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經典改編的影視劇為何日漸式微?

2020-12-22 文創資訊

30年前,電視劇《紅樓夢》開播,迅速轟動全國。在其前後開播的《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改編劇,都成為了難以逾越的經典,一再被提及和重溫。

30年後,文學經典改編的影視劇已屈指可數,經典之作更是寥寥無幾。其中影響力較大的作品,只有2014年的《紅高粱》和2015年的《平凡的世界》。即使是這兩部電視劇,收視率和網播量也難以與網絡小說改編的《錦繡未央》、《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相媲美。

文學改編一直是影視劇本的一大來源。如今,國內影視人不惜花費高價購買網絡小說的版權,卻對文學性和思想性兼具的經典作品視而不見,這是為什麼呢?

回顧:文學經典改編曾有過黃金時代

從1958年播出的《一口菜餅子》算起,國產電視劇已經走過了近60個年頭。近60年中,出現過不少根據文學經典改編的影視劇。86版《西遊記》、87版《紅樓夢》、85版《四世同堂》、90版《圍城》等劇,都是根據經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佳作。

1986年,電視劇《西遊記》開播,造就了89.4%的收視率神話。至今31年過去了,《西遊記》依然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電視劇,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1987年,電視劇《紅樓夢》開播,同樣博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1994年開播的《三國演義》,1998年開播的《水滸傳》,播出時都引發了萬人空巷的壯景。

這四部名著改編劇,都是耗盡編演人員數年精力結出的「碩果」。最晚開拍的《水滸傳》拍了1年,《紅樓夢》拍了3年,《三國演義》拍了4年,《西遊記》前25集的拍攝用了6年。史無前例的拍攝方式,讓這些經典電視劇的精緻再也無法複製。

除了古典名著改編劇,根據現代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也不在少數。據統計,1987年到2001年間,根據現代文學改編的電視劇共有38部。1985年開播的《四世同堂》,1990年開播的《圍城》,播出時都引起了轟動。

現狀:文學經典改編沉寂 網絡小說異軍突起

步入新世紀後,文學經典的改編潮流逐漸轉冷,改編佳作也寥寥無幾。

現代文學的影視劇改編方面,主要有2001年的《我這一輩子》,2002年的《日出》和《阿Q的故事》,2003年的《雷雨》、《月牙兒與陽光》,2005年的《京華煙雲》,2007年的《家》,2008年的《子夜》和2009年的《四世同堂》,2010年的《茶館》和《龍鬚溝》。不過,無論是在收視率和影響力上,這些電視劇都不能跟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和《圍城》相匹敵。

現代文學的影視改編不受寵,翻拍古典名著卻形成了一股熱潮。2006年後,電視螢屏上颳起了一場四大名著「翻拍風」。先是新版《紅樓夢》劇組為選角組織選秀比賽,被媒體炒得轟轟烈烈。隨後,《西遊記》、《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也傳出了重拍的消息。

等到這四部重拍劇開播,觀眾卻大呼失望——新《西遊記》過分依賴特技,新《紅樓夢》神似「鬼片」,新《三國》臺詞雷人,新《水滸傳》配樂讓人出戲。一言以蔽之,沒有一部重拍劇能夠超過前作。

四大名著「翻拍熱」過後,文學經典的影視改編徹底步入了沉寂期。近幾年,經典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寥寥無幾。其中知名度和影響力較高的,僅有2014年播出的《紅高粱》和2015年播出的《平凡的世界》。

文學經典的影視化走向沉寂,網絡小說的改編卻逐漸興起。2011年,改編自網絡小說的《甄嬛傳》和《步步驚心》大受歡迎,揭開了網絡小說改編劇「霸屏」的序幕。2014年,IP概念在國內興起,網絡小說成為影視界的新寵。縱觀近幾年熱播的電視劇,十部有九部是根據網絡小說改編的,《琅琊榜》、《花千骨》、《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都不是例外。

在收視率和網播量上,網絡小說改編劇也對經典小說改編劇形成了全方位的「碾壓」。《平凡的世界》播出期間,收視率一直在0.6%和0.9%之間徘徊,收官時的網絡播放總量為7億次。反觀同年播出的《花千骨》,全國網收視最高達到3 .89%,收官時的網絡播放總量高達200億。即使是多次奪下收視冠軍的《紅高粱》,收官時的網絡播放總量也僅為22億。

探因:文學經典改編的影視劇為何日漸式微?

