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畫壇巨匠,徐悲鴻邀請張大千講學被拒,理由卻讓人感到奇葩!

2020-12-22 春起民國

民國時期,雖然是戰亂時期,但是在文化上來說,這也是人才輩出的美好時期,由於那時候,人們的封建思想被西方的自由民主的思想猛烈的撞擊,女性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再加上大量出國留學歸來的人才,人們的思想一旦自由,那麼就會很容易出現大師級別的人物。

民國時期,在不同的領域都出現了很多有才華的人,小說雜文有魯迅,散文有周作人,建築有林徽因梁思成,詩作有徐志摩等人,在書畫界,那麼自然就是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等一系列大師了。

那時候,張大千的畫就已經享譽全中國了,但是,真正讓他火起來來的,讓美術界為之矚目的,其實是他以假亂真的技術,張大千最成功的就是仿造明末繪畫宗師石濤之畫,很多的收藏家也都走眼過。

曾經張學良說過,自己花了一萬多塊大洋買了一幅畫,最後拿給張大千品一品,最後張大千卻說是假的,張學良就不高興了,他說:我花了一萬多塊錢買的,怎麼到你這就成假的了,張大千說:那是我畫的,我心裡沒數嗎?

雖然張大千善於仿造名人的畫,但是他的畫工我們還是很認可的,徐悲鴻和張大千都是畫壇的巨匠,徐悲鴻曾經邀請張大千到中央大學擔任藝術系教授,但是張大千拒絕了邀請。這是為什麼呢?

1935年,以畫馬飲譽國際的大畫家、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主任徐悲鴻親自邀請張大千到中央大學擔任藝術系教授,他們同為畫壇巨匠,彼此之間又是相互尊重,是一對私交甚好的朋友,沒想到張大千不肯接受聘請。

他對徐悲鴻說:「君子動口說,小人動手足,我是小人,我只會動手畫畫,不會動口教課,你另請高明吧。」

這個理由讓徐悲鴻哭笑不得,也讓大家看到張大畫家可愛的一面,我們也不得不感嘆張大千的這個奇葩理由,但是張大千的繪畫才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徐悲鴻不忍失去這麼好的一位好老師,於是再次對張大千進行了邀請。

他對張大千說道:「什麼君子小人我不管,你看在我們的交情上,每周教課二、三小時都可以自己的態度堅決,你要是拒絕的話,那我也表示決心,你只要還在一天,我就一直邀請,直到你同意為止。」最後沒辦法,張大千隻好答應他。

