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老爺宮及其所供奉的「老爺」

2020-12-15 騰訊網

潮人拜神,主要是到廟宇去拜。但說來也怪,潮汕人到廟宇供香,一般不稱拜神,而是稱「拜老爺」。潮人「拜老爺」和拜神是有區別的,只有到舊曆年末酬神時才叫「拜神」、「謝神」。究其淵源,還必須從古籍的說法談起。

所謂老爺,原指舊時的官吏。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五日:「前明時縉紳惟九卿稱老爺,詞林稱老爺,外任司道以上稱老爺,餘止稱爺,鄉稱老爹而已。」清代四晶官以上稱大人,五品以下稱老爺。舊時,豪紳亦稱為老爺,僕稱主亦為老爺。潮汕的廟宇,俗稱老爺宮,所供的「老爺」,其實都是一些歷史上或傳說中的有益於人民的官吏、名人。這裡說的老爺,實際上是一些在人民心目中有地位的人。但由於歷經千百年的民間崇拜和神化,以及歷代統治者的喧染、利用,給祭拜老爺及其場所(老爺宮)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很有必要對它進行考察和研究,揭開面紗,還其歷史本來面目。

一、三山國王廟。祀巾、明、獨三座山神。最早的三山國王廟是揭西縣河婆鎮的霖田祖廟。此外,潮汕各縣及我國臺灣地區、東南亞各國均有三山國王廟。

二、土地廟。俗稱土地公廟,通稱福德祠,祭土地神。民間相傳土地神是管理土地的神,即社神。

三、雨仙廟。祀雨神。相傳宋代有一位神童孫道者,為民降雨除災,被尊為雨神。揭東、潮安、潮陽、饒平等縣均有雨仙廟。尤其是揭陽市揭東縣玉洛鎮的「風雨聖者廟」,因與南宋愛國詩人謝翱有關而更著名。謝翱(1249—1295年),字皋羽,號唏發子,諡樂耕公。他不僅是南宋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同時,他也是揭陽市乃至粵東地區20餘萬謝姓居民的始祖。謝翱原是福建省長溪人,其先祖謝邦彥是宋代著名詞人,其父謝鑰著有《春秋衍義》、《左氏辨證》傳於世。宋度宗鹹淳二年(1266年),謝翱隨父移居臨安,時年17歲,已能詩善文,頗具聲譽。宋度宗鹹淳十年(1274年)六月,元世祖下詔攻宋。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七月,文天祥開府於南劍州(州治在今福建省南平市),號召四方起兵護宋。謝翱激於愛國義憤,傾家貲,赴國難,率鄉勇投奔文天祥,並被任命為「諮事參軍」,其時謝翱27歲。景炎二年(1277年),謝翱隨文天祥護送宋帝昺,乘船南下,進漳州,復梅縣,攻潮陽。那時,隨軍而來的謝翱妻子毋氏已懷身孕,不久便在潮陽後江船中產下一子,取名懷壺,字醉仙。後在揭陽、海豐等地的戰鬥中,文天祥落入敵手,謝翱機智脫走,並潛回潮陽,尋得妻兒,隱居白土村,並暗中組織鄉勇待機組織抗元。謝翱為使潮汕一帶鄉民不忘宋國,激發抗元情緒,選擇農曆二月十六日——宋太祖誕辰日,舉行「長春節」活動。為使元兵不起疑心,便隨口稱紀念「風雨聖者」。現在,揭東縣玉滘鎮大滘村「風雨聖者廟」,就是當年謝翱倡導的熱愛故土、熱愛家鄉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的寄託和體現。

20世紀90年代,為紀念南宋愛國詩人謝翱,揭陽市謝翱研究工作小組決定,建「謝翱紀念堂」。1995年11月7日,在揭陽市人民政府主持召開的揭陽市紀念南宋愛國詩人謝翱大會期間舉行了奠基儀式,來自祖國大陸、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鄉親600多人出席。座落在揭陽市東山區黃岐山紀澤湖畔的謝翱紀念堂第一期工程於2001年4月8日落成揭幕。

