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平:如何基於核心概念進行學習進階的設計?

2022-01-12 思維智匯
教育的目標不是獲得一堆由事實和理論堆砌的知識,而應該是實現一個趨向於核心概念的過程,這樣才有助於學生理解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件和現象,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
因為學生在不同階段思維有不同的發展,因此需要對知識的學習有一個進階的設計,通過學習進階,可以發展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深度理解科學概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中,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重點實驗室主任胡衛平教授對核心概念的定義作出解釋,並闡述了核心概念教學的路徑及方法。本文整理自胡衛平教授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育新學校思維型教學主題培訓上的分享

本世紀以來世界主要的發達國家和經合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都在積極推動基於核心素養的改革。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學生能夠適應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而簡單的知識點沒有辦法成為學生符合現在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所以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需要核心概念。

除此之外,目前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強調基於大概念的教學。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由於知識體系龐大,也必須選擇綜合性的方法和學習內容進行教學。
因此,基於核心概念,整合學科知識,促進學生參與實踐,實現對重要原理的深入探索,發展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並提升學生的素養已經成為國際教育研究的共識,也是國際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

核心概念是某個知識領域的中心,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原理,這些內容能夠展現當代學科的圖景,是學科結構的主幹部分。

比如數學裡面的幾何、代數、統計等幾個大的核心概念構成了數學學科的基本框架。

 

選擇核心概念有嚴格的標準,要展現當代科學的主要觀點和思維結構;能夠組織和解釋大量的現象和數據;包括了大量的邏輯內容,有足夠的空間用於解釋、概括和推論。

 

還要可以用於生活中常見的情況和環境;可以提供許多機會,用於發展與本學科特色相關的認知技能與邏輯思維過程。

要可以用於組建更高階的概念,並能與其他學科的概念結構建立聯繫;要表達科學在人類智力成果中所佔據的地位。

 

核心概念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科學概念,一類是關於科學的概念。在《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一書中討論了科學中的14個大概念。

 

如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構成的、物體可以對一定距離以外的其他物體產生作用等等。其中前十個是科學概念,而後四個是關於科學的概念。

在14個大概念中,我們將關於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宇宙科學三個領域合在一起,構成了十一個學科核心概念,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由此可以看出其中的整合性。

 

比如說物質與能量不僅存在於物質科學中,生命科學、地球宇宙科學中也有物質與能量,這就是一種跨學科的概念,這種跨學科概念還有結構和功能、系統與模型、穩定與變化。

 

在教學過程中,要設計教學,首先從學科核心概念的角度出發設計,同時要真正幫助學生理解跨學科的核心概念。

 

跨學科的核心概念不是一個單純的學科,而是對不同的學科核心概念進行整合。在學科核心概念裡面也需要考慮互相之間的聯繫,進行整合。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不難理解在實施核心概念教學時,需要開展跨學科的合作。比如自然科學領域,物理、化學、生物不僅僅要分成物理、化學、生物獨立的教研室,還要有一個教研室之間合作的機制,就如何實現學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幫助學生形成跨學科概念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礎和教研基礎。

概念教學往往與學習進階聯繫在一起,此次我國課程改革特別強調了學習進階。

 

2004年,《加拿大科學、數學和技術教育雜誌》第4卷第1期專刊發表關於學生長期科學概念發展的學習進階報告研究,這是科學教育領域第一次正式提出學習進階。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對學習進階做出如下定義:學習進階是對學生連貫且逐漸深入的思維方式的描述。

 

也有人提出學習進階實質上就是對核心概念的理解的逐級深入和持續發展。通過學習進階,發展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深度理解科學概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成為當代基礎教育科學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關於學習進階的研究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基於核心概念構建和呈現學習進階

