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悲鴻紀念館學畫的日子

2020-12-15 吉安新聞網

9月中旬,徐悲鴻紀念館改擴建工程完成,正式向公眾開放。欣聞這一消息,我憶起十幾年前在徐悲鴻紀念館學畫的日子,那是一段難忘的回憶,對我後來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傳奇故事埋下學畫的種子

我的家鄉永新縣有位畫家叫劉勃舒,他師從徐悲鴻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說了。劉勃舒小時候喜歡繪畫,尤其喜歡畫馬,上小學時他給在北京的大畫家徐悲鴻寫了一封求教信,信中附上了自己畫的馬。徐悲鴻不僅給他回了信,最終還收了他作為關門弟子。

這段師生佳話早已成為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傳奇故事,而在一名鄉村小學的學生聽來,幾乎就是天方夜譚,繪畫這顆種子就這樣悄悄埋進了我的心裡。初中畢業那年,我在永新縣城新華書店見到《劉勃舒畫馬》這本小畫冊,扉頁上是一位和藹、瀟灑的長者在揮毫作畫的照片,這就是劉勃舒先生。在畫冊裡我第一次讀到徐悲鴻先生給小學生劉勃舒回的那封著名的信,懵懂中我心想,到北京學畫多好啊。

到了高中,我選擇了美術高考,首先想到的是考中央美院,因為那是在首都,那裡有劉勃舒先生。到了北京,第一個想去的地方是天安門,第二個地方便是徐悲鴻紀念館。當我頂著寒風到了位於新街口的徐悲鴻紀念館,一種朝聖的激動心情令我渾身湧起暖流。院子裡徐先生手持畫筆高大英俊的立像,更讓我覺得繪畫藝術的神聖與高貴,世界似乎都在徐先生的調色盤裡徐徐展開。

我在門口低矮的售票窗口買完票進入紀念館院內,端詳了徐先生的雕像許久,然後左拐穿過竹林,上得臺階就是紀念館的一層大廳。大廳門口陳列著徐先生的褐色自畫素描肖像,明澈的雙眼,清秀的臉龐,似乎覺得徐先生就要迎面而來。一層左側第一幅就是《田橫五百士》巨幅油畫,畫中真人大小的油畫人物給初學美術的我以極大的震撼。館中眾多徐先生的大幅作品就像一座座高山,令人嘆為觀止。我不禁深深感慨,要達到這樣的藝術水準需要多麼大的天賦與勤奮啊!

二樓左側展廳中間擺放著幾個展櫃,突然幾張信紙映入眼帘:「勃舒仁弟,您的信件早已收到……」我驚呆了,小學課堂上老師講的故事,劉先生畫冊裡那封信以及劉勃舒先生的形象一股腦兒迸發了出來,遙遠的家鄉永新小山村似乎與這座紀念館融為一體,而徐先生與劉先生似乎就在我的身邊。

如願以償進入紀念館學畫

此後,我一有空就坐上公交車到紀念館看畫、臨畫,不知道多少次面對展廳裡的素描、速寫一筆筆地臨摹。我記得臨過《泰戈爾像》《田漢像》《微笑的毛主席》等素描。有一天,我臨完畫轉到後院參觀,在院子的角落有棟三層小樓,一樓側邊住著守衛紀念館的戰士,左側有個木門,門帘上掛著木匾額「徐悲鴻畫室」,我小心翼翼上樓,一股松節油味撲鼻而來。

上得二樓,左側是一間小辦公室,應該是畫室,我鼓起勇氣推開畫室的門,一股暖流夾著油畫味兒一併襲來。一位高個女老師詢問我有什麼事,我一時不知怎麼回答,但很快反應過來:「想到這裡學畫。」女老師看了我一眼說:「等一下。」轉入裡屋,隨後一位身材寬厚、留有鬍鬚的長者出來。他親切地招呼我坐下,關切地問道:「我們這裡都是招成人畫家,小同學你能學得來嗎?」我說:「我畫素描、速寫可以嗎?」他沉吟了一會兒說:「可以。」然後說了學費,我聽後犯起了愁。最後我鼓起勇氣說:「按天交學費可不可以?」長者很快說道:「可以。」就這樣,我成了徐悲鴻畫室的一員,這位長者就是張懇教授。

其時,張懇教授主持著徐悲鴻畫室的教學與管理工作。畫室是徐先生夫人廖靜文先生倡導建立的,又在徐悲鴻紀念館內,同時與中央美院有教學聯繫,因此畫室的師資是超一流的,由馮法祀、戴澤、韋啟美、趙友萍、邵晶坤等一大批徐先生的學生和美院的資深教授擔任教員。我是年齡最小、基本功也最弱的一名學員。記得第一次在畫室對著人體進行寫生,我極其緊張,畫完以後,張老師鼓勵了我,我才有勇氣繼續留在畫室學習。後來我考上了中央美院,還保持著一有空就上紀念館學畫的習慣。