四、天后宮。祭天后聖母,系傳說中的保護航海平安的女神——林默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生於福建省莆田湄洲灣的一個漁村。其父林願是福建望族之一,母王氏。傳說林默娘出生時屋頂祥雲繚繞,生性聰慧,八歲讀書,過目成誦。長大後能曉天文,習水性,多次搭救遇難船隻。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農曆九月初九日在湄洲島峰頂上「仙化升天」,終年 27歲。此後,人們紛紛傳說林默娘身披盛裝,飛翔海上,救助海上遇難的人,遂被尊為海上女神。天后聖母廟遍布祖國東南沿海、臺灣、港澳等地。潮汕各縣市均設有天后宮,較著名的有:媽嶼新老媽宮、樟林天后聖母宮等。

五、韓文公祠。祭韓愈(?68~824年)。韓愈,字退之,號昌黎,唐代文學家。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一月,因諫迎佛骨而被憲宗皇帝貶為潮州刺史。他刺潮八月,興學育才,政績卓著,而被潮人尊稱為「文公」。潮人為了紀念他,把潮州的雙旗山改稱韓山,流經潮州全境的惡溪改稱韓江,相傳韓愈手植的橡木,人稱韓木。潮州有昌黎路,揭陽有韓祠路,還有紀念性建築景韓亭、觀韓樓、仰韓閣、昌黎坊等。除此之外,潮汕現有韓祠二處,一是潮州韓文公祠,二是潮陽靈山寺西廡的韓祠。臺灣西勢的內埔鄉也設有韓文公祠。

六、晏侯廟。祭齊國大夫晏嬰。該廟座落在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村。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07年)。後歷經多次修復。現廟門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修建的。門額由該村文士蔡乃秋手書。尤為寶貴的是,該廟內有牌坊一座,為明萬曆年間建廟時建築,拜堂上書「作中流之砥柱」,為同治三年遺蹟。程洋崗晏侯廟是潮汕目前所能見到的唯一一座,省內外也甚為少見。汕頭市蛇東的晏公廟是否也是祭晏嬰,已無據可考。

七、鳳嶺宮。該廟位于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鳳嶺之上,祭南粵王趙佗,同時供藥王孫思邈及東嶽大帝(商紂時的武成王黃飛虎)。澄海地方志稱,鳳嶺宮佔地約六畝。現該宮只留下殘跡。祭南粵王的廟宇,潮汕也竟此一家。

八、聖王祠。祭陳元光。陳元光(675~711年),字廷炬,號龍湖,河南光州固始人。自幼聰穎,13歲已博通經書,喜韜略兵法,文武全才,為唐高宗一代名將。著有《吉光集》、《玉鈐記》、《龍湖集》,現只有《龍湖集》傳於世。唐儀鳳二年(677年),年僅21歲的陳元光以鷹揚將軍代領父職,負責平定泉(州)、潮(州)的「蠻獠嘯亂」。經過大小百餘戰,俘獲萬計,嶺表以平。自那以後,潮泉 20多年無戰亂,人物輻輳,文化漸開,帆船如雲,魚鹽成阜。唐垂拱二年(686年)陳元光任漳州首任刺史,採取了一系列保境安民、發展經濟、興教選才的措施,為漳州的崛起作出了重大貢獻,並對潮州的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景雲二年(?11年),陳元光在一次平定蠻寇在潮州作亂的戰鬥中犧牲,並被封為「豹韜衛鎮大將軍」,詔命立廟。宋紹興十三年(1143年),又迫封為「開漳聖王」。漳潮百姓為了紀念他,紛紛立廟建祠。聖王廟主要集中漳、潮、臺一帶。潮汕地區主要有饒平「聖王祠」、南澳「聖王廟」等。

九、宋帝廟。祭宋末二皇帝。宋帝廟位於陸豐縣甲子鎮,又名進食亭。廟甚為簡陋,有帷幔蒙帝像於中。民間傳說求福消災甚靈。相傳宋帝昺逃至潮汕乘船進入陸豐前夕,已有範姓者夜夢犬吠之聲,有貴人前來的先兆,故當宋臣護帝進入港口登岸進駐時,範、李、吳三姓爭相進食,當得知來者竟是宋帝時,都跪請恩賜。其時宋帝的處境,實金口難開。範氏要山,李氏要海,吳氏要沙壩,帝均點頭。時至今日,當地還流傳著「範山、李海、吳沙壩」的俗語。

