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首個嶺南廣府建築傳習基地落戶獅山璜溪

2020-12-19 澎湃新聞

廣東省首個嶺南廣府建築傳習基地落戶獅山璜溪

2019-12-23 13: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昔日冷冷清清的坍塌古建築,如今成為吸引眾人前來研學探究的「香餑餑」。12月21日,廣東省首個嶺南廣府建築傳習基地在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璜溪村正式揭牌。一眾設計師、藝術家、古建專家、媒體代表等實地走訪,在邊學邊研中感受嶺南傳統建築的魅力。

​始建於宋朝的獅山鎮璜溪古村,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建築群,先後被評為「南海十大最美鄉村」「南海十大古村落」「廣東歷史文化名村」。今年6月,璜溪古村還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根據初步統計,村內共有清代建築119間、民國時期建築15間、明代建築5間。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部分古建築已經坍塌。

如何活化這些殘舊古建築?今年年初,在佛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的指導下,璜溪村與綠盟公益在村內設立「嶺南廣府建築傳習基地」,嘗試結合古建築實體,邀請專家編寫包括「構造、材料、工藝、日常居住使用」等知識點在內的鮮活教材,並結合民間建築藝人的現場口述講解,形成系列傳習課程。經過半年多的精心籌備,傳習基地在21日正式「開門納客」。

首批客人感受如何?「在這裡我找回了兒時的感覺」「仿佛在一磚一瓦中觸摸到歷史」「古人充滿智慧,一牆一瓦都充分考慮人的居住感受」……一眾參觀者沉浸在古建中,對璜溪村的古建保護和活化傳承讚不絕口。

作為基地設立的參與者,綠盟公益學院院長湯浩寧對璜溪古村充滿感情。「這裡就像是一個特意準備好的古建教室,等待好奇的人們前來探究。」湯浩寧介紹,璜溪古村集聚了多間自明代至民國的嶺南廣府建築,是集科學價值、藝術價值與歷史文化

價值於一體的「嶺南古建博物館」,而這些坍塌的古建築,正好讓參觀者更直觀地了解各種古建技藝,「譬如空心牆的搭建技藝,參觀者從殘垣斷壁中就能一目了然。」

在佛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鄉建設科科長袁海鵬看來,「璜溪村打造出古村活化的樣本」。他表示,目前佛山存在「城鄉不分」的情況,一些村居用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手段來建設農村,這對鄉村風貌造成一定破壞。「璜溪村嶺南廣府建築傳習基地的設立,是一個活化古建築的鮮活例子,希望可以讓更多人正確認識和了解古建築,關注鄉村建設。」

據悉,基地啟用後,將充分利用璜溪村歷史悠久且形態豐富的嶺南建築資源,向廣大青少年、傳統文化愛好者、旅遊者和鄉建行業相關人士講述嶺南傳統建築結構、營造技藝,並讓人們了解嶺南水鄉生活環境和文化習俗,以更好地推動本地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首批客人的熱烈反響,也讓璜溪村經濟社社長李志成對下階段的古村活化充滿信心,「未來,我們將利用這個傳習基地,向村民普及古建築保護知識,向前來施工的單位傳授修建技術,並通過研學、文創等途徑,讓村裡豐富的旅遊資源充分發揮出來,增加村民收益。」

