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為泰戈爾畫像

2020-12-22 浙江在線

2020-07-08 14:44 |周惠斌(上海)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正值中國抗戰如火如荼的烽火年代,徐悲鴻遠赴印度講學,同「詩哲」泰戈爾結下了深厚情誼,還精心創作了一幅經典的《泰戈爾像》,續寫了中印兩國源遠流長的交往和友誼。

  1901年,泰戈爾在印度「和平村」聖地尼克坦,創辦了一所從事兒童教育的實驗學校,經過十多年篳路藍縷的艱辛打造,該校在1912年改建為致力於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1937年4月14日,泰戈爾在國際大學主持中國學院的揭牌典禮,發表了《中國和印度》的演講:「兩個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相逢之時,不是戰場上的死敵,而是文雅的朋友……對我來說,今天是一個期待已久的偉大日子。我可以代表印度人民,發出消隱在昔年裡的古老誓言——鞏固中印兩國人民文化交流和友誼的誓言。」此後,泰戈爾以中國學院的名義,誠邀中國的著名學者、藝術家前去講學、創作,共同推進兩國的文化和教育交流。

徐悲鴻與泰戈爾在印度國際大學


  兩年後的1939年11月,徐悲鴻應泰戈爾的邀請,踏上赴印度講學的旅程,經仰光、加爾各答,於12月抵達聖地尼克坦。第二年2月17日,「聖雄」甘地訪問國際大學,在風景如畫的芒果林裡,泰戈爾焚香獻花,舉行了隆重的歡迎集會,又熱情地將徐悲鴻引見給甘地,建議為徐悲鴻舉辦畫展,彰顯兩國人民的世代友好。甘地欣然表示同意。

  泰戈爾的提議,為徐悲鴻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他立即著手畫展的各項準備,所有工作臨近尾聲時,泰戈爾不顧年高體衰,前往觀看,還親自為畫展寫下了前言:「中國藝術大師徐悲鴻在有韻律的線條和色彩中,為我們提供一個在記憶中已消失的遠古景象,而無損於他自己經驗裡所具有的地方色彩和獨特風格……我歡迎這次徐悲鴻繪畫展覽,我盡情地欣賞了這些繪畫,我確信我們的藝術愛好者將從這些繪畫中得到豐富的靈感。既然旨趣高奧的形象應由其本身來印證……我就升起談話的帷幕,來引導觀眾走向一席難逢的盛宴。」

  在泰戈爾的鼎立支持和熱情推介下,徐悲鴻的個人畫展獲得了極大成功。不久,畫展又移到加爾各答舉行。兩次畫展籌得的款項,徐悲鴻全部捐獻給了正慘遭戰火蹂躪的祖國,以及飽受戰爭災難的國內同胞。

徐悲鴻  泰戈爾像  50×50㎝ 紙本設色  1940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這段時間,徐悲鴻與泰戈爾朝夕相處,愈益欽佩並仰慕他的高貴人格和偉大精神,他先後為詩人畫了十多幅素描、速寫,其中最負盛名、首屈一指的當推國畫《泰戈爾像》。畫作的尺寸不大,但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畫面上,人物造型以素描為底,輔以流暢的線條,詩翁滿頭銀髮,目光如炬,身披一襲淺棕色長袍,一綹白髯飄逸在胸前,安坐在樹蔭下的靠椅上,左手拿著藍色封面的筆記本,握著鉛筆的右手,微微託靠在筆記本的右上角,深邃的眼神似乎正透過眼鏡閃爍出哲理的詩句、深邃的思想……畫面的背景是蓊鬱的樹木及其繁茂枝葉,環境恬淡寧靜,同詩翁面部、手部和衣服的淺黃色,形成了冷暖與深淺的呼應和對比,形神兼備、富於生機。畫的左上角款「悲鴻 庚辰」4字,下鈐一朱文長方印。整幅畫作既有古典的意象內涵,又有現代的浪漫激情;既有西洋的繪畫技法,又洋溢著中國傳統畫的神韻;中西融合,各臻其美,堪稱徐悲鴻寫生肖像畫中最具影響力的傑作。

  1940年11月,徐悲鴻與泰戈爾依依惜別。此時,詩人大病初癒,正躺在臥椅上,他鄭重地請求說:在你啟程之前,必須為我挑選畫作。原來,泰戈爾在60多歲時開始習畫,他非常欣賞徐悲鴻的藝術才華和審美水平,所以執意要請徐悲鴻為他的畫集選稿。徐悲鴻與國際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花了兩天時間,從2000多幅畫稿中初選出300幅,經反覆甄選,最後精選了70幅作品交付國際大學出版。