第二,考察學生理解核心概念的真實路徑

第三,開發學習進階的評價工具

第四,研究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

第五,強調科學內容與日常生活問題結合,從日常生活情景中建立有關科學能力的學習進階層級。

2004年英國修訂的《國家科學教育標準》體現了學習進階的思想。從內容上來講,英國的課程標準化具有主題一致性的特點。比如從KS1到KS3的學段所涉及的科學內容包括電與磁、光與聲、力與運動、地球與外層空間、能量與能量的傳遞五個主題,而每個主題在不同學段的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逐漸增加,具有進階的特點。美國《下一代科學教育標準》吸收了學習進階的研究成果,以學習進階的形式呈現核心概念和工程實踐的學段發展,有序地安排了不同概念地呈現順序。並逐級安排了同一概念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深層次理解,為學科核心概念、跨學科概念、技術與工程實踐、STSE教育和科學本質觀教育構建了各自的進階矩陣,為工程設計構建了進階關係圖。第一,學習的路徑是一個逐漸累積、日臻完善的過程。應該突出核心概念在課程內容中的中心地位,加強課程內容的貫通性。圍繞核心概念組織少而精的課程內容,從而有利於學習者深度學習以及思維的縱深發展,有利於加強學習者對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建構合理有效的知識結構,對知識進行有效的遷移。第二,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存在多個不同的中間水平,學生需要經歷這些水平方能實現不斷進步發展。核心概念教學的有效實施,在教學課程的設計上要做到「三適合、兩遵循」,即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興趣特點,遵循學習規律、學科規律。因此,在實施核心概念教學時不僅要明確思維型教學的目標、思想、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等,還需要理解核心概念的本質、功能,以及什麼是進階。概念是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或者本質特徵在大腦中的反映。概念的內涵就是指這個概念的含義,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對象所特有的屬性。例如:「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其中,「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內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這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對象的範圍。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屬性的事物或對象。
例如:「森林包括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特殊用途林」,這就是從外延角度說明「森林」的概念。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具有反比關係,即一個概念的內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亦然。概念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和產物,同時又是思維活動藉以進行的單元。下面對科學裡涉及到的幾個概念進行舉例說明要怎樣理解核心概念。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不同組成與結構的物質具有不同的性質,即結構決定性質,而性質又決定功能和用途,這是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認識物質的組成、性質及用途,在這個過程中有利於學生形成物質與能量、結構與功能等跨學科的一些概念。運動與相互作用。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有機械運動、熱運動、電磁運動等。物質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電磁力、萬有引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力可以改變的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形成系統與模型的思想。生物體的穩態與調節。生物體是一個在內部和外部不斷進行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交換反饋的開放系統,可以通過自我調節來維持穩定。
如植物可以製造有機物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動物可以通過獲取其他生物的養分維持生存,人體可以通過一定的調節機制來完成複雜的生命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物質與能量、穩定與變化等問題。對於如何落實核心概念的進階,我們設計了基於核心素養的科學課程概念學習進階設計模型。從核心概念維度,我們要考慮課程內容體現學科核心概念進階體系,科學概念的深度學習體現學生建構科學觀念,經歷記憶、理解、運用、分析、評價、創造的過程。同時,認知過程從低階向高階過渡,體現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進階。比如「物質的結構與性質」這個概念可以分為兩個維度,一個是物質的結構,一個是物質的性質與變化。
結構決定性質這個就是核心觀念,在物質的結構維度,要求從知道物質有不同形狀、顏色等宏觀描述,向能從微觀視角理解、描述、表示物質的平面結構和立體結構進階。

 

從物質的性質與變化維度,1-2年級能描述常見物質的容易觀察的物理性質;3-4年級能理解不易觀察的物理性質,簡單描述三態變化的特徵;5-6年級能對比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理解影響三態變化的因素。我們實施大概念教學不僅要考慮概念的進階,而且要考慮目標的進階、素養的進階,這三者之間構成了一個大概念進階的理解。基於思維型教學理論的教學實施,光有概念的理解還不夠,還要真正理解思維型教學,反映教學的本質,將教學思想落實到教學中。按照課型要求,實施教學必須把事實性知識置於學習者的概念框架下;概念要被各種豐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實細節展現出來;要從感性到理性,從經驗事實到科學概念、規律,從單一到綜合,逐漸建構學科結構。學生形成概念,需要通過感知活動、思維加工、理解應用和形成結構四個心理過程,可能存在著感性認識不足、思維方法不當、受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和相關概念的幹擾等心理障礙。因此,從學生形成概念的心理過程和心理障礙出發,落實概念教學需要教師重視概念學習的基本要求:需要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掌握建立概念的思維方法。還需要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搞清概念之間的關係,建立概念的結構。按照課型要求實施教學,概念教學的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創設情境,感知事物,提出問題。從概念的形成規律來講,形成感性認識是第一步,因此概念教學要通過創設情境,感知事物,提出問題。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概念。教師在第一階段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在過程中通過抽象概括的方式形成概念。第三階段,總結反思,明確內涵,理解外延。要讓學生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從而理解概念的內涵、外延和形成方法。第四階段,解決問題,應用遷移,形成結構。即應用所學的概念解決問題,將概念遷移到其他領域中,形成所學概念與其他概念的聯繫和結構。