相關焦點

  • 被迫登報離婚激怒原配,徐悲鴻加碼賠付贍養費,最終結果如何
    而徐悲鴻這次歸來,一定會糾纏她,這讓她感到十分煩躁。徐悲鴻留學歸來,想與蔣碧薇再續前緣1939年,距離徐悲鴻向孫多慈求婚被拒後不久,徐悲鴻心中煩悶,乾脆南下新加坡和印度講學,長達三年的時光。他只與子女通過幾次書信,雖然沒有直接聯繫過蔣碧薇,但是同蔣碧薇的母親和友人側面打聽蔣碧薇的近況。
  • 兩岸名家書畫展臺中舉辦 徐悲鴻、張大千作品亮相
    兩岸名家書畫展臺中舉辦 徐悲鴻、張大千作品亮相 2015年01月05日 07:30:02  來源:東南網
  • 《緬懷追憶 沉痛悼念》——沉痛悼念畫壇巨匠劉文西大師
    《緬懷追憶 沉痛悼念》沉痛悼念畫壇巨匠劉文西大師文/王文緒作者和中國畫壇巨匠劉文西老師及夫人陳一覺醒來,大吃一驚!朋友發來哀文消息:老王,你的老師劉文西昨日(7月7日)在西安去世了,享年86歲!我非常驚詫!
  • 10日自貢大安老鹽場1957開園 帶你看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真跡
    屆時,還將舉行首屆世界鹽都嘉年華,活動將持續到3月2日,將為遊客帶來一場不一樣的自貢文化盛宴。活動期間,遊客除了能感受來自6個國家和地區的特色鹽品,還能親眼見到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等大師的真跡。據悉,大安鹽廠始建於1957年,曾是自貢最大的製鹽廠,位於大安區舊城核心區,與毗鄰的燊海井、吉成井等古鹽場一起,構成自貢井礦鹽生產的時間序列和工藝路線。
  • 「鑑賞」徐悲鴻蔣兆和吳冠中靳尚誼,這些畫壇巨匠素描長這樣
    這位旅歐期間拜倒於拉斐爾畫風之下的著名改良主義者對早期的徐悲鴻產生了重要影響。後者由此認識了蔡元培,並在三年之後受到北京大學校長的邀請擔任了「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的導師。1918年5月,徐悲鴻在北大畫法研究會講演《中國畫改良之方法》中開門見山地說道:「中國畫學之頹敗,至今日已極矣!」徐悲鴻從人體比例、面目特徵及姿態和表情方向來全面衡量中國人物畫的優劣,自然得出了「中國畫落後」的結論。
  • 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國畫大師120幅精品等你來相見
    此次畫展展出了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黃賓虹、林風眠、潘天壽、李可染等28位中國近現代著名國畫大師的真跡佳作共120幅。120幅各時期的畫作,共同勾勒出了近現代以來中國一派書香墨韻、文人風雅的景象,鮮活地呈現了這一百餘年以來,中國傳統書畫演進和革新的歷史過程。
  • 《徐悲鴻》⑥ | 真朋友的樣子,就是徐悲鴻和齊白石的樣子
    莫逆之交,畫壇佳話徐悲鴻與齊白石終生不渝的莫逆之交,是中國現代美術界傳頌的佳話。 1928年,在北大擔任藝術學院院長的徐悲鴻與舊勢力展開鬥爭,可惜敵眾我寡,鬥爭失敗。 不過,在這次鬥爭中,徐悲鴻與齊白石建立了親密而純真的友誼,並將此延續一生。 兩人相差三十多歲,可是對藝術的見解卻十分投機。徐悲鴻一開始邀請齊白石到北大當教授,齊白石以自己年歲已高為由,婉拒了徐悲鴻的邀請。
  • 齊白石門下--湯發周揭秘:歷史上畫壇「夫妻檔」不只情濃,還素淡
    喜者夫人有此成就,構圖著色無不酷似自己的親筆;憂者恐人散布流言蜚語說齊白石作畫有夫人代筆,連借山館出來的畫也不可靠了。寶珠作畫原為消遣,她知道丈夫的心事後,從此擱下了畫筆。這對相差近40歲的忘年夫妻恩愛可見一斑。齊白石懷著既感激又內疚的心情在《群蝦圖》上題跋:「此幅乃內人寶珠畫,可與予亂真……」題畢覺意猶未盡又加題:「予使寶珠棄畫,因恐人猜疑替老夫代作」。
  • 往來千載間,藝高高到重慶,探展徐悲鴻美術館
    以下展覽介紹轉載自西南第一藝術自媒體「藝術野瘋狂」展覽名稱:往來千載間—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出品人:楊淨策展人:徐驥聯合策展人:寧靜展覽時間:2020年11月7日-2021年1月4日春季開學,徐悲鴻就回到中大藝術科的課堂上。儘管徐悲鴻最初的教育生涯是從受挫開始的,但這絲毫也沒有損壞他作為一個教育家的天賦。所以雖然在藝術理念上徐悲鴻與齊白石、張大千並不相同,但這並不妨礙徐悲鴻欣賞並推崇這兩位日後同被尊為大師的藝術家,甚至可以說,對這兩位的發現是徐悲鴻成為偉大教育家的一塊試金石—發現別人的長處還能給予無私的支持,是一個教育家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 藝術公開課|聽策展人講述徐悲鴻畫馬背後的故事
