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公開課|聽策展人講述徐悲鴻畫馬背後的故事

2020-12-16 新華報業網

  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南京博物院《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特展集中了20世紀中國畫藝壇最閃耀的8位巨星。

  然而在「戰疫」時期,全國文博場館閉館,《仰之彌高》和國內眾多大展一樣不得不關門謝客。如何讓精彩的展覽走出展廳走近觀眾,讓居家隔離的生活多一些品位和文化氣息?

  新華日報社、南京博物院與交匯點APP聯合推出8集「藝術公開課」,請南博藝術研究所副所長、《仰之彌高》大展策展人龐鷗帶大家連續8天雲遊展廳,走進20世紀8位頂級中國畫名家的藝術世界。

  繼齊白石和黃賓虹之後,今天龐鷗老師要介紹的是徐悲鴻。

  龐鷗老師說,徐悲鴻是中國近現代美術的奠基人,對20世紀中國畫的影響力之大,可謂無人可及。他在當時的畫壇上就像一個伯樂,展廳中8位中國畫大家中,好幾位與他有密切的有關係,前面介紹的齊白石《尋舊圖》,就見證了徐悲鴻對齊白石的幫助和扶持。對於張大千,徐悲鴻極為推崇,甚至寫下一句廣為人知的評價:「五百年來一大千」。傅抱石是徐悲鴻提攜、介紹,才得以去日本留學,回國後徐悲鴻又為他提供工作機會,這才有了之後的傅抱石。李可染,是徐悲鴻親自領著上門,請齊白石收他為徒。徐悲鴻就像20世紀中國畫壇的一個樞紐,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廳裡的《九方皋》替換了之前展出的《愚公移山》,這幅巨製堪稱中國近現代美術史的經典之作。

  九方皋圖(紙本,設色,縱139釐米 橫351釐米,徐悲鴻紀念館藏)

  《九方皋》為 20 世紀中國畫不朽的曠世傑作之一,此作代表了 20 世紀前期中國人物畫的最高水平。此畫徐悲鴻創作於南京丹鳳街中央大學。畫取材於《九方皋相馬》故事。九方皋看到的是馬內在的精神和能力,注重馬的本質特徵而不重馬的皮毛,注重它的精髓而忘掉它的表面現象,九方皋相馬的價值,更遠遠高於千裡馬的價值!

  畫家對畫的主人公細心塑造,九方皋叉腰昂首站立,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的那匹黑色駿馬,爍爍放光的二目流露出不凡的氣質與高超的智慧。他的胸有成竹與身後兩個淺薄之徒的自命不凡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徐悲鴻筆下的馬都是不帶韁繩,追求自由的野馬、奔馬,而唯有這匹黑緞似的駿馬心甘情願被紅韁所制。對此,徐悲鴻解釋說:「馬也如人,願為知己者所用,不願為昏庸者所制。」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以馬喻人,有遠大抱負、追求的有識之士, 願意成為棟梁之材,卻不甘心服務於庸人。有賢才之人更希望自己是一匹千裡駒,得到像九方皋那樣的慧目的發掘,找到適合自己的用武之地。

  《群奔圖》同樣是徐悲鴻的代表作。龐鷗認為,早在唐代,就在韓斡、曹霸這樣以畫馬著名的畫家,宋代李公麟、元代趙孟頫也有馬為主題的作品傳世,但是徐悲鴻的馬是前所未有的,他用高超的寫實能力和嫻熟的中國畫筆墨技巧,使筆下的馬紛紛動了起來,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似乎這些馬要向觀眾奔馳而來,從觀眾的眼前和身邊擦身而過,其精神氣質和力量與傳統中國畫中的馬全然不同。

  徐悲鴻《群奔》

  群奔圖(紙本,設色,縱95釐米 橫181釐米,徐悲鴻紀念館藏)

  本幅為徐悲鴻的代表作品之一。六馬組合,呈現於畫面之上,構圖的安排、墨色濃淡的把握都體現了畫家紮實的繪畫功底和

  極具天賦的想像能力。畫家以線條和墨塊簡練地揮寫出運動中的馬群,以畫面中部第三匹馬為核心,傳達著無堅不摧的力量。馬與馬之間的關係疏密有致,上下空間飽滿,以顯一往無前的磅礴之勢。畫家將西方繪畫的透視融入其中,運用顏色的輕重,區分主次前後。六匹馬形態各異,體態優美。畫家運用重墨、重色和高光處留白的部分產生對比,使最前面的一匹馬最為突出。右邊第二匹馬與左邊第一匹馬墨色稍淡,拉開了和最前面馬的距離,中間兩馬一灰一棕,使用輕重不同的墨線,形象地表達了馬的動態。

