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這3件事,再教孩子數數,更容易

2020-09-03 西柚媽媽

一,數數對於三歲的孩子就像一把枷鎖

我:6+7等於幾?

3歲兒子:不會。

我:數。

3歲兒子:哦。

兒子拿起小珠盤,1.2.3.4.5.6,數了6個,接著又在另一邊數了7個。

就是這樣的小珠盤,珠子其實很小。

當他要將兩堆小珠子數一下,得出得數時,我腦子裡,一個「13」活蹦亂跳,它大喊「快說13」,「快告訴媽媽,你的結果是13。」

我盯著他的小手在那邊點著那些小珠子,空氣中瀰漫著緊張,他的小臉一絲笑容也沒有,他也很怕答案錯誤,小心地邊數邊抬頭看我。

1.2.3.4.5.6.……12,「答案是12?」兒子試探地回答到,我有些失望,眼睛裡沒有一絲溫柔,我當然知道,他剛剛撥珠子的時候,撥錯了。

「重新。」我冷冰冰地蹦出兩個字的命令。

「他怎麼這樣,數珠子這麼簡單都錯了。天哪,我要被氣死了,都跟他說過多少次,撥一個數一個,他怎麼還能錯啊!」

焦慮的媽媽,內心無數的白眼

我內心瘋狂地獨白,我沒有把這些刀子一樣地話說出來,但是我的臉色難看,兒子早就一目了然,眼神漠然,眼淚嵌在眼眶裡,肩膀又收縮了一點,身體完全拱了起來,彷佛要把自己藏起來。

面對我,面對學習,他是想逃不能逃的掙扎。

低頭又認真數了一遍,這次,我與他一起,終於數到了「13」,他說出「13」時,我說「對」。他如釋重負,而我輕巧地誇了他兩句,不錯,很棒。

好像每次他答對,我都很興奮,而他則是鬆一口氣。

現在我回想當時我的反應,感覺就像是一個猙獰而扭曲的母親,因為焦慮而與孩子站在對立面。把孩子推開。


二,數概念的萌芽階段

當時,兒子才3周歲,我因為看見身邊很多朋友的孩子比他小,卻比他會數數,就開始焦慮,開始對他不滿,好像他不識數就是我教育沒有到位一樣恐慌。而實際上,這麼大的孩子還不會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因為這涉及了數的概念。

數的概念是屬於邏輯思維範疇內,是邏輯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發麵。對於幼兒來說(指自然數)是一種符號,數的概念是很抽象的,比掌握事物的概念困難得多。

對於孩子來說掌握數的概念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3歲前的孩子對數的認識主要處於知覺階段,是數概念的萌芽階段,其發生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 辨數(1歲半~2歲)。對物體的大小和多少的模糊認識。這個時候的孩子可以憑直覺來區分多少,1個和很多個的區別。比如牙牙學語的時候,大人總喜歡和孩子玩「孔融讓梨」的遊戲,這個時候的孩子他已經能夠區分大梨子和小梨子的區別。再比如,分糖果吃的時候,孩子總是希望拿多一些的那一堆,如果孩子手裡有2顆糖果,你拿走其中一個,他雖然不知道2-1=1,但是他很有可能會哭,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糖果少了。
  • 認數(2歲~3歲)。產生對物體整個數目的知覺。孩子雖然還不會口頭點數,但是可以根據成人的指示,可以拿出1個,2個或者3個物體。這個時候,你問孩子,「小朋友你幾歲啊?」你得到的可能不只是「兩歲」這個答案,還有一個「耶」,儘管他們的食指和中指伸得並不靈活,其他的三個手指頭彎曲成環狀也做得不是很好,但是他們還是倔強的掰起兩根手指,給你一個準確的答案。
  • 點數(3歲半-4歲)。數的概念開始形成並逐漸發展起來。此時,孩子可以學習數字歌,「1像鉛筆,2像鴨子水中遊,3像耳朵聽聲音……他會唱《數鴨歌》,會按照1到10來點數了。

