分點。
  • 情緒低落、胃口變差、睡眠障礙……江城中小學生「開學季焦慮...
    楚天都市報9月20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李俊 李晗 喻鉲)江城中小學校全面開學不到一個月,一些家長發現,孩子上學沒幾天,卻出現情緒低落或煩躁、胃口變差、睡眠障礙、不明原因頭暈、心慌等情況,還伴有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完成作業等,帶孩子就醫後才知道,原來孩子這是出現了「開學季焦慮」。
  • 中國精神衛生調查顯示:精神障礙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
    調查結果顯示,在精神障礙中,焦慮障礙患病率最高,為4.98%。作為國家支持的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精神障礙疾病負擔及衛生服務利用的研究」(簡稱「中國精神衛生調查」)歷時3年,重點研究我國精神障礙的患病率和疾病負擔,描述精神障礙患者衛生服務利用現況,探討影響精神障礙患病率、疾病負擔、服務利用等相關因素。
  • 當下焦慮的一個表現形式:睡眠障礙
    留心有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治療睡眠障礙的最好方法是財務自由。睡眠障礙,原本是一種病,但在當下,很多人的睡眠障礙其實是焦慮的一種表現。焦慮,一方面來自外部,一方面來自自身。來自外部的焦慮主要表現在生活壓力上,人們一直廣為流傳的話是要努力。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許多大佬的作息時間,晚睡早起,又是各種會議,又是鍛鍊身體。但普通人能夠和大佬比嗎?
  • 當下焦慮的一個表現形式:睡眠障礙
    睡眠障礙,原本是一種病,但在當下,很多人的睡眠障礙其實是焦慮的一種表現。來自外部的焦慮主要表現在生活壓力上,人們一直廣為流傳的話是要努力。內部的焦慮主要是能力跟不上野心,其實與其說是野心,倒不如說是欲望,也有人稱作對更好生活的追求。
  • 廣泛性焦慮障礙,常見的焦慮症,一份案例
    在國內第三版《精神病學》中對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症狀描寫為,指一種以缺乏明確對象和具體內容的提心弔膽,及緊張不安為主的焦慮障礙,並有顯著的自主神經症狀、肌肉緊張及運動性不安。患者難以忍受又無法解脫而感到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