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學者姜清水,解析姜夔《點絳唇.丁末冬過吳松作》詞

2020-12-22 往事如煙道不完

作者:姜清水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

數峰清苦。

商量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

今何許。

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姜夔與範成大交往甚密,可兩人第一次見面就不是很愉快,因沒有達到蕭德藻與楊萬裡所期望的結果,只是作客交友,對他的出世沒有提攜作用,去時作《姑蘇懷古》詩,借蘇州吳王遺址說事,其實也有以為自己是落花意,有望範成大關照。姜夔這一次是1187年暮春去,到冬回,除交了些朋友之外沒收穫,從歷史的角度看,範已病辭在家養病,無能力提攜,但是儘可能的給了姜夔一個自己的朋友圈,這讓姜夔上了一個高端的人際平臺。

姜清水

初冬回湖州時作此詞,有迷茫之感。此時的姜夔,還是把自己的不順怪罪於國家破敗。到了1191年冬,他在範成大家作《暗香》《疏影》兩詞時,變化就大了,把百姓之苦與國家興旺融合在一起,希望國家好起來,不再高歌「黍離之悲」,有以梅花精神重整河山的思想,才有了後來訴「說西風消息」的藝術意象。此作仍是順延《揚州慢》「黍離之悲」思想而下,敗像意足,傷感深鬱!

注釋:

(1)點絳唇:詞牌名。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韻,後片四仄韻。《清真集》入「仙呂調」,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異,今京劇中猶常用此詞牌。

(2)丁未:即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吳松:一作「吳淞」,即今吳江市,屬江蘇省。

(3)燕雁無心:燕,指北地。燕雁,指北方幽燕一帶的鴻雁。無心:即無機心,猶言純任天然。燕雁無心:羨慕飛鳥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4)太湖:江蘇南境的大湖泊,離湖州近。

(5)數峰:數,作動詞解。數著山峰。

(6)商略:商量,醞釀,準備。

(7)第四橋:即「吳江城外之甘泉橋」(鄭文焯《絕妙好詞校錄》),「以泉品居第四」故名(乾隆《蘇州府志》)。

(8)天隨:晚唐文學家陸龜蒙,自號天隨子。陸龜蒙生前隱居之地,正是詞人經過的吳松。

(9)何許:何處,何時。

(7)(10)參差:不整齊貌。

解讀:

點絳唇翻譯:

北方的鴻雁悠然自在,從太湖西畔隨著白雲飄浮。遠處的幾座孤峰呈現出一派蕭瑟愁苦的樣子,似乎在醞釀黃昏時的一場大風雨。

我真想在第四橋邊,跟天隨子一起隱居。可如今像他這樣的人在何處?我獨倚欄杆緬懷千古,只見殘柳參差不齊地在寒風中飛舞。

姜夔在《詩說》中說詩四大要素:大凡詩,自有氣象、體面、血脈、韻度。」其對四者的要求且是「氣象欲其渾厚」「體面欲其宏大」「血脈欲其貫通」「韻度欲其飄逸」。雖是論詩之語,移之於詞,也甚同理。從此詞可知其所言與實踐一致。

上片詞寫之境,是詞人俯仰天地之境。首句「燕雁無心」,時值冬天,正是天空有燕雁南飛的時節。陸龜蒙詠北雁之詩甚多,如《孤雁》:「我生天地間,獨作南賓雁。」《歸雁》:「北走南徵象我曹,天涯迢遞翼應勞。」《京口》:「雁頻辭薊北。」《金陵道》:「北雁行行直。」《雁》:「南北路何長。」姜夔詩詞亦多詠雁,詩如《雁圖》、《除夜》,詞如《浣溪沙》及此詞。可能與他多年居無定所,浪跡江湖的感受及對陸龜蒙的萬分心儀有關。

劈頭寫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飄泊之人生。點出燕雁隨季節而飛之無心,則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純任天然。此亦化用陸龜蒙詩意。陸龜蒙《秋賦有期因寄襲美》:「雲似無心水似閒。」《和襲美新秋即事》:「心似孤雲任所之,世塵中更有誰知。」