在傳統印象中,文學經典作品的豐富內涵和恆久魅力,是網絡小說不能企及的。那麼,為何文學經典的影視化走向衰落,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卻受到熱捧呢?

1、市場環境的變化

大量資本湧入內地電視劇行業後,正常的創作流程已經滿足不了資本的需求,原創劇本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海量的網絡小說為影視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相較文學經典而言,網絡小說數量多,故事內涵相對簡單,還有著龐大的讀者群,更適合「短平快」的製作要求。

2、觀劇主力群體的變化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網民的年輕化,觀劇的主力群體正在從中老年婦女過渡到年輕觀眾。縱觀近兩年的熱播劇,《親愛的翻譯官》、《微微一笑很傾城》、《錦繡未央》、《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劇都是年輕人愛看的。抓住年輕受眾,已得到影視界人士的普遍認可。

如今,大部分年輕人都沒有深度閱讀習慣,不願意閱讀名著。簡單易懂、輕鬆好玩的網絡小說,反而更對他們的口味。為了迎合年輕人的觀劇口味,投資方和製片方更傾向於改編網絡小說,而不是文學經典作品。

3、創作心態的變化

熱錢湧入影視圈後,電視劇已經進入了「批量生產」的階段。在資本的操控之下,製作方早已不再抱持著「精工細作」的心態。他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細細打磨一部作品,最終選擇了敷衍了事。如老版《西遊記》般,選景選了2個月,跑了好幾千公裡,一拍就是好幾年的壯舉,已然成為了某種「神話」。對當下的大部分製作團隊來說,不把電視劇拍成「摳圖神劇」,已經屬於良心劇組了,還談何改編經典呢。

4、文學經典改編難度大

文學經典的影視改編一直是一件「受累不討好」的事情。這類改編既要傳承文學經典的精髓,又要適應當下觀眾的需求,對創作者來說難度很大。經典文學作品的宏大敘事,也是影視改編過程中很難把握的。2006年播出的《封神榜之鳳鳴岐山》,就因為加入太多愛情元素,故事主題從「國之興衰」淪為了「愛情悲劇」,受到了觀眾的吐槽。

另一方面,不是每部經典小說都適合改編成電視劇。小說是通過文字講述故事,可以對人物的心理進行描述,影視劇卻無法進入人物的思想,只能藉助旁白、閃回、其他人講述的方式進行表達,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破壞電視劇的敘事。一般來說,故事性強的小說更適合改編成影視劇,故事性弱、文學性強的優秀作品則不適合改編成影視劇。

追問:什麼是改編文學經典的正確姿勢?

文學經典的影視改編向來不是一件輕鬆的工作,甚至比原創劇本更艱難、更費工夫。業界有一種說法,一流的文學無法成就一流的影視劇。在中國電視劇史上,毀譽參半的改編之作不在少數。那麼,如何改編文學經典,才會贏得觀眾的青睞呢?

1、忠於原著

文學經典的價值和魅力早已得到了時間和空間的雙重檢驗,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深入人心。因此,文學經典改編的前提,是忠實原著。否則,改編後的影視劇不但不會被原著的「書粉」所接受,也會誤導沒讀過原著的讀者。

所謂忠於原著,指的是忠於原著的主題、主要情節、主要人物以及藝術主旨,儘量保有原著的精華部分。因此,在改編文學經典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原著的創作意圖,最好對原著的時代背景、人物性格進行分析和研究,從中得到啟示。

以新版《平凡的世界》為例。該劇高度還原了小說中的故事情節,位於半山坡的縣立高中、高低錯落的石窯洞,分為三個等級的「大壩院午餐」,都能勾起「書粉」的回憶。就連原著開篇的「細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的描寫也被主創用電腦特效製作出來。「原汁原味」的場景,博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2、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推陳出新

正如克羅齊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文學經典的影視改編,實際上也是改編者用當代的眼光對經典作品進行一次新的詮釋,體現當下的時代精神。如果完全按照原著來拍,拍出來的作品會缺乏懸念。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改編者可以進行個性化、藝術化的創新。

