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生態無人農場「大練兵」

2020-12-19 央視網

國內首個生態無人農場「大練兵」

原標題:

  多臺無人駕駛農機競相上場演示。

  山東理工大學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高地隙植保機。

  本報記者王騰飛文/圖

  農場主坐在指控中心裡喝著茶,輕點屏幕發出指令,田間的農機就按照規劃路線自動整地、播種、施肥、打藥、收割……這一充滿科技感的農業現代化作業場景,也許很快就會變為現實。

  6月11日,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朱臺鎮禾豐種業生態無人農場的麥田裡,多臺無人駕駛的拖拉機、小麥收穫機、播種施肥一體機、植保無人機、秸稈粉碎滅茬混土還田機等農機裝備上演了一場「大練兵」,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無人駕駛農機技術成果,讓與會者大飽眼福、倍感振奮,也讓我們看到了農業的未來。

  無人農機秀出十八般武藝

  這個由山東理工大學與淄博禾豐種業公司合作共建的生態無人農場,經歷了兩年多的籌備,於今年3月正式開建,集合了山東理工大學多個相關重點學科技術骨幹組成跨學科大團隊。短短3個月,在小麥、玉米種植關鍵環節的無人化作業上取得了可喜進展,11日上午,這些技術成果進行了集中演示,無人農機競相上場秀出十八般武藝。

  率先起飛的三架遙感無人機是生態無人農場的「眼睛」,可獲取作物的全方位信息,為地面農機和植保無人機提供精準作業地圖,還可獲取小麥多光譜數據,同時實現視頻影像、飛機狀態參數的實時回傳。

  輕裝上陣的由淄博市農機研究所研發的小型植保機器人輕巧靈活,能在田間自由穿梭。另一款由山東理工大學自主研發的地面智能噴霧植保機器人,能完全實現無人駕駛、自動規劃路線、地頭自動轉彎掉頭,可同時噴灑農藥和葉面肥。除了地面機械,極飛P30植保無人機可以一鍵起飛、一鍵返航、一控多機、全自主飛行。這些智能化的無人植保機械均可以實現人藥分離。

  引人注目的東方紅1104-C無人駕駛拖拉機和玉米條帶耕精密播種機,雖是「重量級選手」,但行走自如,可以實現直線行駛作業、地頭自動調頭、自動避障、自動升降掛接農機具,整個過程均是無人化操控。由山東理工大學與合眾思壯共同開發的智能化小麥收穫機,不僅實現了田間直線作業的無人操控,還能有效減少漏收,降低收穫損失。

  無人駕駛農機能夠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作業精準度,將給農業生產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態無人農場團隊負責人、法國歐洲科學院院士蘭玉彬教授表示,這次演示的無人駕駛技術屬於國內領先,涉及耕種管收全過程,採用天、空、地一體化技術進行全方位信息採集和處理,已經實現了農機直行、轉向、倒車等控制,完成了農田裡全無人駕駛的第一步。

  雲平臺為無人農場提供智慧大腦

  這麼多農機能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自由奔走田間,背後離不開物聯網、5G網絡、大數據、雲平臺等技術的支撐。

  位於農場中央的指揮控制中心和雲平臺監控系統,可以說是無人農場的「大腦」,對農場進行整體調控,監控農場內的作物生長環境、土壤狀態以及所有機具的作業狀態,並進行智能實時調控。

  山東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王志強介紹說,雲平臺的智能農機監控信息化平臺系統,可以實現無人農機的農機監控、作業監控、路徑規劃、指揮調度和設備預警等功能。無人農機採用北鬥GPS系統+姿態傳感器實時獲取自身的高精度定位信息,並採用4G/5G網絡發送至雲平臺。結合GIS系統,操作人員可以在辦公室裡對農機進行精準操控,真正實現農機的無人應用,讓一個人管理上千畝田地成為可能。

  「屏幕上綠色的路線是無人農機的作業軌跡,藍色的路線是人工駕駛農機的作業軌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無人農機作業比人工操作更加精準。」王志強說。

  雲平臺還有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情平臺。記者看到,在農場的不同角落分布著一個個藍色的小箱子,它們是土壤墒情檢測器,可以測量不同深度土壤的溼度、溫度、pH值等信息,另外還有無人值守、超低功耗的智能檢測氣象站,可以實時監測農田空氣溫溼度、降雨量、風速等信息。

  衛星、無人機遙感監測和地面監測採集的農情信息上傳到雲平臺後,進行存儲匯總分析,結合後臺的農資管理數據、產量數據、植物生長數據等,將形成無人農場的農業生產大數據。這樣就可以科學指導農業生產,判斷何時該播種、施肥,使灌溉、施肥和用藥更加精準,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建立數據驅動的「數位化農場」。

