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眼底篩查 AI 裝進筆記本電腦裡,河谷互動是怎樣一步一個腳印的?

2020-12-20 雷鋒網

用 AI 做眼底疾病篩查的企業不在少數,廣州河谷互動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谷互動)並非最耀眼的那一家。但它已經在這條路上走了很遠。

河谷互動的 AI 眼科診斷系統 Healgoo AI 已經應用到了基層的眼底疾病篩查當中,給患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今年7月21日,河谷互動就攜 Healgoo AI 產品在廣州市海珠區松鶴養老院開展了一次免費的眼病篩查活動。只要通過一臺眼底相機,對左右眼球分別拍照之後,數據就會自動傳入河谷 AI 眼科診斷系統,進行分析,並迅速生成一份書面的眼疾診斷報告,供眼科醫生參考使用,整個過程僅需幾分鐘。

從遠程閱片到 AI 閱片

河谷互動 CTO 孟巍介紹,河谷互動成立於 2013 年 9 月份。當時他們就已經洞察到了眼底疾病篩查的巨大市場,於是開發了一個叫做 Eye Grader 的遠程醫療雲平臺。

篩查點和基層醫院的醫生拍攝好眼底照片後,可以通過 Eye Grader 平臺把照片上傳到雲端,交由三甲醫院的醫生人工閱片。篩查出的患者還可以通過平臺轉診到專業的眼科醫院進行治療。

據孟巍介紹,目前全國已經有400多家醫院在使用這一平臺,輻射範圍涵蓋了西藏以外的全國所有省份。甚至香港、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地區也有部分醫院在使用 Eye Grader 平臺。中華健康快車基金會、中國防盲基金會、遠程視界集團、中山眼科中心、澳大利亞眼科研究中心的糖網篩查項目也都是在 Eye Grader 平臺上展開的。

得益於此,河谷互動早期積累下了大量的眼底照片數據,為之後轉向 AI 閱片奠定了基礎。

孟巍認為,數據集、算法、人才和硬體是研究 AI 的四大要素,其中數據集最為重要。他說道:「我們作為 AI 應用型企業,主要目標並非發明新的網絡和算法。大家採用的都是比較常規的算法,本質上大同小異,因此主要比拼的是數據集。我們的優勢就在於擁有大量的數據。」

孟巍表示,Eye Grader 是一個人工閱片平臺,平臺上的眼底照片都是經過兩名通過 NHS 考試認證的專業閱片人員共同審閱後給出報告的。因此河谷互動的數據標註質量非常高,準確度甚至超過了 Kaggle 比賽的數據集。

據了解,河谷互動按疾病的嚴重程度把眼底照片劃分成了五個等級,數量平均分布,隨機選擇了 20 萬張用於模型訓練。另外還準備了 7 萬張用於模型測試。

從特徵識別到卷積神經網絡

2014 年 Eye Grader 平臺逐漸壯大,有限的閱片師已經無法從容應對如此龐大的閱片量,河谷互動開始嘗試用人工智慧技術提升閱片效率。

當時深度學習的大火還沒有燃起,河谷互動選擇了從基於特徵識別的機器學習算法開始著手研究。特徵識別算法需要先識別視盤、視杯、出血、滲出等病灶,測量並計算相關參數與標準進行比對,然後根據病灶的面積和個數等定義疾病的嚴重層級。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研究,河谷互動發現這種算法的魯棒性不強。對於某些眼底照片它的識別效果非常好,但對於另一些眼底照片,它的識別準確率卻難以達到應用水準。

孟巍向雷鋒網介紹道,特徵識別算法主要有以下幾點缺陷:

一、對病灶的識別不夠準確。比如容易漏掉出血點,或者把血管的一部分誤認為出血點,從而導致對疾病嚴重程度的判斷出現偏差。二、系統存在「木桶效應」。以糖網篩查為例,糖網篩查不僅要看出血點還要觀察滲出,需要用到兩個不同的模型,最後綜合兩個模型的輸出得出結論。結論的準確性往往取決於效果最差的模型。三、系統存在「依賴性」。比如計算出血點的面積前,要先將血管提取出來並摳除。如果前一步計算出現偏差,勢必會影響到接下來的結果。四、有些疾病無法按嚴格數學標準來定義。就拿白內障來說,白內障在眼底照片上的呈現是照片的模糊程度,這很難用數學模型來定義。

「綜合考量之後,我們認為特徵識別算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剛好當時 Kaggle 的比賽出來了,我們和史丹福大學研發實驗室的團隊商量一起參賽,最後用深度學習算法取得了 Leaderboard 前十五名的成績。比賽結束後,我們又基於Eye Grader 平臺的數據集,結合比賽中的調參經驗對算法進行了優化。現在我們的算法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糖網識別準確率達到了 96.7%。」孟巍對雷鋒網說道。

