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的老人成了網紅:翻譯六十年 錢鍾書曾教他英文

2020-12-11 江蘇頻道

央視《朗讀者》首期節目播出後,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登上微博熱搜。許淵衝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翻譯集中在中國古詩英譯,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2014年8月2日,許淵衝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他也是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2007年,許淵衝做完癌症手術後,醫生說他最多還能活7年。2014年,在醫生宣布的這個「大限」之期,老先生只是笑笑,「我還想再活7年」。

許淵衝

許淵衝在《朗讀者》現場。

錢鍾書教他英語

楊振寧和他同窗

許淵衝1921年出生在江西南昌,就讀於江西第二中學,日本侵華,南昌動蕩,江西第二中學南遷至贛江之畔的清江縣永泰鎮。

許淵衝記得,考大學時的英語作文題目是《團結就是力量》。他用比喻開始,說一支箭容易折斷,一束箭就堅不可摧,如果中國四萬萬同胞團結一心,全民抗戰,國家就不會被日本鯨吞蠶食。結果,他的英文得了85分,順利考取了西南聯大外文系。

給許淵衝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時任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主任的朱自清。1938年的大一國文課上,他曾聽朱自清講過《古詩十九首》。他記得朱自清講《行行重行行》時說「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兩句,是說物尚有情,何況於人,是哀念遊子漂泊天涯,也是希望他不忘故鄉。

在許淵衝記憶中,錢鍾書給他上課時才28歲,戴一副黑色大眼鏡,手拿著線裝書和洋裝書,還常常身穿一套咖啡色西裝,有時也會換上一身藏青色禮服。在1939年3月31日給他們上第一課的時候,錢鍾書一口牛津英語,要他們學習標準的倫敦語音。

2014年,93歲高齡的許淵衝獲得了國際文學翻譯領域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他成為該獎項自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亞洲翻譯家。許淵衝領獎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王希季作為他的同學和多年好友也到場祝賀。

在西南聯大讀書時,許淵衝就和楊振寧成了好友。許淵衝回憶,1939年1月4日,大一英文課時,他右邊一個同學眉清目秀,臉頰白裡透紅,眉宇間流露出一股英氣,眼睛裡閃爍出鋒芒。一問姓名,才知道他叫楊振寧,剛16歲,比許淵衝還小一歲。

許淵衝說,大一英文老師葉公超要求很嚴,考試要求很高,分數給得很緊。一個小時考50個詞彙,造五個句子,答五個問題,還要寫一篇英文短文。楊振寧考第一,得了80分,他考第二,得了79分。而楊振寧的物理考了100分,微積分99分,是全校成績最好的學生。

為愛情開始翻譯

留學歸來當教授

徐志摩去世後,林徽因為徐志摩寫了一首輓詩《別丟掉》。許淵衝回憶,1939年4月,他把林徽因的《別丟掉》譯成英文,那是他翻譯的第一首新詩,後來登在了《文學翻譯報》上。

在央視《朗讀者》現場,許淵衝向主持人董卿以及現場觀眾回憶了翻譯《別丟掉》的緣由,說是喜歡上了女同學林同端。

許淵衝在1940年9月8日的日記中寫道:那天上午他在就讀的西南聯大開座談會,討論愛的真諦。

他記得同學林同端在發言時說,「愛情包含佔有欲,喜歡不一定要佔有」。當天晚上開營火舞會,許淵衝還找林同端跳了方舞和圓舞。

舞會後,月色很亮,林同端和幾個女同學到湖濱去玩,許淵衝也跟著去了。許淵衝回憶,雨後小路很滑,他伸手去扶林同端,林同端把手給了他,他們就這樣一步步走下山。許淵衝稱,真希望這條路永遠走不到頭,真希望樹枝纏住明月,真希望時間永遠停在那裡,因為這是他最難忘的一夜。

後來,林同端嫁給了傑出的美籍華人科學家、著名流體力學專家李耀滋。在《朗讀者》節目上,許淵衝樂呵呵地說,離別50年後,他獲獎的消息見諸報端後,被身在臺灣的林同端看到了,給他回了信。許淵衝說,二人回憶往事,想起當年還是很美。中美建交後,林同端從美國回來,還給許淵衝送了一本她翻譯的《周恩來詩選》。

1948年6月8日,許淵衝登上了出國留學的郵輪,前往法國巴黎大學。在這裡,他接觸到了大量的法國文學和英國文學。1950年回國後,許淵衝在北京外國語學院任教,1958年開始把毛澤東詩詞譯成英文法文,他是有史以來將中國詩詞譯成英法韻文的唯一專家。1983年起,許淵衝任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客座教授,1991年退休,退休前出版中英法文著譯20部,退休後又出版100多部。