十、大忠祠。祭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朝臣、大文學家、詩人。祭文天祥的廟宇有潮陽東山大忠祠、海門蓮花峰忠賢祠。

十一、陸公祠。祭南宋丞相陸秀夫(1236~1279年)。該廟宇有潮州韓山陸公柯、南澳縣城城隍廟左側的「陸、張二忠祠」。

十二、陳元帥廟。祭陳吊眼。陳系福建省漳州白葉鄉人,漢族,畲族人民起義領袖。饒平縣新圩鎮四百嶺山南麓的長彬村前,有陳元帥廟。澄海市蓮下鎮程洋崗村有陳吊王寨遺址和祭拜廟宇。

十三、龍尾爺廟。祭蝨母仙何野雲。何系元末明初人,扶陳友諒與朱元璋爭雄。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激戰於鄱陽湖(今江西境內),在九江中箭身亡。失敗後,何野雲心灰意冷,從江西徒步至潮陽縣,經常為人看病、相風水、卜卦,在民間頗有影響。死後,人民立廟紀念他。潮汕祭何野雲的廟宇達20餘座,主要有:潮陽貴嶼何仙陵、潮陽仙湖福天宮、揭西黃山王公廟、汕頭岐山古廟等。

十四、三保公廟。祭航海家鄭和(1371~1435年)。該廟位於南澳縣深澳古城東門外。鄭和系明朝宦官,原名文和,回族,小字三保,故稱三保公。

十五、周王二公廟。祭清廣東巡撫王來任、兩廣總督周有德。清康熙年間,清廷為斷絕臺灣鄭經部隊的糧草接濟,曾強迫祖國東南沿海居民內遷,人民流離失所。周、王二公為沿海居民展復回鄉、光復民生做了不少工作,深受沿海人民擁戴。惠來縣沿海人民為了紀念周、王二公,修廟宇20餘座。其中,較有影響的是隆江鎮龍溪河畔的巡撫總督廟。

十六、鸛巢古廟。祭陳堯佐(963~1044年)。陳系北宋宰相。宋鹹平二年(999年),以開封府推官轉任潮州通判二年。在潮期間,他修孔廟,建韓吏部祠,率州民之秀者就學。時鱷魚肆虐,張氏子為所吃,堯佐命吏往捕,以百夫曳之出,烹諸市,作《戮鱷魚文》。潮人為了紀念有功於民的陳堯佐,特修廟紀念。現存紀念廟宇有鸛巢古廟,規模較大。

十七、馬安廟。祭明揭陽縣令馮元飈的都頭馬安。馬安因緝拿強盜,因公殉職。馮縣令在其殉職的揭陽縣馬鞍山上建廟祭拜。

十八、將軍廟。祭一未知名將軍。鷗汀寨內的將軍廟祭的是唐二晶將軍,也不知其真實姓名。據傳,古時該將軍在現汕頭埠一帶沿海剿海寇而船沉身亡。現汕頭內充公等地可見將軍廟多座。

十九、關帝廟。祭關羽(?~219年)。關羽,字雲長,三國時蜀漢大將,以忠、義、勇、信而著稱。潮汕的關帝廟遍布各地,又有武廟、武帝廟等名稱。現在一般的生意人及商鋪都祭關公。

二十、孔廟。祭孔夫子。孔廟又名文廟、學宮。潮汕較著名的有揭陽學宮、潮州學宮、普寧孔廟等。舊時,學童念書必拜孔子爺,學堂必設孔聖靈座。

二十一、城隍廟。祭城隍公。城隍被視為古代城鎮保護神。有縣必有城,有城必有城隍廟,但潮汕九縣十城隍。舊時揭陽縣除縣城有城隍廟外,棉湖鎮也有一城隍廟。潮人視城隍老爺為護城神、保國愛民的好官的化身和陰間公正的判官。潮汕的城隍廟,揭陽城隍為之最。

