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理學跨越溝通的障礙

2020-12-25 騰訊網

作者:袁恆雷

在全球化愈發明顯的時代,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障礙,已不僅僅是語言方面,更體現在文化心理方面。大到國家、民族間的交往,小到個人間的往來,由於地域、文化、語言、風俗、宗教、飲食習慣等諸方面存在差異,文化心理鴻溝難免存在。作者在東西方著名高校教授心理學,本書為其多年教學研究心得。

《吾心可鑑:跨文化溝通》 彭凱平 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選題精準:契合時代癥結

隨著改革開放40餘年豐碩成果的收穫,國人愈發樹立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走出國門者越來越多。與此同時,一些文化現象日益引起關注:身為中國人,為何要讓外國人理解我的觀點?為何要花費這麼多時間與精力學習英語,而且還列為中高考科目?是什麼在影響跨文化溝通,該如何突破溝通障礙?一系列的「靈魂之問」在《吾心可鑑:跨文化溝通》中都有細緻解答。

這眾多選題,契合了人與人溝通的時代癥結——無論是國人之間還是國人與外國人之間的交流。以具有全球視野的中外交流來說,彭凱平如此回答:「學習跨文化溝通是經濟全球化的需要,是中國迅速崛起為世界強國所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同時它也能幫助我們發現自我,超越自我。」這就是中國的中小學生要一直學英語,考碩博讀碩博也一直要學要用英語的深層緣由。

東西方真正的文化交流可追溯到100餘年前的「西學東漸」,而改革開放以來的40餘年,東西方的交流領域仍在不斷擴大。即便東西方已有一定的相互了解,但我們依然會感到其它文化對我們存有誤解甚至敵意。

彭凱平指出,這源於文化之間的價值衝突引發的根深蒂固的心理反應。不同文化的人對待同一議題或事件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反應,這是跨文化溝通必須跨越的心理鴻溝。對於東西方人們而言,需要通過學習跨文化溝通心理學去了解彼此,消除隔閡。

對此,作者非常樂觀:「學習跨文化溝通心理學,能夠提升我們的軟實力,讓其他文化的人理解、同情、認同和接受我們的理念、觀點和信息,讓我們成為積極的文化使者。」

案例經典:分析活潑靈動

彭凱平多年精研心理學,在國內,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國外,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史丹福大學、密西根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諸多高校教授。廣博的教學經歷,使其具有寬廣的視野,研究的著力點大多為東西方文化交匯處。書中案例多為其在東西方高校課堂中「碰撞」後的集萃提取及多年心理學調查與實驗的分析,因而材料雖廣博但很典型,行文詼諧活潑。

書中部分案例在心理學領域非常經典。彭凱平將這些案例置於跨文化溝通的視域內進行全新的分析講解,從而使之生發出全新的認知感。以科爾伯格道德兩難困境為例:漢斯需一種名貴的抗癌藥物治療太太的疾病,但該藥尚無市售,需花費重金從發明者化學家處買得。無力購買的漢斯請求化學家先把藥物給他,自己以所有的財產先支付部分藥費,待太太病好後再償還餘款。化學家拒絕了他的請求。於是,道德兩難困境出現——漢斯要不要偷藥物救太太?

按早年科爾伯格的理論,道德發展分三種水平:前習俗水平的道德觀念,習俗水平的道德判斷,高級水平的道德觀念。處於不同水平的人們,得出的答案自然不同。彭凱平的分析具有更加寬廣的視角,跳出了漢斯偷藥救太太的窠臼——因為我們非常清楚,人的性命至高無上,無論是道德還是法律,其制定的初衷都是懲惡揚善。所以,彭凱平呈現了對科爾伯格相關研究的進一步探索,那就是脫離道德水平後,對其研究著眼點的探析。彭凱平分析道:「他的道德困境主要涉及的還是人的思維,而不是人的行為。他也沒有涉及其他的道德考量,關注的行為主要是與公平、公正、社會傷害等這些與法律有關的道德問題……在很多情況下,男性關注的是公平的問題,而女性關注的是關懷他人的問題。」

顯然,這種進一步的分析便是對原理論的進一步發展,不僅適度更正與完善了科爾伯格的相關理論,而且更加明晰了在道德困境中如何實現「愛的原則」。彭凱平的分析擯棄了拗口的學究氣,儘可能地選取通俗易懂的語句,再加上眾多鮮活案例的呈現,使得本書的閱讀過程顯得輕鬆愉悅。

