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廟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地方,不要再混為一談了!

2020-12-24 如釋我聞

許多學佛人都會說「寺廟」這個詞,「寺廟」也成為了熟知的宗教活動場所。

但是「寺」和「廟」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等級,更有著不同的管理方式。

現在大家覺得,佛教是在唐代的時候,才流入中國。但實際上,在漢代,佛教就已經進入了中國,並且落入了中國古代統治者的眼中。在永平十年的時候,漢明帝派遣特殊使臣,將印度的高僧,請到中國,來宣揚佛教。也正是因為兩位高僧的到來,才有了佛教裡安「寺」的產生。

其實早在之前,中國就有「寺」。「寺」是古代專屬於皇帝的行政機構,在古漢語裡面指的是,延續的,綿延不絕的。也是暗指,這個「寺」的機構,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當時印度的兩位高僧,就是由鴻負責接待的。

後來因為佛教在中國大為盛行,教徒逐漸變得多了。皇帝便尊重了印度高僧的意願,專門修建了一個地方,供僧侶們學習佛經。這便是之後,大名鼎鼎的「白馬寺」其來源便是因為,這裡面的佛經是由白馬馱過來的。不過通過這一個「寺」字也看出了,古代統治者,對佛教的地位。認為佛教,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品,一個統治天下的工具罷了。

但也正是因為皇帝的扶持,所以白馬寺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寺廟,對佛教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有著廣大的影響,和深遠的意義。隨著時代的改變,寺在隋唐之後,就很少用來充當官署名字了。雖然也會有遺留下來的稱呼,但也並沒有什麼實際用處。所以,「寺」越來越代之,佛教的建築。

而「寺」有些時候,也是古代的教育機構。「寺」裡面會有專門藏書的地方,有藏書閣。而「寺」裡面的出家人,更相當於現在大學裡面的教授,會傳授知識,啟迪民智。

可「廟」就不一樣了,「廟」是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所以「寺」和「廟」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們學佛的目的是獲得智慧,掌握覺悟的法門,而不是祈求佛菩薩的保佑,寺和廟千萬不能弄混,也不要錯誤地理解了學佛的意義。

佛陀故事:魔王勸請佛陀入滅,阿難尊者緘默不言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佛陀放下執著的決心,值得所有人學習

