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志林》記遊中的「記遊廬山」,蘇軾剛剛結束在黃州4年的謫居生活,去看望弟弟蘇轍,途中蘇軾和佛印,道潛兩位好友遊覽了當時大名鼎鼎的5A級景區廬山。有美景可賞,有好友相伴,廬山之行甚是愜意。
剛剛到廬山,廬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迎接不暇,蘇軾暗下決心不寫詩了,而進山不久,山中的僧俗便奔走相告「蘇軾來了!」,可見蘇軾當年儘管在黃州戴罪謫居4年,仍然是紅的發紫。蘇軾不禁隨口做了一個絕句「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候」——前一刻還發意不寫詩,後一刻就自己打臉,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乾脆一發不可收拾的,又連寫了三首。
蘇軾的好朋友陳令舉被貶後,在廬山用60多天的時間,探訪廬山各處美景名勝,尋訪古蹟異人,寫了一本《廬山記》,這本書很有意思,裡面不厭其煩的詳細記錄了廬山的各處美景,故事,傳說,名人典故,蘇軾邊遊邊看好朋友寫的宋版廬山lonely planet,書中卷四將所有寫廬山的詩詞整理匯集的部分,其中李白和徐凝寫廬山瀑布的詩都赫然在列,蘇軾一看這簡直就是拿宋小寶和我偶像肖戰比顏值啊,這不能忍啊,立馬做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世傳徐凝瀑布詩云:「一條界破青山色。」至為塵陋。又偽作樂天稱美此句,有「賽不得」之語。樂天雖涉淺易,然豈至是哉。乃戲作一絕》,額,是的,這就是這首詩的名字,也側面看出蘇軾這是對徐凝的詩有多不屑,詩是這麼寫的: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可憐的徐凝,本來也是唐朝小有名氣的詩人,被蘇軾這一損,徐凝二流詩人的名聲一下延續了一千多年,後面還引發了綿延好幾代的口水戰,不過沒有蘇軾這一損,沒準早就沒人記得還有徐凝這位詩人。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徐凝的《廬山瀑布》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這首詩本是徐凝的得意之作,在與張祜鬥詩中最後KO對方的壓軸名句,結果蘇軾不僅說詩寫的不好,還乾脆不相信白居易讚美過這首詩,徐凝因而成了惡詩的代表,在後來的一千多年一眾詩人各種嘲笑。
平心而論,徐凝這首詩寫的還是不錯的,很有畫面感,寫出了廬山瀑布的氣勢,可惜對比的是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如果說徐凝的廬山瀑布是一副靜止的畫,那麼李白的廬山瀑布就是個3D IMAX巨幕影片,九天之上璀璨閃耀的銀河飛流直下,紫煙升騰,其氣勢,動態,絢麗,耀眼,怎麼比?沒法比?
蘇軾之所以如此貶徐凝的詩,其實未必是多討厭徐凝這首詩,而是他太愛自己的偶像李白。蘇軾曾經說過,「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詩人盡廢,然魏晉以來,高風絕塵,亦少衰矣」。蘇軾給李白碑的背面寫記,他說李白「開濟明豁,包含弘大 。陵轢卿相,嘲哂豪傑。籠罩靡前,跆籍貴勢。出不休顯,賤不憂戚。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雄節邁倫,高氣蓋世,可謂拔乎其萃,遊方之外者也。」
蘇軾說李白是狂士,因為李白在《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說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蘇軾說自己「嗟我本狂直,早為世所捐,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一樣的狂傲,一樣的瀟灑,再看徐凝求官不得說「欲別朱門淚先盡,白頭遊子白身歸」這期期艾艾的調調,著實不是狂直的蘇軾喜歡的樣子。
李白遊廬山是手持綠玉杖,蘇軾遊廬山是芒鞋青竹杖, 一個是「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一個是「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人說千年詩壇兩謫仙,李白和蘇軾兩個人雖然沒有生在一個時代,但是其性情稟賦,境界思想卻是極其相近。有一首《李白謫仙詩》到現在仍然有爭論,有人說是李白所做,所有收在《李白太全集》裡,也有人說這是蘇軾所做,收錄在《蘇軾文集》裡,看詩的內容大概率還是蘇軾寫的,因為蘇軾寫書法也很喜歡寫李白的詩所以和可能被誤認為是李白的詩了,這首詩寫出了作為頭號粉絲、知音對李白的傾慕。
《李太白謫仙詩》我居青空裡,君隱黃埃中。聲形不相吊,心事難形容。欲乘明月光,訪君開素懷。天杯飲清露,展翼登蓬萊。佳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盡,君才無時休。對面一笑語,共躡金鰲頭。絳宮樓闕百千仞,霞衣誰與雲煙浮。
寫到這裡,不禁感嘆,蘇軾愛李白,徐凝躺槍,真是可憐啊。
最後要說,自古寫廬山的詩詞歌賦不勝枚舉,光陳令舉的《廬山記》卷四收錄的內容就好幾百篇,那還只到北宋。而千古兩謫仙的詩才是孤標獨立,李白寫的水(瀑布),寫出了唐朝的盛世恢弘,蘇軾寫的山(廬山)寫出了宋朝的文脈雋永,一山一水成為千古絕唱,兩首詩,寫盡了兩個時代的文魂,真正是後無來者。
蘇軾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 僕初入廬山,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殆應接不暇,遂發意不欲作詩。已而見山中僧俗,皆雲蘇子瞻來矣。不覺作一絕云:「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謬,又復作兩絕云:「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 是故人。」又云:「自昔憶清賞,初遊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箇是廬山。」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旦行且讀,見其中雲徐凝、李白之詩,不覺失笑。旋入開先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往來山南地十餘日,以為勝絕,不可勝談。擇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峽橋,故作此二詩。最後總老同遊西林,又作一絕云:「橫看成嶺側成峰,到處看山了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餘廬山詩盡於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