從花家地美院到新街口豁口有409公交直達,坐在公交車上一站一站地靠近紀念館,這是一段多麼愉快的路途啊。有一次,我進畫室看到一位花白頭髮的老者在聚精會神地畫畫,那專心的樣子令我肅然起敬。旁邊的同學告訴我,這就是馮法祀先生,他正在做的就是複製他的成名作《劉胡蘭就義》。面對此景,我感到時光在這間畫室交匯,歷史在眼前重現,隔壁紀念館內徐先生的一幅幅作品,都是我的老師,徐先生開創的中國現代美術教育體系,在這座紀念館裡得以完整延續。置身其中,能領會到大師精湛的藝術技巧與「致廣大盡精微」的藝術精神,也能深深體會到藝術的傳承,我們所有的學員都以能在徐悲鴻紀念館學畫為榮。

有幸師從劉勃舒先生

在紀念館學畫最溫馨的是可以時常見到我們尊敬的廖靜文先生,她住在後院右側一排竹影后的廂房裡。偶爾見廖先生著呢子大衣,頭戴暖色小帽,在竹影婆娑的迴廊裡走動。有時正巧迎面碰上廖先生,我便會佇立在原地向先生施禮,先生會和藹地含笑回敬,有時也會簡單詢問我們學習生活。

最令人難忘的是2005年清明節期間,正值徐悲鴻先生百年誕辰之際,紀念館組織畫室的學員到八寶山革命公墓給徐先生掃墓。這是一次隆重又樸素的祭掃,廖靜文先生與徐慶平(徐悲鴻之子)先生也來了。在徐悲鴻先生的墓前,學生們圍站在一起,肅立著,聆聽老先生們回憶徐先生的往事。大家在心裡深深地緬懷這位藝術大師,也深深愛戴著徐先生,是他開創的藝術道路和藝術精神,讓我們得以學習和傳承。在現場,廖先生一直沉浸在懷念徐先生的情緒裡,沒有多說話。而我們這些學生與廖先生的合影,也成為我最重要的紀念之一。

在中央美院,我正式成為劉勃舒先生的學生。每次劉先生到美院來,我都要向他求教學習上的問題,他鼓勵我在素描、速寫、傳統筆墨方面要下大功夫,我也遵循著恩師劉勃舒先生的教誨,不敢懈怠。

如今,我除了從事美術的教學與創作活動,還主持著劉勃舒先生家鄉洲塘書畫村的有關工作。劉勃舒先生助教基金攜手「蒲公英行動」在江西永新設立種子教師工作坊,我全程參與了公益教學活動。