據孟巍介紹,目前大多數做眼底篩查產品的 AI 企業採用的仍是特徵識別算法,只不過其中有些採用的是傳統的機器學習算法,有些則是基於特徵識別的深度學習算法。特徵識別算法本質上是把眼底照片分割成了很多部分,然後尋找相應的特徵值與標準進行對照。卷積神經網絡則把眼底照片作為一個整體。

他說道:「我們無需告訴它照片中有哪些特徵點,只要讓它知道每一張照片對應的結果是陰性還是陽性,它就能通過學習大量數據摸索出具體的規律。」

但算法在「黑箱」狀態下搗鼓出來的規律到底靠不靠譜呢?河谷互動也很好奇。因此他們讓算法在對照片進行分析後,把它認為對診斷結果有影響的地方標註出來,形成一個熱力圖。熱力圖顯示,算法的判斷依據和眼科醫生是一致的。

此外,河谷互動還邀請了各種年資的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和主任醫師,在相同數據集下和人工智慧進行比試。結果顯示,河谷互動的眼底篩查 AI 在糖網識別方面已經超過了主治醫師,接近主任醫師水平;在青光眼和老年黃斑性變方面甚至超過了主任醫師。據孟巍向雷鋒網介紹,基於該測試結果河谷互動已經向國際期刊 Ophthalmology 提交了論文,目前正在等待 Review。

從雲端到離線

河谷互動的產品目前已經能夠勝任糖網、青光眼、老年黃斑變性和白內障四種眼底疾病的篩查,針對每種疾病都有一個獨立的模型。此外,河谷互動還專門訓練了一個圖像質量判斷模型,確保眼底照片的質量。

儘管如此,在孟巍看來,「AI 取代專業醫生」的說法還是不太靠譜。他指出,河谷互動首先要解決的是三類場景下的眼底疾病初步診斷問題:

一、基層社區和邊遠鄉村的眼底篩查。二、很多基層醫院只有五官科,沒有專業的眼科,五官科醫生對眼科疾病的了解有限,人工智慧可以幫助他們進行初步的診斷,判斷是否需要將病人轉診到專業的眼科。三、糖尿病患者平時在內分泌科進行控糖管理,人工智慧可以幫助不具備閱片能力的內分泌科醫生初步判斷病人的眼底病變情況。

產品實際應用過程中,河谷互動遇到了一些挑戰。首先,很多社區和鄉村的網絡條件很差,基於雲端的人工智慧篩查產品沒有用武之地。其次,醫院保護病人數據安全的意識很強,對把眼底照片上傳到雲端心存顧慮。

因此河谷互動在雲端版本 Healgoo AI 之外,還花費大量精力優化算法,專門開發了能在筆記本電腦上運行的離線版眼底疾病篩查系統。

孟巍表示:「雲端版本更容易實現,而且成本低,不用添置新的設備,開通帳號即可使用,計算速度也更快。但由於網絡環境欠佳,雲端版本在基層篩查場景中並不靠譜。我們的離線版系統在市價 5000 左右的筆記本電腦上就能運行。未來我們還將進一步優化算法,降低其對硬體的要求,提高系統的經濟性和便攜性。」

據了解,河谷互動的離線版眼底疾病篩查系統在拍攝完照片 1-2 秒內即可給出結果,結果中除了對疾病進行分級,還會給出相應的信心指數。如果自信度比較高,那麼基本就能確診;如果自信度只有50%左右,則說明結果仍有待商榷。

從產品到商品

對於企業來說,做好產品只是第一步;如何找到一套成熟可行的商業模式,將產品轉化成商品並實現盈利,才是企業生存的根本。這是當前很多 AI 醫療企業所面臨的困境。

河谷互動市場經理宋鐮坦言,AI 醫療產品的市場推廣確非易事,不過相對其他企業河谷互動有其獨到的優勢——已經覆蓋了400多家醫院的 Eye Grader 遠程醫療雲平臺。

他表示,河谷互動計劃將 Eye Grader 平臺和眼底篩查 AI 打通。這樣一來,就能和眼底相機廠商合作(河谷互動的 AI 為眼底相機廠商的產品提供附加值,相機廠商則為河谷互動提供銷售渠道)將眼底篩查 AI 推廣到醫院和基層的篩查點。通過 AI 篩查出病人之後,再將其眼底照片上傳到 Eye Grader 平臺由大醫院的醫生進行確診,並根據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在醫聯體內部實現分級轉診。」

在醫聯體建設中,除了行為上的協同,數據層面的對接也很重要。由於各個醫院採用的系統不同,設備廠商五花八面,數據的標準化和互聯互通一直是醫聯體建設的一大難題。宋鐮表示,未來河谷互動還可以為各級醫院提供一個數據採集系統。該系統可以和各個醫院的眼科檢查設備對接,從而實現真正的數據標準化和互聯互通。

