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走向聖賢,要麼墮入深淵:最小阻力線法則下,沒有中間道路

2020-12-11 騰訊網

要麼走向聖賢,要麼墮入深淵:最小阻力線法則下,沒有中間道路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人的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大。你只要想一下,你和首富之間的財富差距,就能夠明白這個事實。

西方把這個叫做馬太效應。不止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而且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我們中國人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習相遠」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隨著後天的學習,人的差別越來越大,距離越來越遠。

初中看起來差別不大的兩個人,到了高中,一個進了省重點,一個進了市重點,然而高考結果天差地別。這是客觀規律。他們將來走上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差距會更大。

不同的人,就像不同的函數。它們在一定的時間距離很近,又會在某一瞬間相交,然後又會分離,最後越來越遠。

函數有固定的法則,它的軌跡可以通過計算得出。

人生的變化,顯然比函數圖像複雜得多,有一些道理是想通的,然而卻不可計算。

人生走向,取決於人受到內在和外在種種力量的合力。這種種力量,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都隨時發生變化。所以人生的走向,隨時都有微妙的改變。由於各種力量的不確定性,人生的軌跡實際上無法精準預測。但是,力量,方向,時間,三個要素,可以因為某種關係,構成一個人生的公式。在經典物理中,時間是一個標量。但是在人生中,時間是一個矢量。一定的時間,對應著一定的人生,對應著一定的家庭社會環境。公式我是整不出了,但是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人生的路是曲折的,但總是沿著最小阻力線的軌跡前行。

矛盾無處不在,人受到的力也無時不在。一個人受到的力量是多種多樣的,但一定會在一個位置形成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當然也是在一定範圍內的波動狀態。最終的合力,一定指向阻力最小的方向。人也好,事物也好,他傾向於向阻力最小的方向前進。

一個人前進的方向,往往就在他遇到的各種力量平衡點線形成的軌跡旁邊波動前進。這個軌跡就是最小阻力線。

如果人生足夠長,它一定會打破平衡的狀態,不會永遠在一定範圍內振動。它要麼向上突破,通往聖賢之路,要麼向下,走向無底深淵。

最小阻力線是怎樣形成的?

以一個學生為例進行分析。某一時刻他學習行為有一定概率。

學習動力:學習阻力=5:5————他在學與不學之間徘徊糾結。

學習動力:學習阻力=8:2————他在學與不學之間有八成概率去學習。

學習動力:學習阻力=2:8————他在學與不學之間有八成概率不學習。

學習動力和學習阻力能不能分別量化?

先分析學習力量來源:他的思想、他的環境。他自己想學習是一種力量。家長要求他學習也是一種力量。老師鼓勵他學習也是一種力量。這三種力量,看起來是一致的,但是現實中常常有分化。他自己想學習英語和舞蹈,家長要求他學數學和體育,老師鼓勵他學習全科文化課。

再分析學習阻力來源:他的思想、他的環境。他面臨玩遊戲,看電影,參加社交活動等種種誘惑。家長對他行為的評價和壓制也是一種力量。老師對他的教育和批評也是一種力量。這些力量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常常導致同一種結果:阻礙他學習。

假設一個學生,他的頭腦裡面一定有很多種聲音。他自身的欲望:我要學習,我要考高分,我要玩遊戲,我要去社交。他頭腦裡面還有家長老師的聲音:你要考大學,你要去努力,你要交作業,你要守紀律。還有同學和社會的各種聲音:你要快樂,你要出人頭地,你要憤怒,你要善於偽裝。

每一種聲音都是影響他學習力量的因素。

還有影響學習的一些因素:身體狀態、自身天賦、現實狀態、環境場。

身體狀態本身主要影響學習的效率。但是身體狀態差,會產生休息的想法也會有調理身體的需求,自然也就成了學習的阻力。

自身天賦同樣主要影響學習的效率。但是在某方面天賦強,自然就會減少這方面的阻力。比如語言天賦好的同學,自然在學習語文和英語方面阻力小一些。

現實狀態也是影響動力和阻力的重要因素。比如他英語基礎好,在學校英語方面的阻力自然相對較小;他認為政治學習價值不大,那麼他學習政治的動力自然不強。

環境場也是影響他行為的重要外部因素。比如,在政治課堂中,學習政治的動力就增加了至少一倍。在中午吃飯的食堂,搞學習的動力自然就減少了九成。但是你也一定見過在政治課堂刷數學題的同學,也一定聽過在食堂和老師討論數學題的同學。