在概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把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除此之外,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相異概念。學生在學習之前大腦中存在前概念(相異概念),這個前概念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如果不了解學生的這些概念,就很難產生認知衝突,實現概念的轉變。最後,實施大概念教學要實現教、學、評的一體化,評價中要考慮核心概念之間的關係及其應用。

作者 | 胡衛平

整理 | 喻林婭

編輯 | 喻林婭

統籌 | 孫習涵

長按二維碼,聯繫我們

電話:13521950921

投稿郵箱:siweizhihui@yeah.net

相關焦點

  • 學術觀點|胡衛平:基於核心素養的義務教育科學課程與教學改革
    本場報告人為陝西師範大學胡衛平教授,報告主題為「基於核心素養的義務教育科學課程與教學改革」。這需要在整個的課程改革中予以強化,跨學科和基於知識、基於思維的STEAM改革是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進階設計 我們的課程需要進階的設計,因為兒童的發展是不一樣的,心理的發展有變化,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所有素養的核心是思維,離開思維的素養是無法形成的。
  • 【概念學習專題】基於認知水平進階的概念學習(一)
    數學學習是為了什麼?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在第四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上強調,數學學習的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學會更聰明地思考問題。許多研究者認為,培養學生高層次的數學認知能力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有效路徑。而對高層次數學認知能力的評估與教學,必須構建數學認知水平的分析框架。
  • 胡衛平:如何落實六大基本要素,推動教學走向深度?
    不僅是圓形,在其他概念的教學過程中,同樣要經過對同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進行抽象概括的過程。當學生能夠系統地解決每個問題、基於問題進行自主交流與合作探究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就能更好地實現。總目標可以進行縱向的分解,也可以進行橫向的分解,這是課堂中問題鏈設計的兩種思路。自主探究自2001年起,國家強調教學中要注重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則包含了上述三種學習模式。
  • 胡衛平:學科離不開概念,至關重要的概念教學該如何有效開展?
    與此同時,重視高階思維的培養,能生成有質量的概念教學課堂。本文整理自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胡衛平教授在「濮陽縣第一中學思維型教學主題培訓」上的分享。學習與科學研究一樣,都是「看地圖」的過程,不僅要看細節,也要看結構,這對學生的學習和考試而言都十分重要。形成結構就是不斷地在學習過程中建構知識、建構能力、建構學科結構、認知結構、知識結構,要求學生能釐清概念之間的區別,概念與規律的關係、了解概念在整體中的地位。
  • 陝師大舉行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論壇
    杭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何銓壽,我校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胡衛平,杭州經技術開發區社會發展局教育工委書記、局長錢曉華等10位嘉賓出席了開幕式。何銓壽和胡衛平分别致了開幕詞。開幕式後,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林崇德作了《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到思維品質的培養》的主題演講。
  • 基於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設計
    基於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設計,是目標導向,先確立學習目標,然後再確定評估標準和如何評估,來確定學習目標是否達成,再去選擇教學素材和設計學習過程,
  • 胡衛平教授:想做好深度思維型教學,六大要素不能忽視!
    不僅是圓形,在其他概念的教學過程中,同樣要經過對同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進行抽象概括的過程。提問的功能有三點:明確學習目標,指明學習重點;獲得反饋信息,診斷學習狀況;支撐學生學習,引導知識建構。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提問在教學環節的重要意義。
  • 胡衛平教授:想做好深度思維型教學,六大要素不能忽視
    不僅是圓形,在其他概念的教學過程中,同樣要經過對同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進行抽象概括的過程。當學生能夠系統地解決每個問題、基於問題進行自主交流與合作探究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就能更好地實現。總目標可以進行縱向的分解,也可以進行橫向的分解,這是課堂中問題鏈設計的兩種思路。
  • 基於概念形成的函數概念教學設計
    為了能夠清晰地呈現出本節課學習過程的思路,基於對課型教學的長期的思考,並參照筆者的第一本專著《初中數學課型教學研究》,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依託「背景—分析—歸納—定義—辨析—應用」的函數概念形成過程,融入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整體設計,注重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使教學實現了三個「關注」,即關注了學生的學,關注了知識的形成與整體性,關注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說,就函數概念的獲得而言,筆者自認為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概念形成的典範