  半年多後,泰戈爾在加爾各答病逝。噩耗傳出,正在新加坡舉辦畫展的徐悲鴻悲慟之下,心懷感恩地寫下《泰戈爾翁之繪畫》,對詩翁的畫作進行了全面闡述。文章最後,徐悲鴻以駢文句式讚美道:「送瓊漿與勞工,假寢床於巨蚌,奪梅妃之幽香,食靈芝之鮮,吻河馬之口,絕壑綴群玉之採,茂林開一線之天,利水泑之積,幻為群鴻戲海……」深情表達了自己對泰戈爾的無限追思和懷念! (編輯:厲亦平)

1594190675000

相關焦點

  • 徐悲鴻的三段摯愛情感史
    相繼創作了《老婦》、《持棍人》、《撫貓人像》、《自畫像》等優秀作品,其繪畫水平與同時期的歐洲藝術家已不相上下。後來,徐悲鴻又用4年的時間走訪了比利時、義大利、瑞士等歐洲國家,學習各國繪畫大師的創作特點,深得裨益。
  • 張道藩費盡周折,把蔣碧薇從徐悲鴻身邊奪過來,為何又拋棄她
    (蔣碧薇畫像)張道藩第一次見蔣碧薇是在中國駐德使館的酒會上。那是1921年,張道藩才考進倫敦大學美術系不久。早就仰慕徐悲鴻才華的張道藩,有幸在酒會上認識了徐悲鴻,然而讓他更為驚喜的是,他看到了一位身形纖細高挑,舉止優雅大方的東方美人。她就是徐悲鴻的夫人蔣碧薇。蔣碧薇生於書香之家,在遇到徐悲鴻之前和蘇州豪門闊少訂有婚約。那時徐悲鴻雖是已婚人士,卻對父母包辦的老式婚姻很滿意,因此對鄉下的妻子毫無感情可言。18歲的蔣碧薇,年輕漂亮,又有才學,讓他一見鍾情。
  • 徐悲鴻的伯樂
    黃警頑(1894—1979)上海人, 出版人, 號稱「交際博士」『』《黃警頑像》戴澤繪 山東中國文學藝術博物館藏(戴澤 徐悲鴻學生)關於黃警頑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是他和徐悲鴻之間交往的故事了。1915 年夏末徐悲鴻初到上海,當時是個窮途落魄的青年,好繪畫,又酷愛讀書,便經常去「商務」 的書店翻閱圖書,日子久了,便與書店的營業員黃警頑相熟,兩人從交談到互相了解,他比徐悲鴻年長一歲年齡相當,在交往中就產生了友誼。
  • 《徐悲鴻》⑥ | 真朋友的樣子,就是徐悲鴻和齊白石的樣子
    之後,徐悲鴻把稿費寄給了齊白石,齊白石還納悶,為什麼徐悲鴻為自己出版了畫冊,還要寄錢過來。 1948年,原中央大學校長顧毓琇想買齊白石的三幅畫並刻方章兩枚,但是因為急著回南方,不會在北平待太久,只能向徐悲鴻求助。 於是,徐悲鴻請齊白石一周之內交稿。果然,齊白石在徐悲鴻的請求下,真就做到了。
  • 蔣碧微:18歲與徐悲鴻私奔,31歲丈夫出軌後,做了20年小三
    徐悲鴻為蔣碧微所作畫像1、新娘私奔,婚禮變葬禮1917年,蘇州一查姓高門大戶人家正歡歡喜喜的為自家兒子準備著婚禮,沒想到就在婚禮的前幾天,卻傳來了新娘去世的消息。徐悲鴻畫中蔣碧微有了身孕後,蔣碧微愈加想念家鄉,想念親人,流浪了10年,她想回去了。本來約好同徐悲鴻在新加坡會面,兩人一起回國,但徐悲鴻卻拋下她獨自一人先行回到了上海。
  • 當徐悲鴻再一次遇見葉淺予:寶龍美術館展兩大名家精品
    「百年教育 百年悲鴻——徐悲鴻作品珍藏大展」展覽作品徐悲鴻《 六駿 》5月18日,由上海寶龍文化發展基金會、寶龍美術館、保利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百年教育 百年悲鴻——徐悲鴻作品珍藏大展」在寶龍美術館開幕。
  • 徐悲鴻為什麼對劉海粟有成見?
    ,直到1932年秋劉海粟歐遊作品展(此時劉也是名滿天下的大畫家),《新晚報》特刊了很多名流的文章報導,其中有一篇寫道「名畫家徐悲鴻 ...都是他的學生」,這下徐悲鴻就炸了,立刻在《申報》上刊登《徐悲鴻啟事》,笞上海美專是「野雞學校」,斥劉海粟系「流氓西渡,惟學吹牛」。劉海粟看後大怒,立即刊登《劉海粟啟事》諷徐悲鴻自命不凡,上海美專出來的人多了,你算老幾?
  • 在徐悲鴻紀念館學畫的日子
