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春秀路指北 健康報
6月6日第25個全國愛眼日
今年的活動口號——
「眼底一張照,眼病早知道」。
給眼底照相?這是怎麼回事?
6月6日
記者來到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
見到了該中心主任王寧利教授
順便體驗了一下眼底照相
INTERVIEW
醫生:「看著綠色的小圓點,不要眨眼,堅持一下。」
(一道閃光)
醫生:「換另一隻眼睛。」
(另一道閃光)
醫生:「照好了。」
記者:「好快。」
記者近視350度
這次眼底照篩查的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豹紋狀眼底、視盤顳側萎縮弧
這都是典型的近視眼的眼底照典型表現
王寧利:「來看看你的眼底相片。你以前見過自己的眼底照麼?」
記者:「沒有。」
王寧利:「這就跟你從來沒有見過自己的背影一樣。」
記者:「哈哈哈,是這個意思。」
王寧利:「這說明我們的眼底檢查還不是非常普遍的事。按道理,像你這樣的年紀有300多度近視,應該做到每年一次。」
多光譜眼底照相機顯示出眼底從視網膜的表層一直到脈絡膜的淺層多層次的照片,可以實現從前到後多波長的掃描,避免漏診。
你知道眼科醫生眼中
世界上最美的照片是什麼樣子嗎?
你知道一張眼底照片能查出多少種疾病嗎?
除了高度近視、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青光眼等常見的眼科疾病風險外,還能識別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腦卒中、老年痴呆等全身性慢性病併發症風險。
眼底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
北京同仁醫院
眼底科
副主任醫師
黃瑤
為什麼眼底照相,眼底篩查這麼重要呢?80%的眼底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對這些疾病早發現早治療,就可以讓患者在有生之年保持一個可用的視力。而這些疾病中又有80%是可以通過一張眼底照片進行早期診斷的。
而且眼底視網膜血管以及視神經是活體可以直接觀察到血管與神經組織的唯一窗口,與心臟的冠狀動脈及顱腦中樞神經系統在結構和功能方面有著相似的特徵。視網膜血管異常與血壓水平密切相關,血壓升高可以出現視網膜動脈硬化的表現,隨著血壓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視網膜動脈可以出現可逆性改變。不同的血壓水平對應視網膜的血管會發生不同的改變。視網膜的血管異常也與血糖水水平相關。因此,眼部血管異常可以作為心腦血管疾病及與這些疾病相關的死亡風險的獨立預測指標。
長期以來,我們在眼底像上能看到的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缺損變薄,一直被認為是眼部視神經疾病的表現,其實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缺損可出現於無眼部疾病的人群中,並且如果在沒有眼部疾病的人群中出現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缺損,那就需要我們引起重視了,因為這可能提示全身性疾病的存在,如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老年痴呆等。因此,眼底就是我們眼底疾病以及全身疾病的一個顯示窗口,的確是:眼底一張照,疾病早知道(不僅限於眼病)。眼底一張照,真的好重要!
對雷射治療眼病不要「談虎色變」
北京同仁醫院
眼底科
副主任醫師
周海英
眼底照篩查出的大多是眼底病患者。老百姓可能覺得吃點藥,點一點眼藥水就好了。實際上,眼底病的治療,吃藥佔很少一部分,而且那些藥物可能都有全身的負作用。我們更多的手段是,眼內藥物注射,還有雷射、手術。很多眼底病最常用的就是眼底雷射的治療。
雷射不像大家想的那麼可怕。是可以忍受的。雷射破壞掉的是一些不需要的、或者已經壞掉的視網膜組織、眼底組織,這些大家完全不用擔心。眼底是有一些禁區,這些禁區是會影響視力的,治療的時候是絕對不會碰那些禁區的。
眼病早防早治,你知道怎麼做嗎?
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
王寧利
今年愛眼日的主題「視覺2020,關注普遍的眼健康」有什麼內涵?
