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課堂 | 一文看懂長期股權投資(上):控制,不僅是50%的事

2020-12-17 藍鯨財經

作者 | 陳南方

流程編輯 | 派派

上篇

會計是死的,因為它有來自準則的各種條條框框;會計又是活的,在準則界限模糊的情況下,被拿去秀財技、玩魔術。做得好的投資,不能全部倚靠財務知識,但投資者不懂財務,很難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者。

所以,學好會計很有用,用在賈會計身上,能糊弄人,但用在正道上,我們就能去偽存真。

最近風雲君在分析長期股權投資,這個一直都被當做重點和難點的報表項目。仔細分析發現,這個科目學到熟練,是可以延伸出很多套路的。

本文,風雲君講按照先概念、分類,後會計處理、案例舉例的框架進行分析。在此之前,一起來做個知識熱身,由淺入深。

一、新準則下的兄弟姐妹

先了解下,長期股權投資的兄弟姐妹都有誰?

在今年發布的一般企業新準則下,在一般企業的資產端,出現了一些修訂新增項目。

主要是企業的一些金融資產發生較大變化,由原來的四分類(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變成如今的三分類:

1、 以攤餘成本計量的「債權投資」,對應原來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以理解為有穩定回報的一種投資;

2、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其他債權投資」,對應原來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中的「債務工具」以及「權益工具」投資,既能保證穩定回報,也能在企業出現流動性需求時出售;

3、 除上述情況以外的,則都納入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主要就是進行交易,可以是債券、也可以是股票;同時,根據流動性、預期持有期限,又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短於1年)、「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 (超過1年)。

原來作為兜底,什麼都能放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消了,持有至到期投資也取消了,分類標準從原來按照」持有意圖」,變成「根據業務模式和合同現金流情況」,可以說,更謹慎了。

因為,原來的「持有意圖」太具有主觀能動性了,純屬我想往哪放就往哪放。

其實,長期股權投資也是屬於金融資產的一種,而且是金融資產中的股權類投資,只不過和上述金融資產相比,它與被投資單位的聯繫較為緊密,既不是短線投資也不是長線投資,而是一種長期持有的,與被投資單位的經營風險掛鈎的股權投資。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分類

我們先看定義。

長期股權投資是指通過投資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份。企業對其他單位的股權投資,通常視為長期持有,以及通過股權投資達到控制被投資單位,或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為了與被投資單位建立密切關係,以分散經營風險。

從上述定義來看,投資方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具體地,按照投資方對被投資方的影響力強弱,分為重大影響、共同控制、控制。

具有「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也就是對聯營企業的投資,投資方對聯營企業的財務、生產經營具有參與決策權,參考持股比例在20%以上到50%之間,但不絕對,持股比例在20%以下,也能具有重大影響:

1、在被投資單位的董事會或類似的權力機構中派有代表;2、參與被投資單位的政策制定過程;3、與被投資單位之間發生重要交易;4、向被投資單位派出管理人員;5、向被投資單位提供關鍵性技術資料;6、享有部分表決權、可轉換的認股權證、股份期權及可轉債等潛在重大影響的因素……

可簡單總結為派人、管事、對投資單位存在業務或技術上的依賴等。

但持股比例在20%以上至50%之間,就一定有重大影響了嗎?如果實質上不存在實施重大影響的途徑……也不能認為是具有重大影響。

總之,具不具有重大影響,比例是先行指標,具體還得看「實質重於形式」。

第三種,就是具有「共同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該類投資屬於「一個人說了不算,兩個人說了才算」,被投資方屬於投資方的合營企業,理論持股比例在50%,但也並未絕對,40%或60%都行,關鍵還是得看實質,實質上有共同控制,就是合營企業。

第四種,就是大家常見的具有「控制力「的長期股權投資,被投資方與投資方是母子公司關係,持股在50%以上,未達100%,則屬於控股子公司,持股100%則為全資子公司。

「控制」就是投資單位享有的最高權利,投資方可以享有被投資單位的「可變回報」、擁有對被投資單位的權力,並能運用該權力影響「可變回報」,很好地詮釋了「權」、「利」二字。

但持股在51%以上,就一定是達到控制了嗎?持股在51%以下,就一定不能實現控制嗎?還是那句話,關鍵看實質,如果從實質上看,投資方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權,則就是控制,反之則不是。

感覺正是這句「實質重於形式」的會計術語,給各種「會計」提供了玩魔術的靈感。

另外,這種達到控制程度的長期股權投資不是輕易可取得的,從實現方式上,可通過向「非同一控制方」購買取得,也可以通過向「同一控制方」取得,我們可以簡單粗暴地理解為,從陌生人或親媽那買資產。

於是,就出現了,從陌生人那「買賺了,買貴了「的問題,從親媽那買,就不存在這種問題。

大家對商譽已經很熟悉,商譽是屬於非同一控制方式購買才產生的,而且還是因為付出對價,超過標的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所致,直白點就是標的貴了,投資方買虧了,所以才產生了商譽泡沫,雙方不能和睦相處,就得擠泡沫了,不僅傷投資方的錢(徹底是買貴了),還傷面子(財務報表)。

另外一種「買賺了」情況很少,畢竟現在一二級市場價格嚴重倒掛,但買賺了就有雙重驚喜,為啥呢?