對比手法:打通交流障礙

書中研究的文化交流,主要體現於東西方之間,特別是以作者從教的中美兩國民眾的交流為主,兼顧非洲、歐洲、拉美、韓日等地區民眾的相關情況。如同我們中學時期寫作議論文最基本的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了解為什麼要進行跨文化溝通、跨文化溝通在東西方之間的主要障礙為何之後,面對的自然就是如何打通東西方文化交流障礙。作者長期在中美兩國高校任教,因而常採用對比手法,這在研究相關文化心理學的問題時可謂屢試不爽,兩相對照使幾乎所有問題都得到了鏡像式的清晰呈現,進而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具體的方法或指明方向。

東西方跨文化溝通的最大障礙是什麼?看似很「簡單」,這種障礙大到國家之間,小到人與人之間都是成立的,那就是「雙方之間的共同點非常少」。那麼,解決的辦法也是顯而易見的——「溝通的雙方應該積極地去追求共同之處」。心理學認為,人與人之間一旦產生某種認同,相互之間就會在心理上產生「自己人」的效應,這種「自己人」效應可以消除溝通中的隔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彭凱平運用了幾種方法:分析和克服溝通的語言障礙、溝通風格的障礙、高難度說服、對話的藝術、非言語溝通等。這些方法基本都是現實案例的理論集萃,頗具可操作性。彭凱平充分運用對比手法加以敘述,比如一則幽默段子,中國學生聽了會引起鬨堂大笑,但美國學生不懂其中的「梗」就會面面相覷。

書中例舉並分析了一批經典的東西方成功跨文化溝通的案例,比如電影《功夫熊貓》《尋夢環遊記》、北京奧運會上的中國文化展示、貝聿銘設計的羅浮宮玻璃門金字塔、譚盾《女書交響樂》等。這些跨文化溝通案例的成功,在於「幫助我們建立起對人性、人情、人心、人慾的普遍認識,發掘不同文化人群之間心理和溝通的共通性及差異性。由此在科學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創造性地宣傳和交流文化,這樣的跨文化溝通才能反映不同文化的人的心理需求,也才是較為有效的。」北京奧運會上的中國文化展示,完全是跨文化的高科技表達方式和超越文化障礙的整體和諧之美,讓西方觀眾在美中感受到心靈震撼,從而自然接受一場中國文化的薰陶。

方法實用:有效推廣中國文化

本書立意 「跨文化的溝通」,目的在於構築國人文化自信,將中國文化有效地向世界傳播。彭凱平如此闡述:「如何有效地對外宣傳中國的文化,才是每一個負責任的中國人在跨文化溝通時應該考慮的問題。」

彭凱平以「硬實力」與「軟實力」來具體加以說明。硬實力指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等,軟實力就是指跨文化溝通能力。國與國之間的影響,不是靠一方的力量單獨來完成,而是在彼此的互動中產生。這是動態的發展過程,而非固定不變。彭凱平認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甚至一個人,最重要而且最穩定的影響力是感化、感動、感召別人的能力,而絕不是震懾、嚇唬、強迫別人的實力。」

彭凱平的觀點不僅契合當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與中華傳統文化構成也遙相呼應——孔子在《論語》中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彭凱平在精研東西方文化的有機碰撞後,結合親身經歷,提出一系列對於有效推廣中國文化富於可操作性的意見或建議:一是提高我們的信譽;二是選擇合適的信息;三是設計合適的溝通方式。以提高我們的信譽為例,從心理學來講,彭凱平認為四個方面尤為重要:尊重對手、講道理、個人化、聚焦阿喀琉斯之踵——道德軟肋。這種層層深入的論述,如同抽絲剝繭般講清了一系列宣傳文化的方法。

外國民眾對中國的好奇和接觸越來越多,這就使得如何讓外國民眾更好地了解中國、理解中國的立場和觀點,成為中國崛起過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彭凱平是了解東西方民眾的心理學專家,他提出的幾項建議,是基於多年來一線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積累所得,是被反覆證明實用的方法。本書中,他運用一系列案例證明了以上幾個方法的正確性。相信通過這些方法的進一步推廣,中國的理性、開放、寬容和和諧的形象與聲譽會在全球樹立起來。