所以,別人家兩歲多的孩子會數數,可以從1數到20,甚至認識10以內的數字這樣的事情不應該引起媽媽的焦慮,因為大多數這樣的孩子並不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如果孩子每天與數字接觸,家長也有意識地教孩子去認識這幾個數字,孩子就會像認識」識字卡「一樣去認識數字,孩子可能會很早就認識這些數字。

但是2-3歲的孩子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的直接感知和自己的實際動作進行思維的,這種思維方式在心理學上稱為「直觀動作思維」,也就是說孩子要依賴對實物的感知來接觸「數」。所以此時不應該是傳遞焦慮,而是靜下心來引導孩子對數的感知。

三,數的概念

直到語言出現和表象產生後,也就是外界事物儲存在大腦裡具體形象產生後,孩子可以藉助具體的表象和簡單的符號表象進行思維,獲得初步的具體形象思維。

數的概念包括3種成分:

1.掌握數的順序:一般3歲孩子已經學會口頭數10以內的數,記住數的排列順序1.2.3.4……10。他們就像是10個不同數字名字的小朋友排成了一隊,1排第一個,10排最後一個,3的前面排著2,後面排著4。這些孩子都能記住,不過他們還不會數物體。

2.掌握數的實際意義:小手指一個一個地掰著,口中念著1.2.3.4.5。當孩子學會口頭數數後,逐漸學會口手一致地按物點數,然後說出物體的總數。他們具備了初步的計數能力,但是還是沒有形成數的概念。這就像他們在玩的那個「點兵點將」的遊戲。

3.數的概念形成:掌握數的組成是形成數概念的關鍵。當孩子學會按物點數並說出物體的總數後,還需要理解數的順序和大小。比如2比5小,7比4大。再接下來就是要掌握數的分解和組成。比如2=1+1,5=2+3或者1+4,可以進行5以內的加減計算,10以內的加減計算。當然這種計算還不是用抽象的數字進行綜合分析,而是利用實物或者手指頭進行計算。這就是數的概念。

當時,我痴迷於教3歲兒子數數,拿來他喜歡的撲克教他打撲克,教他玩分解組合遊戲,比如,那張8,要他找出兩張牌相加等於8的,比如兩個4或者一個3一個5,又或者是1加7。我完全沒有意識到我當時其實就是強人所難,當時對他來說,這個這麼「又創意」的遊戲真的是不知所云。

相反地,我把撲克牌打散,讓他同一花色,整理出1-K,他反而比較有興趣。當然,因為,玩「鬥地主」也需要掌握數的順序。而他就是對爺爺和朋友們玩的「鬥地主」很有興趣。

幼兒掌握數概念的過程是從感知和動作開始,最初幼兒計數不但要用眼睛看,還要動手去數。隨著孩子思維的發展,幼兒逐漸減少用手點數的動作,可以用眼睛看著事物,心理默默地數,但是有的孩子還是會經常藉助手的動作和點頭的動作來幫助數數。

每個孩子在掌握數概念的每個發展階段可能表現出很大的差異,這與孩子接受的教育,生活環境,每個孩子各自具有的不同智能特點有關。我當時就犯了一些媽媽最愛犯的錯誤,拿孩子的短處去和別的孩子的長處比較,一點意義也沒有。不僅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是徒增煩惱。


四,計算能力的發展

如果3歲多的孩子能夠從容冷靜地數出桌子上的蘋果,大人一定是十分開心的,覺得自己「教育有方」,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看著一籃子的蘋果,數到「6.7.5.2.1」,或者對著十個蘋果隨便應付「7個。」在你要求認真數數時,用手亂點,您也別失望。

因為,對於孩子計算能力的發展要經歷口頭計數——點物計數——說出總數——按數取物——數的分解和組合的過程。

3歲以前的孩子先學習口頭數數,就像說順口溜,兒歌一樣地從1數到10,有的孩子可以數到20。

口頭數數是一種機械的記憶和單純的語言運動。需要提醒家長注意的是:他們不會從中間任意一個數開始數,只會從「1」開始按順序去數,如果遇到幹擾就不會數了;更不會倒著數;經常會出現脫掉數字或者循環重複數字現象。