二十二、雙忠廟。祭張巡、許遠二將軍。張、許二將軍是唐至德二年(?57年)為平息安祿山之亂而戰死的忠勇將軍。潮汕的雙忠廟,又稱祖廟、雙忠行祠、雙忠銅輥祠等。

二十三、真君廟。祭晉朝名醫吳猛、許遜和北宋名醫吳騎。吳猛,生於三國吳末,江西豫郡西安縣人。他自幼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後雲遊求師,道法精深,醫術高明,能起死回生,為民除害,深得人民愛戴。許遜,是吳猛的弟子,生於三國吳赤烏二年(239年)。相傳,其母親夢神鳥送下神珠,吞下懷孕而生下許遜。遜未足月,已聰敏異常,過目成誦,無師自通。後師吳猛,再師王朔、女仙諶母,取得列名上清的資格。潮汕的這類廟宇也稱煉丹古廟、靈濟宮、感天大帝廟、英靈古廟、慈濟古廟等。

二十四、玄天上帝廟。祭玄天上帝。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並將它們分為四組,稱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同為道教的護法神。後來,玄武被說成是奉玉帝之命鎮守北方的統帥,封為上帝。潮汕各地稱這類廟宇為玄帝古廟、真武官、北帝廟、元山古廟、玄真廟、永昌古廟、真武古廟、夏祉古廟。

二十五、伯爺公廟。祭伯益公,也稱伯爺公。伯益系夏朝大禹帝時的大功臣,助大禹治水有功。按潮汕人的說法,伯益公主持開山劈路,制服了老虎。故有「伯公無點頭,老虎唔敢食人」的說法。潮汕各地,伯公廟很多,如伯爺公廟、威靈古廟等均屬。另外,潮汕還有專門祭大禹的水仙廟。但不知何故,潮汕的伯爺公廟比水仙廟多,祭伯益比祭大禹多。這種特殊的社會、人文現象,值得研究。

二十六、東嶽廟。祭東嶽山神。東嶽是泰LU主峰玉皇頂的封號,也被詔封為「東嶽天齊仁聖帝」。世人稱,東嶽大帝「掌管人間生死貴賤,主召人魂修短之陰曹冥府君。」潮汕東嶽廟有潮陽、饒平二處。

二十七、宋太祖廟。祭宋太祖趙匡胤。該廟位於饒平縣三饒鎮河口鄉後埔。

二十八、神農廟。祭神農氏,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潮汕的神農廟,也叫先農壇。

二十九、文昌祠。也叫文昌閣。祭主宰功名、祿位之神。澄海神山、普寧縣洪陽鎮、惠來縣城均有文昌祠、文昌閣。

三十、木坑聖王廟。祭介子推。春秋戰國時期,介子推忠誠主子重耳,有「割股啖君」的傳說。潮汕地區的木坑古廟、金砂冢廟、南樓古廟、介公古廟等,均屬這一類。

三十一、呂祖廟。也叫仙師公廟。祭呂洞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呂?同賓,本名瓊,字伯玉,亦名紹先,出家後才改名巖,字洞賓。俗語說:「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成為遊行世間、普渡眾生的神仙的代稱。此外,潮汕還有同時祭呂洞賓、李鐵拐二仙的龍砂古廟,祭李鐵拐的仙爺廟等。