狂而不妄真性情

被評翻譯界國寶

許淵衝年輕時因嗓門大被人稱作「許大炮」,「我就是說話沒顧忌,孫中山不也叫孫大炮嗎?」他對這個外號不以為然,「我倒覺得這是提醒我不要亂說話,但敢說話還是好的!」

「他這心直口快,把人都給得罪光了。」許淵衝的夫人照君評價說,「他不要權,一個非常直、非常質樸、非常真情的人……他往往有什麼說什麼,有時候情緒來了,說的比自己想的還要過分。」

「敢說話」三個字,沒給他少惹禍。上世紀50年代的政治運動中,許淵衝在北京兩所外國語學院教書。

他當時提了三條意見:一說毛澤東思想是應該發展的;二說史達林肅反殺害好人太多;三說「共產主義」翻譯錯了,原文沒有「產」字。

幸虧當時的領導認為他說的都是「學術問題」,沒有給他戴頂「右派」帽子。但從那以後,許淵衝就再沒擺脫過「狂妄自大」、「學霸」諸如此類的評價。

可許淵衝覺得自己狂而不妄。他引用孔子的話來解釋,「狂者進取」。他覺得,「我們中國人,就應該自信,就應該有點狂的精神」。「自豪使人進步,自卑使人落後」是他的人生信條。這句話寫在他書房的臥榻橫幅上。

許淵衝對中國文化的自信,絕不亞於對自己的信心。「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獨一無二的,我們中國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我們中國文化正在走向復興,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妄自菲薄。我始終覺得,中國人要有自己的文化脊梁。」他說。

中國譯協原副主席李亞舒說,許淵衝在翻譯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創新,能夠把中國文化內涵翻譯出來,特別是體現在詩歌翻譯中。「許淵衝是我國的財富,是國寶級的翻譯大師。」李亞舒評價。

愛吃漢堡和可樂

10年前戰勝癌症

 

許淵衝與夫人照君。   

許淵衝翻譯的作品從《詩經》、《楚辭》到《毛澤東詩詞》,從《李白詩選》到宋詞元曲,再加上《包法利夫人》等文學名著,共有150多部。

70歲從北大退休,他的譯作從當時的20本,猛增到現在的150餘本。這些各色各樣的書,整齊地擺在他屋子裡曾花15塊錢買的舊書架上。

在夫人照君看來,許淵衝這些年來一直過著西半球的生活。每天要在電腦前工作到深夜兩三點。寫累了,老爺子就靠在工作室的一條窄窄的長沙發上歇歇。

「我有時候看他晚上睡得這麼晚,會去看看他還有出氣兒沒有,是不是心臟停止跳動了?」照君對這種擔心習以為常,「這麼大年歲了,這麼個工作量,你想想看。」

「先生」是照君常用的對許淵衝的稱呼,有時說到興頭上,才忍不住冒出一句「這個傻老頭子」。很多時候,在妻子眼裡,這個「傻老頭兒」就是個「老小孩兒」。每當老先生拗勁兒上來,他老伴也無可奈何。

「他愛吃個方便麵!我說這東西不好,他就說『我就要吃!』」照君模仿起許淵衝的口氣道。除此之外,這個生於民國早年的老人,對漢堡包和可樂情有獨鍾。

在北大暢春園幾十平方米的家裡,這對夫妻度過了30多個春秋。屋子裡裝修簡單,略有些昏暗,窗臺下的牆皮已經開始褪色剝落。兩人的結婚照,放在相冊首頁,結婚照片上,許淵衝風華正茂,照君皓齒明眸。「許先生很愛美的,唯美主義,他的整個的文學,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美。」夫人照君平靜地說,「我天生地喜歡美,天生地追求知識,不喜歡當官,所以找到我先生。」