至於點物計數對於3歲以前的孩子就更為困難,雖然很多孩子可以從1數到10,但是他們有時候手指亂點,毫無順序與章法,數數時經常重複或者漏掉。又或者手指指對了,但是口卻亂數。總之,不能一一對應,出現手口不一致的現象,更不可能說出總數來

這是因為它要求孩子把數過的實物作為一個總體來認識,就是要能夠理解數到最後一個物體,它所對應的數次就表示這一組物體的總數。

能夠說出總數,這是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它表明幼兒能運用和理解數的實際意義。至於按數取物,就是對數概念的實際運用。

觀察孩子幼兒園的書本就會發現,他們幼兒園的數學課本不叫數學課本,叫做邏輯思維,他們的計算也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計算,而是各種各樣生活場景的應用,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也會配合動畫片,形象的告訴孩子,數的概念。而不是我狂躁的吶喊,「6+7等於幾啊?」


五,訓練孩子計數能力

明白了以上這些,我們可能就可以開始靜下心來教孩子數數了,比如準備一個算盤,比如準備一些數數的棍子,比如生活中讓孩子幫忙取東西。當孩子真的明白數的概念了,知道它的實際意義了,就會發現生活到處都是數的實際應用題,去超市對於孩子來說簡直就是一場「數」的遊戲。

但是在實際訓練孩子的計數能力時候,還是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 提供給孩子點數的實物大小要合適。過小的實物往往會影響孩子計數的正確性。我當時為了攜帶方便,就買了非常小的小算盤,孩子在撥珠子時非常不方便,而數數的時候則很容易出錯,而我還把這個歸因為孩子不夠仔細認真。
  • 實物擺放得是否有規則也影響孩子點數的正確性。擺放有規則孩子的正確率則高些。大一點的孩子也許需要訓練他的注意力和邏輯能力,會散亂的擺放增加難度,但是剛開始的小朋友,如果散亂他重複或者遺漏的情況會不停出現。

計數時採取的不同方式也會影響計數的正確性。例如我們是把實物擺放桌子上,一個一個地依次點數,還是讓孩子邊從容器中取數邊數。第一種會比第二種好,因為第二種動作太多,小朋友取數時會走神而忘記數數。


總結:

孩子掌握數的概念是要經歷一個由感知和動作,具體形象到抽象的發展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既不可能逾越也不可能超前。

如果我們想要教孩子數數,我們可以藉助與他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情讓孩子開始接觸「數」,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數的真正意義,更形象地讓孩子去感知數地實際意義,教他們去應用數地概念。

