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佛人都會說「寺廟」這個詞,「寺廟」也成為了熟知的宗教活動場所。
但是「寺」和「廟」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等級,更有著不同的管理方式。
現在大家覺得,佛教是在唐代的時候,才流入中國。但實際上,在漢代,佛教就已經進入了中國,並且落入了中國古代統治者的眼中。在永平十年的時候,漢明帝派遣特殊使臣,將印度的高僧,請到中國,來宣揚佛教。也正是因為兩位高僧的到來,才有了佛教裡安「寺」的產生。
其實早在之前,中國就有「寺」。「寺」是古代專屬於皇帝的行政機構,在古漢語裡面指的是,延續的,綿延不絕的。也是暗指,這個「寺」的機構,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當時印度的兩位高僧,就是由鴻負責接待的。
後來因為佛教在中國大為盛行,教徒逐漸變得多了。皇帝便尊重了印度高僧的意願,專門修建了一個地方,供僧侶們學習佛經。這便是之後,大名鼎鼎的「白馬寺」其來源便是因為,這裡面的佛經是由白馬馱過來的。不過通過這一個「寺」字也看出了,古代統治者,對佛教的地位。認為佛教,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品,一個統治天下的工具罷了。
但也正是因為皇帝的扶持,所以白馬寺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寺廟,對佛教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有著廣大的影響,和深遠的意義。隨著時代的改變,寺在隋唐之後,就很少用來充當官署名字了。雖然也會有遺留下來的稱呼,但也並沒有什麼實際用處。所以,「寺」越來越代之,佛教的建築。
而「寺」有些時候,也是古代的教育機構。「寺」裡面會有專門藏書的地方,有藏書閣。而「寺」裡面的出家人,更相當於現在大學裡面的教授,會傳授知識,啟迪民智。
可「廟」就不一樣了,「廟」是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所以「寺」和「廟」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們學佛的目的是獲得智慧,掌握覺悟的法門,而不是祈求佛菩薩的保佑,寺和廟千萬不能弄混,也不要錯誤地理解了學佛的意義。
佛陀故事:魔王勸請佛陀入滅,阿難尊者緘默不言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情?佛陀放下執著的決心,值得所有人學習
提婆達多為什麼會站在佛陀的對立面?最根本的原因是思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