宋鐮認為,用人工智慧產品直接幫助醫療機構做慢病管理,對醫療行業的貢獻有限。藉助人工智慧推動醫聯體建設或許更有價值,這也是河谷互動正在努力奮鬥的目標。

相關焦點

  • 新生兒眼底篩查
    水母網07月8日訊(通訊員 哈恆霞)在嬰兒出生之後,產科醫生都會建議家長帶新生嬰兒做一下眼底檢查,眼底篩查是什麼,嬰兒必須做眼底篩查嗎?根據國內目前新生兒眼底篩查的數據顯示,新生兒眼底篩查異常者達到24.38%!如果沒有及時發現眼病,可能導致低視力、失明甚至危及寶寶的生命!
  • 一眼萬年:AI眼底篩查為什麼能夠成為AI醫療中的「落地之王」
    但在一系列AI醫療影像項目中,AI眼底影像一直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相比其他項目,AI眼底篩查軟體的落地速度之迅猛,超過了很多人的想像。一般眼科醫生拿到患者的眼底照片後,經過閱片基本能判斷病患有哪些病症,因此AI技術要真正能輔助醫生臨床,必須具備全病種閱片能力。一直以來體素科技源源不斷的增加著關於眼底圖像的數據標註,以病灶位置、病灶類型等不同,歸類為數十上百種疾病組合。這實現了從一個全病種分布平衡的數據上,進行多任務模型的訓練。
  • 智能篩查眼底相機問世 至真用AI+硬體解決基層篩查痛點
    中新網11月30日電 29日,在「智能篩查眼底相機」全球首發儀式上,北京至真網際網路技術有限公司和蘇州微清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發布了共同研發的手持便攜型「智能篩查眼底相機」受到了與會人士的高度關注。在現場真人真機實操演示環節,工作人員獨自手持智能篩查眼底相機輕鬆完成對自己眼底圖像採集,僅用1分鐘便由人工智慧系統完成智能「閱片」分析並出具診斷報告。至真CEO代黎明介紹,智能篩查眼底相機專為基層醫生眼底篩查量身打造,集智能眼底照相和疾病篩查於一體。
  • 早產兒應早做眼底篩查
    2013年08月22日 01:17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近日,給嬰兒進行眼底篩查或諮詢的市民不在少數。據了解,自今年5月以來,省婦幼保健院篩查中心已篩查近200例新生兒,發現5例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更易發生一種視網膜血管增生性病變,嚴重者可引起視網膜脫離導致失明。」該院眼底篩查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新生兒眼底篩查,主要是針對這些重點監護的新生兒做的檢查,以早期發現病變,早期治療避免致盲。
  • 寶寶早產,眼底篩查要知道!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是發生在早產兒(出生時孕周<37周)眼部的視網膜血管增生性疾病,與早產兒視網膜血管發育不成熟及缺氧有關,出生孕周和體重越小,發生率越高,早期進行眼底篩查和正確治療可以阻止病變的發展
  • 新生兒為何要做眼底篩查
    日前,市第二婦幼保健院一名出生僅2天的寶寶,在進行常規新生兒眼底篩查時,被篩查出視網膜母細胞瘤。據了解,這是一種在嬰幼兒眼病中性質最嚴重、危害性最大的惡性腫瘤,因篩查及時,給予積極治療,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 眼底篩查可知道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是發生在早產兒(出生時孕周<37周)眼部的視網膜血管增生性疾病,與早產兒視網膜血管發育不成熟及缺氧有關,出生孕周和體重越小,發生率越高,早期進行眼底篩查和正確治療可以阻止病變的發展。
  • 新生兒眼底篩查-送給新生寶寶的一份特殊禮物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每個家庭都希望擁有一個健康,漂亮又聰明的寶寶。 視力的損害可能導致智力發育障礙,生活能力喪失,社會適應能力低下等,且近年來嬰幼兒眼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早期進行嬰幼兒眼底篩查至關重要。 為什麼要做新生兒眼底篩查?
  • 一步一個腳印(作文素材)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快樂,有傷心.而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有的人一輩子都弄虛作假;而有的人卻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來;充實`認真的過好每一天.而我的人生旅途中是充實`認真的過好每一天!
  • 寶島眼鏡瞄上AI眼底篩查 業內:國內盈利模式還不確定
    3月18日,運營上千家寶島眼鏡門店的星創視界聯合醫療領域人工智慧公司Airdoc,與人民網健康共同發布近視防控方案,並啟動運用AI技術的校園近視篩查計劃,防控兒童青少年視力不良。「以前我們(學生)健康體檢只查視力,現在一定要有屈光度。」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中心常務副主任、浙江省眼科醫院之江院區院長王勤美介紹到。