而不是焦慮,比較,慌亂地把冷冰冰的數字扔給孩子,任由他們掙扎在他們毫不理解的抽象符號當中。

相關焦點

  • 數學啟蒙別只會教孩子數數,多做這4件事,以後學習很受益
    就像這個填數遊戲,就挺考驗孩子對數字的理解和運用的,如果沒有掌握竅門,真的很難做對。就是通過輔導孩子做題的經驗,我越來越覺得現在的孩子真的需要系統的數學啟蒙,而不是簡單的教孩子數數就可以。如果只是數數,孩子對數字的了解也就只能達到了解、背誦而已,遇到這種考驗思維、考驗數感的問題也就答不上來了。到了真的上學的時候,思維跟不上真的很難補。
  • 不要再只教孩子數數了,數學啟蒙重要的是做好這幾點
    一提起教小朋友學數學,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來,我們一起數數,一二三四五,或者是,1+1等於幾?其實會數數和基本運算只是幼兒期小朋友的數學能力的很小的一方面。 對數的理解是學前數學的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小朋友學數學,絕對不是學數字,而是學習數學概念。早在1998年,德國就有研究指出,1-6歲在這五大方面的數學概念啟蒙直接影響上小學後的學業表現。
  • 教孩子用英文數數,簡單的數數、複雜的數數
    作者:寶寶知道 你和寶寶說英語先來給大家分享一段視頻:幾位寶寶1歲半就能英文數數,點擊視頻中的每位寶寶都在1歲半左右,他們都能用英文數數了,而他們的家長功不可沒。每位媽媽都有一個小技巧:晶晶媽媽——先讓寶寶沉浸在英文環境中,再用英文發出讓他數數的指令Can you count for mommy?
  • 數數的正確方式:先分類再計數
    今天又要來寫寫「數數」這件事了,雖然我之前寫過好多篇有關計數的文章:你的孩子會數數嗎?
  • 孩子能數出12345,就代表孩子會數數?你想多了.....
    很多人以為,教孩子數數,就是帶著孩子「背」下來1、2、3、4、5……孩子年齡越小,背得數越多,家長越覺得自己的孩子對數字敏感,搞不好是個數學天才。大多數孩子很容易信服這個概念,但是執行起來容易出錯,忘了哪個數了哪個沒數。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帶孩子玩數數的時候,往往先要數體積大的東西,而且每次要說出數字,伸出食指指著,甚至碰到。這樣有語言,聲音,觸覺,視覺的多維幫助,孩子更容易記住哪個數了哪個沒數。
  • 教孩子數數,這麼簡單的事你卻不一定真會!快來看看吧
    對幼兒來說,點物和數數這兩個動作往往是不一致的,手指點到第三個,嘴巴可能已經說出4了~~只有多加練習,孩子才能逐漸發展到手口一致地點數。這句話必須要多跟孩子強調,很多時候你以為理所當然的事孩子可能根本不理解,就像有些孩子也會點數,但是數完你問他一共有幾個,他還是一臉懵,就是因為他不理解「數到最後的數就是總數」。
  • 學齡前孩子的數學啟蒙,只教Ta數數就夠了嗎?沒有數感,全是白搭
    這也造成了我現在見到數字,心裡還發怵,腦袋犯迷糊。所以雖然孩子還不到3歲,我就感到恐慌:「多大對她進行數學啟蒙合適呢?怎麼才能更好地進行數學啟蒙呢?」02一提到數學啟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
  • 為什麼別再嘲笑或阻止孩子數手指腳趾?原因該知道
    那位調侃的親戚甚至「煞有介事」地忠告孩子的父母:「不要再讓孩子數手指腳趾,否則永遠學不會數數……」我有些驚訝,我們小時候不都這樣學過來的嗎?我不知道躲房間裡的小男孩聽到這些會怎麼想,但估計孩子以後不敢再數手指腳趾,至少在他人面前。我不禁替小男孩感到難過!數手指腳趾,是智力成長的表現?
  • 你真的會教孩子數數嗎?
    很多孩子在小學階段不會解應用題,無法理解題目中複雜的數量關係,本質是由於數感不好造成的。數感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對數的感覺。那么爸爸媽媽們一定很關心,在小時候如何培養孩子的數感呢?那就要從數數開始。 可能有的爸爸媽媽會說了,數數誰不會教呢?不就是1,2,3,4,5嗎?這裡面的學問可大了。
  • 孩子學數數要經過三個階段,這樣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今天就來說說普通父母到底如何教孩子數數。數數,聽起來是特簡單的一件事。但對孩子來說,挺難。在教孩子數數這條路上,你是否曾有過疑問,那到底怎樣孩子才算會數數了?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在生活中就像做遊戲一樣帶孩子數數玩,比如爬樓梯的時候。也可以教孩子數自己的小手指,鼓勵他們一個個的大聲數出來。只要是能數的,隨時隨地都可以數起來。還可以聽數數兒歌。之前分享了十首英文的數數啟蒙兒歌。傳送門:等孩子會正著數了,可以嘗試帶孩子倒著數。
