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或許,你是改革大潮的親歷者;或許,你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又或許,你出生長大在新世紀,是改革開放成就的享有者。無論你是誰,對於改革開放40年間發生在家庭內外的各種變化,一定都有切身的感受。
從即日起,我們將不定期推出「我的改革開放詞典」系列,用雙語熱詞為大家盤點這40年來社會各領域發生的變化。
這一期的主題是:那些年我們吃過的零食
與改革開放幾乎同齡的80後,童年不僅衣食無憂,而且有美味相伴。還記得兒時吃過的這幾款經典零食嗎?
大白兔奶糖 White Rabbit Creamy Candy
大白兔奶糖堪稱「骨灰級」零食,呈圓柱體(in the form of cylinders),色白、柔軟、有嚼勁(with a soft, chewy texture),每粒都用薄薄一層可食用的糯米糖紙包裹(each candy is wrapped in a thin edible paper)。"七顆大白兔奶糖等於一杯牛奶(Seven White Rabbit candies is equivalent to one cup of milk)",這是大白兔奶糖曾經用過的廣告語,人們不僅把它當做糖果,還當做營養品,它陪伴了一代中國人的成長(the candies hence accompanied the growth of a generation)。
麥乳精 malted milk
在物質相對匱乏的童年,麥乳精算是非常奢侈的營養品(nutrient)了。麥乳精是由麥芽、小麥粉、全脂牛奶等的混合物通過蒸發而製成的粉末狀物體(a powdered gruel made from a mixture of malted barley, wheat flour, and whole milk, which is evaporated until it forms a powder)。你小時候有沒有瞞著大人偷吃過?有沒有做過終有一天要大口乾吃麥乳精的夢?
麥麗素 Mylikes
麥麗素是Mylikes的中文諧音。1936年,美國人弗瑞斯特·瑪氏(Forrest Mars)發明了麥麗素巧克力,麥麗素裡面是個像蜂窩一樣的麥芽球,外面包裹著一層牛奶巧克力(consist of a roughly spherical malt honeycomb center, surrounded by milk chocolate)。麥麗素最早被稱為"能量球"(energy balls),面向想要減肥的女性(aimed at slimming women)。由於廉價且香甜可口,麥麗素是許多80後在童年時的流行零食之一。兒時的巧克力除了麥麗素外,印象深刻的還有金幣巧克力(chocolate coins)和酒心巧克力(wine-filled chocolates)。
跳跳糖 Pop Rocks
跳跳糖是種含二氧化碳的糖果(carbonated candy),原料包括乳糖(lactose)、玉米糖漿(corn syrup)以及其他調味料。它和普通硬糖(typical hard candy)的區別就在於,跳跳糖融化在口中時會產生嘶嘶騰湧的反應(it creates a fizzy reaction when it dissolves in one's mouth)。放一把在嘴裡,感受小小顆粒在口中蹦跳的感覺。雖然味道上沒啥特別的,但重要的是娛樂性十足!雖然現在跳跳糖依然流行,但人們總是將它視作20世紀70年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來懷念(Pop Rocks are regarded nostalgically as an aspect of 1970s pop culture)。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XXX(署名)」的原創作品,除與中國日報網籤署英語點津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不得非法盜鏈、轉載和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561聯繫;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英語點津)」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繫,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本網所發布的歌曲、電影片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儘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