    9月中旬,徐悲鴻紀念館改擴建工程完成,正式向公眾開放。欣聞這一消息,我憶起十幾年前在徐悲鴻紀念館學畫的日子,那是一段難忘的回憶,對我後來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傳奇故事埋下學畫的種子我的家鄉永新縣有位畫家叫劉勃舒,他師從徐悲鴻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說了。
  • 「珍藏」徐悲鴻40幅精品全高清圖,帶講解!
    在書法上,徐悲鴻頗受康有為的影響,工於漢魏法書名拓。1918年11月,徐悲鴻爭取到公費赴法留學的名額。赴法前,得到好友馬衡(字叔平)相贈的漢魏精拓,很是高興,於是精心地繪製了此圖作為答謝《自畫像》1922年【文物現狀】現藏徐悲鴻紀念館《簫聲》1926年, 油畫,尺寸80cm×39cm【簡介】創作於1926年, 油畫,尺寸80cm×39cm,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 她與徐悲鴻齊名,30年受盡屈辱,終其一生只為「畫」!
    徐悲鴻為李青萍作的畫像徐悲鴻不但為她畫肖像,還為她的畫集作序;齊白石站在她的畫作前讚嘆不已,邀她辦畫展,請她吃飯;劉海粟更是感概地對她說,能成為畫壇先驅的唯有你我。這位女畫家就是李青萍。李青萍,本名趙毓貞(1911-2004),上世紀40年代紅極一時的美女畫家。
  • 徐悲鴻:誰才是他最愛的人
    徐悲鴻本來不叫徐悲鴻,他的父親是一個私塾先生,雖然家境貧寒,但他的畫畫一直都沒有拉下。只是還沒有施展才華的他在十七歲,就被父親做主和一個農家女子結婚了。徐悲鴻厭惡這段婚姻,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叫「劫生」。不知道誰是誰的劫,徐悲鴻的父親、妻子、兒子陸續都去世了,只留下徐悲鴻一個人,這時,他改名為徐悲鴻。徐悲鴻離開了家鄉,來到上海,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在這裡,他遇到了讓他怦然心動的女子——蔣棠珍。出生名門的蔣棠珍對他也是一見鍾情,兩個人便私奔去了日本,過了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
  • 中華藝術宮獲贈徐悲鴻《雞羊圖》
    「雞羊相伴」題材的畫作在徐悲鴻浩如煙海的繪畫中堪稱稀有。   早報見習記者 雍凱 圖 早報訊 7月30日上午, 「易氏家族捐贈徐悲鴻作品儀式」 在中華藝術宮舉行。《雞羊圖》創作至今已近八旬,雖歷經抗戰時期逃難流離、「文革」掃四舊,以及蠹魚的侵蝕等,但由於收藏者易家人悉心保管,原作得以倖存。
  • 「大奇至美:徐悲鴻版畫展」在中共中央黨校美育館開幕
    展覽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圖書和文化館、時代悲鴻(北京)文化藝術中心主辦,時代悲鴻健康公益基金、徐悲鴻美術館、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等機構提供支持。這批作品既表現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堅忍不拔之毅力和威武不屈之精神,又隱晦地表達了徐悲鴻對民族存亡的憂憤之情。特別是他筆下昂揚馳騁的奔馬,馳譽中外,展現的正是中華民族奮勇直前的一面;還有徐悲鴻畫中那威猛雄健的雄獅,抑或是屹立風雨之中的晨雞,都給人飽滿的生機和力量,傳達了畫家本人對革命必將勝利的美好祝願。這種融於畫作之中,對祖國深深的熱愛與眷戀之情,正是徐悲鴻「中國精神」的生動體現!
  • 徐悲鴻與蔣碧薇:很抱歉,我沒辦法對你的出軌「大慈大悲」