三十二、字祖聖廟。祭字祖倉頡。位於揭西縣金和鎮的蜈蚣嶺。

三十三、南海聖王廟。祭海神。因潮汕臨海,古代沒有預報天氣的設備,只有寄託於神仙,求海神保佑,屬自然崇拜。潮汕沿海的聖王廟、龍王廟等均屬。

三十四、雷神廟。祭雷神,屬於對雷電自然天象的崇拜。除此之外,還有天公廟等。

相關焦點

  • 有一種潮汕傳統,叫「拜老爺」
    潮汕人所奉祀的老爺,有不同等級、職守,上至縣鎮,下至鄉村,都有各自供奉的神明。一縣之長的是「城隍」,管理全縣陰間事務。城鄉間,有關公、嶽王、介子推、三千歲、太子爺等,這有如村中閒逸了的縉紳,奉祀以祀平安。
  • 潮汕史上最全《拜老爺修煉手冊》
    請添加媽祖珠珍文化公眾號 祭拜神明,是中國人乃至全人類都存在的現象,潮汕人也一樣,如《東裡志》(陳天資,明萬曆二年)所云:「粵俗尚貴,祠廟興矣」。 在潮汕地區,存在著成千上萬的大小神廟。
  • 潮汕民俗「拜老爺」,學問實在太大了
    顯然,潮汕人「拜老爺」並沒有達到這麼高深的「境界」,並沒有形成一種宗教信仰,只是風俗而已。潮汕人民務實本分,吃苦耐勞,總是希望靠自己的雙手自己的頭腦去努力爭取一些東西,並不像我們所認為的把「老爺」時時掛在心上,也不是盡全力維護神明的權威。據我的觀察和分析,婦女之所以拜老爺,很多是從小跟著母親學出來的。」
  • 潮汕媳婦,一個地球上最接近神仙的人!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其歷史悠久,祭祀對象龐雜,影響非常廣泛。潮汕的媳婦從入家門後,除了相夫教子,頭等大事就要繼承婆婆的衣缽將這門「傳統」給傳承下去。例如天公誕日,土地公誕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爺」不僅活動多而且規模大。家裡要祭祀,還要到「老爺宮」去祭祀。供品也要講究,有三牲:豬,雞,魚;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發粿,桌球粿,桃粿等,有各種新鮮生果,還有必備的滷鵝。每個村有各自規模盛大的「營老爺」活動,寺廟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請歌仔戲表演,有儀仗隊遊行,放鞭炮煙花等。
  • 潮汕人拜的到底是什麼神
    一句「老爺保號」將潮汕文化串聯了起來潮汕人「會行就會拜」,不無道理兒時,很多小孩還在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初一十五,初二十六,時年八節家裡的長輩便會牽著孩子「拜老爺」從厝主公嫲到各種老爺宮很多潮汕人拜了大半輩子熟練掌握了拜老爺的各種習俗可能都不知道拜的是什麼神明很多人詬病潮汕的迷信
  • 潮汕式拜老爺,算下你的年終獎夠買幾種三牲五果……
    每到年尾,潮汕地區總會煙霧迷繞,炮聲連天,又到一年祭拜時...「初一十五」、「過時過節」總能看到潮汕人祭拜的身影。在潮汕地區,神明之多,氛圍之廣,超乎你的想像...拜老爺的貢品很多外人不解潮汕地區為什麼如此熱衷於祭祀神明?
  • 潮汕民俗:感受潮汕獨特的神明文化,潮人祭拜的「老爺」從何來?
    塗城村的歷史底蘊非常的豐富,最令人奇怪的不是塗城村的村名,而是村裡信奉的不是「三山國王」,也不是「天后媽祖」,而是「縉紳老爺」,問其緣來,一名老者講述,這裡面還有一個傳說,俗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杜氏七世祖南崗公年輕時是一名漁民,有一天他正出海打漁,當收網之時,網中卻什麼都沒有,這木偶看起來就如普通木偶沒什麼異常之處,便丟入海中,單是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 潮汕習俗「迎老爺」來歷
    在廣東的潮汕地區,每年正月都流行著遊神,當地方言稱「迎老爺」,這是一種現在都無法考證什麼年代流傳下來的傳統,但是已經成為潮汕地區的一種文化,遊神的目的主要是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在潮汕每個村都有自己的老爺,比如土地爺(俗稱「伯爺」),還有三山國王,玄天上帝,元帥爺,將軍爺,媽姐娘
  • 潮汕知多少 | 什麼是拜老爺?潮汕人為什麼執著於拜老爺?
