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三天就是除夕了,除夕前家家戶戶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忙年了,每天都有一種民俗,通過這些民俗來辭舊迎新、祭祖祈福、祈求來年五穀豐登事事如意,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春節文化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文化精髓。
從我記事時起就記得我媽從還沒進臘月就開始忙著給我們做新衣服,然後一進臘月就開始大掃除、採買做,然後貼年畫貼對聯,紅紅火火的年味就來了。
今天要說的是蒸饅頭,「臘月二十八把面發」家家戶戶這天都得把面發,象徵來年大發財源,所以即使平時不愛吃饅頭的人家這天也得圖個吉利寓意發上一大盆面,蒸一籠漂亮的大饅頭,然後點上紅點留著過年期間吃。我媽除了要蒸饅頭還要蒸棗饅頭、豆餡饅頭、魚饅頭,蒸的一蓋簾一蓋簾的點上紅點擺滿了廚房好漂亮好漂亮,所以我們小時候就盼著除夕早早到來。現在我們都長大了,但是這種傳統卻一直沒有改變,尤其老媽看到蒸的一籠一籠的饅頭過年心裡才踏實。
現在雖然過年還有蒸饅頭的習俗,但好多人都選擇了買饅頭,買的饅頭基本是用酵母蒸的,而且看似很大,但是用手一捏就剩一小團,所以我還是喜歡自家蒸的純鹼饅頭,可能有好多人喜歡純鹼饅頭但卻不會蒸,今天就詳細講解一下怎樣蒸出又喧又白的純鹼饅頭,紅紅火火過大年。
【自製純鹼饅頭】
食材:中筋麵粉2500g、面肥1塊、溫水1300g、食用鹼適量
製作:
將面肥就成小塊放入面盆中,然後倒入溫水,將面肥用手抓散。
2. 將麵粉放入盆裡,扒拉成面絮,然後和成麵團。
3. 放入溫暖處進行發酵,發酵至2-2.5倍大的樣子。接下來就是揣鹼了,揣鹼之前我先把麵團最上面的用手撕下來,留作下次的面肥用,剩下的麵團大約有3500g。
4. 案板上放上食用鹼,我第一次放了10g鹼,用擀麵杖擀一下,這樣鹼面更細,蒸出來的饅頭不會有鹼疙瘩。
5. 將發好的麵團倒在鹼面上,開始揉鹼(通常我們叫揣鹼)。
6. 將鹼面揉勻後切開看一看麵團的組織,發現有好多大的蜂窩,聞一聞有酸味,說明鹼小,還需要再加一些。
7. 我又加了3g鹼,繼續揉勻,切開看麵團發現蜂窩少了很多,很均勻、蜂窩也很小,問一問有麵粉的麥香味,而且沒有鹼腥味,說明鹼的多少正好。
8. 接下來就是餳面了,放在面盆了,餳面20分鐘左右就行。
9. 餳好的麵團鬆軟有彈性,接下來就是揉饅頭了。
10. 揪成大小適中的劑子。我家的鍋比較大,我揪成了180g左右的劑子。
11. 放上薄面就開始揉饅頭吧,直到全部揉好。
12. 揉好的饅頭餳一刻鐘,蒸出的饅頭比較蓬鬆哦。
13. 蒸鍋放上冷水,將饅頭放入鍋裡,開火,中火,上汽後轉大火蒸10分鐘,然後轉中火再蒸30分鐘就可以了,我家的蒸鍋比較大,如果蒸的少可以減少時間哦。
小貼士:為了寫這篇文章我特意稱了麵團和鹼的重量,鹼的量還應跟面肥的酸度和發酵的時間來定,我用的面肥是10天前的面肥,平時放在冰箱冷藏,因為放的時間長肯定要比新面肥酸,所以鹼量用了13g,我也是第一次少放些,然後再加,揉鹼量怎樣才算好,主要是看麵團的狀態,上面步驟寫得很詳細,希望能給大家幫助。
最後祝大家紅紅火火過大年,大發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