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大師徐悲鴻, 盤點「八駿圖」的背後,那抹氣宇軒昂之靈魂

2020-12-20 騰訊網

著名現代美學大師徐悲鴻筆下的「八駿圖」若干年後能引得後世的推崇麼,那麼它的美學價值何在?今天就帶大家來解密一下。

徐悲鴻的「八駿圖」裡體現的是恢弘的逸致,是一種被釋放的力量和魄力,「八駿圖」上那八匹氣宇軒昂的寶馬時而昂首長嘶,時而奔跑馳騁,千姿百態,卓然不群,無論是工筆還是彩繪,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是氣貫長虹的勢,他說:這人吶,一生得找一個靈魂寄託,就像駿馬一樣 ,我畫馬更是一種精神追求和精神寄託,我從駿馬身上看到了許多在人身上沒有的可貴品質,它教會了我很多很多.......

徐悲鴻以馬喻人,借景抒情,把「八駿馬」精神發揮到了極致,馬代表紅色的激情與活力,代表著新一代青年人的朝氣與靈魂,借馬的英姿颯爽來對比當下如日中天的空前盛世,「龍馬精神」一詞在這形容最恰當不過,同時八駿馬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希望與嚮往,是對青春和自由的渴望,更象徵著美好的事業、愛情。

世人因「八駿圖」而認識徐悲鴻,又因徐悲鴻而重新認識「八駿圖」

在我國近代彩繪史上,徐悲鴻的寶馬剛勁有力,有少有人在他面前「關公門前耍大刀」的,在他一生的「職業生涯」中,他的馬畫的是尤為有代表性和突出性,他傳奇的一生提倡彩繪改革,而他的「八駿圖」就是在他極力改革下最為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他對寫生有著有濃厚的興趣,他畫的馬的手草稿多的達上千幅,他還了解過馬的解刨。對馬的體型和骨架有著過目不忘的愛好,還有,馬的秉性,痞氣和生活習慣他以觀察的了如指掌,他的「八駿圖」以國畫水墨畫為主要輸出手段,同時還運動歐洲的透視手法和獨有的解刨手段,滿足了馬的桀驁不馴,他的畫筆剛中有柔,柔中還不失幾分韻味,對墨法還有極高的造詣,潛移默化中在紙上演繹出一匹匹生動而又靈活的馬群,手法柔慢有度,成功的勾勒出駿馬應有的神採和風度,徐悲鴻手下的「八駿圖」不僅在國內空前絕後,更是在世界上史無前例。

「八駿圖」中的社會精神、人文精神、事業精神,都分別體現在哪裡?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抱怨在這個滿目瘡痍的社會中所遭受到的種種不公,還把遇到點不公平的待遇說的哭天暗地,他們正是獲缺「八駿圖」的精神。寶馬者,應當審時度勢,在事業上永遠有著一顆「桀驁不馴」的心,和勇闖天涯的魄力,在人文精神上,「八駿圖」體現出的是不凡的氣度,是超越的靈魂,是一種仰天長嘶的胸腔共鳴,是一種精神和靈魂的洗禮。

這八匹馬分別 代表了拼搏上進的進取之心、沉穩忍耐的堅韌之心、後期勃發的衝撞之心、勇爭第一的標兵之心、桀驁不馴的事業之心、成熟穩重的平靜之心、奔騰馳騁的創業之心、英姿颯爽的氣質之心,其實在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幅「八駿圖」但是否我們每個人能否尋得自己內心的的千裡馬還得由我們自己來挖掘。

美術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學會容易,但畫到極致也需要有天賦。

每一個有天賦的孩子都應該得到培養,好的是現在很多家長都逐漸開始重視美術教育,據某在線美術教育平臺數據顯示,每年新增學習美術兒童數量正在呈直線上升,而更多家長選擇了在線1對1的教學方式,以此讓孩子學到更多!