  • 學齡前用這三種方法教孩子數數,孩子才會愛上數學,形成數學思維
    一、生活中的數字傳統教育裡,家長都是一句一句的教孩子數數,甚至會用一些順口溜幫助孩子記憶,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從1數到100,這事實上並不能說明什麼,更不能表明孩子聰明。教孩子數數,我們要注重利用生活,利用孩子經常經歷的一些場景,比如孩子喜歡吃草莓,我們用草莓擺成一排,讓孩子去數;比如孩子的積木玩具,我們也可以摞成一摞,讓孩子去數....這樣教孩子數數,孩子會感覺有趣,同樣也能理解數字的含義。
  • 想孩子上好小學數學,家長要教會孩子數數,這5招分享給你
    二、點數口頭背數,就算再溜,也是機械背誦數字,孩子並沒真正理解數字。2歲半前,孩子會說數字就不錯了。因為他們的手的動作不夠靈活,不能手與口一致。過了2歲半之後,家長可以教孩子用手指頭、身邊的各種熟悉的物品來數數了。
  • 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
    導讀: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這3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聰明,長大更容易成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2~6歲是孩子數學敏感期,做好這3點,寶寶更聰明,別只會教娃數數
    父母如何才能知道孩子已經進入到數學敏感期?想要知道孩子什麼時候進入數學敏感期,就要掌握孩子各個年齡段的數學時期。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數學真的是「很大」的,因為其中每一個時期的認知啟蒙都是一門學問,想要寶寶數學更好,那就不光數數這麼簡單,還要在孩子數學敏感期階段,做好這3點。
  • 教孩子從1數到100?這並非數學啟蒙,真正的數學啟蒙是培養數感
    我問嫂子為什麼要讓侄子數數而不是唱兒歌背書什麼的,嫂子說:"這不是幼兒園老師教孩子數數了嘛,老師說我們應該開始教孩子數學這方面的東西了,我這算是給仔仔(侄子小名)做一下數學啟蒙。"只教小孩子數數,這就是數學啟蒙了嗎?顯然事實並非如此。
  • 教娃從1數到10不科學?會數數並不等於「識數」,數感練習走起
    可事實上孩子此時還是在機械地學習,並不懂得數字背後所代表的真實含義,父母教孩子數數有錯嗎?沒錯!但您教得還遠遠不夠!2~3歲的寶寶:此時孩子應該能明確知曉1和2的區別,如果家長經常自己叨念,或者有意識地教寶寶練習,在2歲就能完整地年初1~10這十個數字。
  • 數學啟蒙除了教孩子數數,做好這4個數字啟蒙,未來數學無壓力!
    數學啟蒙中,教孩子數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節。或許有家長覺得教孩子數數很簡單,麻溜從1數到10完全沒壓力,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因為如果只教孩子口頭數數,家長慢慢會發現,孩子只會口頭唱數,不知道第幾是什麼意思,更不懂按數取物。
  • 孩子學習數數,真的只是學會數"1、2、3"這麼簡單嗎?
    說到數學啟蒙,家長最先想到的就是數數,大部分家長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時候,都會從教孩子數數開始。當孩子能夠完整的背出"1、2、3、4、5... ...,"甚至更大的數字時,多數家長都會覺得孩子已經學會數數了,但是,孩子真的學會數數了嗎?數數難道就只是讓孩子會數"1、2、3"嗎?
  • 教娃從1數到10不科學?會數數並不等於「識數」,數感練習走起來
    可事實上孩子此時還是在機械地學習,並不懂得數字背後所代表的真實含義,父母教孩子數數有錯嗎?沒錯!但您教的還遠遠不夠! 2~3歲的寶寶:此時孩子應該能明確知曉1和2的區別,如果家長經常自己叨念,或者有意識地教寶寶練習,在2歲就能完整地年初1~10這十個數字。
  • 12大數學能力啟蒙玩法,3歲前第一個數學敏感期,你還只會教孩子數數?
    研究者給3個月的嬰兒看一系列的畫面,每一畫面都包含三件東西(三朵花、三個氣球、三隻熊等),若偶爾出現兩顆蘋果或兩隻青蛙,正在吸吮的小寶寶會吸得更快或是看得更久,顯示他們能覺察數量差異。 5個月的嬰兒甚至能將畫面和聲音配對。 實驗者在小寶寶眼前呈現兩枝筆和三顆球的畫面,如果他耳邊聽見的是兩聲鼓聲,則他的眼睛會盯著兩件東西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