2007年,許淵衝做了癌症手術,腸子被切掉一部分,動完手術後,醫生說他最多活7年,2014年「大限」之時,許淵衝只是笑笑,「我還想再活7年」。

綜合中國青年報、南方都市報報導

相關焦點

  • 96歲翻譯家許淵衝成「網紅」:讓中國的美成為世界的美
    (原標題:96歲翻譯家許淵衝成「網紅」:讓中國的美成為世界的美)
  • 96歲翻譯家許淵衝成"網紅":讓中國的美成為世界的美
    96歲的北大教授許淵衝怎麼沒想到,自己突然之間成了網紅。自《開學第一課》節目播出後,央視主持人董卿採訪老先生的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讓北大學子頗有些不平的是:人們更多點讚董卿的「三跪」,卻多少冷落了這位長者的學問。初秋的一個周末,北大暢春園的一棟小樓裡,我們有緣走近許先生。
  • 91歲老人自學英語成「網紅」 天天看英文報紙
    楊棣華老人至今保持著每天看英文報紙的習慣91歲老人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向外國遊客介紹西安的視頻爆紅網絡,他「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更是引來點讚無數。採訪中,記者發現老人自學英語的經歷和視頻之外的生活更加精彩。
  • 91歲老人自學不輟 一口流利英語成「網紅」
    楊棣華老人至今保持著每天看英文報紙的習慣  91歲老人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向外國遊客介紹西安的視頻爆紅網絡,他「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更是引來點讚無數。採訪中,記者發現老人自學英語的經歷和視頻之外的生活更加精彩。  老人一口流利英語成網絡紅人  「自從看了91歲老人英語介紹西安的視頻後,讓我深深地明白,年齡大了記憶力就不好了只是不想學習的藉口而已。」「這位老人簡直就是我的偶像,太崇拜了。」近日,91歲老人用一口流利英語向外國友人介紹西安的視頻在網上爆紅。
  • 錢鍾書與楊絳動人愛情故事:一見鍾情的世紀佳緣(圖)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 西安91歲老人自學不輟 一口流利英語成「網紅」
    西安91歲老人楊棣華用一口流利英語向外國友人介紹西安的視頻在網上爆紅。楊棣華老人至今保持著每天看英文報紙的習慣91歲老人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向外國遊客介紹西安的視頻爆紅網絡,他「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更是引來點讚無數。
  • 96歲的翻譯家,丟不掉的往事
    許淵衝說到他最初的「遇見」,有些哽咽。  「因為喜歡一位女同學,1939年,我把林徽因的詩《別丟掉》譯成英文,發表在《文學翻譯報》上,我寫信給她,但不知道她已經有人了。直到50年後,我獲得國際譯聯傑出文學翻譯獎時,收到了這位女同學的回信,然而卻已時過境遷。」  不過,許淵衝認為,不一定兩個人結婚才是美。
  • 這位中國教授的作品,曾改變歐巴馬醫保法案命運
    《開學第一課》上,主持人董卿採訪許淵衝96歲的北大教授許淵衝怎麼沒想到,自己突然之間成了網紅。2017年9月的一個周末,北大暢春園的一棟小樓裡,我們有緣走近許先生。沒想到採訪竟是從一個不愉快的話題開始。近日,許先生得知有人在網上詆毀他的「英文不過關」,甚至質疑他「抄襲」。從不上網的老人震驚之餘甚為憤慨:網絡就可以不負責任胡說八道、不加核實污衊別人嗎?
  • 那些曾活躍在翻譯界的大文豪
    張愛玲,事實上「張愛玲」這個名字本身就是翻譯過來的,張愛玲小名張煐,英文名Eileen Chang,十歲臨入學時,母親情急之下才把Eileen Chang翻譯成中文「張愛玲」。國內讀者對張愛玲的翻譯事業幾乎是知之甚少的,這是因為張愛玲自身的「低調」。她曾經明確表態自己對翻譯工作其實並不感冒,大部分時候是為了生計。
  • 她是著名的翻譯家,也是錢鍾書的夫人,你了解關於她的故事嗎?
    他寫下的《圍城》是現代文學史上非常有名的經典之作,這部小說也被拍成電視劇等作品,獲得大家的一致好評,而提到錢鍾書先生,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他的夫人,著名的文學家楊絳,兩個人的愛情故事一直被大家所傳頌,甚至比他們的著作還要出名,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楊絳,這位世紀大文豪的事情。
