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仍然一直在限行中,說明空氣汙染還是相當嚴重。
預告說這周末開始,將有大雪來臨。也睡不了懶覺,周六早早就醒來,發現天空還飄著幾絲雲彩,只一會就變成了厚厚的雲層,沒想到太陽還是破雲而出,看來至少白天不太可能下起來,怎麼也要到晚上。這場將要來臨的大雪,估計會給這個月剩下來的數天帶來泥濘,還是趁機趕緊出去走走吧。走路不僅是活動肢體,更是散心,是放鬆,志趣相投,能夠交心舒心方能同行。下午一點,在小區口接上同學直接就駛上了高速。
這次的目的地是高平二仙廟。
二仙廟是晉東南特有的一種廟,遍布晉東南各地,大大小小不計基數,甚至傳播到緊挨晉東南的太行山下,河南的焦作、濟源也有。晉城最有名的三座二仙廟是陵川城西的西溪二仙廟、澤州金村的東南村二仙廟、高平河西的西李門二仙廟。
二仙廟是屬於儒教類的廟宇,與外來的佛教不同,和土生土長的道教也不同。
嚴格意義上來說,儒教其實並不是宗教,它是一種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國思想文化的核心,儒學成為了一種信仰,儒家尊孔子為先師,一切又像極了宗教,所以叫做儒教也不為過。
在儒教裡,孔子是創始人,皇帝就是儒教的教皇,手握神權,主管天下的教徒與教會;朝廷是整個中國的總教會,每個家庭則是小教會,每個家庭的家長就是教會的主教或者牧師,儒生就是僧侶,每個中國百姓便是儒教的教徒。
本地還有很多三教堂,同時供奉儒釋道三教,把儒教的孔子、佛教的釋迦牟尼、道教的老子三位創始人塑像同時供奉在一個大殿裡。
儒教的廟宇多是為敬天地、教化民風、表彰人倫典範等所建的。比如天壇地壇、關帝廟媽祖廟、文廟孔廟、城隍廟文昌閣等等。
這樣看來,儒教是宗教,名副其實,雖然宗教色彩不如道教和佛教,但卻在一千幾百多年裡,儼然成為了我國第一位的宗教。
二仙廟裡供奉的二仙是姐妹倆。相傳古時有倆姐妹,生母病故,繼母百般虐待,常相擁而哭,繼母的行為終於為天帝不容,姐倆的侍母孝心和痛苦遭遇,使天神格外感動和憐憫,便讓她們駕雲乘龍,飛升天界成了仙女。她們雲遊天下,關心民間疾苦、遇有求雨,求藥、求子女者,有求必應,保蒼生平安,百姓感恩戴德,事跡在上黨一帶流傳,紛紛修廟立像奉祀。
高平的二仙廟在河西鎮的西李門村南,原來屬於擁萬鄉。事實上廟並不屬於西李門村,而屬於嶺坡村,也許嶺坡曾是西李門的自然莊。原以為這個二仙廟在西黃石與西李門之間的平坦田間,其實應該想到這中間是一座小山頭。從S80陵侯高速河西站駛出就是最早的老207線,去西李門還要再往那個剛改名208的國道走。老207在這兒拐了個直角彎,然後就是河西鎮的公路式大街,前幾次來遭遇過堵車,這次又是,如果在拐彎的地方直行走下莊村去208可能就避開堵車。208國道有往石末的指示,向東走寬寬的石河線,不遠就到西李門和七一煤業。車停路邊,沒想到要爬坡,差點以為嶺坡村的三官廟、觀音閣就是二仙廟了。也好,及時發現了拿著二仙廟鑰匙的看門人。往山頂的路上看門人邊走邊講,年輕時所見的二仙廟,日軍的炮擊,來訪的舊日軍等等。雖然坡陡,但走得慢也不覺得太累。
該廟中殿年代最古,創建於金正隆二年(1157年)保存完好,為研究金代建築史的寶貴實物資料。看門人竟然知道大殿裡的大梁雖然很粗大,並不承重多少,細看還真是。香客捐助的大黃石條再次集中呈現,看門人說本地並無黃石,古時石頭可能不值錢,但開採、加工,特別是運送這樣笨重易斷的大條石,在只有牛馬車的時代石板路的時代才是最大難事,深有同感。廟內一金代石碑載仙姑靈應事跡;一清光緒六年(1880年)石碑詳述光緒三年災情,易子而食的民間生活疾苦,是研究歷史災荒的重要資料。該廟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編入了《中國名勝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