下句緊接無心寫出大地之境:「太湖西畔隨雲去。」燕雁隨著淡淡白雲,沿著太湖西畔悠悠飛去。燕雁之遠去,暗喻自己飄泊江湖之感。隨雲而無心,則喻示自己純任天然之意,宋陳鬱《藏一話腴》云:白石「襟期灑落,如晉宋間人。語到意工,不期於高遠而自高遠。」範成大稱其「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張羽《白石道人傳》亦曰其「體貌輕盈,望之若神仙中人。」但姜夔與晉宋名士實有不同,晉宋所謂名士實為優遊卒歲的貴族,而姜夔一生布衣,又值南宋衰微之際,家國恨、身世愁,實非晉宋名士可比。故下文寫出憂國傷時之念。太湖西畔一隅,意境闊大遙遠。太湖包孕吳越,「天水合為一」(陸龜蒙《初入太湖》)。

姜清水

此詞意境實與天地同大也。「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此句的數峰之清苦無可奈何反襯人之萬千愁苦。從來擬人寫山,鮮此奇絕之筆。比之辛稼軒之「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虞美人》),又是不同的況味。天有燕雁自由飛翔,地上遊子隨雲零落,境景是情懷,情懷化境景,傷感自己,也傷感零落江南的大宋。

下片詞寫之境,是詞人俯仰今古之境。「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第四橋所在地是陸龜蒙的故鄉。《吳郡圖經續志》云:「陸龜蒙宅在松江上甫裡。」松江即吳江。天隨子為陸龜蒙之自號。天隨語出《莊子·在宥》「神動而天隨」,意即精神之動靜皆隨順天然。陸龜蒙本有胸懷濟世之志,其《村夜二首》云:「豈無致君術,堯舜不上下。豈無活國力,頗牧齊教化。」可是他身處晚唐末世,舉進士又不第,只好隱逸江湖。姜夔平生亦非無壯志,《昔遊》詩云:「徘徊望神州,沉嘆英雄寡。」《永遇樂》:「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長淮金鼓。」但他亦舉進士而不第,飄泊江湖一生。此陸、姜二人相似之一也。陸龜蒙精於《春秋》,其《甫裡先生傳》自述:「性野逸無羈檢,好讀古聖人書,探大籍識大義」,「貞元中,韓晉公嘗著《春秋通例》,刻之於石」,「而顛倒漫漶翳塞,無一通者,殆將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誤後學,乃著書摭而辨之。」

姜夔則精於禮樂,曾於南宋慶元三年「進《大樂議》於朝」,時南渡已六七十載,樂典久已亡滅,姜夔對當時樂制包括樂器樂曲歌辭,提出全面批評與建樹之構想,「書奏,詔付太常。」(《宋史·樂志六》)以布衣而對傳統文化負有高度責任感,此二人又一相同也。姜夔以陸龜蒙自比,正是這種精神氣質上的認同感,使姜夔有了「沉思只羨天隨子,蓑笠寒江過一生」(《三高祠》詩),及「三生定是陸天隨」(《除夜》詩)之語。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即是這種認同感的體現。

第四橋邊,其地仍在,天隨子,其人則往矣。中間下擬共二字,便將仍在之故地與已往之古人與自己連結起來,泯沒了古今時間之界限。這是詞人為打破古今局限尋求與古人的精神句誦而採取的特殊筆法。再如劉過《沁園春》之與東坡、樂天、林和靖交遊,亦是有此一筆法體現。以上寫了自然、人生、歷史,筆筆翻出新意,結筆更寫出現時代,筆力無限。「今何許」三字,語意豐富,涵蓋深廣。何許有何時、何處、為何、如何等多重含義。