  最遠處的馬,我們只能看到寥寥幾筆繪出的馬頭,雖然極其概括,觀者卻能感覺到四肢軀幹的位置和體會到它們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強大衝擊力。畫家運用了大角度透視造成的力度,誇張馬腿長度,盡現了駿馬風馳電掣之勢。作品奔放而沉雄,體現出徐悲鴻創作的浪漫主義情懷。

  唐·韓幹《照夜白》

  李公麟《八駿圖》

  趙孟頫《浴馬圖》

  側目圖(紙本,設色,縱111釐米,橫109釐米,徐悲鴻紀念館藏)

  此畫繪於徐悲鴻在新加坡為抗戰籌款之時,畫家把虎視眈眈、張著嘴、露著尖牙的毒蛇喻為挑釁者,雙目放光的瘦獅則象徵著中華民族,它已經覺醒,目光中充滿著對於敵人的鄙視。

  徐悲鴻正是在對具有高度故事情節性以及對獅子充滿威嚴的精神狀態的準確傳達中,特別是從獅子的面部表情和眼神的表現上,充分體現了其生動傳神的藝術境界。作品在獅子強烈的動勢、情節性表現、高度想像力、畫面對藝術家民族情感和個性氣質的成功傳達上,都體現出了徐悲鴻藝術的浪漫主義情懷。

  喜馬拉雅山(紙本,設色,縱36釐米,橫52釐米,徐悲鴻紀念館藏)

  徐悲鴻使用尼泊爾皮紙,展現喜馬拉雅山雄渾蒼茫的氣勢。他將水墨洇滲用到極致,畫面上有如水在流動,氣在蒸騰,雲遮霧靄,變化萬千。

  畫家用大面積的灰墨暈染表現霧氣繚繞的山巒,巧妙的留白讓積雪皚皚的珠穆朗瑪頂峰熠熠生輝。畫家不用線條,獨創以全紙著墨,展現光色變幻的大寫意典範,水墨的韻味令雪山瑰麗的景色愈加動人。

  印度婦人圖(紙本,設色,縱108釐米,橫52釐米,徐悲鴻紀念館藏)

  1939年12月6日,徐悲鴻應泰戈爾之邀,經新加坡、仰光、加爾各答,抵達聖地尼克坦。

  徐悲鴻在印度期間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他經常出席各種文藝演出,特別熱愛泰戈爾主創的歌舞劇及民間舞蹈。他仍竭力吸收印度各民族的文化,畫展對他更有吸引力,總是熱情地應邀出席印度畫家的畫展。他參加社交活動或出外旅遊時,都會與當地群眾交友攀談,細心觀察他們的生活和當地風土人情,從中汲取繪畫素材,此後畫出了多幅印度婦女、男子、樂師和美術學院師生的速寫。