在全球化迅猛發展的時代,東西方之間的交流只能是愈加廣泛與頻繁,增進了解、共享信息已是大勢所趨。因而,東西方之間無論是進行哪方面交流,首先還是應該先進行跨文化的心理溝通,這是其它領域開展交流的基礎。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彭凱平在全書結語中不忘適時提醒,走出國門之前,最好先掌握跨文化溝通的知識,不然,在全球化時代,國際認知盲和文盲一樣,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袁恆雷)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這些溝通方式才是解決語言障礙的關鍵,語言障礙矯正師如何溝通
    從事語言障礙行業,每天需要和來自天南海北的語言障礙者溝通、答疑,隨著時間的沉澱,越來越覺得自己需要改變,以往那種機械化、標準化的術語,不但外人聽了毫無溫度,連我們自己都覺得煩。自我反省一下,想達到更好的溝通,還是要從「心」做起,輔導我們的心理學教授說「你知我所想,我知你所需,心裡打破隔閡,產生信任,才會更好的溝通」。
  • 溝通的障礙有這幾個?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
    上一篇文章,小編講解了溝通的基本過程,言語溝通和非言語溝通。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溝通中的常見障礙以及如何建立溝通的橋梁。人際交往中,我們的溝通很少會想我們預想的那樣順利。常規性的或者中性的信息是最容易交流的。
  • 成功,需要跨越障礙
    如今回想學生時代對這些體育項目的訓練經歷,我似乎能找到一些生活的啟示:往往現實中的障礙遠不如心理上的障礙那樣高大。一旦心中的障礙消除不了或者說壓制不住,那麼現實中的障礙哪怕再小你也很難跨越過去。 一個人在他人生的道路上,總是要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障礙需要去突破,當我們突破了它們,我們會從內心察覺到自己的人生更上了一個臺階,有了質的變化。只要我們跨過了內心世界的障礙時,現實中的障礙基本上不是大問題了,有的甚至已經不存在了。
  • 說話=溝通?心理學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溝通
    今天,小編就從心理學角度和大家聊聊什麼是溝通,也讓大家了解溝通的過程,最後我們也要學習如何提高我們的溝通技能,更有效地傳遞信息,進而能建立更加高效的人際關係。溝通的基本過程,我們是如何進行溝通要想了解我們是如何進行溝通的,首先就要看看信息傳遞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從心理學角度講,溝通是指雙向的交流,即信息的發送和接收。這裡會涉及到信息的發送方和信息的接收方。
  • Google翻譯 憑啥跨越語言障礙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專訪最新資訊 > 正文 Google翻譯 憑啥跨越語言障礙
  • 說話=溝通?心理學帶你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溝通,提高你的溝通技能
    今天,小編就從心理學角度和大家聊聊什麼是溝通,也讓大家了解溝通的過程,最後我們也要學習如何提高我們的溝通技能,更有效地傳遞信息,進而能建立更加高效的人際關係。溝通的基本過程,我們是如何進行溝通要想了解我們是如何進行溝通的,首先就要看看信息傳遞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從心理學角度講,溝通是指雙向的交流,即信息的發送和接收。
  • 兒童溝通障礙的定義與分類
    從疾病角度分析,溝通障礙包括聽力障礙、言語障礙和語言障礙。言語是表達性口語,因器質性或非器質性因素導致構音、發音及語言流暢的異常,如構音障礙、口吃等。從兒童發展角度分析,言語和語言發育遲緩是兒童期最常見的溝通障礙形式,特指在兒童語言發育過程中,語言的理解、表達、使用等能力落後於其生理年齡正常發育的兒童,在語言學習上需要幫助,或在協助下仍然發展有限。美國言語語言聽力協會綜合語言發展的要素、疾病等因素,進一步擴充並完善了溝通障礙的概念。
  •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心理學解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發現有一些人很好相處,而有一些人可能要慢熱一點,隨著時間推移會慢慢變好,但是極少數的一部分人好像總是很難相處。他們的行為很多時候令人無法理解,更談不上認同。
  • 有效溝通的障礙主要包括( )
    有效溝通的障礙主要包括( ) 2014-08-29 14:39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你的溝通存在障礙嗎?
