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是某個知識領域的中心,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原理,這些內容能夠展現當代學科的圖景,是學科結構的主幹部分。
比如數學裡面的幾何、代數、統計等幾個大的核心概念構成了數學學科的基本框架。
選擇核心概念有嚴格的標準,要展現當代科學的主要觀點和思維結構;能夠組織和解釋大量的現象和數據;包括了大量的邏輯內容,有足夠的空間用於解釋、概括和推論。
還要可以用於生活中常見的情況和環境;可以提供許多機會,用於發展與本學科特色相關的認知技能與邏輯思維過程。
要可以用於組建更高階的概念,並能與其他學科的概念結構建立聯繫;要表達科學在人類智力成果中所佔據的地位。
核心概念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科學概念,一類是關於科學的概念。在《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一書中討論了科學中的14個大概念。
如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構成的、物體可以對一定距離以外的其他物體產生作用等等。其中前十個是科學概念,而後四個是關於科學的概念。
在14個大概念中,我們將關於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宇宙科學三個領域合在一起,構成了十一個學科核心概念,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由此可以看出其中的整合性。
比如說物質與能量不僅存在於物質科學中,生命科學、地球宇宙科學中也有物質與能量,這就是一種跨學科的概念,這種跨學科概念還有結構和功能、系統與模型、穩定與變化。
在教學過程中,要設計教學,首先從學科核心概念的角度出發設計,同時要真正幫助學生理解跨學科的核心概念。
跨學科的核心概念不是一個單純的學科,而是對不同的學科核心概念進行整合。在學科核心概念裡面也需要考慮互相之間的聯繫,進行整合。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不難理解在實施核心概念教學時,需要開展跨學科的合作。比如自然科學領域,物理、化學、生物不僅僅要分成物理、化學、生物獨立的教研室,還要有一個教研室之間合作的機制,就如何實現學科的交叉融合,以及幫助學生形成跨學科概念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礎和教研基礎。
概念教學往往與學習進階聯繫在一起,此次我國課程改革特別強調了學習進階。
2004年,《加拿大科學、數學和技術教育雜誌》第4卷第1期專刊發表關於學生長期科學概念發展的學習進階報告研究,這是科學教育領域第一次正式提出學習進階。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對學習進階做出如下定義:學習進階是對學生連貫且逐漸深入的思維方式的描述。
也有人提出學習進階實質上就是對核心概念的理解的逐級深入和持續發展。通過學習進階,發展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深度理解科學概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成為當代基礎教育科學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關於學習進階的研究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基於核心概念構建和呈現學習進階
第二,考察學生理解核心概念的真實路徑
第三,開發學習進階的評價工具
第四,研究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
第五,強調科學內容與日常生活問題結合,從日常生活情景中建立有關科學能力的學習進階層級。
2004年英國修訂的《國家科學教育標準》體現了學習進階的思想。從內容上來講,英國的課程標準化具有主題一致性的特點。比如從KS1到KS3的學段所涉及的科學內容包括電與磁、光與聲、力與運動、地球與外層空間、能量與能量的傳遞五個主題,而每個主題在不同學段的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逐漸增加,具有進階的特點。美國《下一代科學教育標準》吸收了學習進階的研究成果,以學習進階的形式呈現核心概念和工程實踐的學段發展,有序地安排了不同概念地呈現順序。並逐級安排了同一概念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深層次理解,為學科核心概念、跨學科概念、技術與工程實踐、STSE教育和科學本質觀教育構建了各自的進階矩陣,為工程設計構建了進階關係圖。第一,學習的路徑是一個逐漸累積、日臻完善的過程。應該突出核心概念在課程內容中的中心地位,加強課程內容的貫通性。圍繞核心概念組織少而精的課程內容,從而有利於學習者深度學習以及思維的縱深發展,有利於加強學習者對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建構合理有效的知識結構,對知識進行有效的遷移。第二,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存在多個不同的中間水平,學生需要經歷這些水平方能實現不斷進步發展。核心概念教學的有效實施,在教學課程的設計上要做到「三適合、兩遵循」,即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興趣特點,遵循學習規律、學科規律。因此,在實施核心概念教學時不僅要明確思維型教學的目標、思想、基本原理、基本要素等,還需要理解核心概念的本質、功能,以及什麼是進階。概念是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或者本質特徵在大腦中的反映。概念的內涵就是指這個概念的含義,即該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對象所特有的屬性。例如:「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其中,「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內涵。概念的外延就是指這個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對象的範圍。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屬性的事物或對象。從物質的性質與變化維度,1-2年級能描述常見物質的容易觀察的物理性質;3-4年級能理解不易觀察的物理性質,簡單描述三態變化的特徵;5-6年級能對比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理解影響三態變化的因素。我們實施大概念教學不僅要考慮概念的進階,而且要考慮目標的進階、素養的進階,這三者之間構成了一個大概念進階的理解。基於思維型教學理論的教學實施,光有概念的理解還不夠,還要真正理解思維型教學,反映教學的本質,將教學思想落實到教學中。按照課型要求,實施教學必須把事實性知識置於學習者的概念框架下;概念要被各種豐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實細節展現出來;要從感性到理性,從經驗事實到科學概念、規律,從單一到綜合,逐漸建構學科結構。學生形成概念,需要通過感知活動、思維加工、理解應用和形成結構四個心理過程,可能存在著感性認識不足、思維方法不當、受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和相關概念的幹擾等心理障礙。因此,從學生形成概念的心理過程和心理障礙出發,落實概念教學需要教師重視概念學習的基本要求:需要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掌握建立概念的思維方法。還需要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搞清概念之間的關係,建立概念的結構。按照課型要求實施教學,概念教學的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創設情境,感知事物,提出問題。從概念的形成規律來講,形成感性認識是第一步,因此概念教學要通過創設情境,感知事物,提出問題。
作者 | 胡衛平
整理 | 喻林婭
編輯 | 喻林婭
統籌 | 孫習涵
長按二維碼,聯繫我們
電話:13521950921
投稿郵箱:siweizhihui@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