相關焦點

  • 畫馬高手徐悲鴻辛苦畫了8匹馬,卻不如他畫的一頭牛貴,賣了1.6億
    徐悲鴻留學法國學西畫,學成回來後,一直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先後擔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和北平美術工作者協會名譽會長,以及後來的中央美術學院校長。但是,工作之餘也不忘揮毫潑墨,進行油畫和國畫的創作。尤其愛畫馬,光「速寫稿不下千幅」,還學習解剖,了解馬的骨架、肌肉。畫馬絕對是徐悲鴻最擅長的,同時代的畫家中無人能及。再加上「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的為人,徐悲鴻也因此獲得了畫馬高手的殊榮,成為一代國畫大師。
  • 藝術公開課|聽策展人講述徐悲鴻畫馬背後的故事
    龐鷗老師說,徐悲鴻是中國近現代美術的奠基人,對20世紀中國畫的影響力之大,可謂無人可及。此畫徐悲鴻創作於南京丹鳳街中央大學。畫取材於《九方皋相馬》故事。九方皋看到的是馬內在的精神和能力,注重馬的本質特徵而不重馬的皮毛,注重它的精髓而忘掉它的表面現象,九方皋相馬的價值,更遠遠高於千裡馬的價值!  畫家對畫的主人公細心塑造,九方皋叉腰昂首站立,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的那匹黑色駿馬,爍爍放光的二目流露出不凡的氣質與高超的智慧。
  • 徐悲鴻:以素描為基礎的教學體系,仍是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部分
    至今,徐悲鴻教學體系中一整套的以素描為造型藝術基礎的教學體系仍然是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所提出的「新七法」,以及關於素描的教學方法在現代美術教育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力主用寫實主義改革中國傳統繪畫的方法及理論在今天的美術教育和美術創作中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肯定和學習的。在徐悲鴻的指引下,吳作人、李苦禪、蔣兆和、尹瘦石、黃胄、劉勃舒、艾中信都創作出了一批至今令人讚嘆的藝術作品,並且他們都成為現代著名的畫家及美術教育家。可以說,當今不少美術院校的美術系科奉行的基本上是徐悲鴻美術教育體系。
  • 鄭板橋一幅古畫,被徐悲鴻添加6筆後,身價暴漲,一舉拍賣3500萬
    清朝有這樣的一名畫家,他非常的執著,他這一生只願意畫蘭、竹、石,他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這位畫家就是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所謂揚州八怪,指的不是八個怪物,而是清朝時期的八位畫家,這八位畫家的畫風相近,但是卻與一般人有很大的區別。
  • 徐悲鴻的三段摯愛情感史
    作者:李大奎(一組徐悲鴻畫作)以名畫《奔馬圖》而馳名中外的一代國畫大師徐悲鴻,不僅與齊百石齊名,還與張書旗、柳子谷並稱當代畫壇的"金陵三傑"。他的畫作彩墨渾成,尤長於人物、走獸、花鳥,對畫壇影響深遠,譽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
  • 用筆畫畫,膩了,改用手指,一幅作品賣2.8億,比徐悲鴻畫馬都貴
    用筆畫畫,膩了,改用手指,一幅作品賣2.8億,比徐悲鴻畫馬都貴。不用畫筆,用手指畫畫,可以說在潘天壽之前就已有較長的歷史沉澱,這種技法還有個學名,叫指墨畫。但因為用手畫畫畢竟不是主流的繪畫技法,故而不怎麼被世人所接受和認可。
  • 當徐悲鴻再一次遇見葉淺予:寶龍美術館展兩大名家精品
    徐悲鴻是一個有著巨大政治情懷與抱負的藝術家和藝術家教育家,對推動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功不可沒。這一點,在中央美術學院執教三十年的葉淺予身上也可以體現地淋漓盡致。生前為好友的他們,如今又在寶龍美術館見面了:5月18日,「百年教育 百年悲鴻——徐悲鴻作品珍藏大展」、「葉淺予的『民族學』——葉淺予中國畫藝術專題展」同時在上海寶龍美術館開幕。
  • 馬賦兼題八駿圖
    馬賦兼題八駿圖(1)2019-04-17朱文俊(綜合部外聯組)閱讀 28汗血寶馬馬賦兼題八駿圖(1)文/朱妙常昂首奮蹄,飄鬃揚尾,氣度非凡,大顯神威;觀其雄姿——不是尋常駕車馬八駿圖,寓意深邃,聚馬文化精粹,或曰是:伯樂遺留模特,讓後人,作推薦依據。古往今來,何止八駿,歷代保衛邊疆,抵禦來犯之敵,多少悍馬良駒,配合將士,成為驃騎,馳騁戰場,擊潰入侵外夷。霍去病千騎滅兇奴十萬,衛青百騎擒單于(2).「汗馬功勞」,乃人馬共享盛譽。
  • 徐悲鴻美術教育:堅持以科學主義思想為美術教育基本原則
    徐悲鴻早在法國留學期間就已經認識到素描在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他一再強調素描在美術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認為美術初學者必須重視素描,先學習素描才可以為學術美術奠定良好的基礎。徐悲鴻強調素描是美術工作者必須學習的「第一步功夫」,也是美術專業學生的「基本之學問」,亦為繪畫表現的重要形式。
