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聽完一部名人傳記,解救你的閱讀焦慮
十點人物誌開啟「人物傳記精華領讀」欄目,提煉經典人物傳記精華,帶你欣賞書中核心情節與內涵,節省閱讀時間,建立對原書的閱讀興趣。
希望通過這個欄目,為你淬鍊名家的思想經驗,獲得改變人生的力量。
每部傳記共有10天領讀,每日更新一期。
♪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 晨誦無聲 朗讀
領讀 | 林中
今天,我們繼續閱讀《徐悲鴻》。
昨天,我們讀到徐悲鴻在生命中的不同節點,都遇到了貴人相助。而且,徐悲鴻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報答了貴人們的鼎力相助。
他用自己不斷精進的畫藝與始終如一的人品,讓貴人們相信自己沒有幫錯人。
那麼,面對那些需要幫助的同事、學生和同行們,徐悲鴻是否會鼎力相助呢?對於才華橫溢的學藝少年們,徐悲鴻是否具備識才育人的能力和耐心呢?
伯年今日,悲鴻功勞
任伯年是我國近代傑出畫家,「海派四傑」之一。任伯年的繪畫發軔於民間藝術,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一不能。
任伯年重視寫生,又融匯諸家法,並吸取水彩色調之長,勾皴(cūn)點染,格調清新。
少年時期,徐悲鴻曾在家鄉見過任伯年的真跡。可惜,徐悲鴻出生那年,任伯年就去世了。
任伯年一生靠賣畫謀生存,後來在上海的市面上,在友人們的住處,都曾經見過任伯年的真跡。可惜當時的徐悲鴻只是一介窮苦書生,無力收藏任伯年的繪畫。
1927年,徐悲鴻回國了,他在友人的住所看到了更多任伯年的畫作。
他也開始收藏任氏的畫作,並通過講學和投稿等方式宣傳任伯年,甚至將任伯年和世界同時代的名家相提並論,認為任伯年是李白那樣的抒情詩人,是元明以來中國畫家第一人。
他甚至根據任氏後人提供的照片,畫了一張任伯年的油畫肖像,尊稱任伯年為「畫聖」。
徐悲鴻之所以如此推崇任伯年,不只是因為他出身貧寒、求知刻苦,更重要的是,徐悲鴻認為任伯年實屬難能可貴的全才,山水花鳥、邢臺樓閣、人物肖像,都在工筆和寫意上具有十足天賦。
在當時中國畫復古抄襲的逆流之下,任伯年能有這樣的成就,確實十分罕見。
莫逆之交,畫壇佳話
徐悲鴻與齊白石終生不渝的莫逆之交,是中國現代美術界傳頌的佳話。
1928年,在北大擔任藝術學院院長的徐悲鴻與舊勢力展開鬥爭,可惜敵眾我寡,鬥爭失敗。
不過,在這次鬥爭中,徐悲鴻與齊白石建立了親密而純真的友誼,並將此延續一生。
兩人相差三十多歲,可是對藝術的見解卻十分投機。徐悲鴻一開始邀請齊白石到北大當教授,齊白石以自己年歲已高為由,婉拒了徐悲鴻的邀請。
但是,在徐悲鴻的再三誠邀之下,答應授課時候相伴在旁。徐悲鴻辭平南下的時候,戀戀不捨的齊白石更是畫了一幅《月下尋歸圖》相贈,並題詩二首。
齊白石
回到南方以後,徐悲鴻說服上海的中華書局負責人之一的舒新城先生出版齊白石的畫集,並親自編輯作序。
之後,徐悲鴻把稿費寄給了齊白石,齊白石還納悶,為什麼徐悲鴻為自己出版了畫冊,還要寄錢過來。
1948年,原中央大學校長顧毓琇想買齊白石的三幅畫並刻方章兩枚,但是因為急著回南方,不會在北平待太久,只能向徐悲鴻求助。
於是,徐悲鴻請齊白石一周之內交稿。果然,齊白石在徐悲鴻的請求下,真就做到了。
愛才惜才,不問尊卑
1946年,出徒後的裱畫工人劉金濤省吃儉用,在北平琉璃廠十六號石墨齋內租了一間鬥室,做起了裱畫生意。
為此,徐悲鴻捐了許多幅畫,並在自己的畫家朋友挑頭髮起。從齊白石開始,每人出一幅作品,辦展義賣集資。裱畫店開張後,門上「金濤齋裱畫」的牌匾,也是徐悲鴻本人的手跡。
1947年除夕夜,劉金濤到徐悲鴻家裡裱畫,見徐悲鴻精神尚佳,開口討畫。徐悲鴻欣然答應,勤快地備上了筆墨紙硯,情緒飽滿地畫了兩隻公雞。
意外的是,後來屋裡停電,劉金濤擔心夜長夢多,怕過了這天,這兩隻公雞進了別人家的院子。
徐悲鴻也知道劉金濤的心思,便抹黑提筆落款。劉金濤馬上蓋章,心想過了兩天再來讓徐悲鴻把畫續上。誰料拖了幾年,徐悲鴻與世長辭。
在靈堂上,在墓前,劉金濤哭聲蓋群。畢竟,一個窮學徒能夠得到徐悲鴻的厚愛,真是三生有幸。
搬動二石,功及千古
傅抱石是我國近代的著名畫家,與齊白石並稱「南北二石」。
1930年7月,受邀遊廬山的徐悲鴻見到了正失業的傅抱石的作品,感到他大有發展前途。尤其是在得知傅抱石的自學精神以後,徐悲鴻仿佛看到了自己學藝的影子。
