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八閩通志》云:[閩俗好巫尚鬼,祠廟寄閭閻山野]。好巫尚鬼到處蓋廟宇是福建閩系的一大特徵。清代《重纂福建通志》亦云:[照得閩人好鬼,習俗相沿,而淫祀惑眾……從未有淫汙卑辱,誕妄兇邪,列諸象祀,公然祈報,如閩俗之甚者也。]也將閩系好巫尚鬼的文化進行了再次的強調。

明代所說的閩系,一直演變到現在,就是現在的廣東,福建,臺灣這些東南地區。而小賤這次要給大家介紹的廟文化主要集中在臺灣地區。福建,潮汕等地區在文革時期,經過解放與文革的洗禮,陰廟文化已經不強盛了,只有臺灣[好巫尚鬼]的民間文化傳承的最全面。
臺灣的廟文化強盛到什麼地步呢?基本上一個村就會有一到兩個廟宇,每個廟宇基本上都會有乩童,鸞生等,他們經營著各種各樣的廟宇,為周邊的人們佔卜,問事。甚至有很多的政客,富商提供巨額的「奉獻」,求他們扶乩問事。這種迷信的文化傳承於何處,以下小賤就為大家講解講解。

要說陰廟,必然會講到的就是陽廟,陽廟很好理解,即被正式冊封為神的正神所蓋的廟宇。像是玉帝,王母,關公等,這些廟宇都屬於陽廟。而陰廟,既是那些沒有被冊封為正神的鬼魂所蓋的廟宇。

《春秋傳》中寫道[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既是,人死後,如果有後人祭祀,就不會變成厲鬼。但在當時的閩系地區,因為打仗、病死客鄉的人比較多,形成了很多的孤魂野鬼,為了防止這部分的孤魂野鬼危害人間,人們就會自發性的為他們修建義冢,田間小祠進行歸葬祭祀。這些義冢、小祠逐漸演變,也就變成了現在民間拜鬼的陰廟了。
在臺灣地區比較常見的這類陰廟有很多,像是應公廟、大眾爺廟、姑娘廟、水流公廟、水流媽廟、義民廟等。臺灣各地各種的廟宇數不勝數。這些義冢,小祠雖然演變成了陰廟,但在絕大多數東亞地區都會被視為不詳的所在,正統的佛教、道教信徒對之很不屑,但一些閩系人民卻不以為然。

他們認為孤魂亡靈與上天神佛一樣有幫助人實現願望的能力,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這些孤魂因為沒有正神那些天條天規大約束,可以幫助人們更快的實現願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一種賭博類的彩票六合彩非常的流行,很多的賭徒為了可以發偏財、橫財、邪財,湧入了各種的陰廟侄之中以求「明牌」。許多的鄉間小廟也是在這個時候被這些賭徒修建成了大規模的廟宇。

以上這些就事小賤為您帶來的臺灣廟文化,陰廟陽廟的區分及由來,下一期小賤繼續為大家帶來廟文化續集,不同類型陰廟的由來。喜歡的可以關注小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