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 篇四十七:聽過達音科的「禪」,我悟了

2020-12-27 數字尾巴

今年的DUNU達音科用SA6徹底顛覆了我對這個品牌的認知,令我對其刮目相看。然而比SA6更出乎我預料的是,DUNU在2020年還準備了另一個驚喜,也就是本文的主角:ZEN「禪」。

首先,「禪」的開箱過程就令人好感頓生。儘管憑藉對DUNU過往產品的了解我早料到其配件豐富程度會高於同價位產品的平均水準,但在打開「禪」包裝時我還是為其配件陣容驚訝:四組耳塞套(其中兩組收納在透明盒裡)、6.3mm轉接頭、飛機轉換頭及清潔刷屬於司空見慣的標配,收納包從之前的通用款式翻蓋皮包換成新款拉鏈皮包,保護性更強;「禪」還附送了與Campfire Audio耳機相似款式的尼龍保護袋,能夠有效避免左右單元在收納包內互相磕碰刮擦或與插頭接觸;與Oriolus相似款式的線夾能輕鬆夾在線徑較粗的耳機線上,避免沉重的線材影響佩戴牢固度,還可減輕聽診器效應;標配耳機線是SA6同款的8芯古河單晶銅鍍銀線,佩戴3.5mm單端、2.5mm平衡和4.4mm平衡三支可換自鎖插頭;DUNU甚至還放進去一張擦鏡布給用戶擦拭耳機用,這在我拍照的時候可幫了大忙。

看這琳琅滿目的一攤,萬多塊的耳塞又能有幾款配件豐富程度可與之相比呢?

「禪」的單元部分造型設計比起SA6要「DUNU」很多,形狀與「玥」基本一致,但面板部分由凹面改為錐面並增加了一條垂直於MMCX母座的氣孔。外殼材質換回了不鏽鋼,雖說「玥」的鈦合金外殼加工成本必然更高,但「禪」的不鏽鋼殼在拋光、鍍黑及噴塗疏油層後的質感卻是比「玥」更加精緻細膩的,看上去以及摸起來的檔次感都更勝一籌。至於佩戴則沒什麼好擔心的,畢竟這套「DUNU設計」已經過「玥」乃至更早的DK3001Pro、DK2001等諸多型號的考驗,非要說有什麼問題的話就是這不鏽鋼殼在冬日裡頗為冰冷。

不同於始自DK4001、截至「玥」這一年多時間裡的DUNU圈鐵/動圈耳塞,「禪」作為一副動圈耳塞並沒有採用純鈹或鍍鈹振膜,而是選擇鎂合金作為振膜材料。相比作為純動鐵耳機的SA6,「禪」甚至顯得更加「離經叛道」一些。

不過,這在我看來是正確的選擇。

此前DUNU應用了鈹的圈鐵/動圈耳機,幾乎都存在一個共性問題:高頻略乾澀。這一問題的嚴重程度視各型號音色的薄厚和推出時間而有所不同,以最早使用鍍鈹振膜的DK4001為最重,以音色最厚的DK2001為最輕。相對成熟的型號如DK3001Pro和「玥」能通過更換耳塞套或前端搭配來削弱這一問題,但客觀講這一問題多多少少是存在於DUNU的鈹動圈產品上的。

而如果說SA6沒有這個問題排除不掉動鐵與動圈巨大差異的影響,那麼「禪」的出現則足可以證明現時DUNU品牌已然與舊時產品徹底劃清了界線。「禪」的高頻同SA6一樣是線條感非常清晰且流暢細膩的,無須漫長的煲機,我這一副自然聽上十來個小時以後高頻便已經沒什麼乾澀、散碎或粗糙感。而且「禪」的高頻亮度可以說也是DUNU產品線中較為拔尖的,能量充沛延伸爽利泛音明晰,能量感與質感兼顧到這個水平的高頻出現在4599元的DUNU耳機上,對我而言稱得上驚鴻一瞥,也是自SIAV上頭一次聽到工程機就令我對「禪」興趣濃厚的首要原因。

不過若非同舊產品對比哪方面的提升最為顯著,只是評價「禪」自身的話,低頻才是它最大的亮點。「禪」的高頻基本做到了「量質皆宜」,低頻在這一點上還要更加突出,潛深、彈性、清晰度都頗為出眾,同時量感也豐滿澎湃得恰到好處,既可以傳達出紮實且細膩的力量感,亦不會過分搶鏡產生壓迫感。「禪」的低頻既非常符合多數人對於動圈耳機刻板印象式的期待(也就是所謂『圈味』),又充分表現出了高素質動圈耳機應有的矜持。

