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是北宋著名詞人,也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柳三變出生於官宦世家,早年也希望進入仕途,可以多次參加科考都落榜。後來他乾脆棲身於秦樓楚館,以填詞為生,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柳永一生不得志,卻被很多人敬愛。他善於填寫慢詞,更習慣於以俚語俗話進行鋪敘,從而使得他的詞作通俗易懂,更能傳達普通人的想法。下面分享的這首《採蓮令》就有這樣的特點,先一起欣賞!
採蓮令·月華收
宋代:柳永
月華收,雲淡霜天曙。西徵客、此時情苦。翠娥執手送臨歧,軋軋開朱戶。千嬌面、盈盈佇立,無言有淚,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貪行色、豈知離緒,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
這首詞抒寫一個秋日的黎明,情人間匆忙離別的場景。上闕寫黎明時分別的悽切依戀,月色朦朧、光華漸收,浮雲淡淡、草葉含霜。即將西行的遊子,此刻的心情極其苦悶。
作者開篇先渲染出一種悽涼的氛圍,「月華、淡雲、霜天、徵客」,令人如臨其境,一下子就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伊人軋軋地打開朱紅的大門,然後緊握著詞人的手,送他走到岔路口。情郎此去不知何時才能再見,她默默流淚,卻一直凝視著對方,仿佛只要自己的視線移開,情郎就立刻在眼前消失。
男主人公也深情地注視著伊人,只見她「千嬌面、盈盈佇立」,令人「斷腸爭忍回顧」。三言兩語,就描繪出一位情意綿綿的佳人形象。
「軋軋」的開門聲,與伊人「無言有淚」形成鮮明的對照;面對千嬌百媚的她,自己卻要流浪遠方,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無奈!而「爭忍」二字,更是抒發了詞人萬般憐惜、又倍感手足無措的情態。
下闕寫行人別後的感懷,詞人深感悲切,他當然不願與心愛之人匆匆分手。可是越是依依惜別,越是蘭舟催發,「一葉蘭舟,便恁急槳凌波去。」恁(nèn),那樣的意思,這是一種口語化的表達,可見柳永的詞作非常接地氣,也是之所以流傳廣泛的一個原因。
一邊是伊人悲切哀怨,一邊是離人行色匆匆。無言的分別,甚至連一次深情的擁抱都來不及。詞人嘆息,「萬般方寸,但飲恨,脈脈同誰語」,其實是不敢說,怕伊人更加傷心,也擔心自己無法兌現諾言。既然如此著急,必然是事出有因,與其隨便許諾,不如行一步看一步。
最後以景語抒寫情語,「更回首、重城不見,寒江天外,隱隱兩三煙樹。」詞人再一次回頭遠望,高高的城樓早已淹沒,只有清冷的江邊,天空的遠處,隱隱約約有兩三株迷濛的樹。
全詞至此戛然而止,詞人似乎已經將離別之苦傾訴殆盡,其實還有滿腹話語無法言說,只好藉助這悽清之江景,委婉地傳達內心的悲戚,同時也將離情別緒推向了高潮。柳永這首詞明白如話,精練簡潔,卻筆力千鈞,讀完令人傷感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