    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林風眠、傅抱石、李可染,南京博物院《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特展集中了20世紀中國畫藝壇最閃耀的8位巨星。他在當時的畫壇上就像一個伯樂,展廳中8位中國畫大家中,好幾位與他有密切的有關係,前面介紹的齊白石《尋舊圖》,就見證了徐悲鴻對齊白石的幫助和扶持。對於張大千,徐悲鴻極為推崇,甚至寫下一句廣為人知的評價:「五百年來一大千」。傅抱石是徐悲鴻提攜、介紹,才得以去日本留學,回國後徐悲鴻又為他提供工作機會,這才有了之後的傅抱石。李可染,是徐悲鴻親自領著上門,請齊白石收他為徒。
  • 徐悲鴻為泰戈爾畫像
    ,同「詩哲」泰戈爾結下了深厚情誼,還精心創作了一幅經典的《泰戈爾像》,續寫了中印兩國源遠流長的交往和友誼。此後,泰戈爾以中國學院的名義,誠邀中國的著名學者、藝術家前去講學、創作,共同推進兩國的文化和教育交流。
  • 《留法三劍客》:資深媒體人筆下的畫壇巨匠
    【內容簡介】  他們是融合中西、名滿天下的畫壇巨匠;他們是師出同門、攜手藝海的「三劍客」;他們是天涯知己,初心不改,情牽半個世紀。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是當今世界畫壇最傑出的華裔巨匠。他們師出同門,從西子湖畔起步,先後赴法學習,融匯中西,成就斐然,被稱為「留法三劍客」。
  • 齊白石再傳弟子-湯發周趣談:香港秋拍中國書畫古今巨匠名作賞析
    佳士得最近將要精心為藏家和藝術愛好者打造「中國近現代及當代書畫」 及 「中國古代書畫」 兩場拍賣,呈獻中國藝術史上深具美學和歷史意義的藝術作品,由古典巨匠、現代大師,及至當代水墨名家的全球收藏和永恆傑作。拍品跨越了古代及至二十一世紀,歷代巨擘均以其獨特風格創造出珍奇佳構,佳作留存下來,為人類文化之珍寶。
  • 巨匠徐悲鴻也亂畫,古人的作品給整廢了,網友:什麼意思
    而徐悲鴻這個名字,就是為了紀念他的藝術高超而起的。徐悲鴻是一位奇人,是我國國畫史上的豐碑。他一生創作了上千幅國畫,是世界上著名的藝術大師。徐悲鴻在世時,只有13歲,在一次國畫展覽上,徐悲鴻遇到了他的好友,他們便一起走上了尋訪國畫大師的路。徐悲鴻在尋訪過程中發現,畫中的風景雖然畫得很漂亮,但是還缺少一些美感。
  • 《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成都特展受熱捧
    《倥傯的鄉愁·張大千》成都特展受熱捧  【解說】正在成都博物館新館一樓舉行的特展——「倥傯的鄉愁·張大千」,自開展以來好評如潮,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30萬人到場參觀。作品背後折射出的大千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策展人孫凱先生致力於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拳拳赤子之心令無數觀眾為之感動。
  • 揭秘齊白石老人,有幾位弟子是中國畫壇巨匠?如今拍賣空前瘋狂!
    盤點齊白石的諸多弟子,梅蘭芳、李苦禪、王雪濤、李可染、陳大羽、許麟廬、婁師白等,其中李苦禪和李可染是其中影響巨大且名列前茅的畫家,是中國畫壇巨匠!1.李苦禪:1923年秋天,李苦禪聽說有一位老畫家齊白石極富創新精神,喜出望外,貿然前往齊白石家中拜訪。
  • 張大千于非闇徐燕蓀不打不相識 轟動一時的「畫家訟案」究竟怎麼回事
    不過,在成名之初,50歲之前的張大千,其恃才傲物、特立獨行的性格,也在國內畫壇引起不少非議與質疑。當時張大千在國內外初具影響力,但在北平還立足未穩,當時的北平畫壇對這位外來畫家的技法與風格尚不十分了解。加之張大千早年曾以仿作謀生,相當一部分畫壇中人對此難以接受。再因同行相輕、地區差異、圈子內外有別的習氣等因素,使得本地畫家對其並未有太過讚賞。
  • 光明文化周末·雅趣:張仃邂逅張大千
    作者:李兆忠      同為畫壇巨擘,同姓,同年同月拜見畢卡索,張仃與張大千卻了無緣分。  張仃不喜歡張大千的理由有很多,在他看來,張大千仿古、炒作,巴結權貴名流……  然而,張仃的朋友圈裡,喜歡張大千的不乏其人,如黃苗子、葉淺予。因此,每逢談到張大千,不免要抬槓,有時甚至臉紅脖子粗。
  • 徐悲鴻: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從徐悲鴻到張大千,從豐子愷到季羨林,中國文化界的名流、畫家、文人中愛貓、養貓者甚多。從貓身上,他們思考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並通過貓與人的互動,創造出許多雋永故事,折射出時代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