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學這,有什麼用啊?」
當家裡戰鬥力爆表的七大姑八大姨對冷門專業的你發出靈魂拷問時,你會怎麼作答呢?
是默不作聲心裡暗暗罵著與你何幹,還是保持微笑維繫塑料親情,又或是被問得啞口無言不知道怎麼用中國特色的答案回懟。
這其實是一道送命題。因為可能連熱愛學習的你都不知道「你學著,到底有什麼用?」
探索宇宙奧秘?管你什麼事?
發現失落文明?管你什麼事?
追求萬物真理?管你什麼事?
弘揚文字藝術?管你什麼事?
你所誠摯信仰和追逐的所謂人類知識殿堂的璀璨明珠,在旁人眼裡亦不過是酸腐文人打發時間的雞毛蒜皮,不過是不問世事怪人的沒有社會價值的學術牛角尖。
但是「我學的這」,真的有用。我可以用它來更好地過這一生。
一個期末,我和一個朋友一起約好晚上在圖書館學習局,結果久等不來。我只能自己一個人開始攻克最後一篇最難的期末論文:「共享經濟是否應該承擔傳統的道德義務?」
三個小時過去了,我寫了1000字,卻也刪去了1000字。我無論如何都找不到合適的論點去連結馬克思的「上層建築」理論。我決定關心關心那位爽約的朋友,問問她怎麼樣?
「在我沒搞懂Hyper-domestication of women in monasteries(修道院女性的高馴服性)之前,沒有人可以和我講話!「她毫不客氣地說。
我同感地笑了笑,任何一個人要寫50頁紙的宗教研究論文都會有一樣的反應吧。
你看讀書學習帶給我們的都是痛苦,哪裡有什麼過好這一生?
但是這種痛苦確實包含著人生的力量:一種讓人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力量。
我認為一個完整的人至少需要有共情的意識和能力,需要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
你和死黨們群情激憤地大罵渣男,安慰考試失利的室友?算不上有共情的意識和能力。你在面對唐突和自己三觀完全不同的言論時是怎麼反應的,你怎麼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去接觸和評價其他的文化和多元意識形態?
你翻閱了三家不同的微信公眾號文章,決定自己「客觀中立地」站在辯論的中間?這談不上是獨立思維。你對辯論主旨討論話題有沒有嚴謹認真的調查研究,你有沒有理論框架和事實依據做支撐?
我相信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可以在這兩個緯度上做的更好。
而人文教育,讀這些看起來自由無用的東西,就是讓你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那些細小的,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關於世界的知識慢慢就會進入你的眼界,他們好像有魔力一般互相糾纏連結,變成一個看起來更系統更宏大的知識體系。
你開始能讓這些紛繁複雜的知識體系為自己服務,成為你自處於不斷變化世界的重要媒介。
你可以抵禦潮水一般的社會信息的攻擊:你可以不在自己和與別人的情緒中迷失;你分解審視之前那麼多你依然系以為然的永恆真相,解析觀察那麼多你視為異端邪說的無稽之談:你感受到你於自然和他人的微妙聯繫和共生。
很多時候,我們的太多不幸福,迷惑,憤怒,恐懼,鄙夷,妒忌,都來自於我們的無知和孤獨,人云亦云的無知,無法共情的孤獨。我們沒有的就是被我們忽略的思考能力和共情能力。
一個有這些能力的人,就會是一個更完整的人,或許可以過好這一生。
為什麼我們讀了這麼多書還過不好這一生?不幸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知道多讀一點書,就可以讓自己幸福一點。
基於這一點,我也想把「學而為人」的這一份滿足帶給你們。
通透教育最新推出的「大學第一課「作為行業首創,採用全新線上模式,匯集了全美頂尖文理學院的學長學姐,為準大學生們帶來專業的美國大學學術體驗。
第二批次的「大學第一課」導師來自美國頂尖的文理學院和大學,Oberlin College,Vassar College,New York University,Bowdoin College,Bryn Mawr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導師們將會圍繞藝術,戲劇,經濟,古典學,社會心理學,國際關係在內的六個主題,為學生們教授4至5周的短期課程。
通過課程你可以
獲得大學第一年課程等同的閱讀體驗和寫作練習(reading/writing/critical thinking)
加深對這一學科的興趣和基礎了解
認識在這一學科領域的學術前輩和可能志同道合的小夥伴
微信報名渠道已經開啟,第一批次課程預售¥300/節課。(第二節課開始前不滿意全額退款)課程將於八月第一周開始,每周一節60分鐘。
宏觀經濟001
Development Economics:
Why Are Some Countries Rich and Others Poor
「本課程改編自Oberlin College2017年年Evan Kresch教授開設的課程 「ECON209 Development
Economics」 根據導師的課外閱讀和實習經驗稍作修改」
鍾子琳
Oberlin College, Economics (with math concentration) & Latin
課程介紹
為什麼有些國家貧窮,有些國家富有?是什麼決定了⼀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和經濟條件?如何幫助貧窮的國家和地區擺脫貧困?世界為此作出過什麼樣的努⼒?
In this course we discuss the factors that result in poverty, and ways to break out of it. This course focuses mainly on Sub-Saharan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mostly from where billio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re trapped in poverty. While the rest of the world experience positive steady economic growth, the 「bottom billion」 seem to progress along a downward spiral. We begin by reading excerpts of economic literature surrounding the debate of Geography vs. Institution; whether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for poverty is scanty geographic endowments or weak, corrupted governments. We then examine several economic theories that help analyze this issue: instrumental variable, omitted bias, and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We will proceed to look at forces that prevent countries from pulling out of poverty: poverty trap, health trap, war trap and bad neighbor trap. By the end of the course, we will have a glance at the key disputes in how economists tackle the issue of poverty.