DUNU耳機的中頻基本是讓人放心的,「禪」也不例外,依舊足夠抓耳足夠密實,人聲形體鮮活位置也比較近,且沒有拉得過近到頭中使得易產生聽覺疲勞。如果說「禪」的高頻和低頻都在合適範疇內多少用充足又紮實的能量感張揚了個性,那麼對比之下它的中頻則相對保守持重了一點,存在感的拿捏比較理性自然。所以「禪」的人聲談不上很「毒」或者撩人,但也絕不拖後腿,只是不像低頻或高頻部分那樣令人印象深刻而已。

綜合「禪」全頻段的能量分布與表現出的質感水準,儘管鎂合金看起來可能不及鈹的物理性能優越,但無疑DUNU對這顆鎂合金動圈單元的調校要更加完善,音色的自然度有著非常顯見的改善。

除了振膜材料的改弦更張,DUNU還為「禪」設計了磁通量高達1.8T的磁路,以至於左右單元間的吸力能夠輕鬆勝過不鏽鋼外殼的重力,你甚至可以像某些帶磁吸設計的藍牙耳機那樣把「禪」掛在脖子上讓左右單元吸在一起,而不用擔心它們飄蕩起來互相碰撞。

當然,高磁通量設計的真正好處並不在於此。「禪」擁有同價位耳塞中相當惹眼的密度和動態表現,這使得「禪」的聲音整體面貌紮實生動富於起伏感。畢竟動態優勢是最容易被體驗到的,全頻段皆令人滿意的密度、富有力量感的高頻與低頻再結合豐滿的動態,「禪」是一副很容易在短時間試聽裡抓住玩家耳朵的耳機。

所以說「禪」在4000-5000元這個價位上是綜合素質相當全面的一副耳機,優秀的全頻段密度和動態表現使得哪怕是聽音經驗尚不豐富的玩家也能短時間裡感受到它的高素質。一定要給「禪」舉個短板出來的話,聲場並非它的強項,隔壁以聲場見長的Illumination論廣度和縱深感更為出色。不過若是跟這個價位產品的平均水準相比,「禪」在聲場上並不吃虧,也優於我印象中的其它DUNU耳機。

高密度、強動態的特點使「禪」在演繹中端價位受眾主聽的流行樂或編制規模不算大的古典曲目時皆能給予較好的表現,稍有點強橫的力量感令它在搖滾、電子、金屬樂曲目的表現更加突出。相對平庸的只有那些強調聲場規模感的交響樂或OST,但也不差就是。

驅動力方面「禪」算是前端友好型的,我個人搭配鈦菊4.4mm平衡口高增益的常用音量在35-45間。再由於能量分布上的傾向性還不是特別強,「禪」對前端的包容度算比較高,驅動力不是那麼強的播放器乃至小尾巴也能給出不錯的動態和密度來,且不容易搭配出惡聲。

總結下「禪」的音質表現,這款產品很容易令我聯想到不久前寫過的另一副耳機——Empire Ears Odin。當然,後者售價高達26600元且兩圈五鐵四靜電七分頻的單元陣容複雜且與之迥異,但這不妨礙它們取悅用戶的路數蠻相像:都具備同價位產品中頗為惹眼的全頻段密度、動態以及線條感,這種能量分布基本平衡中正但個性卻又頗有點熱烈的聲音很容易迅速博取聽者的好感。

咱再回想下那一大堆琳琅滿目的配件,很難不承認DUNU是個「想用戶所想,予用戶所需」的成熟品牌。這種由外到內從品質到聲音幾乎滴水不漏的產品路線對中端價位的消費者太受用了,每一個細節不說十全十美起碼也盡了八九分力,如此堆疊下來的產品硬要挑毛病也得語塞一會兒,這功夫裡再把4599塊的價格挑起來,無比直白的性價比面前誰能忍住不動心呢?

所以,面對如此誘人的「禪」,你心動了嗎?

