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仙廟,儒教廟宇,晉東南特有的一種廟

2020-12-25 紅塵如夢夢似紅塵

這周仍然一直在限行中,說明空氣汙染還是相當嚴重。

預告說這周末開始,將有大雪來臨。也睡不了懶覺,周六早早就醒來,發現天空還飄著幾絲雲彩,只一會就變成了厚厚的雲層,沒想到太陽還是破雲而出,看來至少白天不太可能下起來,怎麼也要到晚上。這場將要來臨的大雪,估計會給這個月剩下來的數天帶來泥濘,還是趁機趕緊出去走走吧。走路不僅是活動肢體,更是散心,是放鬆,志趣相投,能夠交心舒心方能同行。下午一點,在小區口接上同學直接就駛上了高速。

這次的目的地是高平二仙廟。

二仙廟是晉東南特有的一種廟,遍布晉東南各地,大大小小不計基數,甚至傳播到緊挨晉東南的太行山下,河南的焦作、濟源也有。晉城最有名的三座二仙廟是陵川城西的西溪二仙廟、澤州金村的東南村二仙廟、高平河西的西李門二仙廟。

二仙廟是屬於儒教類的廟宇,與外來的佛教不同,和土生土長的道教也不同。

嚴格意義上來說,儒教其實並不是宗教,它是一種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國思想文化的核心,儒學成為了一種信仰,儒家尊孔子為先師,一切又像極了宗教,所以叫做儒教也不為過。

在儒教裡,孔子是創始人,皇帝就是儒教的教皇,手握神權,主管天下的教徒與教會;朝廷是整個中國的總教會,每個家庭則是小教會,每個家庭的家長就是教會的主教或者牧師,儒生就是僧侶,每個中國百姓便是儒教的教徒。

本地還有很多三教堂,同時供奉儒釋道三教,把儒教的孔子、佛教的釋迦牟尼、道教的老子三位創始人塑像同時供奉在一個大殿裡。

儒教的廟宇多是為敬天地、教化民風、表彰人倫典範等所建的。比如天壇地壇、關帝廟媽祖廟、文廟孔廟、城隍廟文昌閣等等。

這樣看來,儒教是宗教,名副其實,雖然宗教色彩不如道教和佛教,但卻在一千幾百多年裡,儼然成為了我國第一位的宗教。

二仙廟裡供奉的二仙是姐妹倆。相傳古時有倆姐妹,生母病故,繼母百般虐待,常相擁而哭,繼母的行為終於為天帝不容,姐倆的侍母孝心和痛苦遭遇,使天神格外感動和憐憫,便讓她們駕雲乘龍,飛升天界成了仙女。她們雲遊天下,關心民間疾苦、遇有求雨,求藥、求子女者,有求必應,保蒼生平安,百姓感恩戴德,事跡在上黨一帶流傳,紛紛修廟立像奉祀。

高平的二仙廟在河西鎮的西李門村南,原來屬於擁萬鄉。事實上廟並不屬於西李門村,而屬於嶺坡村,也許嶺坡曾是西李門的自然莊。原以為這個二仙廟在西黃石與西李門之間的平坦田間,其實應該想到這中間是一座小山頭。從S80陵侯高速河西站駛出就是最早的老207線,去西李門還要再往那個剛改名208的國道走。老207在這兒拐了個直角彎,然後就是河西鎮的公路式大街,前幾次來遭遇過堵車,這次又是,如果在拐彎的地方直行走下莊村去208可能就避開堵車。208國道有往石末的指示,向東走寬寬的石河線,不遠就到西李門和七一煤業。車停路邊,沒想到要爬坡,差點以為嶺坡村的三官廟、觀音閣就是二仙廟了。也好,及時發現了拿著二仙廟鑰匙的看門人。往山頂的路上看門人邊走邊講,年輕時所見的二仙廟,日軍的炮擊,來訪的舊日軍等等。雖然坡陡,但走得慢也不覺得太累。