  此圖便是在多幅速寫與素描的基礎之上完成的一幅人物題材的中國畫。在這幅畫中,徐悲鴻把西方繪畫的元素與中國畫的方法相結合,具體說就是對於人物面部、手部等處採用了西方素描的創作手法,凸顯了人物的體積感與光感,而衣服、座椅等處則運用了中國畫的勾線設色的方法。這種中西結合的創作方法影響了整個人物題材中國畫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徐悲鴻: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徐悲鴻作為一位在國畫、油畫兩個藝術領域均有卓越成就的大師,世人都知道他畫馬獨創一格。然而,徐悲鴻自己卻說:「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 在徐悲鴻紀念館學畫的日子
    9月中旬,徐悲鴻紀念館改擴建工程完成,正式向公眾開放。欣聞這一消息,我憶起十幾年前在徐悲鴻紀念館學畫的日子,那是一段難忘的回憶,對我後來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傳奇故事埋下學畫的種子我的家鄉永新縣有位畫家叫劉勃舒,他師從徐悲鴻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說了。
  • 策展人、展程設計師、龍美術館館長講述迪奧大展幕後的故事
    策展人、展程設計師、龍美術館館長講述迪奧大展幕後的故事 2020-09-16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遺孀廖靜文:徐悲鴻筆下的馬可謂"一洗萬古凡馬空"
    經過近兩年時間的約訪,3月20日,成都商報記者終於與即將迎來92歲生日的徐悲鴻夫人廖靜文面對面。  對於徐悲鴻愛馬、畫馬、敬馬,廖靜文先生娓娓道來,全面揭秘其中奧妙,「杜甫有句詩,叫作:『一洗萬古凡馬空』,用來形容悲鴻筆下的馬,再合適不過。說他畫的是『神駿』,沒有人會懷疑。」
  • 徐悲鴻畫馬祝賀78歲齊白石生兒子,齊白石如何回禮?網友:摳門!
    近一點的,如雷貫耳的大師齊白石和徐悲鴻之間,也有過禮尚往來的有趣故事,而且他們互贈的禮物如今也成為了超級藝術文物。於是,徐悲鴻連夜就畫了一幅自己最拿手的馬圖,為了契合祝賀之意特地取名為《千裡駒》,畫中是一匹揚蹄歡奔的馬兒,尺幅達到了六平尺,絕對算得上是徐悲鴻馬作當中的精品力作。徐悲鴻還特地在畫的上首題跋,說自己聽聞白石翁又喜得一子很替他高興,但是我呢人在桂林,所以就畫這幅馬為他祝賀吧!
  • 中國傳統藝術也需要策展人嗎?
    「可能90%的人根本不知道孫宗慰是誰,如果隨便掛掛畫,那怎麼能讓更多的人去明白他是誰,以及他的藝術價值呢?」吳洪亮思考的是如何去把散落的信息進行有效組合,織出一個故事給大家聽,這其實就是一個策展人的工作。    「花時間去梳理這個藝術家,研究他的藝術,把他放在那個時代,放在上下遊的美術史裡,看他當時的朋友圈,看他當時的水平和受關注度。」
  • 畫馬高手徐悲鴻辛苦畫了8匹馬,卻不如他畫的一頭牛貴,賣了1.6億
    畫馬高手徐悲鴻辛苦畫了8匹馬,卻不如他畫的一頭牛貴,賣了1.6億。8匹形態各異的駿馬,每一匹飛奔的姿態各自氣度不凡,由遠及近,宛若從天際飛奔而來,萬馬奔騰,氣勢恢宏。這幅名為《萬馬奔騰》的畫作很出名,也是徐悲鴻的成名作。徐悲鴻最擅長以馬喻人,借馬的飛奔和氣勢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抒情感懷。
  • 徐悲鴻畫的8匹馬,為何不如一頭牛值錢能賣2.66億?專家放大看看
    陳洪標|文徐悲鴻畫的8匹馬,為何不如一頭牛值錢能賣2.66億?專家放大看看。齊白石的蝦、鄭板橋的竹、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黃胄的驢。所以大家認同徐悲鴻的是畫馬,從他入道以來畫的一幅真正意義的畫作,就是畫了一匹馬,深得當時的老師器重。確實徐悲鴻這一生也與馬有緣。也從畫馬把自己畫出了名,成為一代畫馬大師,與齊白石等齊名。
  • 寶龍美術館舉辦徐悲鴻、葉淺予藝術作品大展
    展覽名稱:百年教育 百年悲鴻——徐悲鴻作品珍藏大展主辦:上海寶龍文化發展基金會 寶龍美術館 保利藝術博物館協辦:徐悲鴻藝術委員會 悲鴻教育開幕時間:、徐悲鴻藝術委員會、悲鴻教育協辦的「百年教育 百年悲鴻——徐悲鴻作品珍藏大展」,在寶龍美術館展出。
  • 策展手記丨信念的力量——記徐悲鴻與周令釗、戴澤藝術成就展
    年初我就在思考醞釀,以畫說新中國的方式慶祝這個偉大的節日,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機緣巧合,我早就接觸到了與新中國美術奠基人徐悲鴻和周令釗、戴澤先生相關的許多事和許多人,知道他們的藝術人生都與新中國息息相關。