一個學生,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刻開啟學習模式,只要他在那個時刻學習的動力大於學習的阻力。

一個學生,也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刻不搞學習,只要他在那個時刻學習的動力小於學習的阻力。

他學習還是不學習,就是在這兩種力量平衡的位置擺動。

上課的時候,本來該學習,他可能疲憊了,就打個盹;這個時候,他的身體狀態影響了他的行為。晚上該休息的時間,他可能想到一個數學題目需要弄明白,於是點起檯燈,開始研究;這個時候,一個實用的檯燈,也是會減少他學習的阻力。

一天下來,每一個學生真正的學習,都不會完全按照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進行。有的同學真正的學習時間,比標準時間長很多;有的同學真正學習的時間,比標準時間少很多。

他這一天的學習行為會隨著學習動力和學習阻力的平衡位置變化而擺動,他的行為自然就會沿著最小阻力方向前進,形成一條曲線。

把這一天,推廣到一周,一月,一年,三年,十年,也是一樣的。

每個人真正的學習時長不一樣,那麼他學習的收穫自然也不一樣。那些把自己學習潛力充分挖掘出來的同學,自然收穫就多。

什麼叫做一個人的學習潛力充分的挖掘出來?就是連續他十年認真學習的時間都遠遠長於標準時間。當然,這個遠遠長於,也是一個模糊的說法。要說精確點,我認為起碼要超過30%,才算充分挖掘了人的潛能。菲爾普斯說:「我知道沒有人比我訓練更刻苦。」遊泳天賦如菲爾普斯,才能取得的成就如菲爾普斯。

一個學生發展的結果既是大概率不可預測的,也是大概率可以預測的。這是很奇怪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優質中學的學生,大概率都在一本線以上;普通中學的學生,大概率在本科線以上。優質中學也有過不了一本的,老師大體上也能預測是哪些同學。普通中學也有考過一本的,老師大體上也知道大體是哪些同學。

從預測結果的角度看,一個學生會體現出穩定性與變化性相結合的特點。因為穩定性,大家都想預測一下;因為變化性,大家又都預測的不是那麼準。所以認真的人,講究精準的人,喜歡掌控感的人,不喜歡預測,因為他覺得不準,這會傷害他的自尊。而喜歡模糊的人,不講究認真的人,他喜歡預測,並且總以為自己預測很準,這樣會滿足他的自尊。

其實這是人生的魅力。一個人感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引導自己的命運走向自己想去的地方。這是對的。但是很多時候,他也認識到,他可以看見,可以想見的地方,自己未必去得了。不僅僅是外界的力量,哪怕是他自身的力量,他也無法掌控。

有同學,進校後開始一路成長。整個高中,進校是他的最低點,高考是他的最高點。

也有同學相反。進校是他在高中的最高點,一路走低,高考——或者根本就沒能參加。

一個同學學習每一天都超過標準30%的同學。另外一個同學學習每一天都低於標準30%。前者大概率會比後者考上好得多的大學。

對於某個特定新同學,一個優秀的老師能夠在30天以內判斷他三個月之後的考試情況。那是因為這個同學的某些特質表現的太過明顯了。

我們不用考慮那麼多相關的因素,直接看最常見的現象,就可以得出一些片面卻正確的結論。

從孩子的學習角度,我們大體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家庭給孩子提供的學習動力強大,孩子傾向於成績好。考場高考狀元們的出身,並不是各行業各階層平均或者隨機分布。

老師給學生提供的學習動力強大,學生傾向於成績好。各個學校最優秀的老師們都有相似的特點,目標高遠,要求嚴格,管理細緻,教育到位。

學生給自己提供的學習動力強大,學生傾向於成績好。優秀的學生總是能夠排除幹擾,情緒穩定,持之以恆的學習。

除了這些力量,還有社會風氣,民族文化底蘊等因素帶來的力量。

當然,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這些力量形成的合力。

人生的軌跡,就是他的最小阻力線,是他在社會的背景中,所受到的各種力量的平衡點形成的軌跡。

了解了這些,我們可以知道家庭教育給孩子提供啟動的力量:

孟母三遷,是正確的,為孩子汲取環境中的正能量。

曾子殺豬,是正確的,父母給孩子樹立強大的榜樣。

嶽母刺字,是正確的,父母的精神給孩子提供方向。

現在的虎媽虎爸或者相反,也都沒有問題。只是他們給孩子提供能量的大小或者方向各不相同罷了。

了解了這些,我們也可以知道人生是自我能量和外界環境互動前行的:

數學家,是自我和數學的互動,有創建有成果,就成了家。歐拉可以雙目失明,工作室被火燒毀,但不妨礙他成長為數學之王。

企業家,是自我和產業的互動,有技術有市場,就成了家。馬雲在網際網路運用方面持續發力實現了領先,薩提亞·納德拉帶領微軟從PC領域跨入大數據領域,任正非在通信產業標準制定方面實現了跨越。

川普從一個商人,跨界成為一個總統。他運用自己力量的方式沒有本質的變化,他使用力量的領域發生了改變。

人生軌跡向上發展,是因為你在同世界的互動中,搶佔了先機,你的互動越來越廣泛而且高端;人生軌跡的沉淪,是因為你與世界的互動中陷於被動,互動的範圍越來越狹窄,而且落後於時代。

人生的奇妙在於,就算你自己立定不動,社會與時代也會像浪潮一樣滾滾運動。你人生的軌跡,在時代的背景中,依然呈現出波動與曲線的狀態。

把時間拉長了看,人生的軌跡要麼向上突破,要麼向下沉淪。在人生終點的時候,有人正好站在巔峰。我們看鐘南山,李蘭娟,袁隆平,屠呦呦,他們的人生軌跡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向上延伸。當然,更多的人在生命終點的時候,處於人生的低谷。他要麼失去了與社會互動的力量,要麼失去了與世界互動的空間。這其實才是常態。當然這個位置不一定代表著他人生的價值。

通常一個人衰老之後,會減少了與世界的互動。假設他還有40年的壽命,那麼,想想40年,社會發展的程度吧。當他臨終的時候,通常會落後社會幾十年。

這個是社會與人生的常態。人生實苦,生無所息。古人就有這樣的表述。社會與時間,傾向於把人生推向深淵。那些不屈的靈魂會與這種力量對抗,那些對抗有成的人,就是我們歷史的聖賢。