  打造可複製的生態無人農場樣板

  據了解,無人農場在國內並非獨此一家,2018年,江蘇省興化市就啟動我國首個無人農場建設。而禾豐生態無人農場的可貴之處,是跟生態循環農業有機結合起來。

  農場的四周種有矢車菊、蛇床草等植物,它們可以涵養天敵昆蟲,給害蟲天敵一個棲息地,減少害蟲對農作物的危害。同時,農場還採用殺蟲燈、以蟲治蟲等綠色防控手段來減少農藥施用,採用水肥一體化噴施系統實現減肥節水,採用生態沃土技術來保護土壤,儘可能地保護生態平衡。

  麥田的旁邊,大片的紫花苜蓿正值花開。禾豐種業董事長朱俊科介紹說,玉米和苜蓿間作種植,苜蓿可以固氮給玉米提供養分,還可以和玉米一起作青貯飼料,既減少了飼料成本,又提高了牛肉的品質。

  在農場的養牛車間,通過生物菌發酵技術處理牛糞,既減少了汙染和異味,又能實現糞便還田,以肥養地。牛的尿液富含氮,經過生物菌技術處理後可以生成球藻,放入魚藕共生的荷塘後,最後經過養魚淨化的水,可以澆地或作牲畜的飲用水,一個立體種養、閉合式生態循環農業的雛形清晰可見。

  「生態無人農場融合了生物防控、綠色植保、無人機、農業機器人、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眾多高新技術,是重大高新技術集成應用、研發與模式創新的結合體。生態無人農場是農業產業變革的第一步,這個領域的競爭才剛剛開始。」山東理工大學教授張彥斐告訴記者,目前團隊正在設計一種自走式除草機器人,進一步探索無人農機技術。

  「我們要做的,是打造一個精準化種植、智能決策、可視化管理和智能化操控的樣板,構建可複製、易推廣的綠色生態、高效環保的循環生態無人農場新模式。」蘭玉彬表示,今後將重點以提升優化農機無人操作為主要方向,構建多機械、多機種協同作業的工作模式,以最大化地解放雙手,為解決「誰來種地」問題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相關焦點