「視覺2020」是1999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防盲協會共同發起的全球行動。當時五大疾病,可治癒的可避免的盲被列入了行動計劃,白內障、沙眼、河盲、兒童盲和近視眼這五大疾病。到了2014年的時候,很多國家根據戰略的發展,又提議了加入「普遍眼健康」的概念。就是說,有眼病能找到醫療機構,基本的眼科保健各個政府要重視、要提供。
中國在「視覺2020」行動計劃中的表現如何?您打多少分?
我們國家做得非常優秀。1999年,100萬白內障患者中,可能只有390多人接受了手術。現在100萬白內障患者中,有3000人接受了白內障手術。同時,有白內障真正得到治療的,佔了70%。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把白內障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白內障就成為國家負擔的一個復明手術。中國政府兩次做了百萬白內障的大項目,使我們國家的白內障的手術率不斷增高,覆蓋人群不斷增加。
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沙眼是我國第一位的致盲眼病,2011年,我們和世衛組織開展了篩查、評估、治療的項目。到2013年、2014年,我們的沙眼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我們活動性沙眼的發生率遠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關於消滅可致盲沙眼的要求。2015年,在世界衛生大會上,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莊嚴宣布,14億人口的大國消滅了致盲性沙眼。
兒童盲是終身盲,關鍵是有病早防早治。新生兒和兒童的眼保健,通過我們國家的婦幼保健系統開展起來了。90%的兒童、新生兒都能得到篩查,有眼保健檔案的記錄和眼科的正規檢查。舉個例子,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曾經是社會上非常糾結的問題。現在大家幾乎聽不到這個病了。
河盲是非洲的一種致盲眼病,咱們國家沒有。
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將近視眼防控列為國家戰略。八部委出臺實施方案。現在我們做完了基線調查,全國都在行動。我們相信三年五年的時候,我們一定能夠看到,我們近視眼的患病率要得到控制。
通過這些數字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視覺2020」的收官卷子是非常滿意的,我給他打95分。
我們國家在眼健康方面現在面臨哪些挑戰?
生活模式、生活方式的改變,悄悄在我們人群中引起了巨大的變化。很多慢性病發展起來了。糖尿病全國患病率11%,糖尿病中有21%-36%會發生眼睛的問題。而且糖尿病引起的眼睛的失明已經是工作人群中的第一位致盲原因。高血壓引起視網膜動脈阻塞、靜脈阻塞、眼底出血。
目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一個極為嚴峻的社會問題,人們壽命越來越長,老年的眼病也越來越多了。年齡相關疾病在迅速增加。現在的任務比以前還要繁重。管好大健康,促進眼健康。所以眼病防治要從源頭做起。
眼部疾病早防早控該怎麼做?
早防早控還是應該讓全民知道,哪個階段應該關心什麼。兒童青少年關心近視眼。學校應該關注孩子的眼健康,成年人,如果高度近視,要一年一次做眼科檢查。家族中有青光眼的患者,要一年一次做眼科檢查。家族中有其他眼病,也應該引起高度關注。有糖尿病、高血壓、血脂高,更要關注。老年人上了50歲、60歲,眼睛有了任何改變,要早點去醫院。現在眼科的疾病是,早防的方法不缺乏,早治的方法也不缺乏,關鍵是建立意識。一個是主動到醫院去,一個是主動把我們的篩查放到基層去。
你知道AI是怎麼學習篩查眼底照片的嗎?
精通算法技術的
IT達人
陳飛
人工智慧也是有爸爸媽媽的,它的爸爸是工程師,負責用代碼構建算法和框架,它的媽媽是有經驗的專家,專家們會給視網膜的照片進行標註,接著就會用標註好的圖像「餵養」人工智慧寶寶,它就會不斷地學習到醫生的經驗和知識。
人工智慧想要和專家一樣專業,只學習幾張視網膜照片是不夠的,樣本量一定要夠大才能確保學習的質量。人工智慧通過學習和理解這些視網膜標註樣本,最終會生成一種算法模型,相當於長大了畢業了,實現落地應用。
01
02
03
- THE END -
健康報
春秀路指北
健康道上
專業指路
原標題:《眼底篩查是咋回事?我們專門去醫院給自己拍了張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