該廟中殿年代最古,創建於金正隆二年(1157年)保存完好,為研究金代建築史的寶貴實物資料。看門人竟然知道大殿裡的大梁雖然很粗大,並不承重多少,細看還真是。香客捐助的大黃石條再次集中呈現,看門人說本地並無黃石,古時石頭可能不值錢,但開採、加工,特別是運送這樣笨重易斷的大條石,在只有牛馬車的時代石板路的時代才是最大難事,深有同感。廟內一金代石碑載仙姑靈應事跡;一清光緒六年(1880年)石碑詳述光緒三年災情,易子而食的民間生活疾苦,是研究歷史災荒的重要資料。該廟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編入了《中國名勝詞典》。

相關焦點

  • 道寶河村-香椿溝村-河南二仙廟
    徒步路線道寶河至香椿溝至河南二仙廟穿越,道寶河至香椿溝路段主要為鄉村水泥公路,沒有特別難行路段。香椿溝至河南二仙廟路段為山路,主要是以青石臺階、石板路、土石路為主,難度大,需謹慎前往。經典的穿越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條較為簡單,一條較為複雜。
  • 屯留二仙廟會:留住民俗記憶
    城內歷代廟宇比比皆是。會因廟生,迄今古廟會仍有九個。廟會中尤以屯留北關農曆三月初八的二仙廟會最為出名。峪裡村二仙廟位於屯留區漁澤鎮峪裡村村南。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南北長51米,東西寬33米,佔地面積1683平方米。走進二仙廟不禁被它古色古香的風格所吸引,據說現存正殿為明代遺構,其餘建築為清代遺構。
  • 白河村-仙神河大峽谷-羅河村(沿峽谷)-仙神河大橋-河南二仙廟
    ● 貼士羅河以基本無人居住,白河村和河南二仙廟景區有提供食宿的農家樂,但沿途距離較長,且為無人區,出發前請備好途中所需食物和水,保證自身體能補充。▎行程安排AM:白河—沿仙神河大峽谷—羅河—仙神河大橋,約10公裡;(中午可在仙神河大橋自備午餐)PM:仙神河大橋—河南二仙廟景區,約10公裡● 白河村白河村位於山河鎮南部,村位於河邊,這裡人傑地靈,風景宜人
  • 臺灣廟文化盛行!陰廟為最,什麼是陰廟?陰廟又是怎麼來的呢?
    數不勝數的神像明代所說的閩系,一直演變到現在,就是現在的廣東,福建,臺灣這些東南地區。而小賤這次要給大家介紹的廟文化主要集中在臺灣地區。福建,潮汕等地區在文革時期,經過解放與文革的洗禮,陰廟文化已經不強盛了,只有臺灣[好巫尚鬼]的民間文化傳承的最全面。臺灣的廟文化強盛到什麼地步呢?基本上一個村就會有一到兩個廟宇,每個廟宇基本上都會有乩童,鸞生等,他們經營著各種各樣的廟宇,為周邊的人們佔卜,問事。
  • 仙女二仙廟,神農羊頭山,美麗絲綢淵源就在高平市!
    高平市,在山西省的東南方向,它歸晉城管,是山西的縣級市,當地交通也十分便利,四個方向都和其他縣緊緊挨著,所以到達當地的交通方式有很多!當地東、西、北三面都是山,中間比較平坦,整個城市的地勢是西北方向偏高,東南方向偏低,形狀就好像一個簸箕,不過,在地圖上看,當地的版圖就像一個正方形!可能是由於當地三面環山,所以在當地山巒、丘陵也比較多,平坦的地方較少,因此當地地勢層次很鮮明!有可能正是因為這樣特殊的地形,所以當地可以分為平川、丘陵和山區!每種地形都有其特色,美景自然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有興趣的朋友一定不能錯過這裡!
  • 寧波這座廟始建於晉,是全國唯一紀念梁山伯廟宇,知道的人卻不多
    寧波這座廟始建於晉,是全國唯一紀念梁山伯廟宇,知道的人卻不多,梁祝的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在我國家喻戶曉,在我國的許多地方被稱為良畜故事的發源地,也有關於良畜故事的遺蹟,筆者所在的寧波也被稱為「揚州」,並將當地的一個村莊直接命名為揚州。
