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文化歷史悠久,隨著時間的發展和推移,全國各地都充滿了不同的道家傳說,而隨著信息的逐漸發達,很多原本屬於當地人民的傳說已經傳遍全國,許多的文化遺產也逐漸受到了大家的尊重。
今天就要分享的便是道教一廟一王四座山,四個傳說不止廣東潮汕知,其實早已家喻戶曉。現在就來為大家一一複述一遍。
四傳說之一:青龍古廟
在潮州當地的傳說中,有一條法力無邊的青龍,庇護著嶺南大地風調雨順。人們在韓江邊建起了一座廟,用嵌瓷在屋頂上裝飾一條威武的青龍,名為青龍古廟。廟宇上氣勢雄偉的嵌瓷,是歷代潮州人興旺的象徵。
明代萬曆年間,潮州海防同知施所學,重修青龍古廟鎮水患,奉入王伉神像,號」安濟靈王「。隨後水勢漸退,轉危為安。
潮州百姓稱其為老爺,對王伉敬稱大老爺,稱青龍廟為大老爺宮。因大門橫額題」安濟聖廟「,因此青龍廟又名安濟王廟。
每年春天潮州人都要舉行盛大的踩青活動,放鞭炮、祭龍神,安濟聖王出遊城中萬人空巷,爭迎神駕。出遠洋和經商者,尤將其視為事業騰達的保護神。
四傳說之一:玄武山
玄武山位於廣東省汕尾市陸豐碣石鎮,在玄武山南麓有一處釋道合一的名勝古蹟:元山古寺,此寺的建立距今已有860多年。
自古以來這裡便是老百姓和名人賢達朝山瞻奉之地。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歷代名人留下的摩崖碑刻、題匾。例如民族英雄林則徐的題匾:」水德靈長「;還有光緒年間總兵劉永福的題匾:」靈聲滿道「;以及同治皇帝的御賜匾額:」威宣嶺表「和」詔書「等。
每年正月人們布置彩街、組織舞獅、踩高蹺等民俗活動。一連數天家家戶戶張燈結彩,人山人海,整個碣石城沉醉在歡樂祥和的假日氣氛之中。
可以說陸豐玄武山既是千千萬萬潮汕人的朝聖之地,也是地方民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體現。
四傳說之一: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發源於廣東揭西縣,起源於隋朝。現在是指廣東揭陽市揭西縣河婆鎮北面的三座山:獨山、明山、巾山的三位山神。
其祖廟位於今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縣城旁。相傳宋太祖趙匡胤借的三山的山神幫助,後才將劉張之亂平息,於是封為三山國王。
據臺灣鄉村禮俗記載,臺灣三山國王聖誕定為每年二月二十五。而粵東地區三山國王出遊則定在正月,一般是正月初十或十五。
實際上三山國王作為一種地方民俗文化,已經發展成為弘揚中華文化,促進海內外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紐帶和橋梁。
四傳說之一:雙忠聖王
公元757年,河南節度使張巡與睢陽太守許遠,率軍民與安祿山叛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抗戰。他們死守睢陽達10月之久,由於兵力懸殊,最終張巡跟許遠二人為國殉難。
安史之亂平定後,唐肅宗下詔在睢陽立廟祭祀」雙忠公「,又名雙忠聖王。唐代以後歷朝不斷地冊封、加封並演化成為」忠義報國「的楷模。
很快香火遍潮陽,窮鄉僻壤皆有廟。到了現代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地方文化。每年農曆二月,當地舉行雙忠王遊行,一路高燈彩旗,一邊表演,一邊放鞭炮,近萬人參與其中。
雙忠文化以」忠義報國「為核心,弘揚正義鼓舞鬥志,培育了朝陽人與眾不同的性格特徵。
廣東是一個地方非常尊重地方文化的所在地,獨特的文化塑造了潮州人敢打敢拼的勇敢特徵。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了解一些中華古代文化,以歷史前人為鑑,從而更加的努力,更加進取,誓要成為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