    「拜老爺」是廣東潮汕地區一種傳統民俗和民間祭祀活動,歷史悠久。「老爺」是古時對上司或主人的尊稱,在潮汕就演變成對神明的敬稱。「老爺」涉及的神明數量龐雜,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老爺」要拜,範圍之廣超乎一般人想像。
  • 世上最暴力的遊神:潮汕鹽灶拖老爺
    再來澄海看鹽灶拖老爺,這種表面血性暴力又虔誠秩序的遊神民俗,震撼得無法形容,非得親身目睹甚至衝入其中才能夠理解,而其背後所潛在的實質功用,又不得不讓人佩服古先賢的智慧。上社的老爺(最初被拖的老爺),是個無名的水撈神,因為靈顯而被作為社神供奉於廟中,在每年正月廿一、廿二兩天都要隨廟裡其他神祇一同出遊,村中青壯年及四鄉六裡的人都會準備在活動中拖老爺(開始是水撈神,後來變成全部神祇都是對象),而當年輪值扛老爺巡遊的壯漢則要護神,他們每人都需齋戒沐浴淨身,穿一件新縫製的短褲,袒胸赤膊且周身塗上豆油。
  • 潮汕地區「拜老爺」:什麼是「老爺」?祭拜風俗是如何形成的?
    在潮汕地區,「老爺」並不是「外公」(姥爺),也不是對官紳的稱呼,而是對神明的尊稱,特指伯爺公、土地公、灶神、媽祖等下界諸神。雖然中國其他地區現在已很少稱神靈為「老爺」了,但「老爺」一詞其實並非源自潮汕地區,宋代就已有文獻記載「老爺」的,比如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有「自號老爺,亦稱 天大聖。言有神通,與天通,能救人疾患。」金朝《金大安磚刻》也有「大安二年四月三十日未時,老爺感化趙門白氏,舍地建廟。」
  • 地道的新年,道地的潮汕
    潮汕是粵東以潮汕方言為主體的一個地域,包含廣東汕頭和俗稱潮汕九縣的潮州、揭陽、澄海、饒平、揭西、惠來、普寧、潮陽、海豐、陸豐等等。西晉末年,中原動蕩,豫晉士族紛紛南遷至潮汕,因此潮汕人也被稱為「河洛人」。當中原文化在潮汕大地生根發芽,潮汕春節就產生了既同於中原地區,又異於中原地區的民俗活動。
  • 潮汕拜神圖鑑
    一個潮汕家庭每年又要花多少錢拜神呢? 潮汕人有多愛拜? 如果你認為潮汕婦女最大的特點是賢惠,那你絕對忽略了她們超乎常人的記憶力。因為她們能記住每年眾多需要祭拜的節日,以及每個日子所要拜的各路神明。
  • 「潮汕三市要合併?」潮汕人,這次又要讓人羨慕了!
    關於潮汕的定義,還是存在不少爭議的。 潮汕有狹義之潮汕、廣義之潮汕、歷史之潮汕三個層次的涵義,指的都是廣東東部的這一片地區。 他們敢拼敢闖,就像潮汕俗語所說「三牲敢食,釘球敢絆」,只要有錢賺,什麼苦都不怕。
  • 「城隍老爺」是位什麼樣的神仙
    顧名思義,城隍廟乃是供奉「城隍」的地方。放眼全國,城隍廟往往有之,這位城隍老爺究竟是何方神聖得以擁有如此之多的信眾呢?被收編的神祇實際上,「城隍老爺」是中國傳統信仰與道教中的一位神仙。雖然往往「神」、「仙」合稱,但兩者仍有微妙的區別。漢代許慎的《說文》記載,「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聲。」
  • 潮汕這兒的熱鬧年
    春節開始倒計時,生活在許多大城市的年輕一代大多會覺得城市的過年氛圍沒有小時候在農村所過的年那樣有趣。許多春節的傳統習俗到了年輕一代都只是變成了回憶?你是否覺得自己好像過了個假年?自己過的春節沒那麼有年味?那麼如果有機會,你一定要來潮汕過個熱熱鬧鬧的春節,在這裡你會感受到不一樣的「佬熱」的年味!
  • 潮汕人民:「粿」真好吃!
    提及潮汕美食,「粿「是一個繞不開、躲不過的話題。相較於米、面,潮汕人獨愛粿。從日常餐桌,到供奉祖先神明的祭臺上,都少不了粿的身影。各式各樣的粿品對應不同的節日與「老爺「,足以迷外行人眼。▲在時年八節,潮汕人要祭拜祖先和神靈作為一個潮汕家庭的孩子,尤其十多歲的女孩子,很有可能在大人圍著做餡兒,包粿的時候,被使喚來使喚去,於是從小便熟知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粿,拜哪位「老爺
  • 樂哥說潮汕:潮汕家家戶戶信奉「公婆神」,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在潮汕地區,潮汕信奉的「神明」非常之多,有的是神話人物,有的是歷史人物等等,潮人也因此被人貼上迷信的標籤,而那些會這麼說的一般都不是很了解潮汕文化的人,潮人信奉「神明」,而西方人信奉「上帝」,潮汕需要祈福,而西方人需要禱告,所以潮人信奉的神明跟西方人信奉的上帝是同樣的,同屬於一種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