來源:珠江時報黎小燕,通訊員招苑雯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首個歷史建築修復傳習工坊揭牌 打造工匠的搖籃
    「拉毛,沒個三五年的訓練,是拉不好的,壓毛就更難掌握了。」師傅接回工具,班門弄斧也許不過如此。12月17日上午,徐房集團實訓基地 345傳習工坊正式揭牌。近1400平米設14個工位,集授學操考於一體傳習工坊是由上海徐房(集團)有限公司下屬上海徐房建築實業公司承建的實訓基地,位於徐匯區石龍路345弄19號,建築面積1394.35㎡,設有外牆粉刷操作工位
  • 影視|走進歷史,仰望嶺南星空 | 音樂博物館解說詞
    2000年12月24日,原嶺南音樂文化展覽館成立於星海音樂學院沙河校區,這不僅是廣東地區第一個為嶺南音樂文化專門建立的展覽館,更標誌著嶺南音樂文化研究邁向系統性、規範性的學科發展方向。至2005年,我校的「嶺南音樂文化研究中心」被上級批准為「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本館成為省級重點綜合性的實體研究學術平臺。其後我校又以繼承、研究、創新和發展傳統的魄力繼續遷址擴建基地平臺。
  • 爛地變公園、古村煥新顏……獅山提檔升級城市形象,街坊幸福感滿滿!
    10月29日,在獅山推進城鄉高質量融合大會上,提出將重點打造4個萬畝森林公園,即東風水庫公園、天子帽森林公園、仙溪水庫公園、南國桃園,打造詩意的棲居環境。
  • 文薈嶺南,藝耀星空|同懷赤誠之心,打造嶺南文化直播平臺
    文薈嶺南,藝耀星空,在金僑集團領導、文化藝術名人名家、資深權威媒體各界的見證下,國家館藏級廣州廣播電視臺《嶺南星空》拍攝基地授牌及開機儀式暨金僑嶺南院潤玉樣板區開放儀式,在廣府文化發源地的化龍廣州文化藝術村、暨金僑集團落子粵港澳大灣區的首個項目——金僑嶺南院隆重舉辦!
  • 三水樂平嶺南廣府美食薈吸引吃貨打卡
    其中,嶺南·廣府美食薈更是吸引吃貨們紛紛駐足,感受本地美食文化魅力。隨著「禮運樂平.振興三水」2020年樂平鄉村振興全域大檢閱活動正式開show,當中的嶺南·廣府美食薈開市暨工業產品展也於10月1日正式開幕,吸引市民遊客前來打卡,成為當地鄉村旅遊的爆點之一。
  • 嶺南名郡如何蝶變為灣區新秀
    端州,古時的肇慶,既是廣府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粵語發源地,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西方文明與中國傳統文明最早的交匯處。1994年,國務院公布肇慶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今年,肇慶成功摘得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當下,肇慶以「古端州·新活力」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嶺南文化新地標,加快綠色崛起,爭當灣區新秀。
  • 這裡能學到歷史建築修繕「十八般武藝」 上海首個傳習工坊今揭牌
    歷史建築修繕操作難、後續無人等話題曾引起多方關注。今天上午,徐房建築實業公司承建的實訓基地揭牌(345傳習工坊),對歷史建築修繕中的「十八般武藝」推行系統化教學、訓練、考核,以培養更多修繕人才。這也是上海市第一個歷史建築修繕行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未來,上海還將推出兩個培訓基地。
  • 「三館合一」項目落戶廣州白鵝潭打造嶺南文化新地標
    讓文化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項目周邊將配套4條地鐵線路這一重大標誌性公共文化設施,為何會選擇落戶廣州市荔灣區白鵝潭?何鏡堂介紹,「三館合一」項目外形設計宛如一艘停泊在珠江岸邊的輪船,建築東西向長度為350米,建築高度呈80米至30米疊級而上,寓意滿載嶺南文化藝術寶盒的巨輪即將揚帆起航;場館一側有觀景步道長約220米,呈拱橋形,寓意如紐帶般將嶺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文化相連接,將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相連接。
  • 冬至感受廣府文化,穗港澳青年齊做湯圓
    近日,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強粵港澳三地青年文化自信,廣州市青年文化宮、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家園聯合廣東省博物館、陳家祠(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等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動基地,組織約30名廣州市「百企千人」 「優職英才」實習生開展「同心築夢」穗港澳青年交流主題活動——「廣府傳承,冬至回『家』」廣州市「百企千人」港澳大學生實習計劃冬至團圓派對。
  • 肇慶:嶺南名郡如何蝶變為灣區新秀
    端州,古時的肇慶,既是廣府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粵語發源地,也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西方文明與中國傳統文明最早的交匯處。1994年,國務院公布肇慶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今年,肇慶成功摘得全國文明城市金字招牌。當下,肇慶以「古端州·新活力」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嶺南文化新地標,加快綠色崛起,爭當灣區新秀。
  • 廣府文化創意示範區:「傳統+現代」塑造文化新體驗
