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館合一」項目落戶廣州白鵝潭打造嶺南文化新地標

2020-12-22 南方新聞網

廣東又一重要的嶺南文化地標將在珠江邊崛起。

12月27日,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建設奠基活動在廣州舉行。

根據規劃,「三館合一」項目選址定在廣州市荔灣區白鵝潭,建設期3年,計劃2022年底竣工,將建設成一個彰顯廣東特色、具有國際水平的重大標誌性公共文化設施,作為輻射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全省乃至全國人民的精品工程、地標工程、百年文化工程。

傳播嶺南文化和對外交流的重要載體,每年可提供參觀人數超250萬

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重視和努力下,一大批代表廣東省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的項目陸續建成並向群眾開放。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廣東畫院、廣州圖書館、廣州大劇院、深圳音樂廳、東莞玉蘭大劇院、中山文化藝術中心、中國(梅州)客家博物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等標誌性文化設施紛紛建成。

但隨著二十多年的發展,廣東美術館各種服務設施趨於老化,現有的硬體設施和建築規模(空間)上的短板已明顯不適應現當代藝術發展的需求。同時,我省一直以來沒有省級的非遺展示場館,非遺保護面臨著大量資料亟待保存、大量數據亟待整理、大量成果亟待展示、大量資源亟待研究等方面的困境。

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也為進一步集聚資源、減少重複建設,2018年,省委、省政府決定將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同一選址、同一建築)合併建設,打造成為傳播嶺南文化和對外交流的重要載體。

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葛長偉介紹,該項目總建築面積為13.8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廣東美術館(含廣東當代美術館)6萬平方米、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2.35萬平方米、廣東文學館1.55萬平方米,總投資23億元。通過「三館合一」模式建設,有利於三個場館對外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活動,最大限度發揮三館的集約功能並形成互補效應。

建成後各類展覽、活動均免費對外開放,每年可提供參觀人數達250萬以上,將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集展覽、休閒、教育於一體的大型文化中心,構建文化高地、打造旅遊標杆。

讓文化惠及廣大人民群眾,項目周邊將配套4條地鐵線路

這一重大標誌性公共文化設施,為何會選擇落戶廣州市荔灣區白鵝潭?該項目設計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三館合一」項目建在荔灣區白鵝潭,就是要讓文化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讓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文化薰陶;就是要讓文化元素有機融入城市整體規劃布局之中,嵌入廣州市「一江兩岸」標誌性風景帶,支持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助力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

據了解,該項目選址在荔灣區白鵝潭中心商務區核心區,地塊呈不規則狹長形,與沙面島隔江相望地塊東北側為珠江,西北側至陸居路,與立白大廈相鄰,西南側靠近二沙地路及下湧橫街,南至下市直街,下市湧從地塊南側匯入珠江。白鵝潭商務區是廣州西翼重要的商務區,區位條件、交通條件、自然條件和珠江新城相近,具有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

何鏡堂介紹,「三館合一」項目外形設計宛如一艘停泊在珠江岸邊的輪船,建築東西向長度為350米,建築高度呈80米至30米疊級而上,寓意滿載嶺南文化藝術寶盒的巨輪即將揚帆起航;場館一側有觀景步道長約220米,呈拱橋形,寓意如紐帶般將嶺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文化相連接,將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相連接。

「該設計理念是從大灣區的背景中尋找時代印記,從白鵝潭的小環境中獲得靈感,並著眼於濱江水岸公共空間的整體打造。」何鏡堂說,「建築結合了嶺南建築通透性強、親水、與自然結合等特點,希望呈現出簡潔有力、靈動的建築形態。」

此前公布的工程招標公告中透露,建設內容包括廣東美術館(含廣東當代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的功能用房、地下車庫、公共配套區域、室外綠化、道路和廣場等附屬工程,以及1處市政公交首末站。

此外,該項目周邊未來交通便利性將大幅提升,有4條地鐵線路經過,可直達白雲機場和廣州南站,還將配套5000平方米的芳村碼頭公交樞紐站,預計場館地下規劃666個小車泊位,旅遊巴士停車位28個。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繁榮,為民眾提供不同的文化享受和文化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鑑。

「三館合一」項目建成後,不僅服務廣東省,還將輻射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繁榮、建設人文灣區具有重要作用。

其中,建築面積最大的是廣東美術館。按照規劃,該項目將廣東美術館和廣東當代美術館項目一併建設,具有收藏、研究、陳列展覽、教育、交流、服務六大功能,還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藏品實現兩館互補互動,營造不同的藝術空間,為喜好不同種類藝術的民眾提供不同的文化享受和文化服務,並通過集聚效應,實現資源共享、人才公用、節約管理成本,進一步增強和發揮廣東美術的影響力。