孔子早年求學與從政,中年周遊列國,晚年教書育人,他與世界的互動越來越廣闊,越來越深入。加上壽命相對較長,他的人生高度,讓人景仰。

馬克思臨終還在工作,賈伯斯身患絕症也不放棄工作,劉強東遭遇挫折依然全力帶領京東前行。他們都是竭盡全力讓自己的人生向上延伸。

一個學生,他的成績不會是一條直線,他要麼前進,要麼後退。

無論是誰,他人生的走向,沒有中間道路,它要麼向上,要麼向下。

向下沉淪是客觀規律,逆行而上是人類文明偉大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渣反:天命,要麼是不存在的東西,要麼就是被踐踏在腳底下的東西
    洛冰河:年少時仿佛暖陽映照初雪,言笑晏晏,卻被師尊一腳踹下深淵後,變成了冰凍千年的雪域冰川,三年後出世簡直就是一個冰渣,其實真正的人設是:表面上看起來狂拽炫酷能擁有後宮「愛我你怕了嗎」的冰哥,實際上背地裡偷偷摸摸哭唧唧「師尊,師尊,嚶嚶嚶」的冰妹
  • 要麼在沉默中爆發,要麼在沉默中滅亡
    「要麼在沉默中爆發,要麼在沉默中滅亡」#魯迅#最近看到在網上被刷爆的一條微博,大概大家都有點了解,就是關於韓國N號房事件的真相。其中,被曝光的視頻中,年紀最小的女生只有11歲,一個花一樣的年紀。這些東西真的是刷新我的三觀,這一場關於針對女性的獵殺與觀賞,甚至是毀滅的「饕餮盛宴」竟然受到如此熱捧。我從未見過世界如此黑暗,也許這只是冰山一角,恰好被曝光出來,我們永遠不知道,某些人是多麼得令人作嘔,我們可以在某些獵色或者戀童癖的垃圾者身上看到世界的醜惡。
  • 要麼早點,要麼晚點
    上午9點半,現代快報記者在雨花功德園門口看到,不少車輛為了進入墓園內的停車場,在進園的道路上緩慢地挪動著
  • 真正的聖賢人物,決不自以為是、自吹自擂、自我標榜!
    古今中外,從沒有自封的聖賢!凡是自以為是、自吹自擂、自我標榜之人,決不是聖賢人物!眾所周知,寺廟中供奉佛像的大殿,被稱為大雄寶殿。佛乃宇宙法界中最偉大的聖人,那麼,佛有沒有自以為是?沒有。佛陀為大眾講經說法孔老夫子一生教學,卻說自己「述而不作」,沒有自己的意思,所說的都是古聖先王的教誨。商太宰曾問孔子,你是聖人嗎?孔子連忙說,我只是博聞強記,聖人之名,我怎敢當?!
  • 愛到最後,要麼一生,要麼陌生
    當愛情走到盡頭,拼命挽留也沒有用。留得住人,留不住心。真正愛你的人,不會輕易離開。緣分散去,愛已隨風。留在心裡的是曾經的美好,殘留的溫存,只能憑著記憶去回味。轟轟烈烈的愛情已成過往,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全都化為泡沫。
  • 全球各地正午影子的朝向:要麼朝正南、要麼朝正北,要麼沒有影子
    正午影子朝向同樣道理,正午時刻物體的影子方向,主要是由正午時刻太陽的方位決定的,而正午時刻全球任何地方太陽的方位只有三種可能,那就是要麼位於某地正上方,要麼位於某地正南,要麼位於某地正北。這樣一來,正午時刻任何地方物體影子的方位只有三種可能性,如果太陽位於正上方,那麼物體就沒有影子;如果太陽位於正南方位,物體影子就朝正北方位;如果太陽位於正北方位,物體影子就朝正南方位。
  • 現在的很多小孩要麼像個小胖墩,要麼像根豆芽菜?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的中醫可以說是我們最重要的文化遺產沒有之一,中醫的神技神藥很多都被外國人偷走了,而我們確撿起外國人不用的抗生素,激素,維生素。現在的孩子感冒發燒就像家常便飯,家長就把孩子帶到診所或醫院,治療方案大多都是輸液、打針、吃藥。輸液在外國早就禁止了,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決不給輸液,而我們剛好相反。輸液輸的就是抗生素,抗生素會干擾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削弱人體的自愈能力。
  • 劉陵:要麼唯一要麼第一的行政總監
    這讓星辰全媒體記者明白了劉陵的驕傲所在:其他展櫃還有許多與此類似的榮譽,像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等,每一個榮譽背後的難度都與此不相上下。而這些榮譽,也是楚天在醫藥裝備行業保持世界級領先水平的原因所在,也讓星辰全媒體記者見證了劉陵在職業生涯中的努力和激情。「要麼唯一,要麼第一」,這是楚天現在的理念,也深扎在劉陵心中。
  • 職場只有三個字: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
    先找找原因,努力把工作做得最好,沒有道理不給你提工資。送你一句話: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 1、要麼忍:沒有培訓,自己自學,關係複雜,學著適應,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個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2、要麼狠:對自己狠一點,自律、刻苦,逼自己一把,看看能不能變得優秀。 3、要麼滾:實在是糾結,鬱悶的環境,那還是離開吧,不過要從中學到東西,成長是個過程,需要閱歷的歷練。
  • 職場只有三個字: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
