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4 20:22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秦正長 通訊員 姜曉明 黃佳辰
金秋十月,背負科技興農鴻鵠之志的碧桂園農業控股,正式向外界展示公司發展的階段性重大成果。11日,碧桂園建三江無人化農場項目在七星農場舉辦農機無人駕駛作業現場演示會。
現場共有44臺/件農機設備集中亮相,向人們展示了水稻收割、接運糧環節的無人化農機協同作業,無人化水田築埂、攪漿、插秧、旱直播、飛防、秋翻地、旋地以及無人化旱田滅茬、翻、耙、起壟、播種、噴藥等 20多項農機作業,過程涵蓋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作物從春到秋的全周期作業。此次演示會集中展示了項目近一年來取得的最新成果,標誌著碧桂園農業在無人化農場領域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就。
去年10月由北大荒和碧桂園兩大實力龍頭企業牽頭,並聯合數十家國內外農機製造企業共同參與打造建三江無人化農場項目,從現代化農場應用場景實際需求出發,重點突破農機無人駕駛、作業協同、多機聯動、自動避障、集群調度、遠程控制、智能決策等關鍵環節,建設一個前所未有、技術領先的無人化試驗示範農場。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碧桂園農業建設無人農場的目標,是希望從現代化農場應用場景出發,系統整合先進智慧農業科技、智能農機裝備,構建一套覆蓋主要農作物耕種管收全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高效協同的無人化生產系統解決方案,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插上高科技翅膀,搶佔未來農業科技制高點,並將無人化農場先進技術和經驗帶向全國乃至世界,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表示:「北大荒建三江和碧桂園農業聯合組織實施的這個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是目前國內外針對主糧作物的規模最大、參加試驗示範的農機設備最多、作業環節項目最全、無人化技術最先進、農機田間作業無人化程度最高的一個無人化農場項目,也是迄今為止全球首個超萬畝的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項目將帶動中國現代化大農業加速發展,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將在我國現代農業科技發展進程中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引入先進技術模式發展無人化農場,為中國農業插上高科技翅膀
在七星農場無人化農場項目的田地裡,來自不同廠家的拖拉機正在進行泡田打漿築埂等作業,這些拖拉機能夠實現無人駕駛,包括自動走直線,農具自動落下、抬起,到了地頭自動轉彎、轉向、調頭,每一個無人化操作環節都越來越精準有序、平穩順暢。
據透露,這個項目建成後總面積將超過1萬畝,位居全世界同類農場規模之首。這裡還將建設一個超級「終端大腦」來管控這些農機,真正實現自動化集約化管控。更有價值的是,項目取得的成果還將在更大範圍內得到推廣應用,助推中國農業科技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發展。
無人農場作為全球農業發展的一種全新模式,正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科學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廣泛使用,美國、英國、以色列、荷蘭、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爭相推動無人大田農場、無人豬場、無人漁場項目。在國內,山東、福建、北京等地也相繼開始了無人大田農場、無人豬場的探索。
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在2020年全國兩會上提出,隨著機器人、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被不斷應用到農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農業走科技化、智能化的發展道路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加快布局「無人農場」應用場景,廣泛應用農牧機器人新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自動化水平,將成為佔據全球農業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手段。
據建三江演示現場專家介紹,作為農業產業中的全新賽道,無人農場仍處於摸索階段,國內一些項目通常是相關廠商、政府農技推广部門、科研院所牽頭試驗、示範和推廣,往往僅涉及單一場景、單一作物或部分環節,缺乏全系統整合和規模化實際應用。放眼海外,農機領域一些龍頭企業則重點聚焦農機的自動化、大型化、一機多能等方向,成本高昂,也還沒有實現商業化。
因此,無人農場想要大力推廣遍地開花,仍有待資本與技術的聯合突圍。2020 年初,碧桂園農業依託碧桂園集團強大的綜合實力,和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強強聯合,重點突破農機無人駕駛、作業協同、多機聯動、自動避障、集群調度、遠程控制、智能決策等關鍵環節,在建三江建設大型無人駕駛作業試驗示範農場,最終構建主要農作物全流程無人化作業和無人化農場建設運營的系統解決方案。
碧桂園和北大荒兩大巨頭合力推動,使得項目能夠依據現代化大農場的實際需求來牽引整合、增強協同、改進提升、過程驗證、加速落地,系統集成整合智慧農業、智能農機裝備等領域前沿技術,真正實現大規模農業生產全作業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和高效協同。
國家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巡視員許增泰表示:「北大荒、碧桂園雙方合作共同組織實施無人化農場項目,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產學研深度融合的一種範式。雙方的合作對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推動農機智能化發展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