以87版《紅樓夢》為例。該劇的後半部分並沒有按照高鶚的續作去拍攝,而是根據學術界的研究心得加入了新的內容。如結尾處元妃死,賈家敗,鳳姐入獄,寶玉乞討,最終出家為僧。這些情節雖然不是觀眾熟知的情節,卻強化了封建社會一個貴族家庭從盛世走向衰落的末世景象,屬於在尊重原著基礎上的一種合理髮揮。

3、改編者應有「匠人精神」

資本湧入影視行業以來,很多創作者都把電視劇當做了一門生意,一心想著掙快錢。這樣的創作心態,是無法改編好一部傳統文學作品的。文學經典的改編一般是慢工出細活,要求改編者有「匠人精神」。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原著的精髓,理清改編思路,才能推出優秀的改編作品。

眾所周知,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都是編演人員耗盡數年精力結出來的「碩果」。87版《紅樓夢》從籌備到拍攝用了5年,不但邀請紅學專家對演員進行培訓,還輾轉41個地區的219個景點進行拍攝。86版《西遊記》兩部拍了17年才完成,拍攝難度不亞於唐僧取經。就連改編自網絡小說的《琅琊榜》,製片方和改編者也花費了4年時間,對原著進行藝術再創造,在人物性格、人物關係、臺詞等方面都進行了精心打磨,這才成就了一部古裝佳作。

頭評:文學經典魅力長存 影視改編不該缺席

在我國,文學經典作品一直是影視劇改編的主要對象。在中國電視史上,也不乏文學經典的改編佳作。無論是老版《紅樓夢》、《西遊記》、《圍城》,還是近兩年的《紅高粱》、《平凡的世界》,都受到了國內觀眾的喜愛。

這樣的影視改編,讓文學經典從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變成了視聽化的大眾文化產品,有利於文學經典的傳播,也擴大了文學經典的影響力。即使沒讀過《紅樓夢》原著,也一定知道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即使沒有看過《三國演義》,也一定能哼上幾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就是文學經典影視化的魅力。

近幾年,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井噴,既出現了《琅琊榜》等口碑劇,也出現了《花千骨》、《三生三世》等人氣劇。相較於傳統文學作品,網絡小說故事性強,內容通俗易懂,更能迎合大眾的審美趣味。在原創劇本稀缺的情況下,網絡小說成為了最佳的劇本「後備軍」。

儘管如此,網絡小說依然存在著質量良莠不齊、抄襲模仿、過度獵奇等問題。在總體的精神深度上,網絡小說難以與傳統文學比肩。相較之下,傳統文學更擅長於記錄社會變遷,剖析民族心理,刻畫複雜人性。一部優秀的文學經典改編的影視作品,往往更具故事質感,能夠直擊人性深處。

另一方面,網絡小說很少涉及農民、農民工或者城市小人物的命運。諸如《紅高粱》、《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這類題材,在網絡小說中一直難覓蹤影。傳統文學改編的影視劇恰恰可以彌補這類題材的空缺,豐富影視劇的創作題材和類型。由此可見,網絡小說風頭再勁,也難以取代文學經典的作用。

近些年,中國文學名著的推廣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影視。經典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國民在閱讀中的缺失。如今,我們身處一個浮躁的時代,碎片化閱讀成為主流,深度閱讀日漸式微。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學經典的改編更應該受到重視。通過影視作品,國人同樣可以了解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和文學。

