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6 16:16圖文來源:紫金山新聞
專家:江蘇省中醫院推拿科 楊曉仙 主任中醫師
近日的南京秋高氣爽,雖午間仍有酷日當頭,但一早一晚天氣涼爽,非常舒服。很多帶孩子的家長都心生高興,這下帶孩子容易了,卻不想送走了高溫,卻迎來「腹瀉」。據悉,醫院最近來了不少拉肚子的小毛頭,不少還伴有發燒症狀,急壞了家長。
上吐下瀉,11月齡寶寶中招了
前天,11個月的欣欣就中招了,欣欣媽媽介紹說:「不知道為什麼,寶寶突然一天拉六七次,還發燒、嘔吐,真是急死人了。」 在省中醫院門診,像欣欣媽媽這樣的家長有不少。
家長們回憶說,這幾天寶寶的生活起居也沒什麼變化,發病前吃飯、睡覺都好好的,突然就開始拉肚子、發燒了。趕緊抱寶寶到醫院就診,但一聽到需要掛水治療,心裡又犯嘀咕:腹瀉的寶寶大都在三歲以下,這麼小就要掛水實在不捨得。
「像欣欣這樣發生秋季嬰幼兒腹瀉的寶寶,其實小兒推拿有很好的療效。」省中醫院推拿科楊曉仙主任中醫師介紹說,像欣欣這樣的腹瀉是秋季高發病,推拿作為中醫外治療法無副作用,患兒肯配合,家長能接受。普通症型的一般3-4次就能基本痊癒。欣欣在推拿的第二天就退燒了,不再上吐下瀉,精神也好了許多。
這種病專在秋天盯寶寶
秋季腹瀉是一種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腸炎,多發於嬰幼兒,以腹瀉、發熱、嘔吐為主要症狀,每年9-12月份是高發季。
楊小仙主任中醫師介紹,寶寶腹瀉時,大便呈蛋花樣或稀水樣,伴腥臭味,一天腹瀉三次以上甚至更多。
引起腹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1、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是引起腹瀉的主因,若餵養時所用器皿或食物消毒不佳,即有感染的可能,也可通過呼吸道、水源感染。
2、溫差大
秋季氣溫變化大,忽冷忽熱,氣候變化引起感冒、腹部受涼也可致病。
3、消化系統不成熟
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但營養需要相對又高,腸道負擔重,如過多地加餵澱粉類、脂肪類食物,或進食過多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亂,導致腹瀉。
4、其他疾病因素
感冒、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等疾病發生時,也會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表現為腹瀉症狀。
不吃藥不打針,這種好方法值得一試
楊主任介紹說,現在的家長存在兩極分化,一種家長看到寶寶一不舒服,就會自行在家中給寶寶吃各種藥物,盲目、過度治療;還有一種家長則不主張用藥,總是想著寶寶捱捱,能自然痊癒,這其實都是不對的。寶寶一旦發生不適,及時、正規就診是關鍵。
此外,對於一些寶寶疾病,如腹瀉、斜頸、感冒、咳嗽等,其實中醫推拿往往事半功倍。家長們平時在家也可學著為寶寶推拿,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具體做法
1、順時針方向摩腹8到10分鐘。
2、補脾經:旋推寶寶左手的大拇指末節羅紋面就叫「補脾經」,100-300次。
3、清大腸:左手食指橈側緣(靠近大拇指的一側)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線即是大腸穴。從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
4、揉板門:手掌大魚際平面即是板門。用指端揉100-300次。
5、運內八卦: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周,此圓周即內八卦。沿此圓周順時針掐摩稱「運內八卦」,作100-300次。
6、揉龜尾:尾骨末端就是龜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7、推上七節骨100一300次。上七節骨是尾骨到腰骶關節的一段。兩手大拇指交替往上推,即為推上七節骨。
8、最後自下往上捏脊三到五遍,結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