無人化農場有效落實「藏糧於技」,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在有關專家看來,無人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引用和推廣意義重大。目前,中國人口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80 後」不想種地,「90 後」不懂種地,「00 後」不問種地,農村留下的基本都是老人,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農村勞動力適齡人口數量將繼續下降,未來誰來種地,這是鄉村振興中急需破解的問題。
為了解決未來農業勞動力不足的這一痛點,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無人化農場項目計劃用 3 年時間實現耕種管收全過程的少人化和無人化,用高效的科技手段減少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效率,為解決農村人口老齡化、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尋找突破口。
更為重要的是,用先進技術實現中國傳統農業作業方式的更新迭代,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自動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力,是保障13億中國人「飯碗」的根本問題。
碧桂園大力建設和推廣無人化農場技術,完全契合國家農業產業發展方向,真正有效落實了「藏糧於技」。楊國強建議:以企業為主體,試點打造規模化無人農場,提高農業生產力,「依託國內外重點農業企業智能化領域系統集成優勢,在國內外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一批規模化、有重大影響力的智慧農業示範基地和無人農場。」
在北大荒精準農業農機中心,工作人員通過大屏幕遠程監控無人化農機設備
要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根本轉變,依賴於科學技術的進步應用以及雄厚資本的積極推動落實。目前,隨著北鬥衛星導航定位、5G、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機器人、人工智慧、智慧氣象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和在農業領域的推廣應用,發展大型無人化農業有了更為堅實的科技支撐,以無人化農場為代表的先進生產方式和新型農業模式,必將引發農業生產關係的深刻變革,進而大大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
務實深耕現代農業、科技農業,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
人多地少是我國的顯著國情,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我國的耕地面積呈持續性減少趨勢。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46畝/人,比世界人均耕地面積2.89畝/人少了1.43畝/人。不僅如此,我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也偏低。
未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人們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將不斷提升。在此趨勢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積,滿足不斷增長的剛性需求,將是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突出矛盾,為此,大力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科技農業,將是唯一出路。
基於此,碧桂園在多元業務方向的選擇上,將現代農業確立為集團發展三大主業之一,並為此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資源。早在2018年,碧桂園集團便揭牌成立了農業控股有限公司,布局現代農業。
創立兩年多,碧桂園農業控股低調且務實。今年3月,該集團宣布以對價3億元收購華大農業80%股權,成為華大農業控股股東。碧桂園表示,此次合作將依託碧桂園在資金及市場資源上的優勢,以及華大農業在前沿技術上的領先成果,構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格局。
與農業龍頭企業北大荒和華大農業的合作,均顯示碧桂園以實際行動投身現代農業產業,並非只是口頭說說而已,而這在很大層面上體現了集團創始人楊國強積極響應國家實施鄉村振興偉大號召的社會責任和企業家情懷。楊國強公開表示:「42年前我種田,42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希望未來用更多精力為國家做一些事。
碧桂園農業的目標是要成為現代農業系統方案的提供者和服務商,採用「公司+農戶」發展模式,以土地、技術、設備、生產加工和渠道銷售等一站式方式,布局農業全產業鏈,包括前端研發、中端生產組織和以社區門店為主體的終端銷售。
碧桂園發展農業的優勢在於其自身體量大,積累的各類資源足夠豐富,各個業務板塊之間能夠起到相互協同和支持的作用。但碧桂園並非傳統的農業類公司,與龍頭農業企業進行合作,是碧桂園發展現代農業最快捷有效的方式。
近一年來,碧桂園農業與中國農科院、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等權威機構,華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荷蘭瓦赫寧根大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建立溝通合作,在農業設備、農產品安全、農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尋找合作夥伴。
在有心又有力的前提下,碧桂園的現代農業業務穩步推進,除了邁出打造無人化農場這重要一步外,該公司還在武漢建立「中國種穀」,推進中國種業發展,並攜手湖南國家雜交水稻中心,助力非洲實現糧食安全。
中國農業現代化升級,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碧桂園以高度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助力中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體現了這家世界500強企業及其創始人對中國乃至人類社會發展前景的深刻思考與擔當。
16026781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