悲觀一點來說,既然難以喚起大眾的閱讀熱情,通過影視劇弘揚經典中的精神內涵和人文情懷,使經典得到更為廣泛的普及,或許也是對傳統文學的某種救贖。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任珊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文學經典改編的影視劇為何日漸式微?-虎嗅網
    四大名著「翻拍熱」過後,文學經典的影視改編徹底步入了沉寂期。近幾年,經典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寥寥無幾。其中知名度和影響力較高的,僅有2014年播出的《紅高粱》和2015年播出的《平凡的世界》。 文學經典的影視化走向沉寂,網絡小說的改編卻逐漸興起。2011年,改編自網絡小說的《甄嬛傳》和《步步驚心》大受歡迎,揭開了網絡小說改編劇「霸屏」的序幕。
  • 建立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的評估體系——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
    儘快搭建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的評估體系,促進高質量網絡文學IP改編影視作品的誕生,形成健康的、良性的網絡文學影視化生態環境,迫在眉睫。 孟中說,基於大數據對用戶評論結果進行量化計算分析,探索網絡文學IP改編影視劇過程中的關鍵要素,從而利用科學的方式評估網絡文學IP影視改編的潛力。 研討會上,多位業內人士指出,網絡文學實際上對應通俗文學,對應劇情和故事。網絡文學中的人物和情節,即在影視創作中對應的角色和編劇,是影響改編成敗的關鍵因素。
  • 網文改編影視劇盛行 是相得益彰還是毀了原著?
    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的喜與憂《南方有喬木》劇照 片方供圖  從1998年到2018年,網絡文學在中國走過了20年的歷程,從最初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到現在的《三體》等,日漸規範的網絡文學不僅變革了書寫和閱讀方式,還成為影視劇的創作源頭。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研討會舉行 共探影視內容新...
    主辦方邀請多名文藝評論家、文學改編影視劇理論專家、編劇等共同就即將發布的《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報告》進行研討,探索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的價值和規律,及《慶餘年》等網文影視劇改編的成功經驗;並對新類型網文題材如閱文集團旗下起點中文網的現象級IP《詭秘之主》《第一序列》等進行了重點討論。
  • 原著小說改編成影視劇,在很大概率上,就是毀經典
    很多影視劇都是根據原著小說改編而成,由於影視劇的傳播性更高受眾更廣,一般來說都是看過影視作品的多而讀過其原著的人少。一種是被原著讀者高度認可,認為拍攝出來的影視劇完全符合他們腦海中的想像,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作品拍攝出來被原著黨嫌棄,認為影視導演把小說都給搞砸了。 在很大程度上,小說改編影視劇,拍出來註定是讓人失望的。只有兩種情況可能不失望,一種是原著效果過於簡單且不吸引人,一種是觀眾沒看過原著。
  • 盤點文學作品改編爆火的影視劇:《平凡的世界》上榜,你看過哪部
    盤點文學作品改編爆火的影視劇:《平凡的世界》上榜,你看過哪部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 由吳子牛執導,馬少驊、薩日娜、張嘉譯、宋佳、印小天、何琳、於笑等主演的歷史傳記電視劇。盤點文學作品改編爆火的影視劇:《平凡的世界》上榜,你看過哪部 《平凡的世界》 該劇由毛衛寧執導,王雷、佟麗婭、袁弘、李小萌領銜等主演。該劇改編自路遙同名小說,講述了在面對現實壓力和人生抉擇時,兄弟倆依舊堅守最初夢想和對愛情執著的追求的故事。偉大的作品不是以形式為準則的。書籍獲獎,影視劇也爆紅啊!人物的命運能折射出每個75後80後的心。
  • 文學IP改編層出不窮 為何改編作品總是難以讓書粉信服
    由網絡文學IP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幾乎佔據了熱播劇的半壁江山,還成為中國向海外輸出影視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在社會價值和藝術品質兩個關鍵方面實現進一步提升,成為未來網絡文學IP改編的關鍵問題。
  • 《慶餘年》網文影視劇改編為何如此成功?除了編劇給力,還有新文創...
    作為近年來最受歡迎的網文改編影視劇代表IP之一,閱文集團旗下《慶餘年》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可謂是口碑與數據齊飛。播出至今,豆瓣評分穩居8.0,愛奇藝、騰訊視頻雙平臺播放量累計超130億次,單集播放量達2.8億次。
  • 《盜墓筆記》最高分影視劇有人卻說看不懂:小說改編影視劇,越還原...
    觀眾劉夏認為,就像合格的影視劇不能一味迎合明星粉絲,同樣不能一味迎合「原著粉」:「雖然一部受歡迎的小說為好的影視劇奠定了基礎,但影視劇是獨立產品,要符合影視創作的規律。」小說改編影視劇不能「橙汁裡倒醬油」成功的小說影視化,能不能「改」出好作品?答案顯而易見。
  • 有哪些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到最後卻毀了經典?