  • 用筆畫畫,膩了,改用手指,一幅作品賣2.8億,比徐悲鴻畫馬都貴
    用筆畫畫,膩了,改用手指,一幅作品賣2.8億,比徐悲鴻畫馬都貴。不用畫筆,用手指畫畫,可以說在潘天壽之前就已有較長的歷史沉澱,這種技法還有個學名,叫指墨畫。但因為用手畫畫畢竟不是主流的繪畫技法,故而不怎麼被世人所接受和認可。
  • 美術大師徐悲鴻, 盤點「八駿圖」的背後,那抹氣宇軒昂之靈魂
    徐悲鴻以馬喻人,借景抒情,把「八駿馬」精神發揮到了極致,馬代表紅色的激情與活力,代表著新一代青年人的朝氣與靈魂,借馬的英姿颯爽來對比當下如日中天的空前盛世,「龍馬精神」一詞在這形容最恰當不過
  • 徐悲鴻為買一幅畫,用了20套四合院的價錢,現在畫估值50億
    就像賭王何鴻燊先生,先後花巨資購買了圓明園的豬首銅像和馬首銅像,並且將其捐給國家。很多人在這方面的保護意識很強,有些人哪怕沒有過多錢財,依然會主動上繳手上的文物。當年徐悲鴻先生發現一幅畫,不惜花費巨資購買。
  • 2019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題:徐悲鴻的馬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9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題:徐悲鴻的馬 2019-11-29 19:28 來源
  • 齊白石傳人-湯發周解味齊白石知己徐悲鴻在保利拍賣的那些駿馬圖
    《徐悲鴻作品集》(續二),圖版76,文物出版社,2011年。《徐悲鴻作品集》裡記載了徐悲鴻豐富中國繪畫的創作,所繪人物、動物,筆墨放縱,形神兼備,徐悲鴻在這幅作品中將中西兩大傳統技法有機地融會貫通成一體,獨創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寫實藝術。
  • 徐悲鴻的伯樂
    黃警頑(1894—1979)上海人, 出版人, 號稱「交際博士」『』《黃警頑像》戴澤繪 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藏(戴澤 徐悲鴻學生)關於黃警頑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是他和徐悲鴻之間交往的故事了。在徐悲鴻困難時,他還伸出了援助之手,讓居無定所的徐悲鴻住進了自己的辦公室。而「商務」有繪製廣告業務時,也是會由黃警頑請徐悲鴻來畫,從而為他解決了一些生活上的困難。徐悲鴻為了預備赴法國學習繪畫,在震旦大學讀了半年多的法文,當時他用的化名是「黃扶」,什麼意思呢?
  • 喜鵲代表著美好心願,看看徐悲鴻如何畫喜鵲
    喜鵲代表著美好心願,看看徐悲鴻如何畫喜鵲文/文涓 自古以來,喜鵲就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吉祥之鳥,是中國的留鳥,它們喜歡將自己的巢建造在百姓房屋一旁的大樹上,即便是到了冬天也不會向南方遷徙著名的國畫大師徐悲鴻就多次以喜鵲為題材作圖贈予好友,暗喻著「喜上眉梢」等諸多美好的心願。喜鵲,確實一種可愛且寓意吉祥的鳥,而各位大師筆下的它們,更是獨具特色,每每觀賞之時,總是能心生愉悅之意。
  • 當徐悲鴻再一次遇見葉淺予:寶龍美術館展兩大名家精品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發現,與此前中國美術館、中央美院舉辦的徐悲鴻藝術大展所不同的是,此次的徐悲鴻作品主要來自於民間收藏,而「葉淺予的『民族學』——葉淺予中國畫藝術專題展」則集中展現了葉淺予先生藝術創作追求與理想。
  • 抗戰勝利後的鑑寶案,徐悲鴻發現上百幅假畫
    不一會兒,徐先生停止了看畫,便和記者坐在桌旁的小凳上談道:「這些畫有五分之一還不錯,五分之四要不得,都是假東西。日本人到中國來胡搶亂搶,哪裡真懂得什麼好壞!這些畫是清查團從薛慎微那裡查出來的,暫時由藝專保管,以後怎樣處置還不知道。若是由我們保存,那壞的便該扔掉不要。」
  • 藝術欣賞:對徐悲鴻教育理念的研究,繪畫理念與教育思想研究
    徐悲鴻學生艾中信所著的《徐悲鴻研究》結合歷史資料和評論的專著,對徐悲鴻美學觀和繪畫創作進行了系統研究,分別從「此心耿耿」「悲天憫人」「真宰上訴」「盡微至廣」「困而知之」「大師之門」六個方面討論了徐悲鴻的美術教育、創作思想、作品風格、技法理論及藝術道路。作者從美術教育的度角,肯定了徐悲鴻在藝術上所取得成就,並對徐悲鴻藝術思想和藝術創作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