  • 黎氏八駿,成才的兒女背後站著偉大的父母
    一家滿門俊彥,八子皆為棟梁之才,時人稱之「黎氏八駿」。 大哥黎錦熙是注音字母之父,語言學泰鬥,還曾是毛澤東的老師,與毛澤東有著深厚的師生情誼。老二黎錦暉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兒童歌舞音樂家,是「明月歌舞團」的創辦人,聶耳、嚴華、周璇都是他的門徒,我們從小傳唱的「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的兒歌就出自黎錦暉之手。
  • 「窮而彌堅,不墜青雲之志」,國畫大師徐悲鴻帶給我們的教育思考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沒有成名之前的徐悲鴻曾經饑寒交迫,窮困潦倒,少年喪父,求學無門,工作無望,一度流落上海灘。……可是,他「窮而彌堅,不墜青雲之志」,越挫越勇,咬定目標不放鬆,終於成為一代藝術巨匠。耕作之餘,父親在鎮上以課徒和需字賣畫補貼家用。因家境貧寒,幼年的徐悲鴻也跟著父親參加勞動。幼小的悲鴻耳濡目染,對書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3歲時(1908年),家鄉發生水災,莊稼悉遭吞噬。萬般無奈之下,他隨父親外出謀生,也培養了他對書畫的熱愛之情。後來,達章公染上了重病,全身浮腫,極度衰弱,父子倆才不得不返回家鄉。17歲以後,徐悲鴻獨自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擔。
  • 價值1.71億元的徐悲鴻真跡 正在江北一百年花園展出
    說到花園那重慶的花園可太多了有南山植物園、花卉園 、園博園......除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花園以外重慶還有一個隱秘了近百年的花園那就是江北石家花園今石家花園為大師徐悲鴻故居始建於1931年是一幢中西式合壁的樓房和庭院據說現在裡面收藏著徐悲鴻大師20餘幅真跡
  • 徐悲鴻: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徐悲鴻作為一位在國畫、油畫兩個藝術領域均有卓越成就的大師,世人都知道他畫馬獨創一格。然而,徐悲鴻自己卻說:「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 在徐悲鴻紀念館學畫的日子
    9月中旬,徐悲鴻紀念館改擴建工程完成,正式向公眾開放。欣聞這一消息,我憶起十幾年前在徐悲鴻紀念館學畫的日子,那是一段難忘的回憶,對我後來的人生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傳奇故事埋下學畫的種子我的家鄉永新縣有位畫家叫劉勃舒,他師從徐悲鴻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說了。
  • 往來千載間,藝高高到重慶,探展徐悲鴻美術館
    春季開學,徐悲鴻就回到中大藝術科的課堂上。儘管徐悲鴻最初的教育生涯是從受挫開始的,但這絲毫也沒有損壞他作為一個教育家的天賦。所以雖然在藝術理念上徐悲鴻與齊白石、張大千並不相同,但這並不妨礙徐悲鴻欣賞並推崇這兩位日後同被尊為大師的藝術家,甚至可以說,對這兩位的發現是徐悲鴻成為偉大教育家的一塊試金石—發現別人的長處還能給予無私的支持,是一個教育家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 《徐悲鴻》⑥ | 真朋友的樣子,就是徐悲鴻和齊白石的樣子
    但是,在徐悲鴻的再三誠邀之下,答應授課時候相伴在旁。徐悲鴻辭平南下的時候,戀戀不捨的齊白石更是畫了一幅《月下尋歸圖》相贈,並題詩二首。 1930年7月,受邀遊廬山的徐悲鴻見到了正失業的傅抱石的作品,感到他大有發展前途。尤其是在得知傅抱石的自學精神以後,徐悲鴻仿佛看到了自己學藝的影子。 感動之下,徐悲鴻親自拜訪傅抱石。 徐悲鴻的到來令貧困中的傅抱石夫婦受寵若驚,徐悲鴻建議傅抱石出國留學,開拓眼界。但是,傅抱石那時候成日為柴米油鹽發愁。
  • 「珍藏」徐悲鴻40幅精品全高清圖,帶講解!
    徐悲鴻(1895-1953年)徐悲鴻(1895-1953年),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市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 國畫大師徐悲鴻,和年僅17歲的蔣棠珍的愛情傳奇
    這對夫婦的女兒就是蔣棠珍,而和她一起私奔的男子則是國畫大師徐悲鴻。那時候的徐悲鴻還不是國畫大師,只是一個小有名氣的青年畫師而已。蔣棠珍是江蘇宜興人,父親蔣梅笙是一位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在當地辦了所小學。兩人一個是出身尚可的大家閨秀,一個是年輕有為的有志青年,可謂是「郎才女貌」,那麼為什麼他們不能光明正大的戀愛,要選擇私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