【本文轉自earphone耳邊風,若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今日方知我是我——達音科「禪」林氏評測
    而且這還不算完,達音科仿佛是把積攢許久的鬥氣值爆了出來,完全沒有半點停歇的意思,這不,最新款的「禪」,又來到了我們面前。其次,這塞子掂在手上頗有分量,結合達音科一貫的繞耳式線材,佩戴起來雖不容易掉,卻依然有墜耳感;印象深刻的第三個點就是它的名字了:「禪」Zen,這個Zen會讓我很容易想起創新的經典Mp3系列,「禪」在中國文化裡則是極富意境的一個字,也由此給這個產品平添了一份神秘氣息。那麼,「禪」在技術上究竟有哪些與眾不同的點呢?
  • hifi入耳式耳機排行榜
    打開APP hifi入耳式耳機排行榜 發表於 2018-03-19 09:42:58   hifi入耳式耳機排行榜_漫步者 H297   H297是漫步者中高端市場的嘗試之作,融合了多年的設計經驗打造出的人體工程設計,使其有著極好的隔音和幾乎沒有聽診器效應,長時間佩戴也舒適而不漲耳朵。
  • 殿堂級五單元圈鐵,參考級HiFi聽感—達音科極DK4001體驗
    :達音科DK-4001,搭載了達音科旗艦五單元圈鐵,同時標配四款可更換自鎖插頭的設計,極具創新設計,滿足了筆者對於不同播放器耳機尺寸接口,以及單端和平衡口的需求,可謂是一應俱全,下面和筆者一起來詳細體驗下這款達音科的旗艦耳機。
  • 《悟真篇》
    《悟真篇》與《參同契》齊名,被道教推為內丹術的正宗,作者是北宋著名道教學者張伯端。張伯端,號紫陽,主張性命雙修,他結合自己的修煉實踐,於神宗熙寧八年(1075)寫出了《悟真篇》。在修煉方法上,《悟真篇》強調真藥,拼鼎器、明火候。所謂「真藥」,並非外丹所用的三黃(雄黃、雌黃、硫黃)、四神(石、砂、鉛、銀)及草木藥之類的藥物,而是「真種子」,實際上是指人身上的「精、氣、神」三寶。
  • DUNU 達音科 Studio SA 6 六單元動鐵入耳式hifi發燒耳機 星雲...
    為保證充分發揮耳機內各部件性能,達音科在SA6上全部選用古河高純度OFC鍍銀線芯作為機內連接線,直徑達0.6mm,線芯覆蓋絕緣外披機內線配置。 SA6隨機標配8股古河高純度單晶銅鍍銀線材,充分保障信號傳輸,同時線材內部使用同軸結構雙層導體,獨立HDPE絕緣層,提高聲音純淨度。
  • 2019年隨身HIFI器材年度私榜推薦之「耳塞篇」
    】,所以文中並沒有被我推薦到的品牌及型號,並不代表我沒聽過、也不代表我不認可,或許只是距離【值得推薦】還欠缺了一些更吸引我的點。推薦的產品型號會從百元起跳,百元內諸如原道9.9、水月地攤塞的產品我就不單獨出來寫了,感興趣的直接買吧,畢竟可能還不如一根插頭貴的東西,就不佔用太多內容,因為我自己也並不能預見寫完時這篇文章的篇幅。另外,有著非常濃厚的公模氣息、採用公版方案貼牌上市的耳塞中雖然也不乏聲音優秀的產品,但大概率不會被我放在推薦之列。
  • 如來禪與祖師禪
    欲知格內、格外之分,須在一事一物上分清十法界諸種之見,直到極頂方是如來地位,祖師禪又從佛頂上透出,出格之外,又越兩種祖師外道。若是真正祖師禪,則末後一句、始到牢關。是已,今以格外之禪遠之又遠,且置勿論,先將十法界之岐見,在一句話頭上次第分明,不致參到將悟處,被諸見打攪,可以一直上進,易於發悟。
  • 達音科強勢進駐日本Yodobashi_達音科耳機_廠商動態-中關村在線
    達音科DUNU現已強勢入駐東京各個分店,主打高端人氣新品-圈鐵系列,  本次我們介紹的是Yodobashi位於秋葉原的旗艦店  出秋葉原車站中央出口,一座外牆面呈曲線的大樓聳立眼前,這就是Yodobashi地上9層,地下6層400個停車位總面積達3萬平米的超大賣場
  • 西方不亮東方亮,一文看遍2020年HiFi圈
    相比其他行業,本就"廟小"的hifi圈似乎受到的衝擊沒那麼大,新品照樣出、消費並不少、東西還更貴,找誰說理去?倒是一些傳統大廠顯得有些"意興闌珊"。都以為我過氣了?不存在的!" ,比如9塊9包郵的原道也出了千元級的旗艦平頭塞,14.2mm直徑日本LCP振膜+MMCX可換線設計,儼然一副不折不扣的hifi級平頭塞。
  • 何欣 | 百年來國內外《悟真篇》研究綜論