  • 西頂廟是碧霞元君的廟宇,道教中的送子娘娘
    西頂廟是碧霞元君的廟宇 在海澱區世紀金源時代購物中的背後,鱗次櫛比的高樓之間,有一片低矮的紅牆綠琉璃瓦廟宇,格外引人注目。這裡就是被稱為北京「五頂」之一的「西頂」,是一座碧霞元君廟。在北京,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的廟宇稱為「頂」,又稱「娘娘廟」。
  • 「廟前貧,廟後孤,大廟左右出寡婦」,廟宇左右住人有什麼講究?
    導讀:「廟前貧,廟後孤,大廟左右出寡婦」,廟宇左右住人有什麼講究?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社會的進步,我們身邊無神論的人們越來越多。儘管如此,人們心中那股敬神、畏神的勁兒仿佛從未消減。在過去的農村,幾乎每個村子都會建有廟宇,人們收成不好了、家裡有重病患者了、子女考學升遷了、運道不旺了都會去拜一拜。足見人們對神靈的尊敬與期許。當然,對於善於作俗語的農民來說,關於神靈及廟宇的語句自然也不會少。在農村,常聽老人會說這樣一句俗語——廟前貧,廟後孤,大廟左右出寡婦,大家有沒有人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臺灣文化眾多,陰廟文化尤為盛行,什麼是陰廟,陰廟又是如何命名
    而臺灣的廟文化也因此由來:本是出於一種人道關懷,為那些無人祭祀的鬼魂設立一個安身之所,化無緣為有緣的行為。說廟文化,臺灣最出名的廟就是天后宮了,祭奠媽祖---林默的廟宇,因為媽祖普度眾生,早已成為正神,所以媽祖廟是陽廟。在這裡小賤就不在多敘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下面小賤就講講那些不是為正神所蓋的廟宇---陰廟。
  • 旗津天后宮,高雄第一座媽祖廟,也是高雄唯一列入古蹟的廟宇
    旗津天后宮建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是高雄第一座媽祖廟,也是目前高雄市「宗教類」、「祠廟類」中唯一列入古蹟的廟宇。當地媒體將天后宮譽為高雄「第一媽袓廟」。 建廟起源關於天后宮的傳說是緣於福建漁民徐阿華在海上捕魚突遇颱風,人船俱危,幸好祈得媽祖顯靈護佑,才安度險境,風暴後漁船漂流至高雄旗後,返鄉後便邀集鄉民攜眷來此定居,並且奉迎湄州媽祖隨行。
  • 廟有陰陽之分,陽廟拜神,陰廟拜鬼
    昨天我們講了「寺」與「廟」的區別,「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今天我們來重點講一講「廟」。生活中常聽人說要「去廟裡燒香」此類的話,可見普通認知中廟只是燒香拜佛或者求神祈願的地方,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廟是分陰陽,不可亂進,陽廟自然可以燒香拜神,只是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誤入陰廟。
  • 泉州崇武古城邊上的神奇廟宇,不供佛不供仙,號稱天下第一廟!
    但在福建惠安崇武鎮西沙灣邊上的這座廟裡,卻是供奉著27位解放軍烈士塑像,這座寺廟,也號稱天下第一奇廟、這也是國內獨一無二的專門為犧牲的軍人建造的廟宇。在旅遊攻略中很少會提到,能找到的遊客大部分是因為來沙灘,無意中發現。但當你去細品這座軍廟的時候,滿滿都是感動。
  • 住廟前好還是廟後好 住在廟旁邊有什麼講究
    住廟前好還是廟後好:住廟前好  從風水角度講,房子前方為名堂,以開闊為宜,但是廟宇一般比較高大,如果住在廟後,那廟就會遮擋了房子,衝剋房屋主人,是不吉利的。所以,住廟前好。住在廟旁邊有什麼講究寺廟旁的房子風水怎麼樣  如果住家不直接面對廟宇,周邊有大樹、其他建築物或招牌等遮蔽,影響較小,也可利用風水物品化解煞氣。
