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懷孕是個大工程,這十個月養護得好,等於給寶寶打下一個強健的基礎,媽媽的身體也跟著得到了進補,分娩更順利,產後身體恢復的也好。所以,孕期的營養一定要跟上。小編為大家吐血整理了孕期各階段需要補充的營養和注意事項,非常全面,建議收藏哦!
0-8周:補葉酸防畸形。
葉酸是胎兒發育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備孕媽媽提前補充葉酸,能起到預防孕婦貧血的作用,還能降低寶寶發生先天性疾病的概率,減少孕晚期患先兆子癇的發生,讓寶寶和媽媽都健康。
富含葉酸的食物有黃豆粉、大豆、菠菜、橘子、櫻桃。另外,適量服用葉酸片也不錯的選擇。
9-12周:補鎂和維生素A。
孕婦每天補充600毫克鎂元素就夠了,鎂元素有助於胎兒骨骼正常發育。富含鎂元素的食物有小米、玉米、大麥、蕎麥、黃豆、黑豆、蠶豆、豌豆、無花果、杏仁、堅果、蘑菇、深色綠葉蔬菜、香蕉、牛奶。
維生素A能保證胎兒皮膚、胃腸道和肺部的健康。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有豬肉、雞肉、蛋類、蟹類、鱉類、田螺。魚肝油也是維生素A最豐富的來源。
13-16周:補碘。
胎兒甲狀腺開始起作用,需要補碘。可以選擇海帶、紫菜、豆腐乾、鵪鶉蛋、牛腱、小白菜、青椒、松仁、南瓜子、核桃等食物。
17-20周:維生素D和鈣,
乳製品、豆製品富含鈣質,可以幫助胎兒的骨骼生長。雞蛋、蘑菇、蝦等食物可以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是補鈣好伴侶,促進鈣質吸收。
21-24周:補鐵。
鐵元素可以製造更多的血紅蛋白來供應正在發育的寶寶和胎盤。想要補鐵可以多吃瘦肉、家禽、動物肝及血、蛋類等富鐵食物。
25-28周:補食物纖維,防便秘。
這個時期的孕婦常感到胃部灼熱,常有便秘的情況。這其實是胎兒在壓迫媽媽的胃,適量補充纖維能緩解這種症狀。富含纖維的食物:全麥穀類食品、全麥麵包、種子、大豆和燕麥。
29-32周:補不飽和脂肪酸。
這個階段寶寶的大腦發育得很快,需要大量不飽和脂肪酸。補充不飽和脂肪酸還有助於孩子眼睛、血液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多食魚類、蝦、牛油果、酸奶、燕麥、葵花子、芝麻、核桃可以補充不飽和脂肪酸。
33-36周:補充能量。
由於孕婦所需能量的增加,這時候可以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像獼猴桃、石榴、藍莓這些含維生素多的水果可以多吃。
37-40周:補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
維生素B12在DNA合成、造血過程和神經的發育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如果準媽媽缺乏維生素B12,那就容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舌頭髮炎、失去味覺等症狀。特別是素食媽媽,最容易缺少維生素B12了。維生素B12的主要食物來源為動物肝臟、奶、肉、魚、蛋等,植物性食物一般不含維生素B12。素食者最好通過口服B12的營養品獲取營養。
維生素K是促進血液正常凝固及骨骼生長的重要維生素。新生兒卻極易缺乏維生素K。深綠色蔬菜及優酪乳是日常飲食中容易取得的維生素K補給品。
很多孕媽媽在補充營養時容易陷入誤區,從而導致胎兒發育不良,甚至造成出生缺陷。
誤區一:孕期營養補充越多越好
有的孕媽媽覺得孕期營養補充越多,對胎兒生長發育越好,這種想法並不可取。孕期營養並非越多越好,某些營養素攝取過量,反而容易導致孕媽媽體重超標,還可能誘發糖尿等孕期疾病。所以,孕媽媽補充營養應遵循「安全」與「合適」的核心原則,在孕期營養品的選擇上,廣受好評的金斯利安多維片不失為各位孕媽媽的首選,因為它不僅含有孕媽媽最易缺乏且必需的水溶性維生素,還特別添加關係優生的必需礦物質元素,是各位孕媽們安全、放心的孕期營養品哦。
誤區二:孕期營養食品越精細越好
有的孕媽媽比較偏愛吃精細的食物,如精白米、精白面等。雖然這些食物口感好,但是營養單一。正確的做法是粗細食物均衡搭配、飲食結構合理才是胎兒健康發育的良好保障。
誤區三:孕期營養品越貴越好
很多人過分迷信營養品,加上親朋好友會送很多名貴補品。這裡小編要提醒您,不是所有營養品都適合孕婦。有些補品甚至還會影響胎兒發育,得不償失。其實只要按照上述要領,加上醫囑,合理補充營養,就已經足夠了。無需花太多「冤枉錢」。
誤區四:為補充鈣質,大量喝骨湯
骨頭湯補鈣的方法流傳很久了。但其實骨湯中含有的游離鈣少得可憐,反而油脂、嘌呤、鹽分遠遠超過孕婦媽媽所需的標準,容易加重孕媽妊娠期肥胖、痛風、高血壓的風險。如果孕婦想喝骨頭湯,烹飪時一定要注意少油少鹽,另外不要棄渣只留湯,鈣質、鐵元素和其它大部分營養,仍然是保留在肉渣中的,那才是真正的精華部分。
怎麼樣,這些知識您都記住了嗎?寶媽一定要注意營養補充,保持愉快的心情,適量運動。最後,小編祝您能有一個健康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