    另外,克雷利與戴維斯一樣,不注重文獻學的考辨,都存在者不少的失誤,如認為張伯端是全真道士,將「知几子(仇兆鰲)」翻譯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等。俄羅斯學者陶奇夫(Yevgueni Alekseevich Tortchinov)以清代董德寧《悟真篇正義》為底本進行翻譯[19]。他的翻譯是基於內丹的,優於前人的翻譯。他說,《悟真篇》是專門闡述道教內丹的方法、理論和實踐的經典。
  • 《一禪小和尚》經典語錄!你能看悟懂幾分?
    無意中在朋友圈看到朋友轉發的一集《一禪小和尚》,我就隨手點開看了一遍,看完以後,我感覺一禪的師父生活閱歷特別豐富,而且說的話對於年輕人的生活有一定的指示和嚮導作用,因此我整理了一些經典語錄和大家一起共勉,希望在你人生迷茫的時候對你有所幫助。
  • 「唐宋禪風今猶在」我的禪學機緣!
    2006年有了轉機,已先行進入正覺講堂修學的王師姊送我兩本 平實導師的著作:《無相念佛》和《念佛三昧修學次第》。我當晚看書看到二點多,看得很歡喜,還看到捨不得放下去睡覺;尤其看到憶佛拜佛的行門能令學人悟入,對這件事感到很欣羨,原本已對悟道一事心灰意冷,這時似乎又對修行證悟生起了一絲信心。
  • 得如來禪,未得祖師禪
    一天,仰山慧寂問香嚴智閒:「師弟近日學禪的見地如何?」香嚴智閒說:「我之所見說也說不得,現呈一偈請教師兄:『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無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仰山慧寂禪師說:「看來你只是得到了如來禪,而未得到祖師禪師。」
  • 中國禪宗從「如來禪」到「祖師禪」的分化過程
    整體上來看北宗神秀禪師所倡導的「觀心看淨、方便通經」更多地繼承了如來禪安心守心,籍教悟宗的特點;而南宗惠能禪師的頓悟心性、不立文字則是對如來禪的隨緣任性、不隨言教作了創造性發揮。惠能禪師作為中國禪宗史上開一代新風的禪師,使「籍教悟宗」的如來禪發展為「籍師自悟」的祖師禪。
  • 達音科SIAV2018回顧,隼/極,CP-145,TOXIC CABLES國內首秀
    此次上海國際高級HI-FI演示會(SIAV)達音科為大家帶來了TOXIC CABLES的國內首秀。來自英國的TOXIC CABLES,自2011年創立品牌以來,立志以誠實合理的價格為發燒友提供高質量高水準的線材。
  • 篆刻作品賞析——無心到處禪
    無心到處禪(郝乙)這是我2018年4月3日刻的一方印,是正定縣張玉森老師留的作業,創作後覺得比較滿意。禪是一種境界,禪是不可說的,禪是悟的。有心思了是無法悟禪的。無心,即無過去心、無現在心、無未來心,忘掉過去、放下當下、無憂未來,即可為禪,處處為禪。「靜者心多妙,無心到處禪」,靜悟禪道,四個階段,靜為首,靜心了,可悟、可禪,最終入道。2、布局。
  • 如來禪和祖師禪 禪定的分化
    比如說其中三種禪定: 其一、中國禪南宗荷澤系圭峰宗密立兩類: (1)禪三宗 ①息妄修心宗 ②渦絕無寄宗 ③直顯心性宗 (2)五味禪 ①外道禪——帶異計,欣上厭下而修 ②凡夫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厭而修 ③小乘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 ④大乘禪
  • 記一次終南山上打「禪七」的修行體驗:見聞篇
    到報到處報到,義工師兄幫我選了件合身的大褂,然後帶我到廣單安頓,廣單就是禪堂,禪堂裡面東西兩側的各有一排床鋪。一般的禪七中大家都是在禪堂裡面用功不斷,就連睡覺也是在禪堂裡的,而且大褂在止息睡覺時也不脫下來。
  • 禪的真諦的體悟——李富華
    我回顧這段歷史,是為了體會耕雲先生的安祥禪。耕雲先生說,他提出的安祥禪是「祖師禪的稀釋」,「法的本質是絲毫沒有改變」(《禪是生活的宗教》)。就是說,耕雲先生的安祥禪,乃是六祖慧能大師所創立的傳統的中國禪宗的禪法。千百年來,禪僧們及文人雅士解禪、參禪。
  • 《悟真篇》原文及譯文
    張 紫 陽 悟 真 篇序  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