(陳桂明,80後,永新縣人,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職業書畫家。

相關焦點

  • 藝術公開課|聽策展人講述徐悲鴻畫馬背後的故事
    此畫徐悲鴻創作於南京丹鳳街中央大學。畫取材於《九方皋相馬》故事。九方皋看到的是馬內在的精神和能力,注重馬的本質特徵而不重馬的皮毛,注重它的精髓而忘掉它的表面現象,九方皋相馬的價值,更遠遠高於千裡馬的價值!  畫家對畫的主人公細心塑造,九方皋叉腰昂首站立,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的那匹黑色駿馬,爍爍放光的二目流露出不凡的氣質與高超的智慧。
  • 徐悲鴻為泰戈爾畫像
    1937年4月14日,泰戈爾在國際大學主持中國學院的揭牌典禮,發表了《中國和印度》的演講:「兩個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相逢之時,不是戰場上的死敵,而是文雅的朋友……對我來說,今天是一個期待已久的偉大日子。我可以代表印度人民,發出消隱在昔年裡的古老誓言——鞏固中印兩國人民文化交流和友誼的誓言。」此後,泰戈爾以中國學院的名義,誠邀中國的著名學者、藝術家前去講學、創作,共同推進兩國的文化和教育交流。
  • 徐悲鴻的三段摯愛情感史
    作者:李大奎(一組徐悲鴻畫作)以名畫《奔馬圖》而馳名中外的一代國畫大師徐悲鴻,不僅與齊百石齊名,還與張書旗、柳子谷並稱當代畫壇的"金陵三傑"。他的畫作彩墨渾成,尤長於人物、走獸、花鳥,對畫壇影響深遠,譽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
  • 遺孀廖靜文:徐悲鴻筆下的馬可謂"一洗萬古凡馬空"
    廖先生還披露,國內收藏徐悲鴻真跡最多的是北京徐悲鴻紀念館,有1200餘幅,其中油畫100多幅,其次是東南亞地區,再就是散落民間的一部分,「市面流出來的作品,絕大多數不可信。」  悲鴻的真跡,在國內收藏最多的還是北京徐悲鴻紀念館,有1200多幅,其次是東南亞地區,再就是散落民間的一部分。所以市面流出來的作品,絕大多數不可信。以前有種關於悲鴻在新加坡的「送畫」之說。但悲鴻從來沒有送過別人油畫,他可能送過國畫,速寫,人體素描。  上世紀90年代初,徐悲鴻紀念館第一次在新加坡進行徐悲鴻畫作展,我去了新加坡,有一個心願,就是打聽悲鴻油畫的下落。
  • 廖靜文:徐悲鴻英俊瀟灑,是天才!蔣碧薇:明明陰鬱小氣,還偏執
    徐悲鴻自九歲其正式跟從父親一起學畫,十三歲就開始和父親終日輾轉到各鄉鎮賣畫為生。生活條件雖然艱苦,同時也豐富了他的見識。可以說,徐悲鴻可以有後來的成就,離不開他父親的栽培與支持。17歲時,徐悲鴻只身前往當時商業最發達的上海學畫,以賣畫為生,因此結識了當時的老師蔣梅笙的女兒蔣碧薇。
  • 徐悲鴻的伯樂
    黃警頑(1894—1979)上海人, 出版人, 號稱「交際博士」『』《黃警頑像》戴澤繪 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藏(戴澤 徐悲鴻學生)關於黃警頑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是他和徐悲鴻之間交往的故事了。1915 年夏末徐悲鴻初到上海,當時是個窮途落魄的青年,好繪畫,又酷愛讀書,便經常去「商務」 的書店翻閱圖書,日子久了,便與書店的營業員黃警頑相熟,兩人從交談到互相了解,他比徐悲鴻年長一歲年齡相當,在交往中就產生了友誼。
  • 徐悲鴻為買一幅畫,用了20套四合院的價錢,現在畫估值50億
    當年徐悲鴻先生發現一幅畫,不惜花費巨資購買。徐悲鴻為買一幅畫,用了20套四合院的價錢,現在畫估值50億在中國古代,有很多知名的書畫家,其作品造詣都頗高,遺留下了無數知名的作品,像《清明上河圖》,《蘭亭序》等,這些堪稱是「國寶」。
  • 她與徐悲鴻齊名,30年受盡屈辱,終其一生只為「畫」!
    徐悲鴻為李青萍作的畫像徐悲鴻不但為她畫肖像,還為她的畫集作序;齊白石站在她的畫作前讚嘆不已,邀她辦畫展,請她吃飯;劉海粟更是感概地對她說,能成為畫壇先驅的唯有你我。這位女畫家就是李青萍。李青萍,本名趙毓貞(1911-2004),上世紀40年代紅極一時的美女畫家。
  • 喜鵲代表著美好心願,看看徐悲鴻如何畫喜鵲
    喜鵲代表著美好心願,看看徐悲鴻如何畫喜鵲文/文涓 自古以來,喜鵲就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吉祥之鳥,是中國的留鳥,它們喜歡將自己的巢建造在百姓房屋一旁的大樹上,即便是到了冬天也不會向南方遷徙著名的國畫大師徐悲鴻就多次以喜鵲為題材作圖贈予好友,暗喻著「喜上眉梢」等諸多美好的心願。喜鵲,確實一種可愛且寓意吉祥的鳥,而各位大師筆下的它們,更是獨具特色,每每觀賞之時,總是能心生愉悅之意。
  • 徐悲鴻的收藏均是「暫屬悲鴻」,他的理想是建立國家美術館
    明 無款 右軍書扇圖 徐悲鴻舊藏 現藏徐悲鴻紀念館從上文不難看出,徐悲鴻以收藏之力,建設美術館的理想,由來已久。建立國家美術館,其非凡之意義,徐悲鴻在一生論述中反覆提及。明 呂紀 蘆雁 徐悲鴻舊藏 現藏徐悲鴻紀念館第二,國家美術館也是最好的美術教育場所,有助於中西繪畫的交流、學習,推進中國畫改良的進程。
