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原雪 見習記者 劉薇薇
智慧農業浪潮已經來襲。
事關綠色田野的金色夢想,也在淄博完美呈現,締造者則是淄博禾豐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禾豐種業)。
12月15日,由淄博市委網信辦主辦的「尋訪齊文化的改革開放基因,見證高質量發展的淄博作為」——發現新「齊跡」大型融媒體採訪活動啟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跟隨採訪團來到禾豐種業,這也是上述活動第一站。
在該站,記者看到,綠色田野中,禾豐種業原種麥苗生機勃勃,在陽光下吸收著營養,努力成長……據介紹,類似這樣的試驗示範田,禾豐種業現有4000餘畝,其中,生態無人農場500畝。承擔著山東省小麥、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跟蹤評價試驗、淄博市農業良種工程抽檢種植鑑定試驗,以及種子風險評估試驗等工作的這家公司小麥高產創建田多次刷新魯中地區小麥高產記錄。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05年的禾豐種業是集農作物科研育種、試驗示範、生產加工、經營服務於一體的科技創新型的現代化種業企業,年銷售小麥種3000萬斤以上,玉米種500萬斤左右,年營業額達一億元,是淄博市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種子企業。
目前,這家公司已育成14個省審小麥品種、3個國審小麥品種。新品種在黃淮海地區累計推廣面積超過4000萬畝,糧食增產累計超過24億公斤,帶動農民增收超過4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企業坐落於齊國故都的臨淄。這裡凝結了數百年以來的齊文化歷史結晶,其中,中國古代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曾在高陽郡(今臨淄區)任太守,他所著的《齊民要術》被譽為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農業百科全書,對後世的農業生產有著深遠的影響。如今,隨著農業智慧化、數位化的演變,這個曾經的齊國大地,迎來了農業生產的新局面。
代表性的例證是:文化與以蘭玉彬為代表的山東理工大學強大技術團隊的雙重加持下,近年來,禾豐種業與山東理工大學等單位共創的生態無人農場順勢而生,成為全國首個生態無人農場。
分析人士認為,在這種校企融合的濃鬱氛圍中,團隊以勇於創新、銳意進取的精神,創建了一條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現代化農業模式。其特色在於,生態無人農場融合了生物防控、綠色植保、無人機、機器人、大數據、雲計算、5G等眾多高新技術,通過天——空——地一體化信息檢測系統,實現了對農業的精準化種植、智能決策、可視化管理,打造可複製的循環生態無人農場新模式,為新農業發展賦能。
這也引發了2019年,前來淄博考察上述農場的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的由衷讚嘆:「春風拂面楊柳黃,高陽沃野換綠裝。田間不見農人影,惟有農機鶩自忙」。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上述循環生態無人農場新模式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20年農場冬小麥以畝產856.9公斤,刷新全國單產記錄,為新農業發展送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此外,該農場創立的新模式已在吉林農安進行首次推廣。不遠的將來,這一模式將給萬千農民帶來切實的實惠。
同時,該模式在提升糧食產量的同時,還將塑造「新農民」。
按照禾豐種業的說法,未來,農民不再是廉價勞動力的代表,而是以一種懂科技、會種地、種好地的高姿態亮相的「新農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