故「今何許」包含今是何世、世運至於何處、為何至此、如何面對等意。此是囊括宇宙、人生、歷史、時代之一大反詰,是充滿哲學反思意味一大反詰,也是天地、古今境況的統收。而其中重點,主要在「今」之一字。「憑欄懷古」,筆力雄勁,氣象闊大。天與地、古與今上下映照成文,補足「今何許」一大反詰之歷史意蘊。應知此地古屬吳越,吳越興亡之殷鑑,曾引起晚唐陸龜蒙之無限感慨:「香徑長洲盡棘叢,奢雲豔雨只悲風。

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吳宮懷古》)亦不能不引起姜夔之無限感慨:「美人臺上昔歡娛,今日空臺望五湖。殘雪未融青草死,苦無麋鹿過姑蘇。」(《除夜》)更有其去蘇州時作的《姑蘇懷古》詩,「夜暗歸雲繞柁牙,江涵星影鷺眠沙。行人悵望蘇臺柳,曾與吳王掃落花。」 此詩起句疏宕,不涉題旨,欲抑先揚,寫晚雲悠閒、白鷺自適、星鬥燦爛、山川依然,說景微妙,相形之下「悵望蘇臺柳」就流露出了一種苦澀的況味,懷古傷今之情紆徐委折,使人悵然動色。

姜夔在《姑蘇懷古》這首詩裡,昔日的憤懣和憂慮化作了淡淡的惆悵,仿佛若有所失。後兩句使人悵然動色,楊萬裡極喜誦之,或是其中蘊涵的歷史滄桑感和某種個人情愫的積澱與之心境契合,景物的渲染與感慨的抒發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歷史感更加厚重,此詩興味深厚而筆致飄逸,具蘊藉空靈之美。懷古正是傷今,「殘柳參差舞,」柳本纖弱,那堪又殘,故其舞也參差不齊,然而仍舞之不已。

「舞」之一字執著有力,蒼涼中寓含悲壯,悲壯中透露蒼涼。「殘柳參差舞」這一自然意象,實際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徵,隱然包含著雖已殘破仍不甘滅亡的意味。這與李商隱《登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象徵唐朝國運的不可挽回有同工之妙。而其作為自然意象之本身,則又補足「今何許」一大反詰之自然意蘊。結筆之意境,實為南宋國運之寫照。返觀數峰清苦二句,其意蘊正為結尾之伏筆。在此九年之前,辛稼軒作《摸魚兒》,結云:「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乃是同一意境。姜夔此詞用「舞」字結穴,蘊含無限蒼涼悲壯。

善於提空描寫,從虛處著筆,是姜夔詞的一大特點。此詞將身世之感、家國之恨融為一片,乃南宋愛國詞中無價瑰寶。而身世家國皆以自然意象出之,自然意象在詞中佔優勢,又將自然、人生、歷史、時代打成一片,融為一體。

尤其「今何許」之一大反詰,其意義雖著重於今,但其意味實遠遠超越之,乃是詞人面對自然、人生、歷史、時代所提出之一哲學反思。全詞意境遂亦提升至於哲理高度。「今何許」,真可媲美於《桃花源記》「問今是何世」,《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這首詞無限感慨,全在虛處,正是「意愈切而詞愈微」,這種寫法,易形成自我抒寫之形象與所寫之意象間接開距離,造成朦朧之美感。此詞聲情之配合亦極精妙。上片首句首二字燕雁為疊韻,末句三四字黃昏為雙聲,下片同位句同位字第四又為疊韻,參差又為雙聲。分毫不爽,自然天成。雙聲疊韻之迴環,妙用在於為此一尺幅短章增添了聲情綿綿無盡之致。姜夔的詩詞就是這樣,很注意聲律相協,使詩詞更具有優雅的韻味。

姜夔此詞受到追捧,評價很高,一向認為是「懷古傷今」的佳作。

姜清水

作者簡歷:

姜清水,男,1953年5月出生,江西省鄱陽縣人,鄱陽湖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姜夔文化研究分會會長,出版了《姜夔編年研究》《姜夔詩賞析》《姜夔長短句賞析》《清水點白石》《魂斷瓦屑壩》等著作。編有四十集歷史文化名人電視劇文學劇本《姜夔傳》等。