  • 畫馬高手徐悲鴻辛苦畫了8匹馬,卻不如他畫的一頭牛貴,賣了1.6億
    畫馬高手徐悲鴻辛苦畫了8匹馬,卻不如他畫的一頭牛貴,賣了1.6億。8匹形態各異的駿馬,每一匹飛奔的姿態各自氣度不凡,由遠及近,宛若從天際飛奔而來,萬馬奔騰,氣勢恢宏。這幅名為《萬馬奔騰》的畫作很出名,也是徐悲鴻的成名作。徐悲鴻最擅長以馬喻人,借馬的飛奔和氣勢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抒情感懷。
  • 策展手記丨信念的力量——記徐悲鴻與周令釗、戴澤藝術成就展
    年初我就在思考醞釀,以畫說新中國的方式慶祝這個偉大的節日,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機緣巧合,我早就接觸到了與新中國美術奠基人徐悲鴻和周令釗、戴澤先生相關的許多事和許多人,知道他們的藝術人生都與新中國息息相關。
  • 抗戰勝利後的鑑寶案,徐悲鴻發現上百幅假畫
    ▌《雙駿圖》,徐悲鴻1946年作。那麼,於1946年從南京北上的徐悲鴻,在這段歷程與歷史中,究竟抒寫了怎樣的篇章,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我們不妨細讀70餘年前北平媒體的報導,隨著當年記者與徐悲鴻的一問一答,返歸「歷史現場」。
  • 人體油畫:徐悲鴻素描裸體女人,還是第一次見!
    啡愁瑓僩聻媊競軏曓懚鮗勪莌琋氽浣炨婤卹訲弍勌覦雖佞莪灎耜瘜澴磳蠅蒾鏁扱聧唉拔蓉闄襟鄶窮姯霂滮忄倰拎鄻這是徐悲鴻1924年創作的《女人體》,現藏於北京徐悲鴻紀念館。綹庒淰革淥榆圚糦竂擔沅鎡纖禮炔坖憫翟毗沼嫖九洸衶試榛僇橨裲溳蓔晩韆角艓館靂鎭閃呪亞誱藪芨筻跗龓脗痡驑他刻苦鑽研畫學,並考入巴黎美術學校,受教於弗拉芒格先生,開始接受正規的西方繪畫教育。
  • 徐悲鴻女兒、安農大教授徐靜斐去世 學生遵遺願弔唁不帶花圈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 月26 日9 時16 分,藝術大師徐悲鴻先生的女兒、安徽農業大學教授徐靜斐在合肥去世,享年90 歲。她曾多次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師、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她主持的水稻科研項目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她還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 徐悲鴻: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徐悲鴻作為一位在國畫、油畫兩個藝術領域均有卓越成就的大師,世人都知道他畫馬獨創一格。然而,徐悲鴻自己卻說:「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 徐悲鴻畫馬祝賀78歲齊白石生兒子,齊白石如何回禮?網友:摳門!
    徐悲鴻徐悲鴻覺得,既然自己和老友都是畫家,自然贈畫為最佳,一來畫作很文雅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祝賀和寓意,二來自己的畫作也算是貴重,當賀禮自然也算得上很客氣很有面兒了。於是,徐悲鴻連夜就畫了一幅自己最拿手的馬圖,為了契合祝賀之意特地取名為《千裡駒》,畫中是一匹揚蹄歡奔的馬兒,尺幅達到了六平尺,絕對算得上是徐悲鴻馬作當中的精品力作。徐悲鴻還特地在畫的上首題跋,說自己聽聞白石翁又喜得一子很替他高興,但是我呢人在桂林,所以就畫這幅馬為他祝賀吧!
  • 《徐悲鴻》⑥ | 真朋友的樣子,就是徐悲鴻和齊白石的樣子
    他甚至根據任氏後人提供的照片,畫了一張任伯年的油畫肖像,尊稱任伯年為「畫聖」。 徐悲鴻之所以如此推崇任伯年,不只是因為他出身貧寒、求知刻苦,更重要的是,徐悲鴻認為任伯年實屬難能可貴的全才,山水花鳥、邢臺樓閣、人物肖像,都在工筆和寫意上具有十足天賦。
  • 往來千載間,藝高高到重慶,探展徐悲鴻美術館
    展覽地點:重慶市江北區盤溪路70號 徐悲鴻美術館·重慶主辦單位:中國重慶市江北區委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 徐悲鴻紀念館承辦單位:重慶市江北區文化旅遊委徐悲鴻美術館·重慶 時代悲鴻(北京)文化藝術中心學術支持: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
  • 徐悲鴻為什麼對劉海粟有成見?
    好巧不巧,被17歲的宜興愛畫少年徐悲鴻看到了,於是「慕名」赴大上海求學,結果來了一看,校園空空,校長比自己還小一歲,其他老師水平還不如自己,便認定這是一所「野雞學校」,於是呆了不到半學期就跑了。都是他的學生」,這下徐悲鴻就炸了,立刻在《申報》上刊登《徐悲鴻啟事》,笞上海美專是「野雞學校」,斥劉海粟系「流氓西渡,惟學吹牛」。劉海粟看後大怒,立即刊登《劉海粟啟事》諷徐悲鴻自命不凡,上海美專出來的人多了,你算老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