    最近幾年由於網絡小說的盛行,有一大批的編劇,導演紛紛湧入這個行業想來蹭一蹭熱度,把一些網絡小說大IP改編成影視劇,結果由於吃不透原著的精粹,往往是適得其反。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改編的影視劇最後卻毀了經典?
  • 日漸式微的龍鳳喜餅
    日漸式微的龍鳳喜餅文/圖 芒果君爺爺倘若在荊州便河廣場詢問喜餅,路人大多茫然。而對拿鐵,披薩,三明治等泊來品之諳熟卻如數家珍。喜餅?恕我直言,實在不曉得。我們不禁嗟嘆,源於荊州的喜餅已日漸式微,且淡出荊州。
  • 《民法典》下真人真事改編影視劇的法律問題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會對根據真人真事或歷史事件改編影視劇產生哪些影響呢?一、影視劇名譽權侵權的相關規定影視劇名譽權侵權,尤其是關於真人真事改編影視劇的名譽權侵權的相關規定,在《民法典》出臺前,是這樣規定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九條第二款規定:描寫真人真事的文學作品
  • 為何如此多的網絡小說被改編成為電視劇呢?
    近年來網絡小說發展迅速,而部分網絡小說被改編成為電視劇也獲得了較高的收視率,但為何如此多的網絡小說被改編成為電視劇呢?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分析:01文學語言與視聽語言的血緣基礎文學改編影視劇的傳統由來已久,國內外由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的案例數不勝數
  • 新文創讓閱文《詭秘之主》成為最具影視劇改編潛力IP!
    在《流浪地球》之後,超能力、異世界、玄幻等新類型作品影視改編被寄予厚望,到底哪一個科幻IP能夠孵化出下一個《流浪地球》? 近日,在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單元——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上,文藝評論家、文學改編影視劇理論專家、編劇等共同就即將發布的《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報告》進行研討,並根據閱文集團旗下起點中文網的現象級
  • 文學經典閱讀調查:現當代文學大師再排座次,大學生對魯迅仍懷高度...
    然而,在每個不同的時代,對經典的閱讀和理解都具有不同的特點。「魯郭茅巴老曹」曾是文學史家對中國現代文學作家最具代表性的排列,在當代大學生的閱讀生活中,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六大家的次序有什麼變化?古典文學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劇,還有多少大學生閱讀這些經典的原著?
  • 哪部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後毀了經典?
    近年來,由於網絡小說的普及,大量編劇、導演蜂擁而至,試圖將一些網絡小說IP拍成影視劇,因此他們無法理解原著的精髓,這往往適得其反。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哪些改編電影和電視劇最終毀掉了經典?第二部分《回到古代當王爺》改編成電視劇後,整部戲變成了YY的小說模式,歷史鬥爭變成了一塌糊塗,戰爭領導更像一部兒童劇,一部好的戲劇變成了非官方的歷史!有網友說,正是有了柳巖的參與,這部戲才勉強可以看!第三部分《大主宰》雖然歐陽娜娜也是我們最喜歡的女演員之一,但誰能控制洛璃這種冰山美人人類仙女的氣質呢?
  • 新文創如何助力網文IP影視劇改編?這份權威指南請收下!
    在12月10日舉行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單元——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研討會(下稱「研討會」)上,多名文藝評論家、文學改編影視劇理論專家、編劇等共同就即將發布的《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報告》(下稱《報告》)展開了熱烈研討。
  • 為什麼現在的奇幻小說改編成影視劇,都讓人感到失望呢?
    近幾年小說改編影視劇,數不勝數。例如之前上映《武動乾坤》、《鬥破蒼穹》等等,還有穿越歷史《回到明朝當王爺》等等,這些小說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改編成了影視劇,就紛紛撲街了!為什麼這些影視劇,都受到廣大網友瘋狂的吐槽!《青雲志》。
  • 網絡文學與影視劇融合共生
    (第三屆網絡文學+大會「網絡正能量文學新高峰「論壇)2019年8月9日上午,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新聞出版局)、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中共北京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 小說改編影視劇 還原度越高越好嗎
    王小姐一開始還在彈幕裡在線答疑,很快她就發現力不從心:對於一套主體就有8部,還有續集、番外以及花樣繁多的影視改編作品的小說而言,要在彈幕裡一一解釋幾乎不可能。「就算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影視劇,還是要做到劇情自洽、邏輯在線、三觀正常、演技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