  • 譯作||毛澤東詩詞英譯本:錢鍾書主持翻譯 歷經二十年完成
    了解到此情況後,葉君健立即向有關部門建議,想請袁水拍來主管毛澤東詩詞的翻譯定稿工作(主要是詩文闡釋)。經過與袁水拍協商,他欣然同意。隨後,袁著手成立了毛澤東詩詞英譯定稿小組,組長由他自任,又選外交部的喬冠華,英譯毛澤東選集委員會委員錢鍾書,《中國文學》負責人葉君健等人為組員。該小組任務是對翻譯的毛澤東詩詞進行修訂或重譯,最後出版單行本。
  • 楊絳:錢鍾書心中「最賢的妻 最才的女」
    自1977年一家人搬進來,她就再沒離開過。一晃三十多年了,曾經的「我們仨」,只剩下這位即將在7月17日迎來百歲誕辰的老人,她有時也會喃喃自語,「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但從那時起,楊絳就把這間寓所稱為「人生的客棧」,歡樂與傷悲來來往往,都成了過客,已沒有什麼可以擾亂她平靜的心靈。
  • 楊絳百歲壽辰憶與錢鍾書結婚:把全家人都說笑了
    選自《坐在人生的邊上———楊絳先生百歲答問》本報訊 (記者朱開雲)昨日是文學大家錢鍾書先生的妻子、著名作家、翻譯家楊絳的百歲壽辰。老人的親友對媒體表示,遵從老人的意願,不搞什麼特別的慶祝活動,老人的生活照常,讀書、寫作。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推出楊絳先生的著作專櫃。昨日,楊絳先生居住的南沙溝小區,很安靜。
  • 專訪96歲翻譯家許淵衝:翻譯做到真不足為奇,但做到美很難
    許淵衝 視覺中國 資料96歲的翻譯家許淵衝身著西服,仰靠在家裡最時髦的家具——一把米色仿皮搖椅上睡著了。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半小時,他語音高亢地連續「喊」話,實在是太累了。央視《朗讀者》第一期播出後,許淵衝迅速走紅。
  • 90歲老人寫33本英文日記 曾跟著收音機自學英語
    寫日記不稀奇,堅持寫日記的人也不少,但永康有位90歲的老先生連續寫了20年日記,而且用的還是英文。昨天,當9旬老人酈德火拿出他珍藏的33本英語日記本,英文水平和漂亮的書寫,驚呆了眾人。33本英文日記堅持寫了20年昨天中午11點,剛給學生們上完課的酈德火老人收拾好書本,接受了記者採訪。儘管已經90歲高齡,但酈老先生依舊耳聰目明,說起話來也是條理通順、中氣十足。幾乎每個早晨,酈老都會出現在永康香樟公園,精神抖擻地快走。
  • 96歲翻譯家許淵衝被指英文水平不過關 有抄襲嫌疑
    一篇《許淵衝如何抄襲中詩英譯的名家弗萊徹,韋利和方重》(下稱《許》文)日前在網上流傳,矛頭對準了自稱「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唯一人」的96歲翻譯家許淵衝。文章作者黃少政認為,許淵衝的譯作「可能是1949年以來中國翻譯界和中國英語學界最大的鬧劇」。黃少政:許淵衝諸多詩作為抄襲之作「精通中英法3種語言,能夠互譯,而且有作品出版。
  • 百歲楊絳成微博熱詞 每天小楷抄寫錢鍾書著述 圖
    楊絳簡介  錢鍾書夫人,本名楊季康,生於1911年7月17日,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
  • 人人皆知錢鍾書的天才 只有楊絳知道他的笨拙
    鳳凰衛視5月27日《我們一起走過》,以下為文字實錄:田桐:昨天是楊絳先生逝世一周年的忌日,她曾在自己的散文《我們仨》中寫過一個「萬裡長夢」在一條霧蒙蒙的古驛道上,她一個人跌跌撞撞想要找到自己生命中最摯愛的兩個人,丈夫錢鍾書,和他們唯一的女兒錢媛,寫這個場景的時候距離錢鍾書和錢媛離開人世已經整整5年了,但是每一個閱讀到此的人都能從她曲折的筆觸下讀出一個失去至親的老人內心的巨大的痛楚
  • 【中國風】98歲翻譯家許淵衝:我到100歲,一天能翻譯一千字
    【解說】他著作等身,98歲高齡仍堅持翻譯。  【同期】一生使中國的美,變為世界的美。使西方的美,變成中國的美,而這樣使人類思想文化前進,這就我所做的。  【解說】抗戰期間,他曾就讀西南聯大,與楊振寧是校友,也是同窗。
  • 著名翻譯家楊憲益逝世 老友錢鍾書贊其詩作(圖)
    楊憲益從幼年起就不是一個用功讀書的人,在留學英國牛津時,幹盡調皮搗蛋的事,但他的文採和聰慧在牛津卻有口皆碑。出於好玩,他一口氣把《離騷》翻譯了出來,譯作充滿了嘲諷與誇張。這一年,他24歲。「我始終認為《離騷》的真正作者不是屈原,而是比他晚幾個世紀的漢代淮南王劉安。」他認為,既然原作都是贗品,譯作就更可以天馬行空了。1953年,楊憲益跟一群科學家、藝術家一起接受毛主席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