    先找找原因,努力把工作做得最好,沒有道理不給你提工資。送你一句話:要麼忍、要麼狠、要麼滾:1、要麼忍:沒有培訓,自己自學,關係複雜,學著適應,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個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2、要麼狠:對自己狠一點,自律、刻苦,逼自己一把,看看能不能變得優秀。
  • 要麼庸俗,要麼孤獨:有了偏執,便有了天才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裡說到: 大致而言,一個人對與人交往的熱衷程度,與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貧乏成正比。 人們在這個世界上要麼選擇獨處,要麼選擇庸俗,除此之外,再沒有更多別的選擇了。
  • 人在江湖混,要麼有「標籤」要麼是「標準」
    從營銷的角度看:一個成功的演員,要麼有標準,要麼有標籤!什麼叫有標準?最怕的是既沒有標準,也沒有標籤!其實做企業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一個企業既沒有標準,也沒有標籤,那麼它很難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最厲害的是標準和標籤合二為一,比如蘋果這個企業,永遠在創新、給人類帶來極致的好產品,這是它的標準;同時,賈伯斯又成了他的一個標籤!
  • 左拉,要麼擁有一切,要麼一無所有 | 塞尚書信
    但是,他給繪畫帶來的變革卻是革命性的,這些信展現了畫家的內心:一個對於自身天才毫無察覺的男人,只滿足於不斷作畫,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表達內心的感覺,「我每天都去看風景」。左拉,要麼擁有一切,要麼一無所有。塞尚寫道。平靜一如既往,將它陰鬱的翅膀籠罩在乏味的城市上空。Paul Cezanne塞尚,法國現代繪畫之父。從他的繪畫土壤裡滋長、盛開的現代繪畫大師不可勝數,馬蒂斯、畢卡索即名列其中。
  • 任正非:華為要麼成為領先者,要麼被淘汰,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任正非說,「現在社會上最流行的一句話是追求企業的最大利潤率,而華為公司的追求是相反的,華為公司不需要利潤最大化,只將利潤保持一個較合理的尺度。」所以,如果你的企業想要學習華為這樣,那你就必須克服自己賺錢、貪多的欲望,不能把賺最多錢當作中心。也就是說,我們要賺合理範圍內的錢,而不是一切往錢看、往厚賺。
  • 魔鬼教官:要麼回家 要麼堅持
    氣氛嚴肅緊張,稍微有點輕鬆的是在出發前要在臉上塗迷彩油,這是在野外環境下特戰隊員必須的一項準備工作。背起20公斤的背囊時,朱祥心裡還是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我對武裝十公裡有些恐懼。」按照訓練安排,集訓初期會進行一些基礎體能訓練,包括每天100個單槓引體向上,100個仰臥起坐,100個伏地挺身,100個下蹲起立。
  • 天蠍座:既簡單又極端,愛一個人,要麼百分之百,要麼百分之零
    天蠍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星座,他們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希望每時每刻都和對方在一起,那樣天蠍就會覺得心裡很踏實,覺得很有安全感!天蠍座是很有控制欲和距離感的!他們有點悶騷,有的時候即便喜歡一個人,在不確定對方是不是喜歡自己的時候,他們總是表現的若即若離,但是其實他們那個時候已經真的是愛上了你!想要和你在一起!但是他們內心的敏感害怕拒絕,所以才總是有一定的距離感!
  • 女行政總監劉陵的追求:要麼唯一,要麼第一
    楚天科技行政總監劉陵給自己設定的人生目標是:要麼唯一,要麼第一。劉陵指著中間最顯眼的「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獎牌頗有感慨。這背後的分量沉甸甸,「中國製藥裝備行業首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劉陵說,用了五年才拿下這一榮譽。
  • 老了要麼夫妻相伴要麼請保姆要麼養老院。問:要孩子到底有何用?
    有書君覺得現在一般人老了,要麼夫妻相伴,要麼請保姆、要麼進養老院都是正常現象,那麼要孩子到底有何用?孩子有自己想要的人生,在自己前行的道路上做著自己。父母只是同行相伴一段路,然後他們有他們的人生,無需父母的設定,更不可能進行控制。父母只需要在這段相伴的路途中,給予他們愛,做好他們人生的第一盞明燈,體會他們帶給自己的幸福,僅此而已。現代社會,父母不需要再緊緊抱著養兒防老的觀念。
  • 《沉默不語的顧小姐》全員精神病,要麼雙重人格,要麼自欺欺人
    小編嚴重懷疑該劇集中所有角色,也就是說,全員都是精神病,要麼雙重人格,要麼自欺欺人! 說什麼失憶了,在小編看來半真半假。當時暈血的她確實短暫失憶了,後來她想起了,也沒有主動幫陳安作證,就說明她軟萌的外表下,是一顆冰冷的心,是非常叛逆的行為。
  • 男子拒對號入座 稱要麼自己站著要麼自己去餐車坐
    要麼你自己站著,要麼去坐我那個座位,要麼自己去餐車坐」。  據網友提供的現場視頻顯示,一名乘務員正在核對一名靠窗男乘客的身份證和車票,乘務員表示這種情況也是第一回遇到,問其是否身體不舒服或喝了酒,對方稱「沒喝酒」,乘務員問「沒喝酒為什麼站不起來?」,對方稱「不知道」,並表示到北京南站也站不起來,需要乘務員幫助,下車後找輪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