戲劇001
神明詛咒與家族墮落:「主母反告」
——來自古希臘的戲劇母題在不同作品中的對比精讀賞析
Yixuan Su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碩士, 南京大學本科
將靈魂放在火上烤
-蘇九
課程介紹
從古希臘時期綿延至今的禁忌,西方文學所熱愛展現的家族墮落隱私——年輕的繼母愛上了繼子。阿弗洛狄忒的妒忌,波塞冬的怒濤,阿特彌斯的姍姍來遲;因愛生恨的繼後,被愛索命的王子,喪妻失子的國王,推波助瀾的奶媽……同樣的故事,同樣的角色,如何在不同作家的筆下煥發不一樣的生機?
本課程將精讀古希臘作家歐裡庇德斯的作品《希波呂忒斯》和英國劇作家薩拉·凱恩的作品《費德拉的愛》片段,探討同一個神話故事跨越了20個世紀的深刻演變。同時我們會引入其他同題材戲劇作品,在交織的文本中進一步體會互文和解構的力量。
越是相似就越是不同——本課程以同一主題的不同劇作研讀為主,鼓勵學生通過比較閱讀的方法提煉出細微的差異,旨在培養學生對於文學作品的精讀與感知能力,並傳授英語論文寫作的基礎方法。
朱天奇
Vassar '17
主修希臘羅馬研究,輔修義大利語
喜歡歷史和考古,掙扎在拉丁語和希臘語中
「一切學問歸根結底都在研究何而為人;所以,認識你自己,γνωθι σεαυτον!」
——tianqi
課程介紹
巍峨壯觀的鬥獸場、奮勇拼殺的角鬥士、鮮血浸漫的擂臺、山呼海嘯的狂歡,組成了一副或許是大家最熟悉也最心悸的古羅馬畫卷。如此血腥的競技從何而來?角鬥明星斯巴達克斯為何起義?多功能的巨大鬥獸場如何興建?圍繞角鬥在羅馬共和晚期和帝國早期又掀起了什麼風波?
本次課程將從最驚心動魄的古羅馬競技節目入手,通過大量古代文獻和考古證據,以線上小組研討課的形式,帶領你一步步剖析古羅馬的社會生活和風俗習慣,真正走進西方古典學這一歷史悠久的學科。
藝術001
策展人只能出現在美術館裡嗎?
策展能夠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嗎?
導師簡介
導師:李潔特
本科Smith College
研究生NYU
美國國家美術館策展研究員,任職兩年
「藝術是最真切的智慧
最深刻的美
最自由的創造力
和最反人力的手工藝
是帶我們走向崇高和精神性的通道」
——jiete
課程介紹
大量的閱讀與思辨討論:
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學會閱讀文本、評價文本、建立自己的思考體系、提出有見地的觀點
藝術世界的初級入門課程,在五個課時以內了解藝術圈是怎麼玩兒的
實踐:
將課堂上散發的創造力製作成一份展覽提案,結合對社會問題的思考,闡述藝術如何能夠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孫明玥
Bryn Mawr College
主修心理學,輔修日語和兒童與家庭研究。
布林茅爾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兩個心理學實驗室擔任research assistant。
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
--Mingyue
課程介紹
本課程旨在培養學員的辯證性思維及與之需要的閱讀、口語與寫作能力。課程會注重理論與現實的聯合,啟發學生對自我及周圍發生的人、事、物產生新的思考。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自我是如何形成的?態度和行為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如何增強說服能力?為什麼人們會遵從社會約束?偏見或模式化觀念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增強影響力?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講解、討論和延伸,相信學員們會對自身有更清醒的認識,並對周圍的人、所處的社會及其文化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陳嘉懿 Rita
鮑登學院 (Bowdoin College) 2020屆在讀,國際關係和數學專業。倫敦政經 (LSE) General Course 『19,主修法律。
方伊茗 Yvonne
鮑登學院 (Bowdoin College) 2020屆在讀,國際關係專業,輔修藝術和計算機。大三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交換主修政治。
「To be at home in all lands and all ages;
to count Nature a familiar acquaintance,
and Art an intimate friend.」
——Yvonne, Rita
課程介紹
在本課程中,我們將以理論框架為基礎,探討核武器與國際政治的複雜關係。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核武器基本知識及歷史、核武器理論、核武器國家基本研究、核政策制定及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核武器是如何製造的?各國的核技術受哪些國際組織管理?為何國家開發核武器?為何有些國家擁有核技術卻選擇放棄核武器的開發?核武器國家制定哪些不同的政策?核恐怖主義是否已成為嚴重問題?本課程旨在研究核武器在國際關係中的重要地位,同時我們討論核武器及不擴散核武器的未來。
本課程同時強調閱讀及寫作,著重於國際關係理論寫作的訓練。寫作練習與案例研究相結合,旨在訓練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國家為何選擇擁有核武器。兩位導師將為學生提供從選題、構思及論文終稿的反饋。課程結束時,學生將完成4-5頁論文,並對大學國際關係課程的寫作有初步的了解。
本文首發於:
通透教育 Total Education
(ID:totaleducation)
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歡迎關注&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