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則將具有保存保護、傳承傳播、展演展示、非遺研究、文化交流、生產開發等功能。比如,將對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珍貴實物、資料等進行徵集、保存、管理、研究、策展和展示;組織開展非遺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推薦、申報與評審;組織實施廣東省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和交流傳播活動等工作。

而廣東文學館擬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學大本營,功能定位為集收藏、展覽、研究、教育、閱讀、交流、創意活動於一體的文學殿堂。將以嶺南文學、華僑華人文學、港澳臺文學、華文文學等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文學成果形成強大的感召力、影響力、輻射力,打造成為廣東省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文學創作研究基地、文學培訓教育基地、文學國民閱讀基地、文學融合創意基地,並發揮廣東地域優勢,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增強對外影響力。

「三館合一」項目

建築面積

●廣東美術館(含廣東當代美術館)6萬平方米

●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2.35萬平方米

●廣東文學館1.55萬平方米

交通配套

●將有4條地鐵線路經過,可直達白雲機場和廣州南站

●將配套5000平方米的芳村碼頭公交樞紐站

●預計場館地下規劃666個小車泊位、旅遊巴士停車位28個

南方日報記者 李文軒

策劃統籌:吳哲 李培

相關焦點

  • 白鵝潭創意園:文旅+聚點,嘆杯咖啡品嶺南文化
    在面對一線江景的白鵝潭,既有道路平整的綠道、綠茵盎然的環境、幽靜的民居,以及一批創意園區林立。一晃眼,白鵝潭的創意園區已經有10年+的歷史了,如今,這些充滿情調的園區已經搖身一變,成為廣州文旅新聚點,不少遊客會專程前往這些工廠變身的園區打卡拍照,或喝喝茶、喝喝咖啡,體驗不一樣的休閒廣州風情。
  • 水上碼頭+4條地鐵線,「三館合一」項目細節曝光!
    大家好呀~還記得之前說過的白鵝潭核心區嗎?它又來了!這次是「三館合一」的項目細節曝光啦!29日,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監理和諮詢服務開始招標,其中透露了不少「三館合一」項目的新細節。該項目周邊未來交通便利性將大幅提升,有4條地鐵線路經過,還將規劃5000平方米的芳村碼頭公交樞紐站,地下規劃666個小車泊位。
  • 「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廖雪明 攝 大洋網訊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擴大嶺南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荔灣區是大灣區範圍內嶺南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共建人文灣區、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荔灣區自然而然被委以重任。
  • 嶺南文化中心區荔灣片區發展規劃印發,花卉市場將搬遷
    近年來,「文化荔灣」品牌價值日益提升。省級文化工程「三館合一」項目(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以下簡稱 「三館」)落戶白鵝潭中心商務區,粵劇藝術博物館建成投入使用,荔灣區匯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力進一步增強。此外,荔灣也初步形成了文化產業集群。
  • 文化強市 |「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荔灣是廣州傳統歷史文化風貌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區之一,粵劇、粵曲、「三雕一彩一繡「等文化符號享譽全球,廣州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荔灣使命在肩。
  • 文化強市|「記得住鄉愁、振興得起老城」,荔灣建設嶺南文化中心...
    「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荔灣是廣州傳統歷史文化風貌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區之一,粵劇、粵曲、「三雕一彩一繡「等文化符號享譽全球,廣州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荔灣使命在肩。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其中提出,支持廣州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擴大嶺南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 白鵝潭畔上,一個廣州新地標拔地而起,吃喝玩樂都是廣府味