    導語:徐悲鴻與蔣碧薇:很抱歉,我沒辦法對你的出軌「大慈大悲」。1895年徐悲鴻出生於江蘇宜興,是我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國畫改良奠基人。說起徐悲鴻大師,熟為人知的除了他最引以為傲的《奔馬圖》之外,人們都會想起一位曾被稱為「小三」的女子,她便是孫韻君。不過在徐悲鴻、蔣碧薇和孫多慈的這場三人關係當中,蔣碧薇算是最大的受害者吧。
  • 寶龍美術館舉辦徐悲鴻、葉淺予藝術作品大展
    、悲鴻教育協辦的「百年教育 百年悲鴻——徐悲鴻作品珍藏大展」,在寶龍美術館展出。「百年教育 百年悲鴻——徐悲鴻作品珍藏大展」是今年繼中國美術館、中央美院兩個徐悲鴻大展之後的又一個徐悲鴻珍品大展。與此前中國美術館、中央美院兩個大展展出的徐悲鴻畫作主要來自於館藏不同;「百年教育百年悲鴻——徐悲鴻作品珍藏大展」系列展覽的徐悲鴻作品,主要來自於民間收藏,亦是近十年來民間舉辦的最大規模的徐悲鴻收藏展,品級毫不輸於兩個大展,且其中不少作品是首次面世,因此更顯得新奇而珍貴。
  • 縱觀徐悲鴻繪畫,他是一個忠誠於人民的現實主義者、愛國主義者
    但徐悲鴻卻反其道而行之,徐悲鴻的創作思想總體上歷經了從悲天憫人到人定勝天的轉變,他的作品以人物為主體,倡導創作要用悲天憫人的激情來表現人道主義、愛國主義精神。徐悲鴻是中國近現代的藝術大家,其創作思想的演變反映了中國近現代的歷史背景的變化,也反映了中國近現代藝術發展的變化。
  • 國畫大師徐悲鴻,和年僅17歲的蔣棠珍的愛情傳奇
    徐悲鴻,1895年出生,也是江蘇宜興人。徐悲鴻的父親徐達章,是一名鄉間畫師,耳濡目染之下,徐悲鴻也喜歡上了畫畫,並且頗有天份。因為家境貧寒,徐悲鴻九歲就和父親一起上街賣畫,日子雖然不富裕,但還算快樂。直到1911年,父親的一則舉動讓徐悲鴻驚訝不已,父親讓年僅17歲的徐悲鴻迎娶一位同鄉姑娘。
  • 美國丹佛舉辦徐悲鴻藝術展 成海外中華文化輻射源
    據美國《中美郵報》報導,正在丹佛藝術博物館展出徐悲鴻藝術展,在丹佛乃至全美各地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和關注,一些文化團體和華文傳媒積極將此次高規格的藝術展作為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難得機遇。  當地時間1月14日下午,旅居舊金山的畫家段昭南先生帶領他的33個繪畫中小學生專程來丹佛美術館參觀徐悲鴻畫展,他們為徐悲鴻畫展敬獻花籃,並贈送一幅學生畫的徐悲鴻肖像和國畫「徐悲鴻來到美國」給丹佛藝術博物館紀念,以表達他們感謝丹佛藝術博物館舉辦徐悲鴻畫展一份敬意和謝意。丹佛藝術博物館亞洲部主任歐素卡先生接待了來自加州的老師和學生們。
  • 蘇利文評徐悲鴻引爭議:他的作品幾乎僅僅止於合格
    今年《20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家》中文版出版,書中對徐悲鴻的評價引起了廣泛爭議。   雖然蘇立文在《20世紀中國藝術與藝術家》一書中對於徐悲鴻的地位是承認和肯定的,但是他對於徐悲鴻的藝術並不認同。比如書中評徐悲鴻的《愚公移山》:「揮動著鋤頭的英雄般的人體,有著擺姿勢的模特的外貌,事實上他們正是源自模特。
  • 巨匠徐悲鴻也亂畫,古人的作品給整廢了,網友:什麼意思
    徐悲鴻徐悲鴻亂改國畫,結果改的面目全非,結果謾罵聲一片。即使我們是同齡人,如果我們都能用心去創造一幅屬於自己的國畫,那麼,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和諧、美好。國畫這個名字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它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民間藝術,也是中國的國粹。在我國民間,一提起國畫,人們就會想到它的雅俗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