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模型測算,到2027年中國金融業約23%的工作崗位將受到人工智慧帶來的顛覆性影響。
日前美國花旗銀行機構客戶集團執行長Jamie Forese向媒 體表示,由於花旗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未來5年裡,花旗集團2萬名技術和運營人員將會減少一半。而花旗集團前執行長Vikram Pandit在去年曾表示,未來5年內,銀行業的30%工作崗位將會消失。
花旗並不是第一家計劃利用人工智慧來取代人類的金融機構,各家金融機構都開始把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運用到各個領域。為了加快工作流程,瑞士的聖加侖州銀行近期在一項試點項目中,引入了5個軟體機器人來替代了7名員工。該行對測試結果十分滿意,表示希望在5月底前進一步制定任務。
德意志銀行前執行長John Cryan 半年前也曾表示,銀行裡有許多員工像機器人一樣機械性地完成工作,隨著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技術的興起,德意志銀行需要更加具有革 命精神。在他任期內,裁員超過4000人,且集中在能用科技提高效率的部門。
根據MIT Review(麻省理工學院評論)雜誌報導,2000年,高盛在紐約總部有600多名現金股票交易員負責處理來自客戶的交易指令,到了2017年僅剩下2位,而大部分工作已被由200名計算機工程師維護的自動交易程序替代完成。目前高盛還將完成一個IPO的業務過程劃分為146項步驟,並將其中許多步驟標記為「應被自動化」。投行員工普遍高薪,自動化部分IPO流程預計將為高盛節省一筆巨大的人力成本。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近期發布了研究報告,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進行了深刻的研究與討論。BCG 建立了2027年人工智慧對金融業就業市場影響模型,根據模型測算,到2027年中國金融業約23%的工作崗位將受到人工智慧帶來的顛覆性影響,其影響方式為崗位的削減或轉變為新型工種,其中銀行、保險及資本市場的工作崗位削減比例分別為 22%、25%及16%。而其餘77%的工作崗位將在人工智慧的支持下,工作時間減少約 27%,相當於效率提升38%。而根據半年報顯示,五家國有大行的網店在2017年上半年共減少162個,基層櫃員減少達27104人,相對應的是智能櫃檯的鋪開。
雖然人工智慧取代了一些流程化運營崗位,但人工智慧帶來的不止削減崗位這一個影響。根據BCG的研究報告,基於人工智慧技術在金融業各業務價值鏈上的應用,人工智慧對全球金融業就業主要存在三種影響方式:削減崗位、提升效率及創造就業。雖然基礎崗位被替代,但在解放部分生產力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新型崗位。研究公司Gartner預測,從2020年開始,人工智慧在削減180萬個工作崗位的同時,會新增23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而對於暫時還無法被機器所取代的崗位,人工智慧能幫助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還能升級與客戶的互動方式,為客戶提供更為定製化的服務。
人工智慧的發展離不開嚴格的監管,尤其是在金融行業。其發展需要數據的積累與儲存,這也有可能導致客戶個人隱私數據洩露的問題。因此人工智慧技術在推廣落地的同時受到監管的限制,發展速度可能會低於預期。人工智慧的發展還需要專業人才儲備,目前每年人工智慧領域畢業的人才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人工智慧對就業帶來的變化是結構性的,需要長時間的積澱。在消除部分崗位的同時也帶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這也將為社會人才的培養帶來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