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揮間,初中三年轉眼就結束,自己也成了一個十六七歲的小青年。我的高中是在我們自貢的一個縣中學上的,但不屬於那種省的重點中學。初中畢業的時候因為報考了縣師範學校,而省重點中學和師範不能同時報名。師範沒考上,分數達到重點中學的錄取線,但是也不能被錄取,只能退而求其次讀縣城裡面的另外一所高中。
在讀高中以前,我基本都是生活在農村,縣城裡沒有去過,就市裡面去過一兩次。這次去縣城裡讀書,就跟劉姥姥逛大觀園一樣,感覺一切都非常新鮮,一切都非常的好。高樓聳立、人多、車多、店鋪多、吃的東西多。晚上更是燈火通明,不像農村一到天黑就伸手不見五指,簡直讓人流連忘返。
到學校報名以後就是分宿舍,一個宿舍住八個人,都是來自我們縣的各個鄉鎮。宿舍正對著新教學樓,是以前老的教室改建的,磚還是以前很老的青磚,一共兩層,全是男生。女生在另外一棟宿舍樓,離我們那裡有幾百米遠。
我們學校在縣城的西邊,跟我說的那個重點中學只隔一條街,因此周邊的人氣非常不錯,尤其是茶館和錄像廳。
九十年代的時候,不論是鄉鎮還是城市,錄像廳都是非常受歡迎的地方。那時候閉路電視還沒有普及,電視節目也少。尤其是港臺的明星演的一些電影,在家裡的電視上根本就看不到。那錄像廳就成為了看港臺電影,看港臺明星最好的地方。我也是在這裡認識一眾港臺明星,最終成為了他們的鐵粉。
縣城離我家比較遠,坐車需要一個多小時,還要走幾十分鐘的路。因此,我不是每個周末都回家,而是一個月回家一次。那周末兩天的時間怎麼打發呢?說實話,我不是那種特別愛學習的人,只要完成自己的作業就好了。不像有的同學,一有時間就泡在教室裡看書做作業,非常用功。
我周末的時候一般就是跟要好的幾個同學一起到縣城裡逛逛,或是到學校旁邊的錄像廳裡看錄像。最瘋狂的時候,我們從周五晚上一直待到周日的白天。累了困了就在凳子在小睡一會,餓了錄像廳裡提供吃的。
說實話,那時候的我們就跟十年以後那幫泡網吧的人一樣,感覺有點人不人鬼不鬼的。這也是因為以前從來沒有這樣放縱過自己,也沒有機會放縱自己。農村沒有那個條件,天天在父母身邊,也沒有機會。現在既有條件又有機會,就徹底放飛自己了。這也是高中的時候成績上不去,最終沒能考上理想大學的一個重要原因。自己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以後沒有了束縛便沒有了自覺性,自我釋放了。現在想想真的有些後悔,浪費了大好的青春時光。
在當時的社會,尤其是我們那些來自農村學生,高中生涯是我們改變命運最好的機會。如果高中畢業未能考上大學,那就只能回家種包產地,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如果考上了大學,那就是烏雞變鳳凰,一輩子跳出了「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