  • 基於大概念和開發模型的 Arduino 學習活動設計路徑
    本期《271教育研究》文章是來自濰坊峽山實驗初中王福榮老師的《基於大概念和開發模型的Arduino學習活動設計路徑 》。本文通過文獻研究和課堂實踐,構建基於大概念和開發模型的學習活動設計思路,讓學生更有效地開展Arduino學習,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 ] 大概念;開發模型;Arduino 學習活動設計 近年來STEAM 教育、創客教育在中小學愈發重視,其中基於Arduino 的作品設計能夠更好地落實新課程標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 核心素養時代,如何用思維變革我們的教育
    文/思維智匯 孫習涵  「核心素養」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礎,如何推進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教學改革、評價改革、教師發展等,是基礎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核心素養要想真正落地,教學是關鍵,思維又是教學的核心。隨著對核心素養理解的日漸深入,思維在課程與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
  • 胡衛平:如何通過習題教學有效培養學生解題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本文中,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胡衛平教授從思維型教學理論出發,提出教師在習題教學環節應做到的六大要求,由理論深入實踐,闡述了習題的設計方法,為如何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提供了建議。這是思維型教學的核心理念,不僅是在做題的過程中,在所有的教學過程中,都應避免學生在不經過思考的情況下知道答案。習題教學的第四個要求是基於素養設計具體習題。我們國家的教育將會逐漸向著素養培養發展,因此基於素養設計具體習題是有利於學生發展的長遠手段。習題教學的第五個要求是基於素養分析考試結果。
  • 教育參考丨指向深度學習的單元教學設計範式研究——以科學概念學習為例
    為促進深度學習,設計者必須考慮貫穿該學科的「核心概念」「關鍵性問題」。第二階段是要確定可接受的證據。用逆向設計的方法鼓勵教師和課程設計者在設計具體單元和課時時,首先要像評價者一樣思考如何才能確定學生是否已達成所預期的理解,搜集能證明理解的證據並考慮評價的方法。
  •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科大概念及其教學策略
    為了避免學生對科學內容知識的學習出現碎片化、只記憶繁雜的事實和表象性概念、缺乏對知識的深層理解等表淺學習現象,國內外學者提出了大概念的教育主張,強調在教學內容的選擇、組織和設計過程中以大概念為核心,實現教學內容的「少而精」,這樣才有助於學生的深度學習,促成知識向素養的轉化。
  • 【概念學習專題】評量試題編制:需要基於認知發展
    評量試題的結構一般包含:題型、設計意圖、題幹、參考答案等等。在具體的編制過程中,影響試題編制質量的主要因素有「測評目的、材料選用、情境創設、問題設計」。在評價量表的指引下,我們可以圍繞一個核心內容設計題組,有目的有針對的檢測每一種水平的達成情況。
  • 如何區分概念、掌握本質?這節課培養思維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在各種學習活動中,比較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辦法,有利於學生區分近似概念、掌握知識本質、建構認知組塊,更好地學會學習
  • 胡衛平:為素養而教,我們需要思維型教學
    那我們學生的素養發展現狀如何呢?我們可以從多個層面的數據來分析。在學習素養層面,我們做了包含學習動機、學習能力、自我效能這三個方面的整體研究。如何落實思維型教學?思維型教學理論強調:教學的核心是思維,學習的關鍵是思考。在課堂教學中,師生的核心活動是思維活動。現在,我們很多地方都在提倡深度學習。
  • 北師大出版集團《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新書出版暨研討會召開
    「新教學」系統包括本套《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圖書、現代課程網在線交互式教學平臺、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共享課件、現代課程網教師研修平臺、新教學在線教師研修課程和新教學混合式教師研修體系。《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圖書覆蓋高中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通用技術8個學科以及義務教育階段語文學科。
  • 如何基於核心素養設計教學案例
    :核心素養是育人目標,真實情境是活動載體,領域知識是必要基礎,學習方式變革是實現途徑。學校要設計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案例,需要深入理解核心素養、真實情境和課程內容之間的關係,明確素養導向教學案例的關鍵要素,關注學習方式變革,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真正落實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具體實踐中。按照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界定,核心素養是個體利用和調動已有心理或社會資源,應對複雜現實需求的綜合性品質。
  • 教師研究項目式學習,該如何利用文獻進行概念界定?
    如果要開展這項研究,該如何來撰寫研究文獻呢?下面給大家提供一個參考也算是普及一下項目式學習的相關理論,以釐清項目式學習核心概念:在中國知網中以主題搜索「項目式學習」、「PBL」、「基於項目的學習」為主題詞語進行檢索,截至到2018年5月的搜索結果,剔除與教育不相關的有632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