    因為在溝通的過程當中所牽涉的內容很多,不單單是表述者方面所給出的信息,還有聽者的理解等外在因素,再加上一些「意外」出現,導致溝通出現重重障礙。總的來說,影響溝通的障礙有以下幾類:1、表達障礙第一道障礙是表達障礙,表達障礙也可以進一步區分成:不表達和表達不當兩個方面。
  • 《內向心理學》內向者溝通手冊:為什麼你總是不被「認真對待」?
    這是語言學博士西爾維婭·洛肯在《內向心理學:如何安靜的發揮影響力》(以下簡稱《內向心理學》)中的觀點。對內向者而言,能力和障礙一樣顯著,如何克服對衝突的恐懼,是他們遇到的第一個障礙。你不妨列舉自己的障礙清單,評估一下自己的障礙,從中整理出自己的需求。用自己的優勢卡牌逐一應對自己的障礙。結語內向者的困惑很多時候來自於:為什麼別人不能好好聽他們說話?誠然,面對工作和生活,我們都需要拿出一定的勇氣。但內向並不是原罪,內向者不好溝通也是一種刻板印象。
  • 心理學:溝通概述,如何有效溝通
    溝通,是我們和他人共享信息和思路的一種方式,有書面溝通,口頭溝通,非語言溝通,涉及到的內容很多,這裡就針對性地講解一下最常用的口頭語言溝通。首先,無論是何種溝通方式,大體都包含五個要素:目的意圖、溝通對象、信息內容、方式方法、時間安排1. 溝通的目的意圖在溝通中首先要考慮的是溝通的目的是什麼,不同的溝通目的決定了不同的溝通內容。
  • 實用心理學告訴你:改變溝通方式便可「一擊必中」
    其內心的自卑感會使她們呈現出逃避社交、拒絕情感溝通的狀態。當然,這不是說迴避型依戀的人無法走進戀愛關係。相反,一旦她們投入一段感情就會變得十分專注。童年情感的確實多會讓她們表現出超出常人的佔有欲和控制欲。
  • 白話心理學之自戀型人格障礙
    介紹自戀型人格障礙,不得不提一下科胡特和他的自體心理學。精神分析理論技術的一種,源自海因茲·科胡特對自戀型人格疾患的研究,關注的是自體的發展及自體客體轉移關係。自體心理學主張三極自體結構,以及正常自體是鏡映、理想化和孿生需求的平衡。
  • 有效溝通的障礙及應對技巧
    一、有效溝通的障礙1.過濾發送者有意操縱信息,以使信息顯得對接受者更為有利,這與組織結構中的層級數目有關2.選擇性直覺接受者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動機、經驗、背景及其他個人特點有選擇地去看或者去聽信息極端的情緒體驗阻礙溝通。5.語言同樣的詞彙對不同人來說意義不同,如年齡、教育、文化等。6.溝通恐懼在口頭溝通上,或是在書面溝通上,或是在兩者兼有的溝通上,感到過分緊張和焦慮。
  • ...認知學習的特點;進化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和模型;學習障礙的臨床表現
    變態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1)變態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變態心理學是心理學中研究異常心理和行為及其規律的一門分支學科。曾經有過的不同觀點有:研究個別心理過程的障礙;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點;研究心理障礙的基本理論、形成原因和機制;研究心理因素在致病和防治中的作用等。
  • 最怕抑鬱症走向雙向溝通障礙
    抑鬱障礙和雙向溝通障礙都屬於精神疾病,都會有從輕到重的過程,不過在精神治療的時候,醫生最害怕的就是患者不能正確的描述病情,這會對診斷和用藥造成很多困難。作為患者的家人在描述病情時,要麼是斷斷續續、要麼是不知從何說起。
  • 把課堂溝通障礙當作理解教學的契機
    在上述例子中,教師有選擇性地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反饋,有意不理會一些自己不確定的回答,打擊了學生試圖與教師溝通的努力,使溝通過程受到阻礙。  師生之間溝通的阻塞狀態就是溝通障礙,這類障礙主要呈現兩個特徵:一是師生對話過程中無法實現信息的雙向傳遞,二是溝通內容沒有被準確地理解或者師生並未達成共識。
  • 和自己的親密關係之障礙版
    在人生旅途,甚至停車靠在路邊,專門思考如何克服障礙,包括上各種班,心理的班,靈修的班,親密關係班,或者去與那個造成你內心障礙的人或者事扯掰,各種努力掙扎想要跨越這個障礙。然後就這樣,一直在障礙中了。就這樣一直在障礙中了。只要你想要扯掰,總會有障礙讓你、引導你去各種扯掰,層出不窮。人生那麼長,不扯掰閒著也是閒著。至少扯掰還顯得自己認真又有深度。
  • 《好兆頭》一場惡魔與天使的愛情,真愛可以跨越一切障礙嗎?
    01●真愛可以跨越性別,種族,歲月,信仰?向我們清晰的展示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真愛,這種愛,不關乎於一切障礙的束縛,很純很純。02●世界上有哪些是跨越種族的愛?④同時還有一些電影或者電視劇都有類似的情節出現,像《人鬼情未了》跨越陰陽兩界的愛情,也會生出幸福的彼岸之花。《我的機器人女友》中人與機器人相愛。還有很多例子。⑤李坤城和林靖恩的爺孫戀,兩人相差40歲是卻也能相愛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