提婆達多為什麼會站在佛陀的對立面?最根本的原因是思想不同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寺,什麼又是廟?寺和廟其實並不一樣,不要混為一談了!
    但是你知道嗎,其實人們經常說的「寺廟」,一開始和佛教沒有一點關係。寺和廟其實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但是我們卻常常混為一談。那麼什麼是寺,什麼又是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寺和廟的前世今生,相信你看完之後,也能有恍然大悟之感。
  • 「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很多人不清楚,別亂拜
    結果,各地寺院的大小不同,規模和建設程度不同,可能有人說無法相比。 一般把供奉神明的地方稱為寺廟,寺廟裡供奉菩薩和神仙,人們一到假日就去各種寺廟燒香拜佛。寺院一般作為語言整體使用,很多人認為沒有什麼區別。 但實際上相當不同。 「寺」和「廟」不一樣。 不要把兩者混為一談。 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別。 那麼,很多網友都很好奇。 到底什麼是寺廟呢? 那什麼是寺廟呢?
  • 寺和廟是一個地方嗎,有何區別?別拜錯了
    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總會到寺廟中燒香拜佛,寺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彙,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寺和廟似乎沒什麼差別,人們經常把寺和廟放在一塊兒說,比如有人會說去寺廟燒香拜佛了,這樣看來去寺裡燒香和去廟裡燒香似乎完全是一個意思,其實寺和廟兩者是有區別的,只不過現在的人沒有分得那麼清楚
  • 人們常說「寺廟寺廟」,那麼寺和廟有什麼區別?讓我們一同了解
    寺和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寺廟寺廟,現實生活中寺廟很容易被混為一談,說道寺廟,由此可見中文的博大精深。在中國古代寺和廟是嚴格區分的,不可一概而論。現在簡單分析寺和廟之間的差異。「寺」和「廟」的本意。「寺」即寸土之地,表示精確,不容猜疑變化。秦朝時,官員的任職之所都稱之為寺,比如大理寺,太僕寺,光祿寺等,都是一級行政機構。
  • 寺為何叫寺,廟為何叫廟,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作為華夏子孫要明白
    很多時候我們把「寺廟」合在一起叫,認為佛教弟子的住處其實是和「寺廟」分開的。寺廟為什麼叫寺廟和寺廟?寺廟和寺廟有什麼區別?作為中國的後代,我們應該理解。了解古代史,很多人都聽過或讀過「大理寺」這個詞。古代大理寺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負責審理刑事案件。
  • 去寺裡祈福廟裡上香,那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以後可別再弄錯了!
    寺廟在每座城市中都存在,一般去寺廟,我們都會為自己和親人朋友祈福,不過對於祈福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的人說去寺廟燒香祈福,有的人還會說去寺裡祈福,還有的人會說去廟裡燒香,那小夥伴們知道「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嗎?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下。
  • 寺和廟意義一樣嗎,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區別非常大
    說起寺廟,我們對這種地方可以說很熟悉。由於宗教的發展,寺廟在我們身邊也越來越普遍。我們印象中的寺廟就是佛教中和尚居住的地方。而且寺和廟也沒有什麼區別,就是一個詞而已。不過嚴格的來說,寺和廟的區別很大,和我們認為的完全不一樣。
  • 「寺」和「廟」的區別原來這麼簡單?這下可以分清楚了
    相信有很多人不管是看到廟還是寺都會說這是一個寺廟,所以大家大多都認為廟和寺是一個意思,而且中國人大多是很相信神鬼之說的,所以經常會去寺廟拜佛或者是觀音啊!一般做生意的話開店就會去拜關公,而且中國人如果遇到一些比較詭異的事情就會燒點香,拜拜佛了,尋求心裡安慰。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一人不進廟現在人經常喜歡把寺和廟混為一談,其實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寺是屬於佛教建築,裡面是有和尚居住的;而廟是祭祀天地神或者祖宗的地方,裡面只有泥胎雕塑或者牌位;還有一個觀,觀是屬於道教建築,裡面是供奉仙的,比如三清之類的,當然觀裡面也是有道士居住的。
  • 走遍名山大川,你知道中國的寺、院、廟、觀、庵到底有什麼區別?
    俗語說,「天下名山僧佔盡」,凡是風景秀麗的地方,就有許多傳統的中國宗教場所,它們不僅 是宗教信仰場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成為景區的有機組成部分,但很多人分不清楚寺、院、廟、觀、庵等宗教場所的區別,下面我來解答一下。