    廣府天地是一個集廣府文化、廣式餐飲、文創藝術於一體的商業文化街區,堪稱廣府文化新名片,也是遊客必玩必食必打卡的廣府文化新地標。西關文化是廣州文化的縮影,儘管西關大屋、滿洲窗以安靜的姿態存在,但仍難掩曾經的韶華。
  • 廣州這個村發達啦!投資500億!7條地鐵+4條城軌
    投資500億,7條地鐵+4條城軌,15個重點項目,規模相當於5個珠江新城~自2018年提出投資500億打造白鵝潭經濟圈以來芳村似乎沉積了一段時間其實芳村是在暗暗的「憋大招」6月24日廣州白鵝潭聚龍灣區進行地區規劃設計及地區規劃師進行招標
  • 文薈嶺南,藝耀星空|同懷赤誠之心,打造嶺南文化直播平臺
    金僑嶺南院是金僑集團落子大灣區的首個項目,金僑嶺南院坐落在龍興之地文曲昌盛的番禺化龍,番禺為廣府文化發源地,嶺南畫派創始於此,創始人之一陳樹人故居舊址亦位於項目內,周邊古村落詩書傳禮,宗祠遍布,書院林立。金僑集團更出資,打造廣州文化藝術公園、印象·樗園、廣州文化藝術家園、金僑嶺南會館,傳承嶺南文化藝術、建築為一體的綜合文化藝術村。
  • 嶺南東方酒店落戶佛山,打造「景區+酒店」目的地生態旅遊!
    近日,「嶺南東方酒店」落戶佛山美的鷺湖森林度假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綠色會獎新地標。再度攜手,添彩城市文旅名片嶺南酒店與佛山市美的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再度攜手,融合高端商務與休閒度假,同時展望會議會獎產業市場的發展趨勢,深挖綠色自然及有氧健康的會議會展新需求,打造以綠色會議會獎服務為特色的佛山美的鷺湖嶺南東方酒店,將依託嶺南旅遊產業融合優勢,秉承嶺南東方酒店真情待客之道
  • 阿里雲廣州首項目落地荔灣廣鋼嶺南v谷鶴翔小鎮創意園
    觀點地產網訊:5月8日,廣州市荔灣區與阿里雲在嶺南v谷鶴翔小鎮創意園舉行了籤約儀式,決定全面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係,在廣鋼嶺南V谷-鶴翔小鎮創意園落地阿里雲與廣州首個合作項目-阿里雲創新中心。該籤約意味著荔灣和阿里雲將積極推進大灣區及珠江西岸「雲與人工智慧」產業樞紐建設。
  • 白鵝潭CBD進入千萬級別江景時代,99%不知道年終360萬能買到270°...
    廣州中心城區西翼CBD 白鵝潭江景房成「香餑餑」根據最新規劃,白鵝潭CBD將對標紐約、芝加哥、東京等世界級中央商務區,要以廣州中心城區西翼CBD的格局和層次,高標準推動白鵝潭商務區開發建設,加快統籌土地成片連片整備出讓,導入優質產業資源。
  • 廣州文旅新地標!正佳雨林生態植物園領銜「三館一街」引爆暑期
    在持續高溫如烤爐的廣州,今年的暑假去哪玩?哪裡可以一次性滿足全家人就近出遊的願望?正佳雨林生態植物園攜「三館一街」打造「暑期爆款」,不一樣的暑假,全新的遊玩娛樂體驗,快來正佳打卡吧!這個暑假,正佳極地海洋世界、正佳自然科學博物館、正佳雨林生態植物園、廣正街等正佳廣場全業態融合,給你不一樣的「超級體驗」!
  • 廣州荔灣區建設三大高標準碧道 打造嶺南水文化名片
    北與珠江西航道白鵝潭相接,南連平洲水道,西通廣佛河。2019年,荔灣區積極響應省市的關於碧道建設的有關要求,高度融合花地河周邊功能與濱水用地布局,打造出5.2公裡,具有荔灣特色的碧道示範工程。(1)加強水安全與水生態修復。
  • 182億元文化產業項目落戶廣州
    文交會期間,文旅新業態成果展示、文化大師工作室落戶廣州、兄弟友好城市推介、文化企業和園區推介、10大板塊25場系列活動、13場高端論壇分別在1個主會場(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和8個分會場同步舉辦;11項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籤約,合同金額達182億元。
  • 2025年荔灣將建成嶺南文化中心區
    信息時報訊(記者 吳瑕)廣州荔灣是廣府文化的發祥地,是嶺南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地區之一。12月26日,廣州市發展改革委發布《廣州市嶺南文化中心區(荔灣片區)發展規劃(2019-2025年)》(下稱《規劃》),計劃通過打造北岸嶺南文化傳統風貌區、南岸嶺南文化創新發展區,建設嶺南文化傳承展示中心。
  • 廣州文化「四大館」建築設計方案出爐
    擬和嶺南廣場同步建設的廣州文化「四大館」的建築設計方案已經悉數出爐。  與花城廣場隔江相望的新城市客廳——嶺南廣場即將步入建設快車道。記者近日從廣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獲悉,嶺南廣場項目已經正式立項,總投資23億元,計劃2017年9月完工。目前項目正進行勘察設計招標。
  • 這個舊廠房改造十年後,如何成了廣州舊廠房改造的樣板
    1850創意園於2009年11月開業,佔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毗鄰珠江白鵝潭,由76棟錯落有致的單體廠房建築構成。根據廣州市委市政府的「退二進三」產業調整政策和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戰略,珠江電化廠於2007年12月實施全面停產。廣州昊源集團與廣州萬力集團攜手對工廠進行改造,雙方合資組建廣州壹捌伍零創意產業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