好比你花100塊錢買下了市場價賣200塊錢的東西,賺了100,因為是從外部買的,所以算作你的營業外收入,而且,這個寶還特能給你漲面(增厚業績)。

從親媽那買,好比從左口袋到右口袋的距離那麼近,這筆業務都不叫做購買,屬於一種權益合併,類比「資產大挪移」。

從親媽那買,會產生商譽嗎?不會,但可能會帶著商譽,親媽當年從陌生人那買的時候,產生的商譽,在算我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時,需要考慮這部分,但是,合併日並不會產生新的商譽。

因為親媽跟我,都是一個「所有者權益」集合,所以,親媽那買,買貴了,衝減所有者權益中的「資本公積」,買賺了,算親媽的投入,增加投資方的「資本公積」。

而在估值存在較大泡沫的年代,購買方是不想產生「傷譽」的,以免自我爆雷。所以,在這個「從陌生人那買,還是從親媽那買」的問題上,又給「會計們」一個打擦邊球的機會。

「同一控制下合併」的認定是參與合併的企業在合併前後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且該控制並非暫時性的,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非暫時性的標準是起碼超過1年,但我可以從,親媽懷胎十月算起,把證監會批准時間也算上,一年時間非常好湊。

最後,體現在我們經常閱讀的上市公司年報中的,只是對聯營、合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而對子公司的股權投資,在合併報表編制過程中,按照權益法給合併抵消了。

三、控制,並不僅僅只是50%的事

看到上述比例限制,控制權的持股比例在50%以上,看官們肯定要反對教科書了,A股上市公司哪個大股東持股超過50%了?不也是實控人嗎?

首先,實控人是通過間接+直接持股,追本溯源找到的。其次,掌握A股某上市公司的控制權,還真不需要50%以上。

我們先了解下股權生命9條線中比較重要的5條線:67%、51%、34%、30%、20%。

(來源:搜狐網《股權生命9條線》)

「67%」:絕對控制權

因為《公司法》規定,「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過半數通過。但是,股東大會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註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併、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出席會議的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通過。」

真正保證一個人說了算,代表著管理層難以撼動的決策地位。

「51%」:相對控制權

比50%更具有話語權,比67%的不可撼動稍弱。

「34%」:安全控制權

三分之一,一票否決權。

「30%」:要約收購線

既然如此看好,再看好時,就要表示更大的誠意,向全部股東或部分股東發出要約收購。

「20%」:同業競爭警示線

既然能參與我的經營決策,就不能你賣我也賣,不能背著我去同行業公司當高管。

對A股3565家上市公司進行統計,按照截止至11月底的持股比例來看,能獲取的就有500多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在20%及以下。

按照教科書理解,只能達到重大影響的目的,實際上,還有其他一致行動人、或者其他主體持股等,一切通過「實質重於形式」的方式實現控制。

1、通過協議擁有50%以上表決權;2、佔據董事會多數表決權;3、有權任免董事會多數成員;4、有權決定財務和經營政策。

以上,只要實現條件之一,就可以認定為控制。

所以,20%的持股比例也能通過實質重於形式來實現控制。

但控制權比例過低,的確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有可能引發外部舉牌、股東之間的爭奪控制權之爭,就比如最近的漢商集團控制權之爭,在二者相差5%股權的情況下(二股東卓爾系持有漢商集團30%股權、大股東漢陽區國資辦持有35.01%股權),卓爾系觸發要約收購線,需要通過二級市場進行溢價增持。

所以大股東持有34%,的確並非高枕無憂,而且對於公司個股而言,籌碼被高度鎖定,流動性不足,交易不活躍,股價上漲空間也不大,當然你可以選擇後續稀釋。

所以,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公司,掌握控制權才是王道。那控制權較低,可通過哪些方式,提高控制權呢?