相關焦點

  • 姜夔在鄱陽(文 姜清水)
    一般都認為姜夔從小就離開了家鄉,長大後沒有在鄱陽生活過,有「依姐生活」「依人生活」「零落  江南」等說法出現,據已知一些信息與其行跡,姜夔在鄱陽不僅是少年時期生活過十年,而且在成年之後,也生活達十年之久。今天以「姜夔在鄱陽」為題,作一番探究。  一、行跡考  姜夔「孩幼」時期的行跡原始證據,是他的《探春慢》詞序中有「予自孩幼從先人宦於古沔,女須因嫁蔫。
  • 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這可能是南宋詞人姜夔最好的一首詞了!
    我在讀這首詞的時候,總是莫名其妙地陷入一種寂寞和悲傷之中,我認為,讀這首詞,然後聽著小剛的寂寞沙洲冷,簡直就是絕配了!不知道讀者朋友以為然否?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詞: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宋代:姜夔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 南宋詞人姜夔(kuí):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
    單說起姜夔此人,大多數人都不熟悉,畢竟宋詞江湖,高手眾多,牛人大咖更是大都集中於早中期,而對後期至宋末,能被人熟知的詞人甚少。公元1154年(南宋紹興二十四年),姜夔出生於饒州鄱陽的一個破落官宦之家, 他的父親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並且在知縣這個職位上病卒,十四歲的姜夔依靠姐姐接濟度日,直到成年。
  • 姜夔:反俗為雅,被奉為雅詞的典範,在辛棄疾之外自成一派
    姜夔[kuí](1155年—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其代表作品有《揚州慢·淮左名都》、《疏影》、《暗香》等。姜夔數次科舉不中,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詞風瀟灑,講究韻律,多自度腔,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
  • 「學理書簡」《詞林別裁》:讀圖時代集成詞書畫印譜的立體藝術
    以《點絳唇》這部分為例,《點絳唇》又名《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其中的名篇就有南宋姜夔的《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這首詞是姜夔在1187年冬,往返於湖州、蘇州之間,經過吳松時所作。此詞寥寥數語間即將懷古傷時之情化為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
  • 江南抒寫:南宋詞人姜夔與無錫
    他的詞寫得音韻流美,風格冷豔,又意蘊悠遠,所以不僅為宋末詞人張炎、周密等推崇備至,且到清代初期,以朱彝尊為代表的「浙西詞派」,也把其「清空」「醇雅」的詞風奉為圭臬,宗法學習,衣缽傳承。只是,姜夔在世時際遇冷清,身世堪憐。30歲時,他在湖南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老詩人蕭德藻。
  • 南宋詞人姜夔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他的詞作特點又是什麼樣的呢?
    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 姜夔少年喪父, 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屢試不中,所以他也沒有機會進入仕途,布衣終生。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書影姜夔在曲詞與音樂方面取得的成就與她的身份完全是不相匹配的,有時候,我們會感覺他一定是南宋高級音樂機構的主管,亦或是優遊的學者型官員,其實他一生過得相當清貧
  • 才子姜夔:我的詞很冷,可我的心是暖的
    這首《點絳唇》是南宋詞人姜夔的代表作,寫於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這一年,他從湖北往浙江湖州去,途中,路過唐末詩人陸龜蒙的隱居地——吳松甫裡。姜夔由陸龜蒙胸懷大志卻仕途坎坷、不得已隱居江湖的境遇,聯想到了自己,同樣懷才不遇、四處漂泊,於是有了這首自傷身世的詠嘆。
