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大量的電子產品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自1876年發明電話到近幾十年來,手機的功能和作用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手機已經不再只是一種交談工具,而是在生活中充當著各種「角色」:發簡訊、瀏覽網頁、導航、社交軟體,幾乎無所不能。手機甚至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的主要娛樂方式,有時玩一些網路遊戲,刷刷小視頻,像殭屍一樣一坐就是幾個小時。
晚上睡覺前不應該看手機的理由
相信你和大多數人一樣,晚上睡前的最後一件事就是玩手機了。你一定知道,這種行為是不健康的。你可能也已經感受到了這種不良習慣的後果。你有沒有注意到在盯著手機屏幕幾個小時後似乎更加難以入睡了?現在,科學可以告訴你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相關閱讀:提高睡眠質量的10種食物
認知刺激
睡前看明亮的屏幕最直接的一個後果就是:睡不著覺。在睡覺之前,人的身體必須適當放鬆。但是,手機裡引人入勝的娛樂內容,常常讓你欲罷不能!
你玩的遊戲、刷的視頻、看的直播–所有這些都在增加你身體的壓力。我們的身體正在以舊石器時代的方式對現代人類的行為做出反應,即「戰鬥或逃跑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
我們的腎上腺會釋放一種壓力激素:皮質醇。這是一種負責喚醒身體的激素。在古代,這種激素可以幫助你對抗一些潛在的夜間威脅。因此現在你的身體不再產生褪黑激素使你入睡,而是釋放了皮質醇,這時你的生物鐘就開始混亂了。
褪黑激素
不僅是認知刺激問題,真正影響你睡眠的是手機屏幕發出的明亮藍色光。電子屏幕為了產生白光,必須發出短波長的光,這些光源成為了可以抑制褪黑激素的釋放的潛在原因,從而減少睡眠時間並影響睡眠質量。根據美國倫斯勒理工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發光的顯示器前兩小時就會抑制大約22%的褪黑激素。這在13歲至29歲的青少年人群中尤其明顯。
藍光發出的波長與日光相似,這可以使我們的身體隨時認為到白天了。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我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這種信號,即夕陽的紅光意味著身體需要睡眠,而早晨的明亮的藍光則喚醒身體。問題就是這麼簡單,但要解決這個問題卻很難!
睡覺前看屏幕會擾亂你的睡眠,只需要睡前遠離電子屏幕就可以了。但是在當今資訊時代,這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我們的大多數工作都與電子屏幕以某種方式捆綁在了一起,我們只能被動承受。
睡眠被破壞有什麼後果?
根據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睡覺前看手機等電子屏幕會導致早晨起床時更加睏倦,頭腦不清晰。與睡前讀書的人相比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完全清醒。
事實上還有更嚴重的後果。身體的晝夜節律紊亂還會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風險,如果常年晝夜顛倒,比如經常加夜班,還會增加更嚴重疾病的風險,如乳腺癌。除非有高質量的睡眠,否則一天身體中積累的神經毒素是無法清除的。這些神經毒素會在你的大腦中徘徊,使你感到昏昏欲睡,損害您的記憶力和注意力,新陳代謝也將受到破壞。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白天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也會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尤其是青少年,如有必要,需要限制其日常使用。建立一個輕鬆的就寢習慣:為確保充足睡眠,正常就寢時間至關重要。睡覺前一小時應該進行一些放鬆的活動,當然不包括帶屏幕的電子設備。清除臥室所有電子設備:很多人都喜歡在臥室裡放手機和電視,為了不對睡眠產生負面影響建議從臥室移走所有電子設備,並鼓勵孩子也這樣做。保持臥室燈光昏暗:多項研究表明,正常的室內光照強度為100 lux以上時,會抑制褪黑激素的產生並幹擾睡眠規律,昏暗的燈光對褪黑激素產生的影響要小得多。調手機夜間模式:許多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都有「夜間模式」功能,這種模式可以使眼睛較輕鬆。夜間模式可以減少藍光並降低顯示屏的亮度。如果你的設備不能自動調節亮度,則應手動調整使顯示屏變暗。安裝藍光過濾程序:這種應用程式可以根據時間來改變屏幕的外觀。一旦外界環境變暗,屏幕就會比通常的藍色背景光更黃,更暖色調。當然這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一段時間後你甚至不會感覺到有任何差別。佩戴防藍光眼鏡:可以購買專門設計用來保護眼睛免受藍光影響的眼鏡。研究發現這種眼鏡對於阻隔藍光非常有效。
讀書:當然,最徹底的解決方法是關閉手機和電腦去看書。或者使用電子書閱讀器,現在大多數電子書閱讀設備已經完全消除了有害的藍色波長,採用E-INK墨水屏技術顯示並不耗電,只在換頁時耗電,續航可以長達幾周之久。這種電子閱讀器不會發出藍光,從而消除了電子屏幕影響睡眠的隱患。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順手長按點讚一鍵三連,您的關注就是我們最大的動力!