  • 黃酒和料酒不一樣,可千萬不要再混為一談了
    黃酒和料酒不一樣,可千萬不要再混為一談了。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介紹的是有關於我們平時在烹飪的時候會用到的兩種佐料。一種是黃酒,一種是料酒。首先我們來說一說黃酒。黃酒還有一個名字,被俗稱是米酒。黃酒是在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這種酒是在很早之前便已經出現的。
  • 不要把整體和個體混為一談
    不要把整體和個體混為一談。一個人不好,那個地方的人都不好;一個人有什麼問題,那個地方的人都有什麼問題;這種看人的方法,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似乎已經成了習慣,也叫一顆老鼠屎害了一鍋飯。實際上這是不懂邏輯的表現,是一種錯誤的邏輯。個體與整體有關,但二者不能等同。
  • 最初的「 寺」 其實是皇家賓館,而後成為僧人聚居的地方!
    中國佛教僧人聚居和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一般被稱之為「寺」如少林寺、弘法寺、白馬寺等。其實最初寺並非指佛寺,而是一般官署、官府的通稱。漢代以來,王公所居住的地方稱之為「府」九卿居住的地方稱之為「寺」。以『寺」作為對佛教僧侶基本主活和活動場所的稱呼,與「鴻臚寺」及其掌管事務有關。《大宋僧史略》講:「沙門始隸鴻臚寺也」,又說,「鴻臚寺之任,禮四夷遠人也。教法初來,須就斯寺,雖同白馬,終隸此司。古雲僧尼是鴻臚寺者是也」。
  • 天水話裡的「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是咋來的?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句話來說明做了壞事的人是逃不掉的,遲早是要被抓獲歸案受到懲罰。其實,這句話本來的意思不是這樣的,是在長期流傳過程中以訛傳訛傳錯的。在天水話裡「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也說成「跑了和尚跑不了廟」,意思一樣,其實這是錯誤的。
  • 廟有陰陽之分,陽廟拜神,陰廟拜鬼
    昨天我們講了「寺」與「廟」的區別,「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今天我們來重點講一講「廟」。生活中常聽人說要「去廟裡燒香」此類的話,可見普通認知中廟只是燒香拜佛或者求神祈願的地方,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廟是分陰陽,不可亂進,陽廟自然可以燒香拜神,只是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誤入陰廟。
  • 陵、冢、墓、墳意思相同,但不能混為一談,亂用違法,有啥區別?
    對於外國人來說,中國的很多詞語是很難學的,最簡單的就是多音字這些,而且同樣一句話,斷句不同意思都能不同,這可是令不少人頭疼。生活很多常見的詞語,當我們把他們用在不同的場景,或者是把他們拆開來看,便會發現,這些詞語可能意思相同,但是也有很大的區別。
  • 進寺燒香拜佛,遇高僧大德,這些問題最好不要問
    善緣宜結,聚散有定,緣盡之時再點取消不遲。)無論因緣種種,進得山門來,便是有緣人。雖然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人人平等,畢竟每個人此生人身的根器不同,因果業力不同,造化深淺不同,那麼,內在的思維和心理便會不同,外在的言談和活動也會不同。很多時候,你不得不相信福報的真實存在。
  • 廈門旅遊的城市記憶,六個一之中常去的是一座廟和一所學校
    其實無論是在哪裡在做什麼,只有靜下來慢慢去感受,我們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說到廈門旅行,大家首先想到鼓浪嶼,作為世界遺產,鼓浪嶼是廈門旅行的名片,是去廈門的必要場所,廈門作為全天候的旅行城市,除了有名的鼓浪嶼以外,還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
  • 榆林古城「四寺一廟」,曾為八景之一,如今看著很簡陋,是彩鋼門
    找不到上城牆的入口,頗有些掃興,於是用手機查了查周圍還有哪些可去的地方,發現不遠處有幾座寺廟,於是跟著導航來到了香雲寺。香雲寺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相傳寺內有一尊大佛,高達數丈,可惜後來不知所蹤。榆林古城有「四寺一廟」的說法,香雲寺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寺廟分別指的是戴興寺、洪濟寺、圓覺寺,以及關帝廟。它們都位於駝峰山上,且相對集中,美其名曰「駝峰擁翠」,被文人雅士推崇為「榆林八景」之一。香雲寺面積並不大,長寬分別不超過百米,殿宇不超過十間。
  • 一廟一王四山,四個民間傳說不止廣東潮汕知,其實早已家喻戶曉
    我們的文化歷史悠久,隨著時間的發展和推移,全國各地都充滿了不同的道家傳說,而隨著信息的逐漸發達,很多原本屬於當地人民的傳說已經傳遍全國,許多的文化遺產也逐漸受到了大家的尊重。今天就要分享的便是道教一廟一王四座山,四個傳說不止廣東潮汕知,其實早已家喻戶曉。現在就來為大家一一複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