常見的方式之一,就是聯合一致行動人,籤署一致行動人協議,但這種基於相互信任、依賴建立的契約關係,一旦瓦解,就會帶來控制權風險;

另外一種方式就是表決權委託,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同樣適用。常見例子是,在前股東存在股票質押的情況下,先通過部分股權轉讓+表決權委託的形式進行控制權轉移,所以,大股東也可採取歸集表決權的方式增強控制權。

還有一種方式是構建持股實體,由控股股東擔任持股實體的法人、唯一的董事、唯一的普通合伙人或執行事務合伙人,最終通過持股主體間接持有公司股份的方式,增強控制,持股實體可具體是投資公司、基金等。

另外,還可以通過協議受讓,受讓其他股東股權的方式增強控制權。

對於上市公司,增強控制權特殊的方式有哪些呢?首選可以從二級市場增持、定增方式擴大自身持股比例。

或者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向控股股東發行股份購買旗下標的資產,交易對方擁有上市公司股權,加上二者均屬於同一實控人控制,最終,實現上市公司控股股東進一步增強了控制權。

同股不同權,對於境外市場上市公司適用,通過發行具有不同程度表決權的兩類股票,一類為一股一權,一類為一股多權,由此控股股東可以獲得比「同股同權」結構下更多的表決權,增強控制權。