  • 早產兒眼底篩查不容忽視-光明日報-光明網
    然而,由於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發生在眼底,早期不能通過眼睛表面發現,因此提醒廣大家長,早產兒眼底篩查不容忽視,要儘早為孩子進行眼底檢查。    日前,早產兒靜靜在北京友誼醫院出生,出生時體重僅1200克,因窒息復甦後一小時轉入兒科新生兒監護室。25天後,我去兒科病房常規篩查時發現,該患兒雙眼下方視網膜各見兩處出血斑,診斷為視網膜出血。
  • 寶寶早「報到」 眼底篩查不可少
    河北省兒童醫院眼科主任王建倉提醒,早產兒一定要進行眼底篩查。因為嚴重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會導致寶寶全視網膜脫離,造成失明、眼球萎縮等不可挽回的悲劇。事件:早產寶寶篩查發現視網膜病變42天的小金豆是一名31周早產的寶寶。
  • 揚州婦幼小兒眼底疾病篩查,新設備到家了!
    劉琍 市婦幼保健院眼耳鼻喉科主任:這是一個大八個月的孩子 這個左邊是他正常的那隻眼睛 右邊就是當時的腫瘤眼 圖片中的兩個眼球的成像,就是在這臺新生兒數位化廣域眼底成像系統上拍攝的
  • 綿陽萬江眼科醫院開展嬰兒眼底篩查
    四川新聞網綿陽2月28日訊(陳麗 文/圖)出生僅70天的嬰兒,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哥哥的陪伴下,從廣元趕到綿陽萬江眼科醫院作眼底篩查。因為媽媽的身體原因,才35周被提前「取」了出來,還在嬰兒孵箱裡住了10天,因屬於早產兒,兒科醫生建議儘早作眼底篩查。
  • 安徽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眼底篩查工作獲國家衛計委主任點讚
    怎樣完成五分鐘即刻剖宮產?如何發現新生兒早期視網膜病變?……近日,2017年「中美產科麻醉及分娩鎮痛新進展」國家級繼教學習班暨「安徽省兒童眼保健診療技術規範」省級繼教培訓班在省婦幼保健院開班,來自省內外的300多名婦產科同仁參加了學習交流。
  • 眼底篩查是咋回事?我們專門去醫院給自己拍了張照
    記者近視350度這次眼底照篩查的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豹紋狀眼底、視盤顳側萎縮弧這都是典型的近視眼的眼底照典型表現王寧利:「來看看你的眼底相片。你以前見過自己的眼底照麼?」記者:「沒有。」眼底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北京同仁醫院眼底科副主任醫師黃瑤 為什麼眼底照相,眼底篩查這麼重要呢?80%的眼底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對這些疾病早發現早治療,就可以讓患者在有生之年保持一個可用的視力。
  • 早產寶寶眼底篩查≠視力檢查,早產兒出生後4-6周儘早篩查
    文、圖/羊城派記者 王俊 日前,由深圳市眼科醫院、深圳市衛生健康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ROP論壇暨新生兒眼病篩查實用技術及微創玻璃體手術技巧省級繼續教育培訓班在深圳舉行,全國各地120多位眼科醫生參加。
  • 怎樣將筆記本電腦連接到投影儀
    實現筆記本和投影儀的同屏——通過筆記本電腦的視頻輸出接口,我們可以輕鬆地將筆記本電腦的圖像輸出到投影儀上。具體的設置方法是怎樣的呢?我們應該怎麼操作才更加使顯示輸出的圖像清晰完整?接下來,就是我要和大家分享:怎樣將筆記本電腦連接到投影儀?
  • 一步一腳印
    (撰稿人:鄒文慧) 韓愈在《師說》裡提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幾千年前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誨,現在依然適用。學習,就是需要一步步走,踏踏實實地向前。 我的輔導對象是一個準三年級的小朋友,回想起我和他相處的點點滴滴,我慶幸我有在陪他一點點進 步。記得剛開始聯繫的時候,學生家長說他性格內向,所以需要老師多點兒耐心,多和學生互動。當我第一次和他打招呼的時候,他很乖巧的點點頭。隨他很配合我上課,一直在互動,要求做筆記的內容也沒有含糊。當我給他布置了作業,我問他「這樣子可以嗎?」他非常的乖巧點頭,並用軟軟糯糯地回答「好」。
  • 一步一腳印·快樂共成長
    這一學期,孩子們都有怎樣的收穫和成長?家校又有怎樣的溝通和攜手?讓我們一起聚焦銀小學前班期末總結—-一步一腳印•快樂共成長。在老師們的組織帶領下,銀都小學學前班的孩子們來到各校區操場並迅速有序完成整隊。這一學期,校園如船,文化似帆。孩子們的前行路上,離不開學校領航人多年如一日的風雨兼程,精益求精。正是因為他們的著眼全局,一路匠心沉澱,方才成就了學校的出類拔萃,精英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