  • 未來農場是怎樣的?國內首個生態無人農場告訴你
    國內首個生態無人農場告訴你 2020-06-09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全國首個生態無人農場在淄呈現
    在該站,記者看到,綠色田野中,禾豐種業原種麥苗生機勃勃,在陽光下吸收著營養,努力成長……據介紹,類似這樣的試驗示範田,禾豐種業現有4000餘畝,其中,生態無人農場500畝。承擔著山東省小麥、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跟蹤評價試驗、淄博市農業良種工程抽檢種植鑑定試驗,以及種子風險評估試驗等工作的這家公司小麥高產創建田多次刷新魯中地區小麥高產記錄。
  • 碧桂園:全球首個萬畝級無人化農場首次「練兵」
    去年10月由北大荒和碧桂園兩大實力龍頭企業牽頭,並聯合數十家國內外農機製造企業共同參與打造建三江無人化農場項目,從現代化農場應用場景實際需求出發,重點突破農機無人駕駛、作業協同、多機聯動、自動避障、集群調度、遠程控制、智能決策等關鍵環節
  • 全球首個最先進的萬畝無人化農場告訴你!
    全球首個最先進的萬畝無人化農場告訴你! 秋收時節, 金黃的稻穗壓彎了腰, 廣袤的田野裡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 全國最大規模生態無人農場落戶農安
    11月28日,全國最大規模生態無人農場——新安合作區生態無人農場示範基地揭牌儀式在農安縣合隆鎮陳家店村舉行。會上,農安籍院士蘭玉彬結合多年的研發,圍繞生態無人農場建設背景、生態農場技術及現實、生態農場的未來展望,對全球智慧農業發展的狀態,以及我國生態農業發展當前面臨的問題和家鄉農安在智慧農業方面的發展做了詳細解讀與精彩演講。據了解,新安合作區生態無人農場目前是全國第二家亮相籤約的生態無人農場,這也是農安由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智慧農業的新坐標。
  • 全國最大規模生態無人農場落戶吉林農安
    11月28日,全國最大規模生態無人農場——新安合作區生態無人農場示範基地揭牌儀式在合隆鎮陳家店村舉行。 近年來,農安確定以聚焦打好「五大戰役」、實現「九個突破」為戰略發展目標,在新時代快速發展的道路上凝心聚力,不斷創新發展。今天,全國最大的生態無人農場在農安落戶,對農安現代農業發展具有裡程碑的意義,這既是推動我縣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務實之舉,更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一環。
  • 湖南省首個無人農場擬明年投入運行
    華聲在線12月1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謝璐 通訊員 李紫微)今天下午,長沙市望城區召開湖南無人農場(望城)項目建設座談會,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到場指導。該農場是我省首個無人農場,擬於明年3月上旬完成田間基礎設施建設和機具、設備採購、調試,4月正式投入運行。無人農場是發展智慧農業的一種重要途徑。通過智慧農機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農作物生產耕整、種植、管理、收割全程無人、少人化作業。
  • 山理工生態無人農場冬小麥單產刷新全國紀錄
    經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和專家實地調查,國內多家媒體報導了2020年全國各省小麥最高產量,山東理工大學生態無人農場冬小麥以畝產856.9公斤位列榜首,刷新全國單產新紀錄。6月17日,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省農科院、省農技推廣總站、省種子站等單位的5位專家組成實打測產專家組,對坐落於淄博市臨淄區朱臺鎮北高東村的我校生態無人農場種植的「山農28號」小麥示範點進行實打測產。
  • 【禮至農場】投資3億元 國內首個網際網路智慧農場落戶閬中峰
    2018年1月15日(星期一)上午10時,深圳禮至集團投資閬中市峰佔鄉禮至智慧生態農場項目籤約儀式在閬中市峰佔鄉政府三樓會議室順利進行。據了解,峰佔鄉黨委政府與禮至集團友好協商,禮至集團在成功開發工業項目「一禮通」的基礎上,擬投資3億元,在峰佔鄉大埡口村等地流轉土地5000畝,建設禮至集團的重大農業項目「禮至智慧生態農場」。
  • 明日直播:揭秘淄博「生態無人農場」
    淄博禾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山東理工大學聯合建設建設500畝生態無人農場示範田,項目將整合現代農藝和農機裝備、綠色植保技術、無人機、機器人、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
  • 碧桂園北大荒打造全球首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 搶佔智慧農業技術...
    植保打藥機在田間演示高精度的無人駕駛自動噴藥  全球首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大練兵」 首次展示全流程無人化作業  去年10月,碧桂園與北大荒籤署合作協議,聯合國內外頭部農機製造、智能農機裝備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建三江打造迄今為止全球首個超萬畝的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
  • 8個世界首個農場引發行業震驚
    接下來,農業君幫助大家梳理世界8個首個或者唯一的特色農場,學習他們具體操作方法和切入點世界首個漂浮農場:機器人擠牛奶+LED燈種植草料汙染已經無處不在。健康的食品才是人們的需要。如何為都市的消費者或用戶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呢?
  • 中糧智慧農場打造中國首個世界級都市農場
    中糧智慧農場打造中國首個世界級都市農場 2015-10-20 18:25:50藉助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環渤海經濟區高速建設、以及2022年冬奧會申辦成功的有利時機,此農場將作為中國國內高科技農場的代表,開創可複製可再生的農業發展新方向,打造全球泛農業領域的「中國名片」。  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業與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成為當代人面臨的重大課題。「三農問題」的妥善解決是國家穩定、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的先決條件。
  • 「執法大練兵」鄂爾多斯市東勝區著力強化執法大練兵,努力鍛造生態...
    為推進東勝區生態環境執法隊伍建設,進一步規範生態環境執法程序,提高執法水平,增強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能力。按照鄂爾多斯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要求,鄂爾多斯市生態環境局東勝區分局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採取有效舉措,在全區開展環境執法練兵活動,努力實現精準執法。
  • 碧桂園打造全球首個萬畝級超級無人農場,中國現代農業新勢力強勢崛起
    這是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園無人化農場項目在七星農場舉辦的農機無人駕駛作業現場演示,該項目由碧桂園農業與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合作建設,是迄今為止全球首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中,碧桂園排名147位,位居上榜房地產行業之首。但創始人楊國強卻始終懷著「重新回去種田」的夢想。2018年5月,碧桂園成立農業控股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宣布進軍現代農業。無人化農場是一整套系統,不僅包括展示出來的各類無人機械,背後還有一套技術和運營系統。
  • 全球首個萬畝級無人化農場揭開面紗 碧桂園瞄準全球最先進農業生產力
    全球首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大練兵」,首次展示全流程無人化作業 去年10月,碧桂園與北大荒籤署合作協議,聯合國內外頭部農機製造、智能農機裝備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在建三江打造迄今為止全球首個超萬畝的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
  • 安康市生態環境局旬陽分局精心部署執法「大練兵」活動
    本報訊(記者 李偉剛 通訊員 龔江波)為加強全縣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建設,提高生態環境執法規範化、專業化水平,日前,安康市生態環境局旬陽分局精心動員、周密部署,全面啟動為期一年的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活動。
  • 台州市舉辦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視頻培訓會議
    台州市舉辦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大練兵視頻培訓會議 2020-07-31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內首個自動駕駛主題景區,在武漢經開區龍靈山生態公園開啟
    12月9日,國內首個自動駕駛主題景區,在武漢經開區龍靈山生態公園開啟。目前共有19輛自動駕駛車輛在景區自由穿行,其中包括計程車、觀光車、售貨車等,構成了一幅未來城市智慧出行的場景。國內首個自動駕駛主題景區
  • 江西打造首個萬畝智慧農場
    江西首個萬畝智慧農場發布活動11月14日在南昌縣蔣巷鎮舉行,通過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讓農民更「慧」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