或者通過修訂公司章程,設置限制性條款的方式,保障控制權。該種方式雖然沒強化控制,但能防禦外敵爭奪。

相關焦點

  • 風雲課堂 | 一文看懂長期股權投資(下):上市公司的常用套路
    如果你花100萬,買了價值50萬的資產,買貴了,也只能將100萬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成本,但是你花了50萬,買了100萬的資產,買賺了,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仍然算50萬,但需要將你賺的50萬,作為你初始投資成本的調整,調整後,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值為100萬。
  •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長期股權投資在持有期間,根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程度及其是否存在市場、公允價值能否可靠區分等進行劃分,應當分別採用成本法和權益法進行核算。(二)成本法的適用範圍:1.投資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控制,是指有權決定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政策,並能據以從該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取利益。控制一般存在於以下情況:(1)投資企業直接擁有被投資單位50%以上的表決權資本。
  • 長篇專題:長期股權投資輕鬆學 (一)
    >(2)非同一控制下(認公允)原則: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可以劃分為兩步:第一步,企業以公允價值賣出相關資產(承擔相應負債),第二步,企業以收到的資金購買相應長期股權投資。【例題】2×12 年3 月31 日,A 公司取得B 公司70%的股權,取得該部分股權後能夠對B 公司實施控制。為核實B 公司的資產價值,A 公司聘請資產評估機構對B 公司的資產進行坪估,支付評估費用50 萬元。合併中,A公司支付的有關資產在購買日的帳面價值與公允價值如表1 所示。假定合併前A 公司與B 公司不存在任何關聯方關係。不考慮相關稅費等其他因素影響。
  • 新舊準則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比較
       1.3 成本法和權益法應用範圍的變化   舊準則規定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採用成本法核算;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採用權益法核算。
  • 談「長期股權投資」後續計量方法的轉換
    取得投資後,如果投資單位能夠控制被投資單位的財務和經營政策,或者投資單位對被投資單位達不到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投資在市場上無報價且公允價值得不到可靠計量,那麼,長期股權投資後續計量應該採用成本法進行核算;除此之外,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後續計量方法應該採用權益法。當然,在持有投資期間,投資單位也會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擴大對被投資單位的投資份額,或者出售對被投資單位的投資。
  • 難倒90%考生的長期股權投資,今天一文搞定
    長期股權投資到底把孩子們折磨成什麼樣了今天,給大家帶來濃縮版的長期股權投資「考前救命」版講義!實在學不明白,考前就把這份講義背下來!就能搞定長投!2020年中級「長期股權投資問什麼是長期股權投資問假如我取得了一項長期股權投資
  • 雙匯發展2019年報之長期股權投資
    什麼是長期股權投資呢?長期股權投資就是上市公司長期持有一家公司的股權作為投資。長期股權投資通常在直接或者間接持股50%以上至100%為控制關係,核算方法為成本法,宣布的分紅進入利潤表。合營,指按照合同約定,由持股各方對公司實施共同控制,經營中的重要決定,需要享有控制權的各投資方一致通過。聯營,指對持股對象有重大影響,一般指有權參與決策持股對象公司財務或經營活動,通常在持股20%-50%,會被認為有重大影響。
  • 一文看懂漢鼎宇佑如何通過會計變更「創造」1.4億利潤 | 風雲課堂
    而有一才有二,在新準則下認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交易性金融資產(FVTPL)才是關鍵。三、戰略投資與財務投資但風雲君在公司的問詢函和對外投資的公告中找到如下信息。而根據回復內容,其實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也是一種財務性投資。既然是戰略性投資,為何在老準則下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核算呢?
  • 會計相關知識學習筆記——長期股權投資與合營安排
    第二節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一、長期股權投資的確認指投資方能夠在自身帳簿和報表中確認對被投資單位股權投資的時點,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對於聯營企業、合營企業投資的確認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原則上其確認應當遵從基本準則中關於資產的界定,
  • 名家手把手教你長期股權投資與所有者權益的合併處理
    在一般情況下,企業取得子公司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對外進行直接投資組建新的被投資企業使其成為子公司,這裡包括單獨投資組建全資子公司、與其他企業合資組建非全資子公司等情況;二是通過企業合併,對現有的企業的股權進行併購,使其成為子公司,這裡包括購買同一控制下的企業的股權使其成為直接的子公司
  • 大神秘籍:長期股權投資的轉換與處置這樣學,學不會算我輸!
    這裡就按照正常的邏輯去處理就可以,即將權益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當成付出對價的一部分。一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付出對價以帳面價值計量;二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付出對價以公允價值計量。合併成本是被投資企業在其最終控制方的合併財務報表中的淨資產帳面價值的份額+最終控制方購買被投資企業形成的商譽。
  • 《初級會計實務》第一章知識點: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和權益法區別
    :   成本法:投資方對被投資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應該採用成本法;投資方能夠控制被投資方,也應該採用成本法;   權益法:投資方對於被投資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應該用權益法;   第二條途徑是給出持股比例:   成本法: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應該採用成本法核算;   權益法:持股比例在20%~50%之間(包括
  • 財務圈大拿分享:長期股權投資的轉換與處置這樣學,學不會算我輸!
    這裡就按照正常的邏輯去處理就可以,即將權益法下的長期股權投資當成付出對價的一部分。一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付出對價以帳面價值計量;二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付出對價以公允價值計量。出售部分股權以前,在個別財務報表上長期股權投資原本是以成本法記帳,長期股權投資表現的是合併日的初始投資成本。一般來說帳面價值不變,只有發生減值的時候才會發生變化。
  • 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法和權益法帳務處理比較分析
    1.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法  企業對外投資對於受資企業能夠實施控制時,或者對被控制單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構成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其長期投資應採用成本法核算。
  • 長期股權投資的兩種核算方法,到底該怎用?
    一般來說,對於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一般採用成本法。對於合營和聯營的公司,一般採取權益法。1、成本法我先給你講講成本法。格力電器在2017年年報中提到:「採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按照初始投資成本計價。
  • 權益法核算下的長期股權投資納稅調整
    長期股權投資準則規定,應當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包括兩類:一是對合營企業投資;二是對聯營企業投資。由於對長期股權投資業務的會計處理與稅法的規定有一定的差異,企業在申報納稅時,必須按照稅收政策進行分析,再對應納稅所得額進行相應調整。
  • 國壽資產總裁助理劉凡:長期股權投資「對路」保險資金運用
    具體而言,所謂長期投資,就是要控制博弈思維、減少波動操作,回歸投資本源,充分發揮保險資金長期資金優勢,支持國家經濟發展和結構轉型,賺取國家經濟長期穩定發展過程中上市公司業績長期增長的盈利回報。所謂價值投資,就是要回歸基本面,在宏觀層面,把握宏觀經濟結構轉型方向和社會發展趨勢;在企業層面,要從企業的三大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來考察企業盈利能力及投資價值。
  • 一文讀懂「股權」和「控制權」的關係,中國合伙人股權分配!
    一、控制權的幾個關鍵點 >67% 完全絕對控制權 >50% 絕對控制權二、公司控制包括:股權控制、董事會控制、經營控制 大股東如何在創業的整體運營中能把握控制權,可分以下三個方面予以解決: 1、股東會的控制權:可通過設立有限合夥企業持股、表決權委託、一致行動人協議來控制。
  • 快訊:福晟集團所持東鵬鼎盛投資3.12億股權遭司法凍結
    樂居財經訊 凱越 9月8日,樂居財經獲悉, 福建福晟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珠海東鵬鼎盛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3.1185億股權被凍結,股權凍結比例25%,凍結日期自2020年8月14日至2023年8月13日,由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執行。
  • 《高級財務會計:與內部股權投資的抵消處理》期末學習整理筆記
    第二節 與內部股權投資的調整抵消處理(重點)一、合併財務報表的編制——對個別財務報表的調整1.對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進行調整(1)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取得的子公司:子公司採用的會計政策、會計期間與母公司一致的情況下,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時,應以有關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為基礎,不需要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