  • 臺南最強勢關公廟,最具好萊塢風格廟宇,大小朋友紛紛前往打卡
    旅遊時,你喜歡參觀廟宇嗎?「入屋叫人,入廟拜神」,除了因為信仰上的參拜祈福,到廟宇參觀可能是基於它的特色建築、傳奇故事、古蹟古物等。臺南有一間廟宇,因為擺放了一些非一般「神像」而成為知名景點,這間廟宇是:龍崎文衡殿。
  • 無奇不有的廟,無神不拜的臺灣人,臺灣的特色廟宇文化
    除了新舊歷史的融合之外,與其它都用繁體字的地區相比,臺灣還有個特點,就是那些隱藏在街巷中的各式廟宇。在臺灣,不僅是大城小鎮、高山海邊,幾乎每個地方都有廟宇,在神與人之間,拼出了臺灣獨特的廟宇文化。在抵達後,感念神恩,就建廟加以奉祀。這些神像陪著他們走過最艱苦的歲月,成為了族群和村落的守護神,後來隨著臺灣開墾的腳步,神祇和信仰便在全島各個角落落地生根了。臺灣是個民間信仰非常興盛的地方,你會經常聽到他們說「拜拜」,即為拜神之意。凡事都可去廟裡一拜以求平安。臺灣的便利店是出了名的多,但廟宇卻比便利店還多。
  • 他奶奶的廟!缺什麼神仙,就隨便建一個!不正經歷史研究所
    奶奶廟的「正殿」(圖片來源:一席)在河北易縣奶奶廟,你可以拜到想拜的一切神。奶奶廟的廟宇十分簡陋,香火卻十分旺盛,當地人稱「華北第一道場」。奶奶廟的塑像藝術特別地貼近民情。據《他奶奶的廟》作者徐騰說,奶奶廟由山下馬頭村經營,搞的是個人承包製,也就是說,只有肯出錢,就能在這裡承包一座廟宇,自己去布置裡面的佛像和壁畫。在村民的各種創意之下,「車神」「學神」「官神」齊聚一堂。村民與時俱進,很聰明地根據顧客需要,對「宗教」做了大膽改革,這種「以客戶為中心」,「全心全意滿足顧客日益增長的需求」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 在臺灣的媽祖廟
    鹿港的「興化媽祖天后宮」在臺灣諸媽祖中地位較高,原因之一是該廟所供奉的媽祖神像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由福建水師提督靖海侯施琅從莆田湄洲天后宮恭迎來臺的,而臺灣的各媽祖廟則是從這廟分身而出的。據該廟廟志記載,湄洲媽祖神像總共分出三尊,鹿港天后宮媽祖是臺灣全省唯一的由湄洲而來的神像,人稱為「祖神」。
  • 臺灣陰廟求財野史
    中國幅員遼闊,越往東南的地方,某種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感覺有點隨便的世俗性信仰就越突出,南方人的家裡大多都有拜神用的神檯,而很多長輩都會教後輩一個道理:入屋要叫人,入廟要拜神。
  • 古人有云:「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是為何?
    古人有云:「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是為何?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人說過很多智慧名言,一定要學會聽從,否則吃虧的一定是自己,這可是凝縮了幾代人,數十代人的精華,今天,我們就來解析一句歷史名言,「寧住廟前,不住廟後,窮算命,富燒香」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存在著什麼樣的用意呢?
  • 榮耀雖已不在,陝西小故宮仍可天威咫尺,華山西嶽廟仍可不講廟德
    廟宇坐北朝南,與蓮峰(華山)對峙,佔地215畝,距離華山山門5公裡。因是五嶽廟中建置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座,被稱為「五嶽第一廟」;又因其氣勢宏偉、富麗堂皇、布局嚴謹,形似明清故宮,素有「陝西小故宮」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