  • 姜夔的詩有哪些?姜夔的詩詞全集64首
    宋代詩人姜夔,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裡、範成大、辛棄疾等交遊。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
  • 姜夔作品集合,小編力薦《姜夔王獻之保母志跋》
    姜夔(kuí) (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
  • 靜心讀詞《齊天樂-蟋蟀》姜夔「kuí」
    齊天樂-蟋蟀姜夔[kuí]丙辰歲,與張功甫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鬥。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歌曲》《續書譜》《絳帖平》等書傳世。
  •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南宋名士姜夔的漂泊一生
    命運,不知將給予年輕的姜夔以何種軌跡,但淳熙丙申年的這個冬至之夜,這座屢經戰火的江北名城,註定與姜夔這個名字,同時被人記住,並百世傳誦。千巖老人公元1155年。姜夔出生於饒州鄱陽,字堯章。父名噩,曾任漢陽縣知縣。姜夔十四五歲時,父亡,遂依伯姊居於漢川山陽村。二十歲起到處遊覽,結交名士,輾轉湘鄂間十餘年。
  • 婉約詞人姜夔一生窘迫,是為情所困還是懷才不遇?
    姜夔(公元1155-1209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江西鄱陽人,南宋婉約詞派代表人物。和辛棄疾、吳文英在南宋詞壇上鼎份三家,各逞風流。姜夔6歲喪母,14歲隨父任官至湖北漢陽,17歲父親病故後,跟隨已出嫁的姐姐在漢陽的一個小村生活,19歲開始交遊,先後出遊揚州、合肥、湖南、浙江等地。
  • 弦彈纏綿相思引,夜夜愁生點絳唇;七首深情詞,誰人月下念芳魂
    弦彈纏綿相思引,夜夜愁生點絳唇。殘燈垂淚涼風伴,誰人月下念芳魂。一曲清音,一點感悟,總會觸動心中的那份柔軟.一段故事,一懷悲喜,亦會撥響易動的心弦。日子,在平淡中走遠。無聲無息,卻留下了歲月的沉澱。時光蒼老了容顏,在流逝的同時,卻留下了心靈的豐滿。一種滄桑的背後,是一份深邃的內涵。
  • 姜夔的小楷《跋王大令保姆帖》,流傳了800年,這字太驚豔了
    姜夔,字堯章,鄱陽(今江西鄱陽縣)人。南宋時期的文學家,音樂家、書法家。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姜夔的詩詞,代表作有《暗香·舊時月色》、《疏影·苔枝綴玉》等,他的詩詞大多借物抒情,感嘆身世,書法鬱鬱不平之情。姜夔《王大令楷書保母磚題跋卷》的確,姜夔一生並不是很如意。他出生於一個破落的官宦之家,他十四歲時父親病故,和姐姐相依為命。
  • 姜夔自度新腔之作——《揚州慢》,今天你讀了嗎?
    說到姜夔,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提到他的作品,排在搜索第一條的就是《揚州慢》了,就算是在搜索欄裡只輸入「揚州慢」這三個字,排在第一位的依舊是「《揚州慢》姜夔」。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只有一個——《揚州慢》是姜夔的自度新腔之作。大家應該都知道,古代的詞是可以「唱」出來的,那麼「自度新腔」可以理解為「自己創作的清新脫俗的歌曲腔調」。
  • 「文化+」點燃鄱陽高質量發展新新引擎
    姜夔公園、彭汝礪紀念館、吳芮祠……一座座文化場館相繼建成;鄱陽湖博物館、瓦屑壩移民文化園、淮王宮……一個個文化產業項目敞開了大門迎接八方遊客;573個黨建宣傳員、2000多支農村演出隊伍、3000多名鄉土文化人才……一支支鄉村文化隊伍在廣袤田野生根發芽;古縣渡楊梅節、高家嶺果蔬節、
  • 南宋詞壇宗師姜夔苦戀合肥姐妹花!兩首夢境詞寫出人間最美愛情!
    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音樂家和書法家,其在詩詞方面均有頗高建樹,尤以詞著稱。他和北宋婉約派大師柳永,可謂是難兄難弟。柳永一輩子沉浸在風花雪月之中,無數歌女為之瘋狂,柳永也是見一個愛一個,一生也沒有做過什麼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