    片區依託大旗頭村古村為核心,輻射聯動周邊7個自然村,引入第三方資本,總投資23億元打造廣府綠野仙蹤、翠堤春曉園、嶺南名宿、嶺南美食薈、粵韻田園綜合體等項目。 從廣府印象小鎮到廣府文化創意示範區,圍繞廣府文脈,傳統古村落、傳統文化風俗走上活化之路,在文旅產業的加持下,「傳統+現代」正在塑造出廣府文化的新體驗。
  • 三地青年感受廣府文化 製作湯圓過「冬至」
    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強粵港澳三地青年文化自信,近日,廣州市青年文化宮、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家園聯合廣東省博物館、陳家祠(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等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動基地,組織約30名廣州市「百企千人」 「優職英才」實習生開展「同心築夢」穗港澳青年交流主題活動——「廣府傳承,冬至回『家』」廣州市「百企千人」港澳大學生實習計劃冬至團圓派對。
  • 鄂州市新增23個鄂州雕花剪紙傳習基地
    昨日,記者從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我市命名的民革鄂州市委辦公室、東方紅小學等23家單位為第3批鄂州雕花剪紙傳習基地。到目前,我市共命名了52個剪紙傳習基地,覆蓋全市20個村(社區)、16所學校。鄂州雕花剪紙傳習基地是由市群眾藝術館提供業務指導,依靠企事業單位或社會力量建立並進行自身管理,經常性開展鄂州雕花剪紙傳習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鄂州雕花剪紙傳習的主陣地。
  • 嶺南教育名鎮丨9月,獅山一大波新改擴建學校投用!海量校園美圖→
    《獅山鎮新時代品牌教育創新發展五年規劃綱要》發布,描繪獅山教育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力爭把獅山鎮建設成為以「和美」「博愛」「點亮未來」為標識的「嶺南教育名鎮」和「粵港澳大灣區教育明珠」。圍繞新規劃,獅山將如何行動、推動實施?即日起,南海獅山微信推出《嶺南教育名鎮》欄目系列報導。
  • 雅居樂 嶺南建築的美學典範
    務實性是嶺南文化的顯著特徵。務實之「實」可有二解。第一個涵義指的是倚重物質本源的思想和行為,張九齡的重商和農本思想。第二層涵義指的是精神意識正確地反應物質存在,陳元和牟子的重現實思想,這種思想不以言論為重,重視內容,不拘泥於形式,重視實質而不仰慕虛名,重視結果。這種思想在廣府地區尤為明顯,白話語彙中的「現實」、「實際」代指這種特定價值的追求。
  • 廣東首個特教省級重點實驗室為何落戶嶺南師範學院?
    9月18日,廣東省特殊兒童發展與教育重點實驗室在嶺南師範學院(下稱「嶺師」)正式揭牌。這是廣東省內首個特殊教育省級重點實驗室,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設立在高校的特教省級重點實驗室。「嶺師獲批首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意味著響應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發展掀開新的一頁,標誌著學科建設上臺階,對學校『申碩』和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嶺師黨委書記劉明貴表示,學校將高標準、高水平建設好重點實驗室,研發特殊兒童評估與教育幹預技術,構建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務平臺,努力成為廣東特殊兒童基礎研究、特殊教育應用研究的核心力量和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
  • 《廣府童謠氹氹轉》成今年中小學「暑假讀一本好書」重點推薦書目
    「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瞓落床……」不少70後和80後,只要一聽到這首童謠,就會自自然然地回想起小時候母親哄睡時的溫馨情景。廣府童謠大多都是集體創作的產物,取材於民間的日常生活,寄託著父母的殷切期望,表現出兒童的稚趣情感,富於音韻而朗朗上口,在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口耳相傳之後,逐漸成為了廣府人世代相傳的集體回憶。
  • 廣東省舉辦「第二屆嶺南童謠節」 了解文化培養家鄉情
    日前,主辦方從全省21個地級市共徵集到208首童謠,經過專家評委的初評,共選出了60首入圍作品,本月底將進行終評,最終選出30首獲獎作品,共設一等獎5首、二等獎10首、三等獎15首。本屆嶺南童謠節評委主席兼藝術指導、廣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劉長安說:「這次評選湧現了不少優秀的童謠作品,既有時代氣息也富有童趣。傳唱優秀的嶺南童謠,能讓青少年在歌聲中更熱愛這片土地。」
  • 獅山青少年創客基地增至7個
    獅山青少年創客基地增至7個 2020-07-09 15: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碧江風情一日遊:古韻順德,嶺南建築看過來
    嶺南建築一日遊路線:碧江金樓、民樂公園、碧榕莊、德雲居飯館、嶺南和園;碧江站,一個輕軌小站,因為班次少,所以我一次也沒坐過,就路過幾次吧。如果合理安排好行程,是可以高鐵抵達碧江的。這些建築在功能上包括了街巷、祠堂、宅第、庭園、私塾、書齋:建築風格保留著幹打壘、蠔殼牆、水磨磚、鑊耳山牆等特色;裝飾方面,ホ雕、磚雕、石刻、灰塑、壁畫、楹匾應有盡有,不乏每個歷史時期的代表作;明清時期廣府地區的民居結構形式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活標本,數百年來,順德人從耕讀文化到儒商文化,再到積累吸收外來文化的軌跡,在這裡歷歷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