感動之下,徐悲鴻親自拜訪傅抱石。
徐悲鴻的到來令貧困中的傅抱石夫婦受寵若驚,徐悲鴻建議傅抱石出國留學,開拓眼界。
但是,傅抱石那時候成日為柴米油鹽發愁。聽到徐悲鴻的一席話,只是覺得痴人說夢。
於是,徐悲鴻在江西教育廳長蔣大川的引薦下,見到了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苦口婆心地向熊主席說了傅抱石的過人之處,專門強調傅抱石是江西省少之又少的人才。
讓熊主席在權衡利弊之後,轉而恭維徐悲鴻。
奔馬圖
熊主席向徐悲鴻求畫,於是,徐悲鴻在次日就派人將一幅奔馬圖送到熊主席的府邸,並附信要熊主席贈傅抱石一千元,助他赴日留學。
傅抱石的留學夢想就這麼實現了。
熟悉徐悲鴻生平的人都知道,徐悲鴻一生最厭煩的事情,就是在權貴之中奔走。
可是,徐悲鴻為了傅抱石,為了中國美術界能夠多增加一位人才,連一件自己厭煩的事,他也主動去做了。
1959年,傅抱石進京為人民大會堂作畫,遇見了裱畫工劉金濤。傅抱石告訴劉金濤,自己是因為有徐悲鴻的器重和幫助,才有今天的成就。
齊白石曾經說過:「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傅抱石則說過:「沒有徐悲鴻,就沒有我傅抱石。」
為人師表,愛生如子
幫助自己的學生出國留學,徐悲鴻更是無私。
只要是自己看準的、值得去幫助的人,他從不考慮個人恩報,出面相助。他覺得自己這麼做,完全是為了給國家培養人才。
1930年,中央大學藝術系旁聽生吳作人,因為與左派任務的關聯,被取消了旁聽資格。
吳作人上門求助以後,徐悲鴻讓吳作人以後到自己家裡來,由他親自教授,成為自己的得意門生。
與學校交涉無望以後,徐悲鴻找到田漢,為吳作人辦了一張南國藝術學院的畢業文憑,讓吳作人申請到了出國留學護照。
吳作人出國後,先是在巴黎高等美院就讀。由於經濟問題,無法維持,吳作人寫信求助於徐悲鴻。
徐悲鴻立即託人,設法辦理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的獎學金,從而使吳作人順利完成在國外的學業。
吳作人後來成為舉世聞名的藝術家和教育家,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1924年,滑田友從師範學校畢業,成為宿遷縣第一小學美術教員。1930年的春假,滿懷喜悅的滑田友帶著兒子頭像原作,到南京拜會著名畫家徐悲鴻先生。
徐悲鴻看到原作後,非常欣賞,並把它推薦給《良友畫報》和《新聞報》發表,而徐悲鴻更是逢人便說滑田友如何優秀。
借著赴歐辦畫展的機會,徐悲鴻出路費把滑田友帶到了巴黎,幫助他開始半工半讀的學習生涯。
在巴黎,滑田友和後來成為音樂家的冼星海住在同一間小閣樓,互相鼓勵。終於,兩人都學成回國,為國爭光。
今天,我們通過徐悲鴻幫助他人成才的故事,了解到徐悲鴻愛才惜才的博大胸懷。
可以說,徐悲鴻通過自己對青年藝術家的支持與愛護,無私地為近代中國美術發展貢獻了更多力量。
徐悲鴻身為劃時代的中國畫家和西洋畫家的合成體,他在藝術創作上,有怎樣的手法造詣與思想主張呢?
翻開近代中國美術史,齊白石、傅抱石、滑田友、吳作人……這些在近代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名字,無一不和徐悲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甚至可以說,沒有徐悲鴻的幫助,他們或許不會在自己的美術生涯中,留下耀眼的成就。
你可曾遇見過無私助人的朋友呢?歡迎留言分享。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歡迎點擊文章結尾右下角的六角形按鈕,給我一個「好看」。我們明天見,晚安。
《徐悲鴻》⑤|懂得感恩,是一個人最可貴的品質
《徐悲鴻》④|能成就你的不是天賦,是努力
《徐悲鴻》③|有格局的人,更容易成就一番事業
-背景音樂-
Little Story 《어느 휴일의 공원》
-領讀-
林中,中文系畢業,嗜書如命,前金融農民工。微博:負面情緒出借方。
-主播-
晨誦無聲,耕耘25年的教書匠,錄音15年的愛好者。公眾號:晨誦無聲。
跟著下方動圖,置頂「十點人物誌」
每晚八點,小志與你不見不散
👇
點了「好看」的人,也會變好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